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催化降解甲基橙废水的研究*

2016-03-13 01:35刘志英徐炎华
环境污染与防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双金属过氧化氢投加量

张 悦 于 鹏 李 溪 刘志英 徐炎华

(南京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9)

印染行业的染料废水处理是水污染控制领域的一大难题。偶氮类染料是一类重要的染料,在印染行业中使用量占一半以上[1]。但偶氮类染料废水具有污染物浓度高、可生化性差、生物毒性强等特点[2],现有的常规生物处理工艺很难使废水达到《纺织染整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GB 4287—2012),并且在制备和降解过程中均易产生具有致癌性的芳香胺等中间产物[3]。其中,以甲基橙最为典型和常用。

微波—过氧化氢工艺是降解有机污染物的一种有效方法[4-6]。但该工艺需要过渡金属作为催化剂,这是由于很多过渡金属或其化合物对微波有很强的吸收能力,可将微波转化为热能,从而催化诱导氧化反应的发生[7]。不少研究[8-9],[10]55-58,[11]都采用该工艺处理染料废水,但普遍存在处理量小、微波能耗大、催化剂易溶出等问题,不能达到实际工程应用的要求。

本研究以5A分子筛为载体,在Fe单金属催化剂的基础上,掺杂具有较高活性的金属Cu,制备了Cu/Fe双金属催化剂,用于微波—过氧化氢工艺催化降解典型偶氮类染料甲基橙,以期为微波—过氧化氢工艺的进一步工业化应用提供数据积累和理论参考。

1 实验部分

1.1 超声浸渍法制备催化剂

将20 g 5A分子筛破碎成40~60目作为载体,浸渍于25 mL金属离子总摩尔浓度为2 mol/L的硝酸铜、硝酸铁混合溶液中,Cu∶Fe(摩尔比)为6∶1,超声振荡1 h,105 ℃下干燥6 h后于马弗炉中300 ℃焙烧2 h,即可制得Cu/Fe双金属催化剂。

Cu单金属催化剂和Fe单金属催化剂分别在硝酸铜和硝酸铁摩尔浓度为2 mol/L的条件下制得,其他制备条件同Cu/Fe双金属催化剂。

1.2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采用日本Hitachi公司的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催化剂的结构,以期更好地解释其催化机制,SEM扫描电压为0.1~30.0 kV,分辨率为3.0 nm。

图1 Cu/Fe双金属催化剂的SEM图像Fig.1 SEM images of Cu/Fe composite catalyst

1.3 催化剂效果评价

取5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甲基橙废水置于150 mL锥形瓶中,在一定的处理工艺条件下降解,冷却后定容至50 mL。用日本岛津公司的UV-2600型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于464.5 nm处测定甲基橙浓度。根据式(1)计算得到甲基橙的降解率。

(1)

式中:D为甲基橙的降解率,%;c0、c分别为甲基橙降解前后的质量浓度,mg/L。

2 结果和讨论

2.1 催化剂的结构分析

采用SEM对Cu/Fe双金属催化剂进行观察,结果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Cu/Fe双金属催化剂表面的晶体颗粒较细,分布均匀,且具有分子筛的孔道结构。这是由于在Cu/Fe双金属催化剂的制备过程中采用了超声浸渍法,在超声波作用下,浸渍溶液中发生了“超声空化”现象[12],产生局部高温高压,同时伴随强烈的冲击波和微射流,促进了分子间的碰撞和聚集,强化传质过程,大大提高了非均相反应速率,因而促进了Cu和Fe在分子筛表面的分散,提高了Cu和Fe在分子筛上的负载量。因此,以5A分子筛为载体,不仅可以为Cu和Fe的负载提供较高的比表面积,而且5A分子筛本身也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通过超声浸渍法可进一步提高Cu和Fe的负载量,因此Cu/Fe双金属催化剂的催化活性可大大提高。

2.2 处理工艺的选择

在微波功率600 W,辐照时间6 min条件下,考察微波、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微波—过氧化氢、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等不同处理工艺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不同处理工艺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

注:1)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过氧化氢(质量分数为30%,下同)投加体积为1.0 mL。

由表1可知,单一微波工艺对甲基橙的降解率只有3.72%;添加Cu/Fe双金属催化剂或过氧化氢,可提高甲基橙的降解率,但提高幅度很小;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可大大提高对甲基橙的处理效果,降解率达到98.44%,这是因为过氧化氢需要在催化剂的作用下才能快速产生大量·OH,起到氧化分解水中甲基橙的作用[13]。

2.3 Cu和Fe的协同催化效应研究

为考察Cu和Fe的协同催化效应,分别采用5A分子筛、Fe单金属催化剂、Cu单金属催化剂和Cu/Fe双金属催化剂进行对比实验。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过氧化氢投加体积为1.0 mL、微波功率为500 W、辐照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对甲基橙废水进行处理,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不同催化剂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

由表2可知,5A分子筛对甲基橙的降解几乎没有效果,说明5A分子筛没有催化效果,可能仅有微弱的吸附作用。单金属催化剂相比5A分子筛对甲基橙废水的处理效果增强,这是由于金属的掺入可以促进·OH的生成。Cu/Fe双金属催化剂对甲基橙降解率大于两种单金属催化剂,说明Cu和Fe具有协同催化效应。据报道,当Cu和Fe同时存在时,两种金属会与过氧化氢形成复杂的多核金属配合物,有利于·OH的生成[14-15]。

2.4 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在过氧化氢投加体积为1.0 mL、微波功率为500 W、辐照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对甲基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2所示。

图2 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Fig.2 Effect of Cu/Fe composite catalyst dosage on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由图2可知,当催化剂投加量小于10 g/L时,随着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的增加,甲基橙降解率呈现上升趋势。这是因为催化剂投加量越多,反应体系中能够降解甲基橙的表面活性位点也就越多。但当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达到10 g/L时,催化剂达到了饱和,继续添加催化剂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不大。从节约成本角度考虑,选用催化剂投加量10 g/L。

2.5 过氧化氢投加体积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在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微波功率为500 W、辐照时间为5 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对甲基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过氧化氢投加体积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3所示。

由图3可知,随着过氧化氢投加体积的增大,甲基橙降解率迅速上升,当过氧化氢投加体积增加到1.0 mL之后,降解率不再有明显变化甚至略有下降。这是因为当过氧化氢投加体积较低时,随着投加体积的增大,生成的·OH增多,所以降解率上升;当过氧化氢投加体积过量后,瞬间产生的大量·OH会部分发生自聚合反应又重新生成过氧化氢,且过氧化氢本身对·OH也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从而导致·OH的利用率降低[16-17]。故过氧化氢投加体积选择1.0 mL。

图3 过氧化氢投加体积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Fig.3 Effect of H2O2 volume on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efficicncy

2.6 微波功率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在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过氧化氢投加体积为1.0 mL、辐照时间为6 min的条件下,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对甲基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微波功率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4所示。

图4 微波功率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Fig.4 Effect of microwave power on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由图4可知,微波功率为300~500 W时,甲基橙降解率迅速上升,继续增大微波功率,降解率趋于稳定,原因是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废水中甲基橙分子的热运动加剧,从而提高了分子间的碰撞概率,削弱了分子内部的原子间键能[10]57;同时,反应体系的温度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升高,促使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更多·OH。但当微波功率增大到使溶液沸腾后,继续增大微波功率不能使废水温度继续升高,因此甲基橙的降解率也不再上升。从节约能源角度考虑,选用微波功率为500 W。

2.7 辐照时间对降解效果的影响

在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为10 g/L、过氧化氢投加体积为1.0 mL、微波功率为500 W的条件下,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对甲基橙废水进行处理,考察辐照时间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结果如图5所示。

图5 辐照时间对甲基橙降解率的影响Fig.5 Effect of irradiation time on methyl orange degradation efficiency

由图5可知,甲基橙降解率随辐照时间的延长而升高,但是在辐照时间超过5 min之后,降解率趋于稳定。这是由于反应初期生成的大量·OH能够迅速氧化有机物分子,5 min即能达到平衡,反应平衡后降解率最大可达到98.94%,可见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处理甲基橙废水的降解速率非常快。因此,辐照时间选择5 min。

3 结 论

(1) 5A分子筛负载金属Cu、Fe后可大大提高对甲基橙有机废水的催化降解效果。与Fe单金属催化剂和Cu单金属催化剂相比,Cu/Fe双金属催化剂的Cu和Fe具有协同催化效应。

(2) 采用微波—Cu/Fe双金属催化剂—过氧化氢工艺处理50 mL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甲基橙废水,最佳工艺条件为Cu/Fe双金属催化剂投加量10 g/L、过氧化氢投加体积1.0 mL、微波功率500 W、辐照时间5 min,甲基橙降解率最大可达98.94%。

[1] 吴志敏,韦朝海,吴超飞.H2O2湿式氧化处理含酸性红B染料模拟废水的研究[J].环境科学学报,2004,24(5):809-814.

[2] 姜泳波,赵慧宏,马婷婷,等.高级氧化技术处理染料废水的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技术,2014,37(2):57-60.

[3] 武荣成,曲久辉.用铁酸盐型磁性吸附剂去除偶氮染料酸性红B[J].中国环境科学,2003,23(3):235-239.

[4] 卢堂俊,李剑超,孙洪霞,等.CWPO催化剂的制备及对直接紫D-BL染料废水的脱色[J].中国环境科学,2010,30(9):1213-1218.

[5] ZHONG Xin,DUPREZ D,ZHANG Hui,et al.Modulating the copper oxide morphology and accessibility by using micro-/mesoporous SBA-15 structures as host support:effect on the activity for the CWPO of phenol reaction[J].Applied Catalysis B:Environmental,2012,121/122:123-134.

[6] ZHAO Guohua,LV Baoying,JIN Yan,et al.P-chlorophenol wastewater treatment by microwave-enhanced catalytic wet peroxide oxidation[J].Water Environment Research,2010,82(2):120-127.

[7] 刘宗瑜,孙保平.微波辐射对染料废水处理的研究[J].工业水处理,2010,30(2):44-46.

[8] 陈英红,江燕雯,李军.微波催化氧化处理活性艳红X-3B[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2014,42(2):194-198.

[9] 闻海峰,秦琴,杨琴淋.氧化钴修饰活性炭微波催化降解染料废水的工艺研究[J].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2013,24(1):100-103.

[10] 卢启增,徐东彦,卢鹏,等.微波诱导Cu基催化剂催化H2O2氧化降解甲基橙模拟染料废水[J].青岛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2(1).

[11] 张静,张惠灵,麻园,等.Fe2O3/膨润土微波诱导氧化处理染料废水[J].化工环保,2010,30(3):214-218.

[12] 刘越男,吕效平,韩萍芳.超声浸渍法制备Fe3O4/γ-Al2O3催化剂及其表征、活性研究[J].化工学报,2007,58(11):2805-2809.

[13] 张蕾,马宏瑞.催化湿式过氧化(CWPO)偶氮染料反应机理及降解历程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5(9):2032-2038.

[14] 徐夫元,宋天顺,陈英文,等.Cu(Ⅱ)-Fe(Ⅱ)-H2O2协同催化氧化降解甲基橙[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38(3):480-485.

[15] YIN Cheng,CAI Jinjun,GAO Linfei,et al.Highly efficient degradation of 4-nitrophenol over the catalyst of Mn2O3/AC by microwave catalytic oxidation degradation method[J].Journal of Hazardous Materials,2016,305:15-20.

[16] 施向荣,丁洁莲,赵浩,等.改性氧化铝微波诱导催化氧化处理高浓度苯酚废水的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1,5(7):1468-1472.

[17] VEKSHA A,PANDYA P,HILL J M.The removal of methyl orange from aqueous solution by biochar and activated carbon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and in the presence of hydrogen peroxide[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Chemical Engineering,2015,3(3):1452-1458.

猜你喜欢
双金属过氧化氢投加量
高效析氧反应双金属催化剂FeCo-MOF的制备及性能研究
磁混凝沉淀工艺处理煤矿矿井水实验研究
过氧化氢光度法快速测定新型合金包芯钛线中的钛
快速评估过氧化氢酶的方法研究
双金属支承圈扩散焊替代技术研究
双金属复合管液压胀形机控制系统
反渗透淡化水调质稳定性及健康性实验研究
“比较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注意事项及改进
MgO部分替代NaOH对杨木CTMP过氧化氢漂白的影响
NaOH投加量对剩余污泥水解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