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思考

2016-03-14 11:22吕润霞
甘肃科技 2016年9期
关键词:农民科技农村

吕润霞

(静宁县文化馆,甘肃 静宁 743400)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思考

吕润霞

(静宁县文化馆,甘肃 静宁 743400)

人类文明是一部文化与科技不断融合、互动演进的历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对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在分析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的基础上,从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投资力度、科技文化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政策措施。

科技文化;农村

西方近代启蒙文化推动科技发展以后,科技成果同时也在改造文化,被科技改造后的文化就是科技文化,它又会反作用于科技,同时去影响经济和政治[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推进新农村建设,必须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对提升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加快农村经济发展,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00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2006-2010-2020)》,2011年颁布实施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2011-2015)》,提出到2015年,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5%。通过《纲要》深入实施,“十二五”我国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比例从2010年的3.27%提高到6.20%,总体呈上升态势,但农民仅从1.51%提高到1.70%[2]。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严重偏低,已成为制约新农村建设最薄弱的短板。

1 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导致农村文明呈衰退趋势。随着中国改革以来一系列政策的制定推行,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经济改革,口粮分配、公分分配和户籍制度等限制被冲破,大量农民纷纷涌入城市务工或携子女进城接受优质教育资源,致使农村人口严重流失,“外面是个村,进村不是村,老屋没人住,荒地杂草生”,产生大量的“空心村”。主体老弱化和土地空弃化,导致村庄日趋离散,村庄的文化传统和乡土记忆日益消解弱化。土地荒芜,文明衰败,农村凋敝已成普遍景象。

二是农村科技文化建设中政府职能发挥不到位。首先是行政管理体制不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责任分属多个行政主体,机构改革前,在县一级,县科协负责科普工作,县广电局负责广播电视,县文化局负责群众文化,县体育局负责群众体育活动,县委宣传部负责群众文化宣传工作。在乡一级,党委有党委组织的科技文化活动,教育办(所)有教育办(所)组织的科技文化活动。随着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深入和机构改革的实施,处于转型期的科技文化体制却出现转换不畅、权责不分、政出多门等问题,导致管理上越位与缺位现象并存,监管和服务流于形式,难以满足广大农民对先进科技文化的需求。其次是基层政府对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工作的认识不到位。“重经济,轻科教”倾向明显,乡镇政府对农村产业、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高度关注并倾注全力,但对农民享受现代科技文明和精神文化需求方面的关注相对薄弱,忽视农村科技文化软实力的打造。

三是农村科技文化服务和自身造血功能薄弱。突出表现在三个方面:其一,乡镇科技文化场馆工作人员专干不专职,多数乡镇科技文化站工作人员大部分时间都是参与乡镇政府中心工作,本职工作反倒只是“挂名”,多为应付各种检查,占编占岗。其二,农村科技文化资源配置不尽合理。财政对农村科技文化的有限投入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多数是一次性基建投入,之后很少有保证科技文化

设施正常运行的经费,“重建设,轻运转”倾向明显。乡镇文化站、村一级的老年活动室、农家书屋等公共设施通过创建验收之后多数无人管理,大多处于“摆架子”状态。其三,农村科技文化活动方式单一,可供农民进行科技文化活动的途径、渠道有限,资源短缺,形式单调,难以满足需求,导致农民参与科技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不高,效益不大。

四是城市人才对农村科技文化反哺不够。长期以来,农民倾尽全力透支培养的学子被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城市,农村形成“凤去台空江自流”的尴尬局面。从总体上看,我国人才资本投资偏向城市,广大农村向城市输送了大量人才资本,而城市对农村人才资本方面的回馈却乏善可陈,城市对农村的反哺与报答欠缺。即使是具有政府行为的各种科技文化下乡活动,没有形成长效机制,大都处于“被下乡”的尴尬境地,多数流于形式,短期效应也不能很好地发挥。

2 对策与建议

一是理顺管理体制,形成推进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形成“地方政府推动、多部门联合协作、社会和公众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明确组织、财政、人社、科协、文广、宣传等各个部门的职责,建立党委、政府农村科技文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建立经济、科技文化一体化考核制度,把发展农村科技文化列入全面小康标准、评选双文明乡镇、评估政府工作、考核领导政绩等指标之中,真正落实县乡两级政府在农村科技文化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和主要责任。形成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单项考核和奖罚机制,补齐农村科技文化建设短板,强化农村科技文化软实力的打造。

二是加大投资力度,提供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必要的资金保证。公共财政投资要向农村倾斜。乡镇政府要将村级图书馆、文化站等公益性机构的经费纳入财政支出预算,并安排必须的图书购置和设备更新费用。在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通过配备科技文化活动资源、安排基本活动经费等方式,保障和满足群众开展科技文化活动的物质和经费需求。采取必要的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富裕农民和其他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农村科技文化建设。对出资科技文化建设的企业,给予税收等方面的政策优惠,调动企业参与科技文化建设的积极性,通过文企联姻,扩大互惠共利,实现双赢。

三是多管齐下,加强农村科技文化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加大科学文化资源开发与开放力度,县级政府要组织专家编写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学习读本,开发本土支柱产业教材,新闻媒体要开办一批为“三农”服务的专版和专栏节目,文艺生产单位要创作一批为“三农”服务的文艺作品,宣传部门要编写一批面向“三农”的科教宣传资料。以重大科技文化活动为平台,积极开展适合广大农民群众需求的形式多样的演艺和科普活动。充分发挥流动科技馆、科普大篷车、流动舞台车、各类科技文化设施免费服务功能。大力推进农村科技文化信息化和现代化建设,充分发挥网络时代的互动优势,让农民通过网络渠道获取所需知识和信息。

四是多措并举,加强农村科技文化队伍建设。首先国家要大力培养面向农村的科技文化人才,为农村科技文化建设输入前沿人才。其次要形成专兼结合的农村科技文化队伍。理顺农村文化站的机构和编制,文化专干归文化行政部门调配使用,按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管理和考核。注重发挥农村科技文化骨干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强农家书屋、农村义务科技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与培养。最后要努力提高广大农民整体的科学文化素质。科学制定农民素质教育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要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提高农民需求水平和消费能力。

五是要努力传承和发扬乡土文明,使其与现代科技文明和谐共生。防止农村进一步发展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凋敝的农村,积极探索新乡村文明之路,重塑乡村价值,让农村在传承乡土文明的基础上,融入现代科技文明元素。要加强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强化对标志性民俗、有地方特色的农事礼仪等传统农业文明的保护与传承,同时要加大对非遗传承人的保护与培养。乡土文明与现代科技文明如农村发展之两翼,只有两者互补共生,相得益彰,才能更好地为现代新农村建设服务。

[1]王斌.西方的科技文化与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文化[J].学术论坛,2009(2)

[2]张桃林.补齐农民科学素质短板[R].人民政协报,2016年3月28日.

[3]罗晖,何薇.公民科学素质也是核心竞争力[J].新华文摘,2015(15).

G124

猜你喜欢
农民科技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