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通乡油路建设质量管理探讨

2016-03-14 17:04颜泽林
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6年6期
关键词:施工建设管理措施质量管理

颜泽林

(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段,贵州 贵阳 553000)



农村通乡油路建设质量管理探讨

颜泽林

(贵州省水城公路管理段,贵州 贵阳553000)

摘要:将南开至金盆公路为通乡油路建设项目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基层施工、沥青表处面层以及工程整体施工等多个角度深入探讨质量管理要点,并结合项目的实际要求总结相应的管理措施,为农村通乡油路的顺利建设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通乡油路;施工建设;质量管理;管理措施

1施工质量管理

1.1施工组织管理

完善的施工组织方是确保工程质量的重要前提。在开展施工以前,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合理设计施工组织方案,制定科学的工序流程,选取能力突出具备足够工作经验的施工单位,并配备健全的施工机械设备,严格审查施工材料,质量不过关的材料一律禁止进入施工现场,上通工序未达到合格标准禁止进行下通工序,质量不合格的通乡油路不与验收。此外,在施工现场中,还应设立专门的试验基地,所有施工配备都需进行严格的检测,妥善处理施工质量控制、成本控制以及进度控制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成本缩减工期。

1.2施工材料管理

施工原材料必须做到入场前后验收,对原材料的一切指标都按照相关规范进行针对性试验,满足设计与施工要求的材料才可进行接收使用。对于基层材料而言,由于施工中选用的极配砾石掺粉材料是柔性机制,所以应该对级配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尤其是那些位于东部农业种植区的潮湿形地段,应对基层中细料的含量与塑性等指标进行准确的控制,以此有效提高施工质量,确保油路安全稳定。

1.3施工操作质量管理

工程监理方应按照相应质量管理规范分层次的对施工进行检验和管理,如果质量检验结果未能满足指标要求,下通工序不能展开。施工现场试验室应加强质量控制,对于影响到施工整体质量的重要环节应加大检验和控制力度,比材料检验、试验路段核查、摊铺前勘测、基层压实度检测以及养护效果检验等。

2基层施工质量管理

2.1场拌法施工质量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混合料拌和有两种不同的方式,分别为路拌和场拌,使用路拌法很难对拌和及施工的质量进行有效的控制,相反,场拌法的使用有利于质量管理,质量不合格的原材料禁止进场使用,施工方有权拒收这些材料,因此在外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使用场拌法拌和混合材料。

2.2检验技术指标

在放线之前需要对下承层进行质量验收,需检验的技术指标为:弯沉值、断面标高、承层厚度、坡度以及平整度等。在铺筑之前需对集料进行质量检验,需检验的技术指标为:含泥量、含水量与颗粒含量。在碾压之前需对整型质量进行挂线检验。碾压完成后需对密实度进行检测,未满足规范要求的应及时处理。

2.3雨季施工质量管理

如必须在雨季开展施工时,在施工组织方面应尽可能缩短工期,掌握当地的天气状况,使每一项工序的衔接变得更为紧凑,以免雨水蓄积对施工和材料保存造成影响。如果基层材料被雨水长时间浸泡,此时基层的含水量指标很难满足设计要求,即使向基层极配材料中添加外掺剂也无法起到显著效果。

2.4基层碾压施工质量管理

基层碾压必须在保证其极配材料含水量达到最佳值时开展。平地机负责均匀搅拌混合料,在含水量切实处于最佳值时开始碾压工序,压实度应满足相关规范的要求。基层碾压的顺序为:静压1次,振压2~3次,静压1次,以基层表面不存在轮迹为准。碾压施工过程中,应适当对交通运输进行干预,限制车辆通行速度或运用交错通行模式。

2.5基层养护质量管理

材料在逐渐碳化的过程中,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水分,因此基层施工完成后应定期进行洒水养护,始终确保基层具有足够的含水量,以此防止松散等问题的发生。成型之后的基层应尽快铺筑沥青,以免车辆长时间碾压破坏基层。

3沥青面层施工质量管理

3.1材料选择及配比

结合工程项目地区的实际情况,经研究决定使用A-100甲型沥青,并掺入一定量的渣油,矿料使用S6(矿料平均粒径15-~30 mm)、S10(矿料平均粒径10~15 mm)和S12(矿料平均粒径5~10 mm),石料的实际压碎率应控制在30%以内,石料和沥青的粘附能力应超过3级,针状成分的含量应低于15%,含泥量低于2%,各项基本要求必须满足相关规范。沥青材料的实际用量应比设计值略大,用油量应视当地地理位置及温度等因素确定。

3.2沥青面层铺筑流程

具体的铺筑流程为:清除基层杂物→铺筑底层沥青→洒布集料(S6)→碾压(选用钢筒双轮型压力机,吨位在6~8 t之间)→铺筑第二层沥青→洒布集料(S10)→碾压(选用钢轮压路机,吨位在8~12 t之间)→铺筑第三层沥青→洒布集料(S12)→碾压(与上一环节相同)。

3.3层铺法质量管理

施工过程中必须遵循三层油三层料、先铺油后洒料的基本流程,即为先铺筑透层油,在油层完全渗透,且已经完成封闭处理,清扫完基层之后,分三次进行铺油洒料工序,如果矿料选用的是碎石,则应适当增大用油量,但不能超过总量的2%,此外,在喷洒沥青时需注意,沥青的温度应保持在130~170 ℃之间。在面层施工完成以后,需要在公路的两旁准备一定量的集料、碎石,以供后续养护使用。

3.4沥青面层碾压质量管理

相比市政道路等高等级公路,农村通乡油路的交通量相对较小,外界影响因素较为复杂,依托车辆行驶进行压实具有很大的难度,应使用胶轮压路机进行碾压,若不具备该施工条件,也可组织所有施工车辆装载对面层进行碾压。碾压施工应彻底、全面,确保整个面层均匀压实。对于局部出现的泛油、麻面等情况,应及时进行整治处理。

3.5沥青面层养护质量管理

路面成型之后,应安排专人对车辆运行进行指挥,并在恰当的位置安放障碍物,以此有效限制车流与车速,在路面各项指标趋于稳定后,即可恢复正常通车。

参考文献:

[1]李静. 青海省农村通乡油路建设质量管理探讨[J]. 青海科技,2012,(4):18-20.

[2]王维. 陕西省农村公路建养管理体制研究[D].长安大学,2012,(9):22-23.

[3]李金华. 浅议农村公路项目建设质量管理[J].科技展望,2015,(4):21-22.

收稿日期:2015-11-15

作者简介:颜泽林(1968-),男,湖南衡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公路养护方面工作。

中图分类号:U415.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8-3383(2016)06-0069-01

猜你喜欢
施工建设管理措施质量管理
浅谈公路路基路面施工质量控制
电预热在城市热水供热管网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基于项目管理的企业年度重点工作管理
入厂抽样检验规程的编制
浅谈在公路桥梁施工环节的质量管理及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