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ia理论与福建生态——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生态系统自我调控原理探讨

2016-03-14 17:04王连芳
河北地质大学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示范区福建文明

王连芳

(1.龙岩学院 思政部,福建 龙岩 364012;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Gaia理论与福建生态
——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生态系统自我调控原理探讨

王连芳1,2

(1.龙岩学院 思政部,福建 龙岩 364012;2.山东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山东 济南 250100)

Gaia理论是生态学的基本原理之一,又称地球自我调控理论,是经生态学理论和实践部分证实的学说。Gaia的基本理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路径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基础。Gaia理论强调生物对地球的反作用、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等关系、地球生态系统向着先进性的方向进化、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能力等基本理论。虽然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较好,但依然存在着一些社会发展过程中难以调和的生态与社会其他领域之间的矛盾关系。通过Gaia的基本理论能够调和这些矛盾,在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生态学作用。

Gaia理论;地球自我调控理论;福建生态文明;生态系统

当今世界,生态危机与金融危机双双威胁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甚至在一定程度上生态危机成为金融危机产生的原因和基础,全世界都在寻求着生态问题的解决方案。在生态学科对于人类社会影响越来越广泛的现阶段,生态学的一些基本原理也开始越来越多地运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和各个领域中。在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研究中发现,Gaia理论作为部分被证实研究地球生理学的学说,在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能够起到一定的启示和理论指导作用,使得福建的生态建设在生态学的理论基础上更加具有可行性和先进性。

一、Gaia理论及其主要观点

由英国科学家詹姆斯·拉伍洛克(James Lovelock)提出来的Gaia理论(又称盖亚理论、盖娅假说等)在生态学界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一时之间,在世界上各个科研领域的专家和学者中,拥护者和反对者各执己见,探讨着Gaia理论的合理性与非合理性。且不谈Gaia理论的真理性与否,仅仅是关注人群的不断壮大,无论是拥护者或是反对者,有一点可以证实,人们对于地球的关心、对于整个人类社会未来走向是极其关注的。Gaia理论是地球自我调控理论的简称,它将整个地球看做是“一个生物区系、海洋、大气和土壤组成的复合系统”[1]。故而,存在于这个系统中的所有生物,无论体型大小、智商高低都共同构成了一个单一的生命实体,这个生命实体能够在自身的生存过程中,不停的调节整个地球上的大气和周围环境,使其逐渐向着最适宜自身生存和发展的方向来转变。由于这个生命实体由多种不同的物种类别构成,因此,它所具有的力量和能力远远超过了其各个组成部分。

Gaia理论具有以下几个主要观点:

第一,Gaia理论认为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于其所生存的大气层都起到了主动的调节作用。亦即,生物生存在地球上,将大气层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资料源和废物库,通过这一行为主动的调节着大气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原本保持平衡的大气层逐渐偏离平衡状态。原本的大气层是仅受物理化学影响的气体,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生物的干扰,使大气层始终处于平衡与不平衡的游离状态中。

第二,地球生态系统表现出其一定的稳定性。整个地球不停地受到各种生物和物理化学能量的干扰和破坏,但却始终体现出其固有的稳定性。地球生态系统能够始终保持其稳定性,与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密切相关,正是各种生物通过自身运动不停地对环境主动影响保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故而,Gaia理论将地球看作了一个内部生物各部分相互依存、有序运动、协调合作来维持地球稳定性的获得系统。

第三,作为一个进化的先进性的系统,Gaia理论并未否认达尔文理论,而是将其囊括成为地球自我调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指出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发展并非单纯的物理化学过程,生物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Gaia作为一个系统,在长期的自动调控期间逐渐进化,并有时出现间断,这是生物与环境间的偶然突变而引起。这种变化使系统发展到一个新的状态”[1]。

第四,在Gaia的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紧密相连,不能将其孤立起来对待。生物不能离开环境而生存,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生物的影响而发生改变。两者相互影响、相互适应,从而共同构成生态系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2]。

二、Gaia理论在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的原理阐述

福建省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南部邻粤港澳,东部与台湾隔海相望,地理位置相当优越,造就了福建成为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经济较为发达的省份。福建省在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上,具有得天独厚的的优势:(1)海岸线蜿蜒漫长,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2)森林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基础;(3)气候温和湿润,具有优越的光热资源;(4)生物资源丰富,具有良好的生态稳定性。从这些特点出发,能够将地球自我调控理论与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结合起来。

首先,从生物对于地球的反作用看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中环境与资源的承载力问题。Gaia理论中一个明显的特征就是指出了地球生态环境的变化与生物活动息息相关,一旦离开生物的活动,如今的生态环境可能是另外一番景象[3]。随着当代经济的不断飞速发展,自然界给出了一系列气候变化、资源紧缺、生物多样性减少等消极反馈,甚至金融危机也在自然的多种因素影响下随之而来。生态文明建设逐渐变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亦需认识到生物对于地球的反作用,把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作为基本先行条件,在传统经济发展基础上进行模式创新,创建一种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系统平衡的新型发展方式。在福建生态建设中,不但需要将资源环境放入经济发展的内在因素当中,而且需要将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作为整个社会发展的目标,把绿色化、生态化等作为在社会各方面建设的主要内容。从这些角度来看,为了保证地球生态环境能够健康存在和发展,福建省在建设生态文明过程中也需要控制生物尤其是人类在地球上的行为,以保证生物对地球的生态破坏作用降到最低。

其次,从生物与环境的平等性看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中人与自然之间的平等关系。Gaia理论强调在地球生态系统中,每一个组成因素都是平等的,即生物与环境也是平等的关系,两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尤其是工业化的社会发展以来,人类凭借手中先进的科学技术工具,越来越将自然界作为自己奴役的对象来看待,人类与自然界及自然界中的万物已然形成一种极其不平等的关系。从Gaia的这一理论出发,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应该是对传统发展模式中资本因素的摒弃。传统发展模式重视经济的增长效率,忽视经济增长所付出的一切代价,以对自然界的无度利用与开发为基础,自然在作为人类生存条件的同时,未被注意其作为人类生存的限制。未来的社会发展需要摒弃传统发展模式中典型的资本发展因素,转变滥用环境手段转嫁资产成本而降低自身生产成本的发展方式,最终遏制环境急剧恶化的发展模式。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应更加重视自然资源的有限性和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更加重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平等关系,使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过程协调与和谐,从根本上解决资本的逻辑发展方式所引发的各种生态问题。

再次,从生态系统进化的先进性看福建生态文明建设中途径与方式的科学性。Gaia理论指出生态系统是不停地向着更高级的状态来进化的。生态系统并非始终如一的以一种状态存在,而是在生物与环境的相互碰撞与改变之中,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具有生态系统先进性的特征。在生物与环境的碰撞过程中,先进的思想观念也会随之出现。福建生态文明的建设更应该重视从理念与思维方式的角度来考虑,从社会公德与个人道德方面体现道德诉求,也从社会责任角度体现了对国家法律的制度诉求。这就要求在人类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以保持生态系统运行的平衡与健康为前提,使作为子系统的经济系统的发展与生态系统这个母系统的容量与发展相适应。生态建设最终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和自由发展,形成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相互协调、相互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最后,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看福建生态文明建设的生态自我修复理论应用。Gaia理论指出,虽然生物在地球上的活动对于地球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是地球生态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进行自我调节,使整个生态系统向着更加稳定的方向调整。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人类往往会为了促进经济的暂时增长而无视自然环境的破坏和自然资源的无度消耗。但地球生态系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也是获得财富的基本来源,而经济系统仅仅是地球生态系统一个微小的子系统,为了获取经济的暂时增长而去毁坏整个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服务功能,显然是得不偿失的。虽然生态系统具有其本身的自我修复能力和抗逆与缓冲能力,但并非所有被破坏的生态系统都能自我修复,甚至人为参与都无法修复,也并非所有的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用尽即意味着永远消失。无论人类如何迫切地意欲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都不能超越生态系统的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应该做到人类对自然的索取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做到发展与生态之间的合理平衡。因此,生态系统在自我调节的同时,也需要人类能够主动保护自然生态平衡,作为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前提条件。

三、Gaia理论在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中自我调控理论应用

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要求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将全省各个区域之间的各方面建设协调起来,摆脱传统每个区域只考虑自身发展的模式。但摆脱传统模式又并非朝夕之事,福建省各个地区的产业协作由于其不同的经济发展程度,导致一时之间无法将其顺畅协调起来,而且每一个区域的生态文明建设程度又并非完全一致,成为影响全省各地产业协作的关键因素。区域之间的协作,需要形成细致合理的分工,也需要有一个完整的区域产业链和生态环境保护体系,但即便在福建全省的各个区域也并未形成这一成熟的协作系统和生态文明建设体系。基于这些现实情况的存在,从地球自我调控理论来看,福建省在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面临的问题时,要协调统一起来,构成一个与外界存在联系的生态系统,进而促使其面临问题的有效解决。

第一,Gaia理论本质上要求地球生态系统向着越来越先进的方向发展,亦即在福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过程中,先进科学技术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如今,世界多数国家都开始以新能源、新材料、生物科技、节能环保等作为新产业发展的重点,从根本上加速传统经济模式的转变,提高本国在国际中的竞争力。我国虽然在新能源等新技术领域较之发达国家差距并不大,与同等发展程度的发展中国家相比具有技术优势的独特竞争力,但相对来说,劳动者素质较低,创新的管理制度较为缺乏。生态文明建设离不开高新技术的开发和科学技术的进步。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涉及到了一些高尖端的生态学技术应用,单纯依靠执法或传统方法的使用,并非长久之计,投入高新技术的使用也是治理生态环境问题的一个重要途径[4]。

针对如今出现的一些新的生态现象、新的生态问题,如PM2.5、土地荒漠化、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这都会涉及到高尖端的生态学理论和实践,不投入高新技术来治理,就会成为处理过程中的难题。同时,高新技术的投入也应该体现在政策的规划和制定上。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往往可以减少决策的失误,因为决策的失误对于传统产业布局、工业结构的调整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往往并非具有较为明显的影响,而对于生态环境的影响却往往是最大的,给生态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很有可能是长时间内难以磨灭的。先进的技术和理念可以实现对于建设项目的严格监督和把控,从影响生态环境的产业项目开始着手,尤其是对于有可能会影响全省生态环境的“三高”产业,有必要从根本上对其从选址到生产、从生产的管理到污染的防范、从后期的治理到环境的保护等各方面进行科学的规划,有必要从项目本身做出明确的规定和管理,从根源上防止环境的污染。

第二,Gaia理论要求生物与环境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即社会的发展不能以人类为中心,而必须考虑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基础,与其协调发展。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活动具有主动性的特点,自然界在这个过程中只有被动的接受,而不具有能动的反作用[5]。人类在自然界中的活动程度和时间长度往往依靠自身的主观意愿来决定,这与人类自身的整体素质息息相关,同时也必然要求人类活动应该有一定的自律性。如今,世界经济已经从快速增长转变为增长较为困难的趋势,传统模式的经济系统在经济水平未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能够促进经济快速的增长,但当传统经济系统的发展慢慢逼近生态系统的极限之时,作为子系统的经济系统与作为母系统的生态系统将难以运行下去,全球的经济增长也随之变得越来越困难。把生态的原则纳入到传统经济系统之中,亦即对传统经济系统进行净化和绿化,转变经济发展的模式便成为迫在眉睫之势。

福建整体生态系统中具有各种不同的构成因素,各种因素并非完全能够依赖自身愿望而取得发展,而是在生态系统整体发展下依靠自律的方式来做出自己的行为选择。在经济发展与对外交流日益频繁的基础上,福建全省的产业结构也得到了明显的调整。第三产业的发展突飞猛进,尤其是旅游业的进步,给福建经济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旅游业的发展促使了福建旅游景点的不断增多和知名度的不断提高,旅游者的人数逐年上升促使了旅游门票的不断攀升,同时引发的社会问题尤其是生态问题也逐渐增多。没有科学合理的规划,伴随着旅游景点不断涌现,各种配套设施、娱乐项目也不断涌现,其中很多都是为了暂时的经济利益考虑,而并非从长远与可持续角度出发去建设,故而造成资源浪费、环境污染的问题比比皆是,甚至很多地方给生态造成了难以修复的损害。

第三,Gaia理论虽然强调人类与生物对于自然界具有反作用,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地球生态系统的变迁及地球自我调节能力其实是朝着生物有利的方向发展的。地球自我调控原理从某些方面甚至可以简单理解为,生态系统具有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一方面,地球上的所有生物对于其所生存的大气层都起到了主动的调节作用。亦即,生物生存在地球上,将大气层作为自身生存和发展的资料源和废物库,通过这一行为主动调节着大气层的结构和化学组成,使原本保持平衡的大气层逐渐偏离平衡状态。原本的大气层是仅受物理化学影响的气体,基本处于平衡状态,但由于生物的干扰,使大气层始终处于平衡与不平衡的游离状态中。另一方面,地球生态系统表现出其一定的稳定性。整个地球不停地受到各种生物和物理化学能量的干扰和破坏,但却始终体现出其固有的稳定性。归根结底在于地球生态系统能够始终保持其稳定性,与地球上生存的生物密切相关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正是各种生物通过自身运动不停地对环境主动影响保持了地球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因此,福建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建议单一人为干预的方式来建设,尤其在生态脆弱区和生态贫困区,更应该重视对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利用。正如“海洋休渔期”和“封山育林”相似的规定,在全省一些特定的生态脆弱区亦可采取短期、长期、不定期等方式的封闭自我恢复的生态保护和建设方式,这种方式也正是响应了全国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指导方针所提出的“以自然恢复为主”的建设方式。如果人类过多地对生态进行人为干预,不管是从环境中取得自身所需利益,还是以保护和建设生态为主要目的,过多的干预往往会造成对生态无法修复的损害。一旦造成这种情况,即便生态系统再进行自我调节、自我修复,最终也无法使其恢复到原来的状态,只是形成一个新的稳定的生态系统,而失去原来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

第四,Gaia理论要求生物在生态环境中活动,作为有智力能力的人类自然能够起到主导作用,尤其在处理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2014年末,福建常住人口3 806万人,城镇人口比重达到了61.8%,城镇人口的比例超过了全省人口的一半以上。福建全省所辖 9个市,85个县(市、区),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区域特点下,可以用于建筑用地的土地面积比例较少。从而可以看出,全省的人口呈现向城镇转移的趋势,城镇的建设与发展也遇到了较大的压力,快速发展的城镇对空间的挤占和对自然的无限索取,给自然生态同时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论是能源资源还是环境容量方面,都使生态负荷力的压力有较大增长。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为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建设产生了一定的阻碍作用。

虽然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思想理念的提升,对于生态的意识不停地攀升,人均绿地面积不断提高,城乡卫生条件不断改善,都在城乡一体化的建设过程中明显体现出来。但同时,在农村区域依然存在着不文明的破坏生态、挤占生态空间的现象,如农村生活垃圾的处理方式不恰当污染空气、水源、土地等,不卫生的厕所使用等影响当地环境的治理和改造,居住用地乱占绿地的现象挤占生态空间等诸多环境问题依然存在。生态空间被挤占,生态负荷力逐渐增大,必然需要增大环境保护的力度和投入环境治理的资本,这些资本在全省投入资金的比重成为生态文明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保护力度太小、投入资本太少不但对于生态建设起到反面作用,城乡一体化的发展也必然受到影响,甚至形成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阻碍因素。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尤其是在自然界中的主导作用。

第五,以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缓解生态脆弱区的生态问题。福建省地形地貌丰富,不仅包含丰富的海洋资源,而且森林资源尤其富足,另外,还包括湿地、丘陵、山地等各种地形。在多山的地区尤其不能忽视的是生态脆弱区的存在,如土地过垦地区严重的土质变化、河流严重污染地区的水源灾害、丘陵砍伐过度的水土流失等各种生态敏感地区。这些地区的生态敏感性强、抗干扰的能力差、生态负荷力较弱并且自然恢复能力较差,一旦出现自然灾害,较难以治理。故而在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往往较慢,当地居民普遍收入偏低,而且为了获取进一步的经济发展、摆脱欠发达的现状,人们在对生态的意识较为薄弱的情况下,反而更加肆无忌惮地对自然进行过度开发和利用,造成这些地区土地、河流、山地的生态问题加重,形成“生活贫困——破坏生态——愈加贫困”的恶性循环。

生态脆弱区是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过程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也是一个较为难以解决的关键问题。如龙岩地区长汀县是典型的丘陵生态脆弱区,地处武夷山脉南麓,水土流失较为严重。长期以来,长汀县受地形、气候等影响,土壤侵蚀表现尤为明显,加上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人们为了获取经济利益,往往将生态因素抛之脑后,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进一步加剧。人们在落后的经济环境中,更加倾向于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生活所需,除了生活所需无限制地砍伐森林以外,也开始对自身生活地区所特有的稀土矿进行开采,以获取经济利益。但囿于经济发展水平、专业技术水平有限,采矿过程的不科学、不合理,往往加剧本地区的水土流失、河流污染,致使土地资源持续退化,生态问题接踵而来。在生态脆弱区更加需要将自然自我恢复的能力充分发挥出来,有必要之时,甚至可以借助于人类的力量来辅助其自我修复。

〔1〕 蔡晓明.生态系统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93,95.

〔2〕 孙枢,王成善.Gaia理论与地球系统科学[J].地质学报,2008(1):1-7.

〔3〕 JAMES E LOVELOCK.庄宝华.地球自我调节理论的产生与发展[J].世界科学,1991(5):16-18.

〔4〕 王连芳.绿色发展理念及其时代性与先进性特征探析[J].成都行政学院学报,2014(4):47-50.

〔5〕 方精云.从生态学观点看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科学院院刊,2013(2):182-188.

(责任编辑周吉光)

Gaia Theory and Fujian Ecology—The Application Analysis of Ecosystem Self-Regulation Theory in Fuji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WANG Lian-fang1, 2

(1. Longyan University, Longyan, Fujian 364012; 2.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Shandong 250100)

Gaia theory is one of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ecology, also known as the theory of the earth self-regulation, is also the partially confirmed theory from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by ecology. Gaia's basic theory could provide a theoretical refere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the Fuji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in a certain extent. Gaia theory emphasizes the basic theory of the biological effects, such as the equality between the biological and the environment, the evolution of the earth ecological system and the earth self-regulation theory, and so on. Although the basic of Fuji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is better,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uncompromising contradictions between the ecology and other social areas in the social development process. Gaia's basic theories could reconcile these contradictions, and play an important ecologic role in the Fujian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demonstration area construction.

Gaia theory; earth self-regulation theory;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of Fujian; ecosystem

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1.023

2015-11-13

2015年福建省社科项目“福建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生态学路径研究”(FJ2015C001)。

王连芳(1983—),女,河北清河人,法学博士,山东大学近现代史专业博士后,龙岩学院思政部讲师,主要从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F062.2

A

1007-6875(2016)01-0119-05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oi/10.13937/j.cnki.sjzjjxyxb.2016.01.023.html网络出版时间:2016-02-2015:30

猜你喜欢
示范区福建文明
中国这十年·福建封
河滩地建起中药材示范区
那个梦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福建老年大学之歌
中国第三个国家级入境再制造示范区通过验收
对不文明说“不”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创建“中国制造2025”国家级示范区的通知
福建医改新在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