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闻天史学思想及其价值

2016-03-14 21:02鲁涛王炜
湖北社会科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张闻天

鲁涛,王炜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张闻天史学思想及其价值

鲁涛,王炜

(湖南理工学院,湖南岳阳414006)

摘要:张闻天的史学思想发展主要经历了两个阶段:青年时期他翻译了一些西方史学著述,并对历史定义、历史特征、历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在张闻天史学思想成熟的阶段,他编写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指明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基本线索,初步建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科学体系,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革命史研究的新水平,对抗日战争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其构建的中国革命史研究科学体系、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具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张闻天;史学思想;《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作为党内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宣传家,张闻天一生著述颇丰,其研究的内容涉及文学思想、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文化思想、外交思想等多个领域。其中,史学思想也是张闻天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洪认清、周良书等学者甚至界定张闻天为历史学家[1][2]。然而,张静如、张广智等学者明确指出,“张闻天不是史学家”[3],不过,包括张闻天在内的“这些早期革命家为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奠定了最初的基石”[4](p292)。张闻天是否是历史学家?有待学界进一步探讨。虽然张闻天专门的史学著述不多,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十分重视史学的研究,尤其注意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方法来指导中国革命史的研究。

一、张闻天早期史学思想及其价值

(一)早期张闻天史学实践活动。

五四时期的中国,在“科学”和“民主”思想的召唤下,各种西方思想纷至沓来,学术文化领域呈现出空前繁荣的局面。当时对中国史学具有较大影响的西方资产阶级史学理论有杜威的实用主义、罗素的社会改良主义、孔德的实证主义、柏格森的生命哲学、鲁滨逊的综合史观等等。在史学“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张闻天利用他留学日、美等国的经历,以及熟练掌握多种外语的优势,致力于翻译和介绍近代西方优秀史学文化成果。特别是针对当时国人撰写、翻译西方史学著作的情况,张闻天表示不满,并提出自己要身体力行翻译来改变这一局面。他说:“关于西洋历史的书籍,国人自己著作的很是稀少,在这些仅有的几部中间要找出一两部合于我上(面)说的标准的,简直是不可得。就是从外国文译过来的几部中间,也很少有合意的。至于我自己对于西洋历史并无多大研究,要自己去编一部合于自己标准的书,现在还无此能力。但是我觉得,与其我编出来的书不能胜过人家编的,那末还是把人家编得好的书翻译过去岂不较为有益?”[5](p489)基于这样的考虑,五四时期的张闻天先后翻译了美国历史学家房龙的《人类的故事》、Marvin的《元始文明之由来及其影响》、德国学者米勒莱尔的《社会发达史》最后一章《文化与幸福》等史学著述。

在翻译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时,张闻天作了增删和修改。张闻天首先充分肯定了《人类的故事》的叙述“简单明了”,通俗易懂,具有较强的趣味性,特别是它具备了“活的历史书的要件”,摆脱了“帝王的生死与朝代的变换”循环不已的传统旧史观,值得提倡。然而,在张闻天看来,《人类的故事》也有明显的缺陷,主要表现在:它具有种族偏见,是以“欧洲中心论”为指导思想撰写而成,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亚洲文明古国——中国和印度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完整地反映整个人类世界的历史。他说:《人类的故事》“所说的人类差不多完全以白种人为中心,对于有数千年文化史的中国与印度只在原书第四十二章内略略说了一点,敷衍了事。”[5](p490)事实上,就是第四十二章《佛陀与孔子》里面也存在诸多错误。张闻天主张,“删去这一章对于读者既没有损失,而且他所说的既以欧美人为中心,倒不如把原书的书名改为《西洋史大纲》较为近于实际。”[5](p490)这就是张闻天将房龙的《人类的故事》改题为《西洋史大纲》的缘由。为了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部史学著作,张闻天于1925年1月撰写了“《西洋史大纲》译序”,寄给中华书局。可惜,这部27万字的译著当年未能出版。不过,通过张闻天这篇“译序”,我们可以窥见早期张闻天的历史观和他的史学思想。

(二)对历史定义、历史特征、历史价值的思考。

张闻天的《西洋史大纲》“译序”,“堪称为一篇高水平的史论论文。”[6]“译序”站在历史哲学的高度,结合人类的历史和现实生活,对历史定义、历史特征、历史价值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1.历史的定义:“历史为‘活的过去’”。

张闻天说:“我们常常听到人家说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了,不必去管它,一若过去的事情与我们现在的实生活毫没有什么关系。”[5](p488)如果从纯粹时间的角度来看,一般人认为凡是过去的都是历史,历史似乎是没有价值内涵的。然而,张闻天指出,“其实这是错误的”,“拿我一个人来说,我从小所受的教育,所养成的习惯与所得的经验,哪一件不支配着我的现在?拿人类全体来说也是如此,过去的传统,过去的思想,过去的风俗习惯与过去的一切制度,哪一样不支配我们现在?所以过去的事情,实则没有过去,它还是在现在活着。马尔文教授(Prof.F.S.Mawin)谓历史为‘活的过去’(living past),正是为此。”[5](p488)张闻天虽然觉得历史与人们当前的生活之间存在着一段难以取消的距离,但是他强调历史绝不只与过去有关,某一段历史,某一些人物,某一些事情,某一些传统、思想、风俗习惯、制度等虽然已经永远地消失了,人类再也捕捉不到了,但它们的影响却可以穿越时空,一直延伸到现在。换句话说,历史与现实、过去与现在是如此地胶着在一起,以至任何力量都难以将它们剥离。现在是全部过去的产物,回首过去又必须以现在为立足点。正如卡尔在《历史是什么?》中所说:“过去不是死气沉沉的过去,而是在一定程度上仍旧活跃于现实生活中的过去”。[7](p105)

2.历史的特征:“不间断性”、“持续性”。

很显然,五四时期的张闻天还未完全接受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仍然以西方进化论历史观作为思想武器来分析社会和历史。他在概括历史的特征时指出:“我们还可以说现人类社会中间的一切风俗习惯、思想道德与文化制度等都是由过去发展来的。现在的一切东西没有一件事在一转眼间忽然产生的,它一定经过了长期的变迁与进化,才像现在这个样子;而且现在并不就是它的最后,说变迁或进化到现在它就不变迁不进化了,现在不过是它在变化的时间的线上的一刹那,这一刹那立刻就要变成为过去的。所以历史不是间断的东西,它是有持续性的。鲁滨逊教授(Prof.Robinson)说的‘历史的持续性(The continuity of history)’就是指此。”[5](p489)在这里,张闻天指出历史是进化的,是向前的,是一个既没有始点也没有终点的永无止境的进程。如果从与现实相对的意义上看,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将来的历史。实质上,过去是活着在现在而且与未来相衔接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是一个统一的连续体,三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因此,历史的特征表现为“不间断性”、“可持续性”。

3.历史的价值:“要了解现在,建设未来,所以不能不去研究”。

张闻天认为,正是因为“历史为‘活的过去’”,“所以要解决现在实生活上所发生的一切问题,就不能不研究过去的历史。”“我们要在过去的中间找出人类活动的因果关系与它的根本法则,然后对于未来的建设才有把握。”[5](p489)在张闻天看来,研究历史的目的就是要从历史中发现规律,发现“因果关系”,寻找“根本法则”,以便更好地为现实和将来服务。也就是说,“研究过去之事实,正所以为应付今日之事务”。[8]在此基础上,张闻天将历史分为“活的历史”和“死的历史”。“活的历史”就是“能分明地指出与我们现在未来的生活有关系的历史”;“死的历史”则指那些“只是记载写某年某月某日某地方发生某事,或是罗列些帝王的年谱,王公大臣的身世的历史”,也就是梁启超所批判的封建史学,“只是帝王之家谱而已”。有鉴于此,他强调研究“活的历史”是很有意义、很有价值的。而对于“死的历史”,“不但不能使我们发生一点兴趣,而且就是发生了兴趣也是无用的。”更进一步来说,“研究历史的人并不是因为他对于过去有什么特别的爱好,却是因为他要了解现在,建设未来,所以不能不去研究它。”[5](p489)张闻天的这些观点,在20世纪30年代得到了拓展、深化。为解决和回答现实中的问题以争取抗战胜利,张闻天强调中华民族要在这种新的历史条件下好好地“温习”历史,灵活地运用历史经验。他说:“一个历史周期过去了,历史还没有做到完成,民族情势的突变使得人们要更换题目来工作。我们现在转到另一个历史周期。简单重复的历史是没有的,然而历史或会叫人根据新的工作、新的经验,在不同的时间下、在不同的方式下、在不同规模下,把旧的历史经验灵活地温习一遍,而这对于中国民族只有好处。”[9](p357)为此,他主持编写了《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

张闻天在这篇不足一千字的“译序”中对历史定义、历史特征、历史价值作了如此精辟深入的阐述,这在五四时期的中国学界是不多见的。虽然,张闻天有些地方仍然囿于梁启超“资产阶级新史学”的窠臼,但是他的这些富有创见的观点不仅显示了他个人开阔的历史视野和渊博的学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他具有比较深刻的洞察力,这为他日后编写《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延安时期张闻天史学思想及其价值

张闻天是中共党内较早开展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教育和研究的先驱者。早在延安时期之前,张闻天就极为重视党员干部的历史教育。1933年他在江西瑞金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讲授中国革命问题和中国革命史,后来他将课程的讲义整理为《中国革命基本问题》,作为教本予以出版。1937年春,张闻天将《中国革命基本问题》这门课程发展为《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为此,他亲自组织了一个“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会”,分工撰写,并由他提出思路,最终审阅定稿。同年冬,《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由延安解放社铅印出版,用的名义是“中国现代革命史研究会编”,“其实,是张闻天同志主持编写的,是在他的思想指导下写成的。”[9](p417)1938年5月,张闻天兼任中共中央马列学院院长。在他的倡导下,中共中央马列学院不久设立了中国历史研究室。包括中国历史研究室在内,张闻天要求中共中央马列学院的学员和教员要把历史学习作为提高业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如中国文化思想研究室的学习,“必须学点历史:中国通史,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联共党史,欧洲革命史等”。[10](p42)1941年1月,张闻天在延安的泽东青年干部学校开学典礼上,也特别强调“学习课程要增设西洋史、中国史等课程”[1]。不难看出,张闻天不仅重视个人的历史学习、历史研究,而且也注重党员干部历史知识的学习,并把历史学习作为指导革命事业发展的重要思想武器。

(一)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主要内容。

《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现代革命”为主要线索,分为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两个革命过程,共有七讲。旧民主主义革命内容包括:“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戊戌政变与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内容包括:“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的产生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国民党的改组与国共合作”、“一九二五——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显然,这样的逻辑和线索,基本上概述了近百年来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的全过程。具体来说,《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重点阐述了以下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

其一,《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明确地指出了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社会矛盾、阶级任务、革命对象、统一战线等一系列有关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开篇就提出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是封建社会经济结构,政治制度是绝对君主专制政体,主要阶级矛盾是地主与农民的矛盾。在外国资本主义侵入后,“中国整个政治与经济生活中显然就产生了两种不同的趋势:一面是满清政府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压力下屈服投降,逐渐走向依靠外国资本主义来支持其统治的趋势;另一方面就是广大的民众在外国资本主义与满清的压迫剥削下,开展着广大的反抗满清统治的群众运动。”[9](p2-5)也就是说,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在转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在于如何加强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剥削”。[9](p61)由此推断出来的是,革命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打倒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鉴于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强大,张闻天指出,中国革命必须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张闻天发表这些言论,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在当时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方面,提醒共产党人要吸取经验教训,坚持统一战线;另一方面,告诫国民党人要深刻反省,再也不要干于己于国都不利的蠢事了。此外,张闻天还指出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他说:“大革命中暴露了帝国主义、买办、豪绅、大地主、军阀的狰狞面目及其反对革命的阴谋,证明了他们是中国革命的残酷的敌人”。[9](p341)而随着“革命的发展,正证明日本帝国主义者却是中国民族最主要的敌人”[9](p341)。张闻天对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社会矛盾、阶级任务、革命对象等系列问题的有益探索,丰富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理论。

其二,《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对中国近百年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科学的评价,其中有不少真知灼见。在评述太平天国的阶级性时,《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认为:“太平天国是民族的资产阶级性的农民战争”,依据有二:其一,“参加革命运动的基本群众为农民”;“太平天国之所以能够支持十五年,也就是广大农民不断的参加斗争”;“太平天国的制度与政策也就是农民要求的反映。”[9](p33-34)其二,太平天国是“中国过去历史在新周期的再现”[9](p23),虽然是农民起义,但是是以更新颖的形式显现出来的,它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还指出,“戊戌政变的失败,证明用改良主义的方法,自上而下来改造中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是不可能的。戊戌变法的失败就是中国改良主义第一次尝试的破产”,“只有用革命的方法才能取得胜利,辛亥革命就是戊戌政变的改良主义的否定。”[9](p66)关于义和团运动的性质,《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分析也比较中肯:“义和团虽然带有浓厚的宗教的迷信色彩,虽然是无组织的散漫的行动,可是绝不如统治阶级之所谓‘拳匪之乱’。义和团是中国民众对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回答,是对于帝国主义仇恨愤怒的爆发,是原始的民众的反帝国主义运动”,不过,“义和团不仅未能将反帝的斗争与反对满清统治的斗争联结起来,而且反为满清政府利用,使义和团运动染上了反动的色彩。”[9](p75)《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在考察中国共产党产生的内外原因时,认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并不是偶然的”,是由于:“第一,帝国主义的侵略在中国开办了许多企业,同时又刺激了中国的资本主义的相当发展,产生了中国强有力的无产阶级。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在日常斗争中,特别在参加五四运动的斗争中,不仅表现了中国工人力量的伟大,而且提高了中国无产阶级的政治觉悟,而感觉到组织自己政党的必要。第三,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与共产国际创立后,在共产国际的积极帮助下,推动着中国无产阶级政党的建立。”[9](p140-141)张闻天的这些科学论断,对以后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影响。用今天的眼光来审视,这些论断并没有过时。

其三,在驳斥资产阶级学者有关中国革命史研究错误观点的同时,也对党内机会主义和托派的错误理论进行了批判。资产阶级学者往往把义和团视为“拳匪”,甚至把义和团的爆发原因归结为慈禧太后个人意志和性格,更不谈义和团有什么意义。在谈到大革命时,资产阶级学者只字不提“国共合作”,他们根本不承认共产党对国民党的帮助、指导,不承认共产党在大革命中的重要作用,特别是他们对“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大革命中的“工农革命运动”,等等,要么提得很少,要么熟视无睹。对此,张闻天予以了有力的批驳。他不仅全面、深刻地考察了义和团爆发的原因、性质、失败原因及其意义,而且还对“国共合作”中的共产党、“五四运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大革命中“工农革命运动”等加以深入分析,并予以充分肯定。无疑,这些新的见解猛烈地冲击了资产阶级学者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体系,进一步拓宽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范围,推进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深入。与此同时,张闻天还对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思想(“尾巴主义”)和以张国焘为代表的“左”倾思想(“关门主义”)进行了强烈的批判,反复说明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二)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史学价值。

第一,《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充分发挥了史学的社会功能,为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战争路线和战略的确立作出了重要的理论贡献。

作为革命史的教材,《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落脚点非常明确,就是要系统总结中国近百年革命斗争历史经验教训,特别强调了史学的“殷鉴”、“教化”等社会功能,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学习中国革命史,吸取中国革命运动的经验教训,理解并掌握当时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因此,全书对历史事件的论述往往比较扼要,而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则分析得比较透彻、深刻。《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共17万字,而其中有关经验教训的文字竟达5万字,占到全书近1/3的篇幅。除了第二、第六讲外,每一讲都开辟了专门的一节来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如:第一讲有“太平天国失败的教训”,第三讲有“辛亥革命的经验与教训”,第四讲有“五四运动的意义和教训”,第五讲有“二七的教训与意义”,第七讲有“一九二五——二七年的中国大革命的总结”。在这些经验教训中,对武装斗争、土地问题、群众运动、国共合作等关系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分析尤为精彩,这些都“为党的抗日战争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巩固和发展人民军队和抗日根据地,提供了历史的殷鉴和理论的根据”[11](p285)。诚如中国革命史研究专家胡华所言:“这本书的最精彩之处,应该说是对各次历史运动的经验教训的分析。”[9](p420)

第二,《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指明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内容和基本线索,初步建立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科学体系。

首先,确定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对象、范围和内容。《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研究范围是从鸦片战争到当时抗日战争这一历史时期的革命史。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革命、资产阶级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然而,资产阶级的革命史研究内容往往比较狭窄,仅仅局限于资产阶级革命,而不研究农民革命,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革命。比较而言,张闻天的中国革命史研究更能反映历史的本质,更能全面反映中国革命史的本真面貌。

其次,厘清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基本线索。《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农民运动和资产阶级革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为研究对象,同时抓住了这些革命运动中的最重要事件,理出了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基本线索: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诞生——中国工人运动发展——国共合作——大革命失败。“《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理出的这条中国革命史基本线索,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革命史研究体系初步建立起来。”[12](p429-430)

第三,《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将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如阶级分析法、历史主义考察法等多种方法灵活地应用到中国革命史研究的实践中,为以后的中国革命史、中共党史研究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马克思认为社会革命、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只能到社会经济中去寻找。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自始至终贯彻了这一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例如:戊戌政变是由于帝国主义的进一步入侵以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使得民族资产阶级有了改革的思想,即:“当时中国新官僚与一部分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滋生着资产阶级革新的思想,他们在中日战争失败的教训下,更深深感觉到中国的危亡,企图以改良主义的方法从上而下来挽救中国,使中国富强起来。”[9](p63)再如,辛亥革命爆发的根本原因是“当时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已经发生冲突,生产力向前发展,非打破旧有的生产关系不可”[9](p85)。

除了使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作为研究中国革命史的普遍方法外,张闻天还使用了以下两种具体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

1.阶级分析法。

在考察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背景时,张闻天侧重分析了“当时对立的阶级与阶层”,认为“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前,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阶级对立就是地主和农民”[9](p6)。张闻天以阶级分析法剖析了太平天国失败的内在原因,即“农民则在基本还是落后的、保守的、散漫的、无组织的。农民战争要取得胜利,要在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领导下才有可能。农民要取得彻底解放,则唯有在无产阶级领导下才能达到。”“因为没有那样一个革命阶级与政党领导,所以太平天国就没有能够去团结汇合统一当时所有的农民运动。”[9](p30)对于五四运动的性质,张闻天指出,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的群众革命运动。他还着重分析了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和阶级力量构成,辨析了代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知识分子的革命性和软弱性。

2.历史主义分析法。

张闻天评价历史人物、分析历史事件、总结历史教训,都是从具体的历史条件出发,并把他们放置在当时的特定的历史语境中予以考察,具体地分析实际情况,从而总结出历史发展的规律。比如,张闻天分析太平天国失败“最基本的原因是当时历史条件的限制所致”,这些历史条件包括:“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在转化为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同时也在酝酿着资本主义的种子,但是还没有新兴的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还没有可能组织与形成一个资产阶级或无产阶级的政党来领导太平天国”。关于义和团的失败,张闻天的分析也体现了历史主义的原则。他说:“没有革命阶级领导,而又为满清政府所利用的义和团运动,虽然它是原始的反帝国主义的广大群众的运动,却只有走向失败。”[9](p76)张闻天评价大革命时,并没有一味求全责备,一味苛求历史,同样也是站在历史主义的高度,以辩证、发展的眼光来看待。他认为:“中国大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决不是空空过去了的,它给予了我们的宝贵的经验与教训正是以后革命胜利的财产”,“我们这次大革命,便将成为以后胜利的中国革命预演。”[9](p337)后来的事实证明,张闻天的这些见解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

总之,《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革命史研究的优秀代表著作,体现了马克思主义革命史研究的新水平,具有重要的学术影响和现实意义。一方面,《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所理出的中国革命史的基本线索,所探讨的中国革命史研究对象、分期,所评价的重要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所使用的马克思主义历史研究方法,对以后的一些中国革命史研究、中共党史研究著作的观点、结构、资料和方法产生了直接的影响,其中包括范文澜等许多学者在撰写中国近代史、中国革命史方面的著作时,都参考了这本著作。另一方面,《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教育了许多党员干部、人民群众,包括参与编写的莫文骅也“从闻天同志的教导中,从这本书中,获得了不少的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的历史知识、经验教训、正确的思想和理论”[9](p418)。直到新中国成立前,解放区各种干部学校都以这本书作为课本。据统计,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它先后出了十多个版本,印行在二十次以上。所以,《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1987年再版说明中说:“现在六十岁左右和以上的来自解放区的许多同志,都接受过这本著作的教育。”[9](“再版说明”p1)由此可见,《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是一本深受当时读者欢迎、适合干部学习具有深远影响的有关中国革命史研究的著作和教材。

三、结语

当然,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加上意识形态和价值取向的规约,而导致张闻天的史学思想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比如,由于当时研究条件有限、资料搜集困难,有些地方的研究显得比较粗糙,甚至过于简单;此外,还有一些地方的研究过于强调政治性、革命性,而科学性、学理性相对显得不够。不过,总起来看,张闻天始终把握着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正确方向,把唯物史观的原理同对中国历史实际的研究结合起来,同时重视研究中国的具体国情,体现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的特色。

参考文献:

[1]洪认清.抗战时期延安干部的历史教育[J].史学理论研究,2005,(1).

[2]周良书.新世纪以来张闻天研究述评[J].毛泽东思想研究,2006,(4).

[3]张静如.说《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中的史学思想[J].北京党史,1990,(5).

[4]张广智.史学之魂: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5]张闻天选集传记组,等.张闻天早期文集(191 9.7-1925.6)[C].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9.

[6]章柱.新发现的张闻天两篇文稿评介[J].党的文献,2000,(5).

[7]卡尔.历史是什么?[M].陈恒,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8]衡如.新历史之精神[J].东方杂志,1922,(11).

[9]张闻天.中国现代革命运动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10]温济泽,等.延安中央研究院回忆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

[11]程中原.张闻天传[M].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2]桂遵义.马克思主义史学在中国[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1992.

责任编辑张晓予

·马克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研究

基金项目: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人物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中国化”(14YBA191)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鲁涛(1979—),男,湖南理工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副研究员,史学博士。王炜(1985—),女,湖南理工学院教育科学研究所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D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477(2016)02-0011-06

猜你喜欢
张闻天
张闻天《神府调查经验谈》
名人名言
走进张闻天工作室旧址纪念馆
张闻天晚年:想做个“普通的劳动者”
从生活小事看张闻天廉政大情怀
“你们是职员的儿女”
传承精神 放眼世界
张闻天用名的由来
追思张闻天的历史功绩与人格魅力
何方跟随张闻天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