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食物营养》双证融通校本教材建设思路

2016-03-14 21:14朱秋丽孙雪萍刘陶然
卫生职业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校本营养模块

朱秋丽,孙雪萍,刘陶然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浅谈高职院校《食物营养》双证融通校本教材建设思路

朱秋丽,孙雪萍,刘陶然

(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烟台 264100)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为满足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接轨,在明确教材建设理念的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划分、任务驱动、联系实际、理实一体”教材建设思路。

高职;校本教材;双证融通

教材是教育实施过程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保证。食物营养课程作为我校医学营养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材的选择尤为重要。但由于本专业在全国范围内开设时间尚短,目前市场上可供选择的教材不多,而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材更是凤毛麟角。因此,加强该课程校本教材建设,是摆在一线教师面前的紧迫任务。

1 现行教材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不符合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目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使用的《食物营养》教材主要有3种:本科教材、高职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物营养课程教材及自编教材。这3种教材虽各有优缺点,但不论从内容还是编排形式上都与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不符。具体表现为:本科教材虽内容全面,理论知识系统,但技能操作训练内容远不能满足高职学生的需求,未能突出实训教学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地位及作用,与高职教育重点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目标不符;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食物营养课程教材,突出实践教学,但食品化学方面的知识过多而对各类食物营养价值的讲解不够详细,不符合“必需,够用”原则;有些自编教材虽然冠以“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之名,但内容仍是本科、专科教材的翻版,且剪辑和拼凑痕迹明显,前后内容不能很好衔接,实用性不强。

1.2 教材内容与职业资格考试无法衔接

双证制是目前高职医学营养专业的特色。是否持有公共营养师职业资格证书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被用人单位录用。但是,现行教材的内容与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缺乏有效衔接,导致学生完成食物营养课程学习后很难胜任职业岗位要求,报考营养师资格考试还需接受额外针对性的交费培训,势必造成学生精力和财力的双重浪费。

总之,现行教材与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目标不相适应,长此下去将严重制约本专业的发展。为解决这一问题,我校立足高职特点,根据教学实际,开发了《食物营养》校本教材。

2 教材编写路径

2.1 编写理念

校本,即以学校为本,是指以学校具体培养目标为教育活动的根本[1]。为体现学校办学特色,实现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教材的编写应严格贯彻系统性、基础性、科学性、先进性、创新性和实践性原则,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侧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突出高职高专学生学习的职业化、专业化特色。同时,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学习特点,因材施教,教材内容力求做到深入浅出,易学易懂。

双证融通指通过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两类证书内涵的衔接与对应,以职业能力、职业资格标准为核心,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并将其贯穿于学历教育全程,实现“一教双证”[2]。因此,教材编写过程中应遵循“以工作任务引领专业知识、以职业资格考试标准规范课程内容”的基本原则,全面整合课程内容,充分体现岗位性、职业性和适用性,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标准接轨。

2.2 编写思路

按照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教学改革、“工学结合”与“教学做一体化”的课程建设和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在明确教材编写理念的基础上,经过对用人单位、专业负责人、毕业生等多方调研,认真分析学生应具备的通识核心能力,并在总结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及以往教材编写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划分、任务驱动、联系实际、理实一体”教材编写思路。

(1)模块划分。针对公共营养师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要求将传统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并划分为若干模块。这样的划分分类清晰,与传统教材的编写思路总体保持一致,方便学生理顺知识框架;同时又保证了教材内容与人才培养要求、职业资格考试内容相统一。模块划分的优点还体现在每个模块本身是相对完整的、独立的,具有可裁剪性和拼接性,可根据不同培养目标将模块内容剪裁、拼接,使前后课程衔接,浑然一体。

(2)任务驱动即每个模块由若干任务组成,模块中知识的讲解和运用都通过设置的实际工作任务来完成,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这种编写体例,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又突出了相关生产岗位核心技能的重要性,明确了相关工种的技能要求,使学生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3)鉴于公共营养师的职业特点、工作环境和实际生活联系紧密,为了实现课程与岗位对接,加强对生活实践的指导性,教材对很多重要的概念给出了容易理解的科学阐述,并提供了大量翔实的数据,便于学生在实践中理解运用。同时以小专栏形式对人们日常饮食中存在的许多困惑和热点问题进行重点分析,为学生从事营养宣教、咨询等工作提供帮助。

(4)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实用型专门人才,因此,教材的编写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实践能力。针对每个模块中的典型任务,本书在编写时都配备了实训单元。内容选取紧贴《公共营养师职业标准》要求,与营养师资格考试所需的相关知识配套,与劳动部门颁发的技能鉴定标准衔接。

3 教材编写特色

(1)按照课程建设和强化职业能力培养要求创新结构,设立专题项目,将每个项目划分为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均明确知识和能力目标,并以项目为载体加强动手能力培养。在结构编排上,既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同时又突出相关工作岗位核心技能要求,明确相关工种的技能要求。

(2)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双证融通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教材编写时紧扣职业技能鉴定标准,将课程内容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等级考试制度相连接,从奠定学生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服务地方经济出发,强调教材的实用性、实践性和先进性。

(3)食物营养是一门与实际生活结合非常紧密的学科,为加强其对日常生活的指导性,教材中很多模块设计了“特别关注”环节,例如“蛋白质营养品有必要吃吗?”“为什么很多人减肥后吃的不多仍会反弹?”“吃水果代餐有助于减肥吗?”这些问题需要学生在掌握每个模块相关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融会贯通,经过思考才能解答,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锻炼了科学思维,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4 应用

医学营养专业《食物营养》校本教材已经编写完成,并在我校2013级医学营养专业中应用,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充分调动了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体会到了成就感。相信通过本教材的使用能够真正使学生达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然而,医学营养专业校本教材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仅完成了其中的一小步,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理论研究及探索实践。

[1]孟引变.论高职院校校本教材建设的价值考量[J].长治学院学报,2010,27(1):63-67.

[2]黄利文.高职院校“双证融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4):78-79.

G423.3

A

1671-1246(2016)11-0140-02

猜你喜欢
校本营养模块
28通道收发处理模块设计
“选修3—3”模块的复习备考
夏季给猪吃点“苦”营养又解暑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这么喝牛奶营养又健康
营养Q&A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春天最好的“营养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