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越剧《甄嬛》谈戏曲创新

2016-03-14 00:55程延如冰
中国戏剧年鉴 2016年0期
关键词:戏曲舞台

程延如冰

演出单位:上海越剧院总编剧:李莉 编剧:黄嬿 蒋东敏导演:杨小青 作曲配器:刘建宽 杨浩平唱腔设计:陈钧 舞美设计:胡佐灯光设计:周正平 服装设计:张豫美造型设计:胡亚莉主演: 上本:李旭丹 杨婷娜 张宇峰 王柔桑 史燕彬 裘丹莉 陈慧迪下本:王志萍 钱慧丽 黄慧 陈颖

《后宫·甄嬛传》可谓是近年来最具话题性的作品之一,其在成为当年年度电视剧最大赢家的同时还势头强劲地挺进了国外市场。戏剧工作者们敏感地抓住了这一不容忽视的文化热点,纷纷将甄嬛的故事搬上了戏剧舞台。越剧《甄嬛》的创意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关注,一个传统艺术形式如何将火爆荧屏的古装宫廷故事演绎得别具风味,本就让各个年龄段的观众都翘首观望,再加上是由不断精进的上海越剧院操刀进行,越剧《甄嬛》最终的呈现效果可以说是让观众满意的,收获了可观的票房。资深票友、香港著名演员汪明荃在看过上越《甄嬛》的全本演出后,在其微博中给出了“……剧情紧凑,幕幕戏内绝不冷场,加上布景华丽,有气派;音乐丰富,伴唱感人……精彩!”的评价,一部新推出的戏曲作品也能够如此受到新老观众的追捧,这无疑给当前陷入迷局的戏曲创新问题注入了一丝希望之光。分析越剧《甄嬛》在剧本创编、演员安排、舞美设计、市场推广等方面的优势,对今后戏曲应如何创新的问题有着重要启迪。

一、剧本:巧妙借力与再创作

戏曲要想改变沦为“博物馆艺术”的命运,唯有不断创新,而创新的重要一环便是新作品的推出。在优质文本匮乏的现状下,上海越剧院巧妙借力当红网络流行小说和电视连续剧的方式俨然是捷径一条。正是上越许多“甄嬛迷”演员将《后宫·甄嬛传》这一文本推荐给了院长兼编剧李莉,越剧《甄嬛》的创意才得以开展。

除了希望让热门题材对逐渐边缘化的戏曲艺术起到带动作用外,李莉更看重的是《后宫·甄嬛传》中抽去宫斗部分后以“情”支撑的内容精髓,而这恰恰和越剧这个剧种最擅长表达的内容不谋而合。依靠这条主线,李莉把百万字的小说删繁就简为节奏紧凑的上下两本,剧情围绕爱情、友情、亲情展开,主题上更是给予了人性的关怀。在特定的演出时长内,戏曲舞台上并不适合出现过多的人物和表现过于复杂的故事情节,为此越剧《甄嬛》只保留了主要人物形象,且将有着高度相似性的皇后与华妃合二为一,使得戏曲舞台上的华妃形象更为丰满,可谓是取舍有度的。温实初和沈眉庄青梅竹马的关系设置也使得故事情节的发展变得更为合情合理。温实初用情至深,为爱人沈眉庄进宫、为友情冒死救甄嬛等行为,都把爱情与友情的境界上升到了新的高度。可以说,正是这种符合戏曲自身规律的再创作才成就了《甄嬛》这部可圈可点的越剧新作,戏曲编剧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戏曲艺术有着其自身的表演特色,仅仅选中新的文本后就直接照搬则不可避免会流于滥觞之作。一个吸引人的故事固然重要,但如何将文本演绎得戏曲化才是关键所在。戏曲创新想要踏实地迈出第一步,就离不开具有敏锐洞察力的戏曲编剧对于文本素材精准的再创作。

二、演员:充分调动的个人创作

戏曲演员作为作品的直接呈现者,同样也是创作的参与者,他们对于具体细节如何拿捏、人物如何塑造等问题的理解和感悟,是作品二度创作的重要过程。上海越剧院凭借《甄嬛》这部大戏将演员以群体的方式推出,上本使用新生代演员,而难度系数较高的下本则起用了舞台表演经验更为丰富的中生代演员,新生代的青春靓丽和中生代的稳扎稳打逐渐递进,相得益彰。同时,上越还着重利用了其拥有的流派优势,在《甄嬛》中汇集了八个越剧流派,每一个流派风格都与人物身份和性格十分贴切。通过“流派抱团”的方式使该作品的剧种底蕴最大化地突显出来。同时也更使得越剧这个剧种的艺术魅力得以全面而充分的彰显。比如,上本中饰演甄嬛的李旭丹,结合王派的特色比电视剧的甄嬛多了几分精致典雅,柔弱内敛;饰演皇帝的杨婷娜,尽洒徐派潇洒风流、高亢奔放之风;张宇峰以陆派体现了清河王清雅脱俗、婉约多情的气质。范派小生王柔桑则淋漓尽致地诠释了温太医的憨厚质朴、真挚果敢的性格特征;沈燕彬以大气端庄的金派演绎沈眉庄恰到好处;袁派花旦陈慧迪饰演出身卑微,趋炎附势的安陵容,性格鲜明,唱腔韵味十足;华贵妃的美艳跋扈、阴险毒辣也让裘丹莉以华彩多变、富有激情的傅派刻画得惟妙惟肖。除了优美的流派唱腔外,越剧《甄嬛》还创作了类似主题曲的伴唱来营造气氛,许多过渡性情节由念白、唱词简洁带过,符合戏曲“歌舞演故事”的特征,再经由演员们的倾情演绎,让原著作者流潋紫也禁不住感慨“传统艺术的魅力感人至深”。

越剧:《甄嬛》上本

越剧《甄嬛》的表演中呈现出了越剧一向注重吸收话剧现实主义的表现方法,如在上本中扮演皇帝的杨婷娜就对玄凌道出欢宜香真相后的一笑进行了深刻的思考,从而把其中凄凉、无奈等众多复杂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在下本中,实力雄厚的中生代演员则将戏曲的表现与话剧的体验又进行了符合时代审美的更深度的结合。比如王志萍饰演的甄嬛在被迫让心爱之人饮毒酒后,以无声的嘶吼准确地表达出当时人物所处的环境、心境以及人物的性格身份。饰演皇帝的钱慧丽则最大限度地发现自己创造角色的可能性,突破了越剧女小生标志性的固有模式,将演员魅力和角色魅力完美融合。剧中有很多令人过目不忘的细微的表演,那愤怒疯狂时伸出的弯曲的手指、痛苦挣扎时斜视的眼神,表演入木三分,其表情、身段造型动作,都是建立在深刻的内心体验之上的精雕细琢,是情动于衷而形于外。诸如此类,演员们都用心地斟酌、润色,《甄嬛》的整体质量自然得以保证。

另外,舞美设计的风格化也是越剧《甄嬛》广获好评的原因之一。考虑到如果将故事发生的时空像电视剧里那样安排在清朝,演员穿旗装和花盆底的鞋舞蹈起来会很不便,越剧《甄嬛》把故事架构在了更为灵活的“大古代”,服装精美但不失其为表演服务的功能。舞台设置方面,在为演员保留了大量表演空间的同时,使用双层楼台,分割了舞台时空。多根立柱支撑起贯穿整个舞台的二层平台,和其他布景有机组合,虚实相生,“不仅延展了舞台的表演区域,更强化了戏剧冲突,赋予观众别样的观剧体验”(刘倩:《越剧〈甄嬛〉二层平台设置的美丽牢笼》,《光明日报·舞台艺术评论》,2015年2月16日),为观众带来了不一样的视觉享受。

三、市场:多方推广的最终达成

戏曲作为艺术的同时也是特殊的商品,新推出的作品除了口碑之外还需在市场中收获可观的票房才能算的上是成功。但由于当代社会信息太过芜杂,加之大多数人对戏曲的关注度较低,因此“酒香也怕巷子深”,与之相配套的宣传推广就显得十分必要。越剧《甄嬛》推出以来,经常会出现一票难求的火爆局面,这和它多方共同助力的市场推广手段是分不开的。彰显新生代演员青春时尚形象的日常写真、利用微博微信平台将演员排练过程公开化等方式,都吸引了人们对此剧的长期关注。为了进一步扩大宣传力度,上越还率先在公交车上做了“看《甄嬛》,从此爱上越剧”的宣传广告,以高频率出现的方式来刺激大众投以目光。除此之外,担任了越剧《甄嬛》文学顾问的小说作者流潋紫也及时在其微博上发布了相关信息为戏曲版《甄嬛》宣传造势,向原本就关注了她的大批粉丝做了良好的推广,为该剧吸引了一些潜在的观众,这是戏曲借力热门小说的一大便利或者说是先天优势之处。

事实证明,《甄嬛》的演出收获不错的上座率,并取得了不俗的成绩。2014年《甄嬛》获得了第三届中国越剧艺术节“优秀剧目奖”。2015年驻场天蟾逸夫舞台,连演20场,引起了市场轰动。据统计,首演后的两年多中,《甄嬛》演出场次多达70余场,为原创戏曲剧目所少有。

上越为《甄嬛》开拓市场的方法为今后戏曲作品的宣传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其一味地去埋怨市场的惨淡、疏离,不如主动去靠近市场、经受观众检验,形成良性循环。

几乎在上海越剧院创作《后宫·甄嬛传》的同时,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改编了穿越小说《步步惊心》,而杭州市越剧院则将《鹿鼎记》搬上了舞台。虽不知热门小说的戏曲改编会不会成为一种新潮流,但诚如傅谨先生提醒的那样:“把一个热点作品改编成舞台剧,只是一个吸引观众靠近的由头。要想留住他们,还是要展现出舞台剧特有的魅力和手段,这才是征服观众的关键”。

(原载《戏剧之家》2016年05(上)期,本刊编辑做了部分修改)

越剧:《甄嬛》下本

猜你喜欢
戏曲舞台
军迷大舞台
军迷大舞台
戏曲从哪里来
富连成社戏曲传承的现代转型
戏曲其实真的挺帅的
春天大舞台
用一生诠释对戏曲的爱
论戏曲批评的“非戏曲化”倾向
戏曲的发生学述见
舞台主持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