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平的环保“军令状”

2016-03-14 14:58王全宝贺斌
中国新闻周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军令状南平生态

王全宝+贺斌

中共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中国发展中的重要议题。作为“最绿省份”的福建则成为国务院确定的中国第一个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

生态是福建的一大优势。早在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就提出建设生态省的战略构想。十多年来,福建生态环境质量一直保持在全国前列。

2011年,南平市被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先后成功拿到国家节能减排、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和低碳城市、智慧城市、水生态文明城市试点等“国字招牌”。

即使2015年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南平市的各项经济指标仍保持较快增长,综治考评连续三年保持福建省各设区市第一,GDP增幅超过全省平均水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为全省第一,地方财政总收入增幅居全省第三,三产增加值增幅居全省第二。

那么,南平市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双赢的?为此,《中国新闻周刊》专访了福建省南平市市长林宝金。

中国新闻周刊:今年1月,南平市委市政府与福建省委省政府签订了环保“军令状”,你是否有信心完成任务?

林宝金:近年来,南平坚持绿色发展走新路,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在生态环境保护的目标明确、责任清晰、措施有力,我们还建立健全了符合南平实际的生态保护工作机制。因此,我们完全有信心和决心保护好不可多得的绿水青山,实现“军令状”确定的目标任务。

绿色生态是南平最响亮的品牌、最宝贵的财富、最大的后发优势。近年来,我们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优先位置,围绕创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目标,持之以恒推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率先提出并坚定不移实施绿色发展战略,走出了一条与沿海地区差异化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新路子。

当然,南平是山区、苏区、老区和库区,与沿海等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发展的底子相对薄弱,历史欠账比较多,脱贫攻坚的任务还比较艰巨。这些是我们的短板,我们将把优势做足、把特色做强,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尽快补齐短板、加快发展。

中国新闻周刊:南平在生态环保方面已采取了哪些举措?

林宝金:南平作为福建的生态屏障,近年来在生态环保方面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在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对南平原有二十多个产业进行梳理,在产业数量上做减法,在产业质量和发展内涵上做加法,集中集聚发展食品加工、机电制造、竹加工、新型轻纺、生物医药和旅游养生、文化创意、现代物流“5+3”产业和特色现代农业,重化工产业不发展、矿产资源不开发、小木材加工企业逐步退出,这些年来我们关停或暂不予以延续的矿产开发企业110多家、小木材加工企业680多家,没有新批一个矿产开发项目,没有新上一家重化工业企业,否决了100多个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保要求的建设项目。

在节能减排方面,深入推进节能降耗,大力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用好节能减排财政政策综合示范城市、循环经济示范城市等政策,积极推广应用节能低碳技术,提前一年超额完成“十二五”减排目标。

在环境整治方面,加强闽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生态茶园建设,持续开展“清水蓝天”等环保专项行动,“十二五”期间对97家环境问题突出企业进行了挂牌督办,共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67件。

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围绕打好大气、水和土壤三项污染防治攻坚战,聚焦环保突出问题,加大整治力度。

一是抓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抓好工业企业、小燃煤锅炉、机动车等大气污染问题,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多污染源综合防控,推进区域联防联控和预警预报,制定重点城市大气污染防治突出问题整改清单,实行年度考核。

二是抓水污染防治工作,重点抓好城乡生产生活污水、农村畜禽养殖面源污染水、工业废水、竹沤浆等防治工作,对江河湖要实施分流域、分区域、分阶段科学治理,系统推进水污染防治、水生态保护和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河长制”,实施“一河一策”,坚决遏制优质水下降趋势。

三是抓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统筹抓好涉重金属行业污染整治、持久性有机物治理、危险化学品管理、固体废物减量化和资源化等重点,实行重金属排放总量控制,进一步健全危险废物源头管控、规范化管理和处理等工作机制。

中国新闻周刊:生态文明建设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让环保理念深入人心,在这些方面南平怎么做?

林宝金:这些年来,我们在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先行先试、积极探索,建立健全了长效机制。比如:

一是美丽乡村万人保洁机制。建立了“政府主导、村民为主,城乡联动、共建共享,管护结合、常态长效”的万人卫生保洁机制,为此,我们实行财政统筹与群众投入相结合,建立资金长效保障机制,解决有钱保洁的问题;实行专职清扫和村民自我保洁相结合,建立垃圾清扫集中转运机制,解决有人保洁的问题;实行日常督查与考评奖惩相结合,建立保洁考评激励机制,解决合力保洁的问题。现在,很多村庄都把保洁机制纳入到村规民约中,变“要我保洁”为“我要保洁”,有效破解农村“脏乱差”难题,全市97%行政村建立了卫生保洁长效机制。万人保洁“南平经验”成为福建省典型,并在全省推广。农村环境变整洁了,带动了现代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许多外出打工的乡亲纷纷回乡创业。过去,南平人口是向外流出,现在常住人口已经在回升。

二是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机制。针对闽江上游畜禽养殖污染问题,在延平区南坪溪流域探索出了“养治分离”的第三方治理模式,引进正大集团的欧瑞信生物科技公司开展试点,对养猪废水和废弃物集中收集并固液分离、循环利用,实现畜禽养殖零排放。现在试点已取得初步成效,正在全面推广。

三是低碳旅游发展机制。开发设计全国首创低碳旅游护照,充分发挥武夷山旅游龙头作用,开展“低碳之旅·畅游武夷”活动,打造并整合一批低碳旅游景区、低碳饭店、低碳乡村旅游点、低碳旅游购物场所等系列低碳产品,倡导广大游客选择更加健康、低碳、绿色的旅游方式,进一步带动了低碳旅游的出行热潮。

四是竹林生态保护开发机制。结合南平竹林资源丰富的优势,围绕创建竹林生态保护和绿色开发示范区,按照“提升一产、主攻二产、培育三产”的思路,大力推进竹山机耕路建设,实施竹林灌溉设施、测土配方施肥以及竹林套种阔叶树等科学抚育管理措施,加大企业技改、新技术应用推广、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等扶持力度,重点打造一批竹文化旅游景区,在促进群众增收的同时,进一步保障和改善了竹林生态环境。

中国新闻周刊:南平市政府是如何调动各级各部门的积极性,让他们投入到生态保护中来的?

林宝金:在调动各级各部门抓生态保护工作上,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一是实行流域保护“河长制”,成立“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确定闽江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河长及河段长,明确了主体责任和各相关部门职能分工,并由各级政府负责人担任“河长”,负责辖区内河流的污染治理,同时将水资源和重要流域保护管理工作纳入政府考核内容。

二是签订党政领导生态环境保护目标责任书,将“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作为环保责任的底线,明确各级各部门的主要领导必须承担起本地区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的主要责任,并将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全面纳入环保目标责任体系。

三是建立绿色导向干部政绩考核机制,将每万元投资产出GDP、环保目标任务完成率、节能目标完成率、林地面积减少率等多项环保指标纳入了年终绩效考核范畴,加大对各级各有关部门的环保考核力度。

四是推进排污权有偿使用和碳排放交易试点,实行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并将初始排污权指标有偿使用收入按照省、市、县财政30%、20%、50%的比例分配,提高各县(市、区)抓生态环保的积极性。

中国新闻周刊: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在实际工作中有时很难兼顾,南平是如何实现了双赢的?

林宝金:近年来,我们按照“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要求,不走过去边发展、边污染、边治理的老路,不简单地接受发达地区产业梯次转移,绝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由于我们选择发展的产业与生态保护相一致,虽然关停了一些企业、限制了一些产业发展,但生态环境质量提高了,城乡更加宜居,产业更有竞争力,招商也更加容易了,生态、经济、社会等效应日益显现,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同共进。

猜你喜欢
军令状南平生态
坚决落实耕地保护“军令状” 牢牢掌握粮食安全主动权
“军令状”莫成伤害员工的“严刑峻法”
南有嘉鱼
原来它不是小偷
配电网电缆线路故障检测与故障源定位方法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盱眙生态藕
“军令状”面面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