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老习俗 健康过大年

2016-03-14 04:02叶云
健康博览 2016年2期
关键词:守岁童装疾病

叶云

猴年到,新年好,健健康康过大年。农历新年是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一些老习俗延续了几百年,图的是个过节的喜庆。但是,有些习俗却可能隐藏着健康隐患,本刊特地为大家做了一份健康过节的温馨提醒。

清扫篇特殊人群不要太“勤劳”

春节前,家家户户都要大扫除,打扫房屋、晒洗衣被,干干净净迎接新年到来。但是,如果高血压、呼吸道、颈腰椎疾病等患者太“勤劳”,就可能会引发旧疾。

春节前后气温降低,大扫除时突然增多的灰尘,会导致哮喘、鼻炎等病情复发或加重。因此,哮喘、鼻炎患者尽量少接触过敏原,如脏旧的被褥、地毯等。处理前要先泡水再清洗,避免呼吸道刺激。打扫时戴上口罩、手套等,可一定程度减少粉尘等过敏物质的吸入。

高血压、心脏病、低血糖、糖尿病患者等特殊群体,大扫除时别出力太多,因为春节前天气寒冷,心血管等疾病易发,如果大扫除过于疲劳,会增加风险。

搬动大件物品时,要量力而行,尽量让胸、腰部挺直,髋、膝部屈曲,起身时应以下肢用力为主,站稳后再迈步。提重物时,采取半蹲位比较好,并让物体尽量靠近身体,这样可以减少腰部用力。长时间弯腰容易损伤腰肌或导致脊柱小关节错位,建议腰不好的人拖地时选一把柄长一点的拖把,以减少弯腰幅度。

除了大扫除,过年还要采购年货,在人群密集的超市、卖场里逛久了,老人、体弱者容易感到胸闷、头晕。建议逛街时随身带一瓶温水,不时喝上几口,保证水分的摄入可以减少头晕等症状,连续购物最好不要超过3小时,并应到空气流通处休息。

慢性病人是H7N9禽流感的易感人群,因此有慢性病的人最好不要接触活禽、更不要参与活禽采购、宰杀、清洗的工作。

饮食篇大吃大喝要不得

春节期间,热热闹闹的团圆饭是最重要的节目之一。一年下来,平时没空见面的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大家都会特别高兴。丰富的菜肴,再加上酒水,顿顿饱餐,肠胃难免有点吃不消。那过年期间怎么吃才好呢?

★主食、荤素搭配合理

管住嘴,宁可少吃一口,也别让胃肠超负荷工作。平时一顿吃撑了还好说,春节可能会一顿接着一顿,小到消化不良“拉肚子”、打嗝腹胀“反酸水”,大到急性胰腺炎危及生命。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人群,更要注意自己的饮食摄入,清淡少油腻。过年放大假,容易作息不规律,但如果老是不按时吃饭,肠胃说不定就会抗议,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控制好饮酒量

小酗怡情,酗酒伤身。爱喝酒的朋友别贪杯,也不要硬劝别人喝酒。过量的酒精会造成肝脏、大脑、神经系统和消化系统等损伤。

★少吃剩菜剩饭,冰箱不是保险箱

过年请亲朋好友来家里吃饭,总会做上一大桌子菜。吃不完,倒了可惜,尤其是家里的老人总会想着把剩菜剩饭吃了。虽然表面上看着不浪费了,但如果吃了变质、不洁的食物,伤了身,那损失就更大了。最好的办法就是少做一点,现做现吃。还有,不要把冰箱当作“保险箱”。冰箱保存食物的常用冷藏温度是4℃~8℃,绝大多数的细菌生长速度会放慢。但有些嗜冷细菌,如耶尔森菌、李斯特氏菌等在这种温度下反而能迅速增长繁殖,如果食用感染了这类细菌的食品,就会引起肠道疾病。

根据测试,隔夜剩菜随着放置时间变长,就算不腐败,也会产生对人体不利的成分———亚硝酸盐。所以,要尽量避免食用剩菜剩饭,如果饭菜剩下了,一定要充分加热后再放到冰箱里保存,吃前应再次回锅加热。冰箱储存食物需要做到“生熟分离、熟上生下、先进先出”等,尽量减少存放时间。

★桌餐提倡用公筷、公勺

过年聚餐一般都是大家团团坐,但是,许多疾病都是经消化道传染的,筷子、勺子在每个人的口中和菜肴中进进出出,难免交叉感染。谁也不愿意在欢乐的聚餐宴会后生病,所以,提倡使用公筷公勺。

★吃汤圆、年糕有讲究

汤圆和年糕是春节里的传统美食,象征着团圆、“年高”等美好的寓意。但是因为它们大多都是糯米制成,黏性大而且热量又高,对慢性疾病的老病号来说,不宜贪吃应适度忌嘴。比如胃肠消化功效不良者、胃溃疡患者汤圆吃多了,可能会导致反酸、胀气、胃疼等。所以,糖尿病患者等最好吃些没有内馅的小汤圆。

守岁篇熬夜累了如何补救

守岁是除夕熬夜迎接新一年到来的习俗,俗名“熬年”。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熬夜后难免会有些累,那该如何补救呢?除夕晚上要熬夜,白天可以睡个午觉,提前养足精神。守岁时,一家人一般都会吃各种零食或宵夜,吃个三到六分饱就够了,吃太饱会加重胃肠负担。熬夜要补水分,多喝点温水,少喝咖啡、浓茶,避免摄入咖啡因变得更兴奋。如果看电视,隔段时间可以站起身来活动一下,松松筋骨,顺便让眼睛休息下。除夕守岁熬夜后,隔天自然就是补觉了。年初一赖个床,或者睡个午觉。熬夜之后的第二天至第四天,建议每天晚上早睡1~2小时,睡前如果觉得累,可以泡个热水澡或热水脚,加速血液循环,能助眠。至于爱美的女性,如果担心睡不饱导致脸色暗沉,可以在起床后立刻敷面膜或眼膜,促进脸部的微循环。

古人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所以说不定他们一年也就守岁熬一次夜。现在年轻人熬夜很平常,有些是因为需要加班,有些是因为贪恋丰富多彩的夜生活。熬夜后黑眼圈、犯困、皮肤差都是表面症状,如果长期熬夜,最大的危害是会引起身体免疫功能失调,让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各种疾病就容易乘虚而入。

新衣篇穿前最好洗一洗

新年穿新衣,漂亮又喜气。尤其是孩子,大人们总会给从头到脚准备一身。但是,育儿专家提醒爸妈们,穿新衣服要特别当心健康隐患。新衣服制作过程中可能沾染上细菌之类的有害物质,有些甚至含有甲醛,这些都可能引发孩子皮肤过敏等问题。甲醛是一种细胞毒性物质,除了会引发呼吸道炎症和皮肤炎症外,还可诱发癌症。孩子穿上甲醛超标的衣服,吸入后可能会中毒。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发布的童装消费指引,质量安全是首选,查看产品标识是否齐全,内外标识内容是否一致。童装一般会较鲜艳,要特别防范化学污染,尽量购买浅色、不含荧光增白剂或不含涂料印花的童装,尽量不要购买经过抗皱处理、有刺激性气味的童装。新买的童装,建议洗涤后多放段时间再穿。

有绳带的童装要仔细检查头颈部、腰背部、裤腿处,尽量不要给7岁以下幼童购买脖子或帽子上带有绳带的童装。注意查看各种小配件,如拉链、纽扣及各种装饰件是否牢固或有锐利边缘,用于衬里或絮料的填充材料里是否含有硬或尖的物体。尽量为幼童选择饰物少的服装,5岁以下男童避免穿裆部有拉链的裤子。

烟花篇不放最好袁要放一定要注意安全

烟花爆竹在增添节日喜庆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麻烦和危险,比如因爆竹太响听力受损,或者因燃放不当等被炸伤、烧伤。所以,我们倡议:为了环保和安全,尽量少放烟花爆竹。如果限定时间、地点燃放,也请记住这几点:

★一定要到正规的销售点购买质量合格的烟花爆竹。

★保持好燃放距离,保证周围曝晒人流量不大。不要在危险地方燃放烟花爆竹,比如下水道井盖内可能有大量沼气,会导致爆炸。

★儿童要在成人陪同下燃放烟花爆竹。儿童风险意识差,逃避能力差,而且出于好奇会采取一些危险燃放方式,如用鞭炮崩石子砂砾,易造成眼部受伤。

★避免酒后燃放烟花爆竹。酒后注意力和判断力下降,对危险判断和逃避能力降低,容易出现严重损伤。

★放鞭炮时最好捂住耳朵。要是感觉燃放后出现耳鸣甚至是耳朵疼、眩晕、头疼等,要及时到医院进行听力检查。耳科医生告诫,鼓膜可以承受对一定范围内的噪音,但当声音大到超过了听力正常值时,或是声音过大过快,鼓膜来不及反应或是超出了鼓膜的承受能力时,就会对人的听力造成损伤,引起耳鸣等,严重的可能出现鼓膜穿孔、听力受损。

如果不幸被烟花爆竹炸伤,要积极进行急救后及时送医院。急救医师王黛菲提醒大家:

★眼部严重炸伤时,要让伤员立即躺下,严禁用水冲洗伤眼或涂抹任何药物,在伤眼上加盖清洁敷料,轻轻缠绕包扎,严禁加压。双眼均需包扎,以免未受伤的眼部活动带动伤眼。送医途中,尽量减少颠簸和哭泣,以减少眼内容物的涌出。

★造成外伤出血时,可以清洁布料压迫止血,除非严重外伤导致大血管损伤,不要采用布带勒缠肢体等措施止血。

★手指被炸断时,伤处以清洁敷料压迫止血,尽量找回在现场的离体部分。断指或断肢不得以消毒液和其他任何液体浸泡,不得直接接触冰块。正确的方法是把断指用无菌敷料或干净的布巾包裹,外面用塑料薄膜密封,再放到适当的容器里,周围放上冰块、冰包等,使断指保存在0~4℃的环境。尽快送医院,争取6~8小时内行再植手术。

医药篇讳“年”忌医不吉利?擅自停药危害大

老观念中,春节期间看病吃药“不吉利”。专家提醒,突发疾病的患者不要讳“年”忌医,否则,会导致疾病的复发或恶化,甚至危及生命,长期服药的慢性病患者也切记不可突然停药。

★抗高血压药。如果突然停药,血压可在短期内急剧回升,出现出汗、脸部潮红、失眠、头痛等表现,严重者可发生高血压危象、脑出血。

★降糖类药物。长期使用胰岛素等降糖类药物控制病情的患者,随意停药会使得血糖异常。

★硝酸酯类药。长期服用硝酸甘油等硝酸酯类药物的患者,如果骤然停药可致严重的心绞痛复发,甚至心肌梗死。

★β受体阻断剂。长期服用心得安等β受体阻断剂治疗心绞痛的患者,突然停药后,可使心绞痛症状加重,导致心肌梗死与猝死。

★肾上腺皮质激素。一些疾病在治疗的同时,会使用激素配合治疗,如可的松、强的松和地塞米松等。这类药在较长时间使用之后,如果突然停用,可使原疾病复发或恶化。

★因感染性疾病、正在服用抗生素的患者,也不能随意停用抗生素。一旦停药,不但使得治疗效果大打折扣,而且可能导致耐药菌的产生,使得疾病反复。

春节聚餐难免会饮酒,但很多药物与酒都有相互作用。服用这些药物需要忌酒:

★抗菌类,比如头孢类、氯霉素等,对于体质敏感的人或心脏功能不好的人来说,严重时会造成呼吸抑制、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镇静催眠药,酒精本身具有麻痹神经的作用,使神经系统反应性降低,如果酒后再服用镇静催眠剂,会产生协同作用,可加重该类药物的毒性,甚至发生致死性中毒,而酒后服用镇静催眠药中毒也很难抢救。

★降压药,饮酒可使血管扩张,增强药物的降压作用,引起突发性低血压。

★降糖药,饮酒会令血糖下降,同时也会影响疗效。

★抗抑郁药,饮酒可增强药物的镇静作用,从而使行为紊乱,易出事故。

★抗凝血药,酒后服用抗凝血药可使其抗凝血作用增强,导致药物半衰期缩短,影响药效。

吃药不能喝酒,那喝果汁饮料可以吗?可惜的是,不少药物和果汁也会“相冲”。长沙市第四医院主管药师田宝成介绍,迄今已确认近50种药物会与果汁发生反应。其中,柚子汁、苹果汁会降低人体对抗癌药足叶乙苷、治疗高血压和预防心脏病的β受体阻滞剂、环孢霉素以及某些抗生素的吸收量。葡萄柚汁已被发现对抗生素、抗真菌药、抗病毒药、抗过敏药、镇痛药、调血脂药、抗感染药、促胃肠动力药、抗心律失常药等四五十种药物的代谢产生影响,容易导致不良反应。因此,服药期间不能随便饮用果汁和果汁饮料。

春节期间,很多人打破了原有的生活规律,对于抗病能力低下的病人来说是相当危险的。因此,如果觉得身体不舒服,尤其是那些患有心脑血管、消化道、呼吸道、急性阑尾炎等疾病的人,千万不要硬扛,应及时到医院诊治,以免延误病情。

猜你喜欢
守岁童装疾病
守岁
红与黑
久坐可致多种疾病
诗词风俗话守岁
2017中国即墨童装节将在山东即墨举办
古人的过年诗
遇到疾病,如何医疗
麦西西摩登童装美学
影子疾病,隐形杀手
2010~2011秋冬童装色彩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