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教学: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关怀维度

2016-03-15 10:40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关怀

赵 浚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



生态教学: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关怀维度

赵浚

(东北师范大学,长春 130024;吉林工商学院,长春 130507)

摘要: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着眼于教师和学生的双重发展,体现为一种深度的全方位教学关怀。以营造环境为取向,构建舒适有效课堂环境;以课堂体验为主导,构建课堂教学生态活力;以多元评价为原则,构建生态教学考评体系,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环境投射质量,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生态发展,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生态优化。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关怀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建设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体系创新计划。[1]思政课如何做到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实践与探索成为高校思政课创新的有效途径。建设好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要从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及其外部生态结构的相互关系进行综合分析和尝试,注重师生教与学的内在感受和外在体验,切实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从生态思维形成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师生的人文关怀,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人的生存发展价值的塑造和提升。

一、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关怀内涵

“生态学”最早由德国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H.D.Thoreau)明确界定,随后生态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进而生态学与政治、教育等社会科学领域相互交叉融合,形成教育生态学、德育生态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等边缘分支学科。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属于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研究范畴。思想政治教育生态学强调将人与其所处环境联系起来,构成人与环境和谐共融的生态整体关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发展性等特性。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就是将生态学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系统,运用生态学的理念、方法、原则对影响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的一切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和开发拓展,解决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运行过程的有效性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与人的思想意识形成发展相互关联,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公开课与人的生存发展的价值关系,从本质上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育教学效果,关照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主体(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整体性、动态性、系统性发展。可以说,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体现为一种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和教育主体的关怀维度。

美国关怀伦理学家内尔·诺丁斯强调,关怀重视理解、尊重、平等、责任、需要,主要体现为一种关怀关系。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就是旨在构建一种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育主体和教学环境的关怀关系,构成教育主体和教学环境的和谐统一,共同发展。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关怀内涵,是指以教育生态学为基础,以课堂、教材、课时、课件、课容量等课堂生态环境关怀课堂生态主体(教师和学生),深层次探究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育主体对课堂容量设置、课程内容设计、线上线下课时设置、教室布局、座位编排、教学媒介等教学环境所产生的课堂幸福感和教学启悟;以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等伦理关系关怀教育主体,深入剖析课堂互动、课程讨论、情境创设、实践教学等生态教学体验对教育主体思想政治素质和个体人生追求形成发展的影响,实现在教学过程中构建平等尊重的交互主体关系,“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心理、学习潜能和学习需求,帮助学生确定自我发展目标,使学生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学,培养学生完善的个性”[2]。与此同时,实现加强教师教学胜任能力的目标,提供教师教学发展空间,挖掘个人教学潜能,增强职业幸福感,提升自我教育价值,在教学中获得幸福与快乐。

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关怀意义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包含了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宏观建构和微观实施,在教学过程内外浸满了浓郁的教学关怀思想和课程价值导向,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环境的投射质量,进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生态发展,最终得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生态优化。

(一) 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环境投射质量

马克思认为,人与环境是相互作用的。“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3]反之,环境影响人、制约人的活动,人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制约中影响人的道德观念和思想道德素质的形成与发展。所以,人与环境之间构成了作用与反作用的相互关系。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中,教学环境也具有一种投射作用,即把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环境自身所具有的某些有塑造力、影响力、制约力等元素投射到教育对象身上,从而影响教育对象的发展。不难看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投射质量意味着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的深度挖掘,深刻研究教学环境对教育对象的影响力,尽可能将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的良性效应发挥到最大限度,进而完成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优化的过程,提升课程本身的功能和价值实现的效度。

为将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最大化并最优化,需要促成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的良性表达,不断提升课程教学环境的有效反馈能力,提高课程教学环境的投射质量,揭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课程的运行规律,发掘课程运行的意义。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而言,只有积极探索并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内容和大学生对课堂环境感知的统一性,才能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的说服力,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主流意识形态在大学生中的认可度与敏感度,切实增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和教学目的。

(二)促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生态发展

人是社会性质的人,社会也是一个生态系统,人的生活实践蕴含在社会之中,这就意味着人存在于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之中。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育目的和存在价值,是对社会中的“人”进行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培养和塑造,使其成为符合社会需求的全面发展的人。因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是育人的教学,使人的本质在社会关系中得以全景呈现。所以,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生态教学根本着眼点在于人的社会化进程和发展,是对人的道德情感、道德信念、道德意志的催化和熏陶,对教育对象产生心理、思想、行为的思想政治教育三维影响和作用,体现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全方位立体的生态关怀。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就是充分利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中的积极因素,并将课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转化为有利于教育对象的积极因素,使课堂环境成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的自觉手段,充分发挥生态教学环境对大学生的促进和发展作用。其一,生态教学环境的感染作用。通过教室布局、座位编排、教学媒介等环境的熏陶和感染,使大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促进正能量的凝聚和集结,影响大学生的性格、气质、修养的形成。其二,生态环境的促进作用。教育对象对事物的认识,一般需要经过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程转化,通过视觉、听觉、思考等经过感觉器官和大脑,最后形成某种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而这一转化过程离不开教学环境的作用,良好的教学环境可以促进和帮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其三,生态环境的约束作用。良好的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环境是一种无声的命令,蕴含着巨大的精神力量,对大学生的课堂行为和教学参与具有一种约束力,使大学生在环境的制约下“居移气,养移体”,规训思想道德养成。

(三)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生态优化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生态教学,本质上遵循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的生态职能建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在大学生生活实践中所体现的基本职能,可以视为一个对大学生进行特殊塑造、规约、培养的社会生态系统。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宏观和微观研究,就是对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生态优化和教学关怀。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课程结构体系在经历一定稳定发展阶段后,在教学内容、教学思想、教材使用、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变革必然引起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隐性和显性课程变化,进而引起课程整体的结构变化和体系调整,使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向着更加科学、系统、有效的方向变化发展。

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生态优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科中的一项重要工程,涉及学科的交叉与融合,课程技术的更新与拓展,理论的创新与实践。其一,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交叉跨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领域学科进行交叉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属性之一。在遵循学科发展规律和学科差异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与生态学的交叉研究可以实现从学科间概念借用深化为研究方法、思想范式和实践思路的统合,促成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宽领域跨界交流。其二,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的理论拓展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理论代表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向实践转化的发展取向,包含着对课程内容创新和结构优化的实现范式,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课程问题能够进行深度探究和经验分析,从而奠定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理论基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系统的理论境界。其三,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实践技术创新。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生态研究,是思想政治教育系统对课程应用进行的控制和改造,渗透于课程的实际过程和课程实践的全部细节之中,增强教育主体对课程问题的认识能力,从而提升课程的实施技术。

三、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关怀建构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生态教学,从教学环境、教学体验、教学评价三方面体现为一种对教师和学生的双重教学关怀,关注师生的发展需求和学科教育特性,强化思想政治理论对大学生的教育价值和道德内化功能,切实提升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实效性。

(一)以营造环境为取向,构建舒适有效课堂环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生态环境,包含了课堂人数、教学设施、教学工具等课堂教学的诸多生态因素,这些客观存在的课堂教学因素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因此,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舒适有效地课堂教学环境,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效果提升将起到重要的实际作用,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的改造:

其一,由大班教学转变为小班授课。我国大学的思政课教学普遍采用大班授课,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参与意愿、思维启迪等方面都缺少了必要的关注,或者说教育者忽略了课堂规模对学生吸收内化思想政治理论的重要作用。一般情况下,高校思政课课堂人数少则一百人,多则几百人,教师对整个课堂的调节控制能力被不断削弱,课堂纪律混乱、学生听课分神、教学效果低能等现象制约了教师的教学发挥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美国大学博兰德尔(Bolander, S.F)对大学课堂规模与学生学习动机的关联性进行了一项调查,数据指出:相比大班授课,小班学生表现出较高的学习兴趣,并且只有30%的大班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意愿等学习动机方面表现出高于小班学生的平均数值。[4]可见,课堂规模与授课效果形成相互作用,直接影响思想政治理论对学生的灌输和启迪。所以,为了更好的打造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双教学场域,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实体课堂教学人数不易超过60人,避免课堂的拥挤感给学生学习带来耽搁、拒绝、阻断、分心等消极影响。[5]所以,改变课堂规模是构建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环境的基础。

其二,及时调整教室的彩光照明情况。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课堂环节必不可少,在课堂教学中教室不同上课时间的彩光照明、放映视频的亮度柔度、教学课件(PPT)的背景颜色等均对学生产生或多或少的听课影响。教师需要根据不同光照时间、教室光照分布情况等做出及时和适时调整,减缓学生大脑疲劳和厌学心理,帮助学生增强听课注意力,提升学习兴趣和参与情况。

其三,注意变换编排教室座位。学生的课堂参与程度与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相互作用的座位安排会促进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情感提升和理论认同。因此,与传统行列式座位编排不同,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不仅应采取小班授课,更应该采取U字型座位安排,以使学生在讨论互动、情景演绎等课堂教学实践中增强学生参与度和兴趣点,提高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课堂教学环节的教学效果,更好地配合线上教学模式。

(二)以课堂体验为主导,构建课堂教学生态活力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生态系统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建构,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互相影响和刺激,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赋予学生表达思想、平等对话的权力,提升课堂教学的生态活力,以此提高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课堂中的体验感。因此,探讨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课堂教学实践形式,是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的重要内容。

一是采用阅读经典的实践形式。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及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主要著作不仅蕴含了极其丰富的思想政治理论,而且也是人类宝贵的思想文化资源。教师应在课前认真节选出与教学内容相关联的经典文献片段,引导学生一起研读文献经典,学会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厘清教材相应内容的来源,拓展学生对教材理论内容的认识和领会,实现思政课对传统灌输式教学向“学”与“习”有机结合教学模式的转变。例如,针对“在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艰苦实践中,毛泽东对端正党的思想路线所作出的努力”这一知识点,笔者选取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等文字片段,通过“一切战争指导规律,依照历史的发展而发展,依照战争的发展而发展,一成不变的东西是没有的”[][6]等文献原文,让学生深刻体会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重要性,从而明晰实事求是为核心的思想路线的内涵,进一步认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互结合的重要意义和作用。由此,让学生不仅理解了知识点,同时深切体会到毛泽东率先总结历史经验,立倡“反对本本主义”,为端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而做出的卓越理论贡献。

二是采用翻转课堂的实践形式。翻转课堂教学法是一种师生互换角色,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政课教学方法。通过15-20分钟的“微课”讲授,让学生充分体验教学过程,理解教学内容,突出小组合作精神,提升学生对思政课的兴趣与参与度,增强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感悟和认知。教师需要提前选取学生容易把握的重大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讲清“微课”的基本要求、设计技巧、打分原则,从每组中由学生推举一人组成班级评审团,负责各小组“微课”汇报的打分评定,教师负责最后的点评和引导。以“五四运动”为例,学生首先通过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线上环节掌握了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之后各组对“微课”做了很有针对性和含金量的“PPT”,有的小组选择了《建党伟业》电影中“五四运动”的片段作为“微课”资源,还有的小组穿插了一段自写自演的团体“五四运动”主题诗歌朗诵。实践证明,课堂气氛活跃,形成一阵阵小高潮,大部分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微课”中来,有效发挥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自我风采展示能力,充分锻炼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学生的课堂体验程度,提升了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课堂教学的生态活力。

(三)以多元评价为原则,构建生态教学考评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考评体系,不仅是一种知识性评价体系,更是一种价值性的评价体系,要反映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效果、教学目标、意识形态引领和教化的真实效能,是对思想政治理论“知与行”价值的评判。因此,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生态教学的考评体系应是多元化、立体式、全方位的考评与检验。

第一,对教师教学有效性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师不仅是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者,更是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引导者,对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与形成起到重要作用。对于教师的教学有效性进行评估,应从网络公开课的教学设计、线上线下的教学实施效度、对学生的引导和促进、对思想政治理论的传播度、与学生的沟通能力与有效性、学生对教师授课满意度等多个维度进行考评设置,以此反映教师在教学全过程中所做出的积极努力和教学探索。

第二,对学生学习有效性的评价。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学习用途,主要是对个体思想政治理论水平的提高和思想道德品质的提升,促进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成长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所以,对于大学生学习思政课有效性的考评,应包括学生学习后的理论认知、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判断、对思想政治理论的情感认同、学习过程中综合能力的锻炼与提升、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运用与实践等教学结果的立体式测评,以此衡量大学生是否形成端正的学习态度、积极向上的思想道德品质、高度的理论自信和理论共鸣,以及身体力行的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从而真实反映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学习的有效性。

第三,对教学环境有效性的评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学考评体系,也应包括对教学环境所营造形成的教学氛围进行评估和测评,检验教学环境是否能够为学生创设一种轻松、融洽、和谐、共荣的学习情境和学习环境,进而为学生营造出一种良好的心理环境、情感环境、思考环境,以及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环境,易于学生获取思想政治理论信息和资源,便于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和参与激情,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能够自觉自主地接受、信服、运用马克主义理论的观点、方法。

第四,对教学管理有效性的评价。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教学管理的有效性评价,包含线上教学管理评价和线下教学管理评价,也就是双教学场域教学管理过程中彼此衔接、搭配、结合的有效性评价问题。可以说,线上线下教学管理评价的科学合理性关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的教师授课效果评价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一是评价要注重加强教师的授课需求和资源需求;二是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精神需求和实际需求,以此建构一个以教育主体为本,良性发展的综合管理教学评价系统,促进教师能力发展和学生品德成长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办国办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J].中国高等教育,2015(Z1).

[2]龚孟伟.关怀教学论[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4,23.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92.

[4]Bolander,S.F.class Size and Levels of Student Motivation[J].The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Education,1973,42(2):12-17.

[5]Jackson,P.W.Life in Classroom[M].1990(2nd.ed.):13-17.

[6]《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73.

Ecological Teaching: Consideration of the Network Open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ZHAO Jun
( Department of Marxism,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Jilin 130024,
China;Department of Marxism,Jilin Business College,Changchun,Jilin 130507,China)

Abstract:The ecological teaching focuses on the development of both teachers and students and reflects the full range of teaching consideration. It constructs an effectiv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creates an ecological vitality and builds up an ecological multiple teaching evaluation system to improv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course, thus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moral character and achieving ecological optimization of the syste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Key words:network open cours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cological teaching; Consideration

基金项目:吉林省高教学会2015年度高教科研重点项目“‘慕课’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网络公开课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5B38)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赵浚(1987-),女,吉林长春人,吉林工商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研究部教师,东北师范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10-06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63(2016)01-0085-05

猜你喜欢
关怀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感悟关怀厚望 立志跟党前进
现代就是细枝末节的关怀
情倾赣鄱 殷殷关怀
殷切关怀 诚挚祝福
让真诚关怀为医务人员减压
关工委的关怀让农民乐开怀
珍惜信任 传递关怀
“关工委”的关怀让家长笑了
亲切关怀 大力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