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审思与建议

2016-03-15 13:40贺湖吴宝发
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县市机构培训

贺湖,吴宝发

(邵阳教育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对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审思与建议

贺湖,吴宝发

(邵阳教育学院,湖南邵阳422000)

目前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存在的不足主要表现在评价目标设计过于随意、评价对象范围过于狭隘、评价形式过于单一、评价操作过于机械、评价功能被过于淡化等方面,通过加强评价对象的全员性、评价机制的科学性、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评价形式灵活性等对策,可促进培训机构的自我检测与创新、教师的自我发展与提高、教辅后勤人员的服务意识提升与完善。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

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是对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及其相关因素的系统描述并在此基础上对其工作现状或潜在的价值做出判断的过程。实施继续教育评价是继续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通过有效的评价,可以创新管理、提高教育教学效能、提升教师专业素养,促进继续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县市继续教育评价模式一直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考核、指标考核,近几年虽有改进,却仍显动力不足,亟待全面客观把握继续教育的质量与管理状况并审思改进,以促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持续健康发展。

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的缺失

(一)评价目标设计过于随意

目前县市教育培训机构实施的评价方案指标体系随意性大,不符合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要求,不符合教育评价方法和技术的要求。有些培训机构的评价方案,仅把目标分解,加权赋值就万事大吉了,至于设定的目标恰不恰当、分解的指标可不可行,缺乏深思、推敲,其评价目标设计缺乏科学性。

(二)评价对象范围过于狭隘

笔者通过对湖南省邵阳市下辖一市八县培训机构有关继续教育评价问题的走访,发现其中六个培训机构仅停留在教师的教学评价层面,抽样面向的是走上培训课堂的部分教师,而绝大多数参与继续教育管理和服务的教职工则游离于评价之外,评价对象有失偏颇。继续教育教学只是继续教育工作的一部分,培训机构的这种以点带面,以期通过教学评价去促进整个继续教育工作的发展,结果是事倍功半,授课者已因待遇较低,又因教学评价,自己将被那些不进课堂的同事们去评头品足,心里的抵触情绪会越发加大,不愿上课(上课就意味着成为被审判的对象)的想法会越发增强。目前在县市培训机构能够上课的教师已寥寥无几。

继续教育评价是对继续教育活动予以系统的描述并对其优劣和价值进行判断的过程,其评价的对象包括如培训机构的组织建设、教务管理、教学管理,教师的教学工作如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乃至后勤人员的教学服务等等;从教育理论上看,继续教育教学是培训机构的核心工作,是实施继续教育的最主要途径,因此继续教育活动中的教学评价作用被县市培训机构无限放大当成了继续教育评价;从教育实践上看,县市培训机构的一些教育管理者把继续教育评价等同于教学评价,或狭隘地理解成教学评价,在管理和评价中,往往注重教学评价而忽略其他评价,这对执教者教学积极性的发挥非常不利。

(三)评价形式过于单一

大部分县市培训机构比较注重量化和传统的纸笔测评法,评价授课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往往由学员做书面评价,打打“√”,划划“×”罢了,缺少体现新的评价观念的方法和手段,作业反馈、教学访谈、教学座谈等深层次的评价形式基本没有。

(四)评价操作过于机械

很多学员对培训机构继续教育教学评价机制公布的标准的认知和理解水平存在分歧,甚至少数学员对此在情绪上还存在想法,在实施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常常把自己当做“看客”;组织测评者应在操作前对测评的目的与要求做详细说明,以免参评学员们的理解混乱而导致测评误差。然纵观县市培训机构的组织测评人员对评价活动过程的操作,大多过于简单、机械。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三种情况:一是超前操作。有些时候,授课教师一上课,班主任就把测评表发下去了,老师还在讲课,学员就已填好测评表交班主任了;表现特别的是在每期培训的最后一课堂,讲课时间不到十分钟,学员就填好了测评表,这种无序测评尤显得突出,因为此时学员早已归心似箭,无心听讲,若执教者组织能力稍差,正常课堂秩序则很难维持;二是超时操作。正常的测评操作应是执教者授课完毕,当即测评,而县市培训机构一般都是当期培训活动临近结束时才测评,未听课请假的学员也会被组织参与填写测评表,或从头到尾划勾划叉,或索性不填,或不交表,如此已失去了评价的本真和价值;三是数据统计欠科学。基于上述两种情况,县市培训机构统计人员不仅不会反思,反而会将收集的测评表机械操作整理上报给单位领导。这样操作,评价的信度和效度自然大打折扣。

(五)评价功能被过于淡化

县市培训机构将教学评价结果一般是报本单位领导掌握,单位领导如逢机构有专家座谈会或继续教育工作总结会,就对特别优秀的授课者予以口头表扬,而绝大多数授课者会被晾着,而所谓评价满意度最低的那位就遭淘汰了,这种评价模式与形式,不能完全激起教师的认同感、荣誉感。这样简单、淡化的反馈途径,会忽视多数授课者的心理需求,管理者原本期求的教学评价作用不仅没有得到发挥,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二、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改革与创新的建议

继续教育评价是调动教师、学员主体能动性的有效杠杆。评价标准是否合理,评价方法是否科学,信息收集是否全面,信息处理是否得当,评价结果是否客观,评价结论是否公正,小而言之关系到教师的荣辱,大而言之关系到继续教育的质量和事业的成败兴衰。为提升培训效能,亟需对现行继续教育评价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总体来说,应具有七性。

(一)评价对象的全员性

继续教育评价工作不仅是培训课堂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更是培训机构持续发展的促进者[1]。它不仅是事关培训机构的生存大事,也和全体教职员工切身利益息息相关,当然更需要全体教职员工的支持与参与。继续教育评价应立足以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为出发点,跳出狭隘的评价观,拓宽评价的范围与内容,面向全体教职员工,完善评价机制,实施教学、教辅、管理、服务同步评价。教辅后勤人员履行着为教学服务、管理学校财务、设施设备、美化校园环境等职责,如何开发与挖掘物质资源潜力,提高设施设备利用效率,优化教学环境,改善教学条件,对于提高继续教育教学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评价机制的科学性

继续教育评价机制无疑具有导向激励的功能,要发挥评价机制导向激励作用,科学的评价方法至关重要。科学的评价方法是指评价者在获取信息时所采用的检测手段应客观、真实、全面。科学的评价方法是获取科学的评价结果的根本保证,也是整个评价工作科学性的重要保证。如果没有科学的评价方法,即使拥有科学的评价指标,也很难得出科学的评价结果。评价是一门科学性、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而继续教育工作本身就复杂、艰巨,加之各县市培训机构的情况差异较大,这就要求在评价指标的确定、层次与等级的划分、权重的赋予等方面保证指标的科学性[2]。在权重系数赋予时,要以国家教育部、省教育厅近期关于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指导思想,参照近几年来国培实施的评价方案,结合当地和本单位实际,注意了解把握培训机构的全盘和各部门间的利益以及各群体间的利益关系,据此完善有机联系,权重合理、层次分明,公平公正反映继续教育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标准。

(三)评价方法的多样性

评价方法是实现继续教育评价,做好继续教育评价的主要手段。评价方法单一,不能反映事物的本质和真实面目,评价需要多样性。

1.实施发展性评价

所谓发展性评价是以当代继续教育发展观为指导,以提高继续教育质量为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为对象的评价。它关注教师专业发展的实现过程和发展潜力,注重总结教学与管理经验,诊断、剖析教学与管理中的问题,探求促进继续教育质量提升的关键因素和策略。发展性评价应注重被评价者对评价结果做出分析和判断,在此基础上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和管理行为进行反思和调控。培训机构要结合自评反馈意见和综合评价结论,做好相关衔接工作,被评价者要以阳光心态面对评价结论,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增强信心,确定改进的目标,向理想的目标迈进。

2.实施个性化评价

尊重教师层次差异、个性差异、潜能差异,对教师教学予以个性化评价,促进教师教学特色发展,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尤其是课堂教学评价,要创设适宜评价的环境,摆脱评价去情景化的现状,因为课堂是动态的、生存的、建构的,真正的课堂评价不能脱离一定的情境而存在[3]。对教师的评价主要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人文素养、教学设计、学科功底、组织协调、教学机智、师生互动等方面进行评价。对教辅人员、后勤人员的评价主要注重注意状态、参与状态、交往状态、思维状态、情绪状态、服务状态、支持状态等方面。

3.实施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对教师教学工作的评价,既要看教师的工作强度,如课程教学的容量、密度,课程教学的设计,课堂教学的生存以及师生互动等,又要看教师的教学创新和教学效益等。在评价的过程中,对评价的数据、信息、评价结果进行量化处理,以数据的形式反映评价结论;对描述性文字进行过虑筛选归纳,提升。

4.实施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继续教育评价具有鉴定、改进、激励、管理、研究等功能。但在个别培训机构有些功能的发挥已经出现扭曲和变形。继续教育评价不能停留在对继续教育成效优劣的甄别上[4]。正如恩格斯所言:世界不是一成不变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那么评价对象不是一成不变的,其现状必然经过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继续教育评价不能只看到评价对象现有的管理水平、服务质量和教学水平,也不能墨守成规,不能老是采用现成的评价方案进行评价,需实施静态评价与动态评价相结合。

5.实施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评价取向既要关注评价结论,又要关注得出评价结论的过程。关注评价的过程,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来看问题,对教师教育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全面、持续的评价。

6.实施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

实施诊断性评价和发展性评价相结合,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并用,把相对评价、绝对评价和个体内部评价相统一,以全面综合的把握培训的基本情况,帮助培训机构找到进一步发展的基础[5]。

(四)评价流程的规范性

有了最科学的评价指标、评价方法,但在实施过程中,如果操作失误,评价效度和信度也会出问题。继续教育评价对评价人员的专业素养要求较高,需要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来管理与操作。管理者与操作者要公平公正、规范地操作,不主观臆断、不感情用事,不随意发表意见;同时既要有教育学、心理学、管理学理论,又要有哲学、逻辑学等常识,更要有教育测量、教育统计、信息技术的基本技术素养。为避免混乱,减小误差,从测评前的说明到测评表的发放、回收的时间等,皆应有明确的规定和程序。

(五)评价主体的多元性

在评价主体上,可以采取教师自评、同行互评、专家测评、学员测评、培训机构自评以及当地政府教育督导评价等多元评价。在实施互评时要以谦虚的态度,取长补短的精神,换位思考的角度进行评价。强调评价主体多元需要防止出现各种偏见,在评价主体中最容易出现偏见的是实施自评,自评就是评价者根据评价标准对自己进行评价,比如教师或管理者对自身的教育思想、内容、方法、创新、效果的评价等,但开展自评有助于评价者自我反思、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超越,提高内驱力。

(六)评价形式的灵活性

评价的形式可不拘一格。其一是传统的书面测评;其二是随岗观察;其三是网上测评;其四是口头测评(包括座谈、实践反馈意见、访问等)。继续教育评价关系到继续教育的发展,科学的评价会推动继续教育的发展,反之不合理的评价会制约其发展。国家已将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作为对各地教育督导的重要内容,但考核权重太低,尚未引起当地政府以及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于此,需建立继续教育督导评估机制,从政府重视到资金投入,从教辅人员的管理、支持、服务到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应建立一套完整的继续教育监管体系[6]。

(七)评价结果的运用性

评价是对人或者事物进行的价值判断,继续教育教学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奖惩教师,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继续教育培训质量。对统计结果,要分层分类进行分析,以便于机构负责人能准确获得反映教师教学的真实信息,同时也为执教者改进教学能提供有见地、有价值的参考意见和建议,从而满足个体与群体专业发展的多维度需求。“十二五”以来,一些县市培训机构运用继续教育评价结果实行优胜劣汰,能者上、庸者下,无可厚非。正如斯达弗尔比姆所言,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帮助他们比评价他们更有价值。如何伸出援手,热诚帮助因分数略低而被淘汰的授课者,这是值得深思的。管理者应实施评价与帮助相结合,如多给机会学习,实行轮流听课制度,抓住机会派他们多参加国培和省培,多在校本研修中磨练自己,展示自己等。评价结果的终极目标是要促进教师发展、促进教师群体发展、促进培训机构发展。做好做活教学评价结果文章,如怎样表彰先进、鞭策后进,若能够促进和满足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教师就会以加倍的努力去追求更高的目标。

继续教育评价完善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成效。探索建立一套更加适合县市中小学教师发展的继续教育评价机制,进一步完善评价体系,实现有效调控县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路径,对培训机构自我检测与创新、教师自我发展与提高、教辅后勤人员服务意识的提升与不断完善,有着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1]王本陆,骆寒波.教学评价:课程与教学改革的促进者[J]课程·教材·教法,2006(1):20-25.

[2]沈晓昕.教学评价之殇及其突围[J].教学与管理,2013 (2):22-23.

[3]刘玉珍,牛超.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存在问题与发展策略[J].继续教育研究,2015(2):69.

[4]季明明.中小学教育评估[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12.

[5]陈晓端.当代教学论框架下的有效教学行动表现[J].当代教育与文化,2015(4):33-37.

[6]张秋硕,蒋美玲.教育评价改进过程中的科学化问题反思[J].中国教育学刊,2015(3):40.

[7]滕飞.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评价有效性教学审视[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7):11.

Reflections and Suggestions on the Assess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Counties and Cities

HE Hu,WU Bao-fa
(Shaoyang Education Academy,Shaoyang,Hunan 422000)

At present the problems in the assessment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 continuing education are mainly the casual assessment of goals,the narrowing objects,single assessment form,mechanical assessment process,the weakening of the function of assessment,etc.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work of the training institution and teaching faculties and the teacher’s development,the following strategies can be applied:the enhancing of covering of assessment objects,scientific assessment mechanism,variety of assessment subjects and methods,flexible assessment form,etc.

primary and secondary school teachers;continuing education;assessment

G650

A

1674-831X(2016)05-0031-04

[责任编辑:胡伟]

2016-06-03

湖南省邵阳市社科联“十二五”重点研究课题“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评价研究”(xjp013Ajsp005)

贺湖(1959-),男,湖南新邵人,湖南省邵阳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学,邵阳教育学院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教授,“国培计划”湖南省首批专家,主要从事教师培训、学校管理研究;吴宝发(1966-),男,湖南城步人,邵阳教育学院副教授,“国培计划”湖南省首批“教育理论与实践”领域专家,主要从事教师教育研究。

猜你喜欢
县市机构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统筹推进县市“多规合一”规划的建议
县市报如何创新两会报道——以浙江集团旗下县市报的探索为例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减)仓股前20名
一周机构净增仓股前20名
民生新闻报道与县市报读者的接受度
县市报加强草根典型报道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