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艺的性格与谋反关系初探

2016-03-15 16:22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幽州性格

徐 弛

(暨南大学 文学院,广东 广州 510632)



罗艺的性格与谋反关系初探

徐弛

(暨南大学文学院,广东广州510632)

摘要:贞观元年(627年),唐太宗即位不久,就发生了罗艺谋反之事。关于罗艺谋反的原因,学界一般认为此事与被杀的李建成有直接关系。而部分学者认同两唐书对罗艺谋反的结论,从隋唐时期影响较大的占卜相术角度考虑,认为巫师李五戒的推波助澜是罗艺谋反的重要原因,但关于谋反一事,罗艺任性自负的性格,是一个被前人忽视的重要原因。

关键词:罗艺;性格;初唐;幽州

性格即用以表示人和事物的特征。指人格的一部分,即个性最主要的特征和核心部分,是个人对现实稳定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毁灭一个人。任性自负的性格伴随了罗艺一生,这种性格决定了他对事情的处理方式,并对他一生中的数次关键事件均产生重大影响。最终,也导致了他走向谋反之路并注定失败的悲惨结局。

一、罗艺任性自负性格的形成

特质心理学中认为,人类在长期的生活中,会形成长期稳定的性格特质,大体分为神经质、外向性、开放性、友善性、严谨性等五类[1]282。2004年,特质心理学家Ashton在五大性格特质的基础上,提出了第六个特质,即诚实、谦虚性。他发现,同样具有聪明、外向、工作努力、友善、具有社会能力的两个人,是否拥有诚实谦虚的个性,结局会大相径庭[1]304。而谦虚恰恰是罗艺性格中缺失的特质,根据笔者的分析,罗艺自负又任性。这种性格在罗艺青年时期已基本形成,以后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程度的强化。罗艺这种心理的形成,可以从不多的史料中略窥一二。按照心理分析论来分析,罗艺性格的形成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家庭原因

20世纪伟大的心理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提出的心理分析论认为,早期生命经验将对个体的性格发展产生长远的影响[1]118。而在早期的生命经验中,家庭对性格影响最为巨大[1]21。罗艺出身军旅世家。据《旧唐书》记载,其父罗荣,为隋监门将军,监门将军掌宫殿门禁及守卫事,是正四品的重臣。故我们可以推断,罗荣武艺超群,头脑冷静,深得皇帝宠信,皇上才敢将事关自己性命安全的重要职位交给他。罗艺在父亲的影响下,“少习戎旅,分部严肃”,“勇于攻战,善射,能弄矟”[2]2277-2278,年轻时就已经武艺高强。再加上罗荣身居要职,能够接触到隋朝的核心统治阶层,许多人希望与之结交。于是在罗艺年轻时的性格发展阶段,会受到众星捧月般的待遇,赞誉声不绝于耳,令他心高气傲。

2.阶级原因

根据性格心理学的观点,文化、社会阶级、同侪等社会因素也对一个人性格的形成有所影响。在现实生活中,人们总是以各种方式对社会的影响产生反应,并以一定的形式调整行为方式。经过长期的反应和相应的行为调整,个体就会形成一种稳定的心理结构和态度体系,并经常以此支配其行为,于是形成了性格特征。某种性格一经形成,就成为一种对人对事的稳固态度和习惯的行为方式。罗艺其父罗荣是身居要职的将军,故结交往来的群体多为与他类似的武将群体。罗艺所处阶级决定了在他的成长阶段,其玩伴也大多是将门世家之子,成长过程中是与这些世家子弟在一起,家境又十分优越,形成意气用事、目中无人的性格,也就在所难免了。

3.成长经历原因

成长经历对人性格的塑造,也会起到重要的作用。罗艺自青年时武功就远高于同龄人,到了战场上,更是勇猛,立了不少军功,被隋炀帝所赏识,平步青云,“大业时,屡以军功官至虎贲郎将。”[2]2277虎贲郎将为正四品,《隋书》卷二八《百官下》:“改护军为武贲郎将,正四品,而置武牙郎将六人副焉。”因唐避李虎讳,改虎贲郎将为武贲郎将。另据《新唐书》记载,罗艺升为虎贲郎将较为具体的时间为“大业中”,即公元610年左右。这样的成长经历,造就了罗艺外向、善于交际的性格,但人生太过顺利,几乎没有经历任何挫折的人,有些在性格上也会体现出一些弱点,那就是任性、自负。

二、罗艺任性自负性格的体现

与弗洛伊德建构的主题相较,当代心理学的主要趋势是跨越生命自幼到老所有过程的性格动力研究(Baltes, Staudinger, & Lindenberger,1999)[1]113。所以,对罗艺自负任性性格的发展历程,也是要进行探究的。《旧唐书》评价罗艺的性格“桀黠,刚愎不仁”、“任气纵暴”。罗艺在长期的军旅生活中,自身对于军事十分在行,于是,他欣赏有能力的将领,瞧不起、甚至轻慢侮辱能力不被自己认可的人,喜怒形于色,爱憎分明。这样自负、任性的性格不仅没有随着年龄增长而有所收敛,反而愈加严重,这也为他最后悲惨的结局埋下伏笔。

1.罗艺的任性自负,导致他与上级不睦

根据《新唐书》记载,罗艺仕隋期间,他甚至自负任性到连直接管辖他的上级李景都不放在眼里。“辽东之役(613年),李景以武卫大将军督饟北平,诏艺以兵属,分部严一。然任气,尝慢侮景,频为景辱。”[3]3807此事发生时间应为大业九年,即610年正月,据《资治通鉴》卷一八二,炀帝大业九年:“春,正月,丁丑,诏征天下兵集涿郡。”

另据《隋书》载:“武贲郎将罗艺与景有隙,遂诬景将反。帝遣其子慰谕之,曰:“纵人言公窥天阙,据京都,吾无疑也。”[4]1531

李景官居高位,参加过平定北齐、讨伐尉迟迥、灭陈等大战,立下大功,此时虽已年迈,但仍是罗艺的上司,既受皇上宠信,又受军士、百姓爱戴。就算他最危急时,他的军队“死者十将六七,景抚循之,一无离叛。”他去世时“契丹靺鞨素感其恩,闻之莫不流涕;幽燕人士,于今伤惜之。”[4]1531对于这样一个人品能力俱佳的老将军,罗艺却自我膨胀,轻慢侮辱且不服从他。因为私人恩怨,影响军国大事,罗艺自负任性至此。同时,这种年轻时形成的不甘居人下的自负性格,在日后罗艺谋反时,也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

罗艺的任性自负也直接导致他与李世民关系破裂,这件事发生在武德五年(622年)五月到十月间:“太宗之击刘黑闼也,艺领本兵数万破黑闼弟什善于徐河,俘斩八千人。明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遏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太宗左右尝至其营,艺无故殴击之。”[2]2279

“艺无故殴击之”,罗艺莫名其妙的殴打李世民的左右心腹,这不是偶然,这与罗艺任性、自负的性格有很大关系。

武德四年(621年),罗艺辅佐李世民与刘黑闼交战,双方互有胜负,李世民与罗艺虽立下大功,但唐军损失也很大,刘黑闼仍然有力量继续对唐境进行骚扰。可武德五年(622年)年底,高祖派太子李建成带兵讨伐刘黑闼后,由于建成战略得当,刘黑闼与突厥联军很快被李建成击败,武德六年正月,刘黑闼被擒,为太子李建成所斩[5]5964-5965。罗艺这样的性情中人,立刻表现出对李建成的好感,以及对李世民能力的质疑。

笔者认为,在罗艺看来,秦王既非未来的天子,领兵作战能力又明显远逊于用兵如神的太子李建成,殴击李世民左右心腹,就是表达他对李世民能力的蔑视,这正是他自负、任性性格的表现。他不会给自己留后路,心里的不屑之情完全表达在行动上。以罗艺这种自负的性格,对李世民的能力不屑一顾,就势必不会真心服从于他。李世民登基后,罗艺迈出谋反的一步,也只是时间问题了。

2.罗艺的任性,也表现为盲目信任自己认可的人,导致对时局的判断有误

这首先表现在他与高开道的交往历程中,早在隋末辽东之役中,罗艺就与高开道有过交集,虽然这时高开道的身份是起义叛军,罗艺是隋朝官军。

《隋书》卷六三《史祥传》:“(祥)及辽东之役,出蹋顿,道不利而还。由是除名为民。俄拜燕郡太守,被贼髙开道所围,祥称疾,不视事。及城陷,开道甚礼之。会开道与罗艺通和,送祥于涿郡,卒于途。”[4]1496

早在这时就有交情的二人,在罗艺归唐后,交情又得到了深入发展。“(武德)三年,复称燕王……罗艺在幽州,为窦建德所围,告急于开道,乃率两千骑援之。建德惧其骁锐,于是引去。”

在危急时刻的雪中送炭是非常能打动人的,而高开道能战胜窦建德的实力,也使得罗艺十分欣赏。因此,罗艺对高开道的信任一下子加深了。有了这层关系,高开道放心的经罗艺介绍投唐,并和罗艺一样,得到了赐姓李氏的至高待遇。“开道因艺遣使来降,诏封北平郡王,赐姓李氏,授蔚州总管。”[2]2255罗艺也因此报答了高开道的救急之恩,两人关系更加密切了。

可惜好景不长,武德四年(621年)高开道叛唐,先利用罗艺对他的信任,从罗艺那骗取了大量兵马粮草。“时幽州大饥,开道许给之粟,艺遣老弱就食,开道皆厚遇之。艺甚悦,不以为虞,乃发兵三千人、车数百乘、驴马千余匹,请粟于开道。悉留之。”接着高又“北连突厥,告绝于艺,复称燕国。”[2]2255-2256再次自立为王。

就算高开道已明确表示“告绝于艺”,与罗艺绝交,可罗艺还是意气用事的认为,高开道是不会欺骗自己的。高开道在与罗艺长期的交往中,早把罗艺意气用事的性格摸得一清二楚。于是他故技重施:“是岁,刘黑闼入寇山东,开道与之连和,引兵攻易州,不克而退。又遣其将谢稜诈降于艺,请兵援接,艺出兵应之,将至怀戎,稜袭破艺兵。”[2]2256

罗艺又上当了。因为盲目的信任高开道,一而再,再而三的被高开道欺骗,已经被骗损失大量兵马粮草,罗艺还不醒悟,又白白葬送许多兵士的性命,而这一切都是因为对高开道的盲目信任及欣赏,导致他对形势的判断出现问题。在对待李建成的问题上,罗艺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这次直接导致他丢了性命。

罗艺和李建成有非同寻常的关系,这点已为学界所公认。如李树桐先生在《唐史考辩》中写道:“泾州的守将是罗艺,他和被杀的太子建成关系很好。”[6]257武德七年(624年)六月,“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又密使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5]6097李建成私募个人武装,显然是为了对付李世民集团,他任用罗艺为首领,可见他对罗艺的十分信赖。而罗艺之所以如此倾心于李建成,一方面因为李建成是太子,而另一方面从罗艺的性格来看,自平刘黑闼一役,他是真心认可李建成的领兵的才能,甘愿为其效劳。至于政事上,《旧唐书·建成传》说建成当了皇太子后,“高祖忧其不闲政书,每令习时事,自非军国大务,悉委决之。”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让建成主持日常工作,学习做皇帝。而史书即使按太宗李世民定的调子多作改窜,也找不到建成此时在政事上弄得如何糟的话。相反,倒可以知道建成在这方面的经验至少要比李世民丰富得多[7]136。而罗艺这样的性情中人,自然对太子建成十分欣赏。直到玄武门之变后,李建成被杀,李世民即位,罗艺再次看不清时局,不顾自身力量薄弱,盲目谋反,是有为自己倾心欣赏的太子李建成报仇的动机在里面的。

三、罗艺任性自负性格是其谋反的重要原因

德国心理学家法尔克·莱茵贝格(Falko Rheinberg)在《动机心理学》一书中指出:行为主体达到的要求越高,他对自己能力的骄傲感就越强烈,而且也会对将来完成一系列任务更加自信[8]84。罗艺的成长经历,使得罗艺越来越自信甚至自负,他不甘居人下,权力欲望也随着自身实力的增加而膨胀。隋炀帝大业十二年(616年),“什住等颇忌艺,艺阴知之,将图为乱,乃宣言于众曰:‘吾辈讨贼,甚有功效,城中仓库山积,制在留守之官,而无心济贫,此岂存恤之意也!’以此言激怒其众,众人皆怨。既而旋师,郡丞出城候艺,艺因执之陈兵,而什住等惧,皆来听命。于是发库物以赐战士,开仓以赈穷乏,境内咸悦。杀渤海太守唐祎等不同己者数人,威振边朔,柳城、怀远并归附之。艺黜柳城太守杨林甫,改郡为营州,以襄平太守邓暠为总管,艺自称幽州总管。”[2]2278

罗艺消除异己之后,迫不及待的自任幽州总管,并立刻以总管的名义发号施令,行使了任免权及地名更改权,罗艺长期在军中供职,突然要掌管一州之大的土地,他不仅没有任何不适,处理事情反而十分得心应手,可见他对于幽州总管这个位置是觊觎已久了。罗艺一路平步青云,官运亨通,以他的能力,也足以胜任一方诸侯的工作。不过罗艺的幽州总管毕竟还是自称,除了他统治范围之内,没人真把他当幽州总管看。据《大唐创业起居注》:“义宁二年(618年)…二月,涿郡太守艺与渔阳、上谷、北平、柳城等郡诸官民,遣使送款。”[9]45

可见《大唐创业起居注》的作者温大雅还是仅仅把他当涿郡太守。温大雅的弟弟温彦博为罗艺一手提拔,罗艺对温氏是有恩的,可温大雅仍称他为涿郡太守而非幽州总管,故这也基本能代表时人对罗艺的态度。动机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表明,权力欲强的人会“努力追求一种受人尊敬的状态”[8]92,而罗艺就是这样一个人,他还需要更多的认可。于是,一年后,他就在温彦博的推荐下[3]3782,决定归降有望统一全国的唐公李渊。“今唐公起兵,皆负人望,入据关右,事无不成。吾率众归之,意已决矣,有沮众异议者必戮之。”[2]2278

李渊不仅个人能力、声望令罗艺拜服,另外,李渊也给了罗艺相应的特权,满足了他的权力欲。

(武德)二年(619年)九月,“昭德以爵,前王令范,功茂茂赏,有国通训,使持节幽州总管上柱国燕公艺,早悟机权。夙展诚节,革运之始,立功燕代,镇守边要,驭控遐荒,忠绩既宣,宜加宠昵。可赐姓李氏,上籍宗正,封燕郡王,食五千户。”[10]355

从此以后,罗艺对幽州地区的控制权就开始名正言顺起来,赐国姓的待遇,更是满足了罗艺膨胀的虚荣心。跟着自己心悦诚服的君主,干着自己得心应手的工作,享受着自己满意的待遇,这时候的罗艺是被安在了一个合适的位置上,所以做出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与突厥的长期作战中屡战屡胜,“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在武德年间,罗艺尽职尽责完成自己的工作,他的声望,也在不断提升。武德年间,降唐的诸侯们相继谋反,甚至自己十分信任的高开道也北连突厥再度自立为王,罗艺都没有一点谋反的念头;相反,他为表忠心,主动放弃经略已久的幽州,到中央辅佐太子李建成。“明年(武德六年),黑闼引突厥俱入寇,艺复将兵与隐太子建成会于洺州,因请入朝,高祖遇之甚厚,俄拜左翊卫大将军。”[2]2279

继李渊以后,自负的罗艺又被才能远强于自己的李建成折服了,并立刻成为了太子的心腹。武德七年(624年),“建成擅募长安及四方骁勇二千余人为东宫卫士……又密使右虞候率可达志从燕王李艺发幽州突骑三百”。此种秘密任务都交给罗艺执行,可见太子李建成对罗艺的信任。唐高祖春秋已高,待到太子即位后,以罗艺的功劳,他的地位必然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这样,自负甚高的罗艺,就能最大限度的满足自己的权力欲。但玄武门事变,毁掉了他预想的一切。

学界有一种说法认为唐初包括罗艺在内一批将领的反叛,和李建成有极大关系。李树桐认为,泾州的守将是罗艺,他和被杀的太子建成关系很好[6]257。杜文玉认为,其实罗艺早就投入建成集团[11]9。曹印双进一步认为,李瑗、王君廓、李孝常、罗艺、韦云起、郭行方的反叛,足见李建成培植的一批亲信的忠诚度[12]18。而果美侠认为,唐初异姓王大都得到分封,而许多立下汗马功劳的“元从者”如房玄龄、尉迟敬德等人并未得到分封。一旦政策发生偏移,矛盾就凸显了。而李世民代替李建成的突然继位,就加剧了此类矛盾[13]29-30。笔者亦认为,罗艺叛唐和李建成之死关系密切,但经笔者进一步分析发现,罗艺自身任性自负的性格在他的谋反之举中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

秦王李世民当上了皇帝,彻底埋葬了罗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野心。罗艺对其内心并不信服,再加上之前羞辱过李世民,以罗艺自负的性格,会产生很强的投射心理。投射心理的表现在生活中就是以己度人,他以为自己羞辱过李世民,李世民就一定不会放过他,罗艺自己对人苛刻、刚愎不仁,他就会想当然的把自己的想法强加到李世民身上,认为李世民一定会这样对他,拜他为开府仪同三司只是拉拢他的权宜之计,待到时机成熟,总有一天会和他算账。于是“太宗即位,拜开府仪同三司,而艺惧不自安”[2]2279,他完全不会想到,李世民与他正好相反,极具容人之雅量。

另外,在惧不自安中,罗艺的权力欲达到了顶点。他更大的野心暴露出来:造反,称帝。历来认为罗艺的造反是因听信妖巫之言,笔者也要就这个观点,进行深入分析。

在中国古代,相信相面、术数是非常普遍的现象,隋唐时期也是如此。敦煌文献中记载大量的阴阳占卜术数文献,文书以多于儒家经典的数量,为我们展示了当时占卜的流行状况[14]2。王逸之的博士论文总结过隋唐相面对政治影响的案例,他发现,杨坚、李渊、李世民、武则天等杰出皇帝,李勣、姚崇、李德裕等名臣都相信过相面之术,并且对他们的政治生涯有积极的影响。当然,相术是把双刃剑,也有罗艺和张亮等人因相术而身死族灭[15]24。

但笔者认为,罗艺造反的想法是在李五戒到来之前就已产生。

“先是,曹州女子李氏为五戒,自言通于鬼物,有病赖者,就疗多愈,流闻四方……高祖闻之,诏赴京师。因往来艺家,谓艺妻孟氏曰:‘妃骨相贵不可言,必当母仪天下。’孟笃信之,命密观艺,又曰:‘妃之贵者,由于王;王贵色发矣,十日间当升大位。’孟氏由是遽劝反,孟及李皆坐斩。”[2]2279

而同样一件事,《新唐书》是这样说的:“先是,济阴女子李,自言通鬼道,能愈疾,四方惑之,诏取致京师。尝往来艺家,谓艺妻孟曰:‘妃相贵,当母天下。’孟令视艺,又曰:‘妃之贵由于王,贵色且发。’艺妻信之,亦赞以反,既败,与李皆斩。”[3]3807

这两段有一个最大的区别,即“孟氏由是遽劝反”以及“艺妻信之,亦赞以反”。听从了巫师李五戒的话以后,孟氏劝反和孟氏最终赞同造反,这之间差别极大,《新唐书》隐晦的告诉我们罗艺本来就想谋反,其妻只是赞同;而《旧唐书》把罗艺造反归结为其妻听从了妖巫之言,劝其造反,到底两唐书哪种表述准确,这是值得商榷的。从当时的情境体会以及结合上文的分析,笔者更加认同《新唐书》的说法,原因应该是他始终认为李世民才能不及自己,李世民都能当皇上,自己就更有资格了。所以,他之前就对妻子提起过造反一事,孟氏对丈夫造反一事早就知情,所以才说“亦赞以反”。那么,占卜相术到底在罗艺谋反一事中,占多大的分量呢?

笔者就这个问题,从动机心理学中探索答案。麦克利兰(McClelland)把权力动机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借用了弗洛伊德的理论精华,按照先后分为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和生殖期。第一阶段口唇期的行为主体,通过接受或吸收某种强有力的事物,使自己变得强大,权力的源泉在行为主体以外,权力作用在行为主体身上。而代表人物就是神秘主义的信众,或掌权人士的追随者。而第三阶段性器期的行为主体,为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可以无所不用其极,甚至在完全相互信任的情况下,为了自身更大的利益都可以背叛对方。代表人物就是政治家。这个阶段的权力源泉在自身,权力作用在他人身上[8]98-100。罗艺已经经过了长期的权力斗争,到达高位,权力动机本应该用第三阶段的理论解释,但该理论同时认为,这种顺序并不是严格的与年龄联系在一起的,年长的人也可能处在权力动机发展的低级阶段;而且达到了一个较高的发展阶段,较低的发展阶段也会对人的权力动机发生作用。

我们分析一下罗艺的行为,就会发现,他并没有更多的体现出性器期的特征。反而是前文提到的高开道,与权力动机第三阶段的特征更加契合。罗艺不顾时局信任高开道和李建成,都证明了他其实并没有一个政治家应有的素质,反而更多体现了第一阶段的特征:追随强大的人物(高开道、李建成),相信神秘主义(巫师李五戒)。故笔者同时认为,占卜相术与罗艺谋反有非常重要的关系。而如此信任占卜相术,也证明了罗艺的性格根本没有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稳重,依然和年轻的时候那样任性妄为,完全不顾双方的实力差距,也忽视了下属的士气和对自己的忠诚度,匆匆忙忙的造反了。“军至豳,治中赵慈皓出谒,遂据州。帝命长孙无忌、尉迟敬德击之,未至,慈皓与统军杨岌谋诛艺,艺觉,执慈皓。岌居外,即攻之,艺败。”[3]3807连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的主力军都没碰到,就被豳州统军杨岌击败了。罗艺拥有天节军,天节军是唐初十二军之一。武德二年,置十二军,“分关内诸府以隶焉。”关中分为十二道,各军立有军号,“皆取天星为名”,“以宜州道为天节军”,武德六年,一度废十二军。八年,因突厥人侵,重又设置[11]10。笔者按:根据杜文玉的研究,十二道与十二军的对应关系、以及十二军军将,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依据史料显示,天节军对应宜州道,但是,据《旧唐书》罗艺传记载,“时突厥屡为寇患,以艺素有威名,为北夷所惮,令以本官领天节军将镇泾州”,在这里天节军对应泾州道,军将也换成了罗艺。杨岌是豳州统军,所属军队为招摇军。以天节军对招摇军都被打得溃不成军,更不用说面对长孙无忌、尉迟敬德统领的主力军队了。实力、士气全无都敢造反,简直是任性至极。

“至宁州界,过乌氏驿,从者渐散,其左右斩艺,传首京师,枭之于市。”[2]2279平时不敢反抗他的随从此时起,再也不堪他的羞辱压迫,“其左右斩艺”。[2]2279

任性自负的性格伴随了罗艺一生,如果他能早吸取教训,决计不会落得如此下场。可惜,他没能克服性格的缺陷。而恰恰就是这个弱点,导致了他的悲惨结局。基于以上分析,笔者认为,罗艺的谋反,固然与李建成的身亡和李五戒的占卜相术有关,但其任性自负的性格是他决定谋反的重要原因。

参考文献:

[1]佩尔维恩,塞尔沃纳.性格心理学[M].叶光辉,译.台北:双叶书廊,2012.

[2]刘昫.旧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3]宋祁,欧阳修.新唐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5.

[4]魏征.隋书[M].北京:中华书局,1973.

[5]司马光.资治通鉴[M].北京:中华书局,1956.

[6]李树桐.唐史考辩[M].台北:台湾中华书局,1965.

[7]黄永年.六至九世纪中国政治史[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04.

[8]莱茵贝格.动机心理学[M].王晓蕾,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

[9]温大雅.大唐创业起居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10]宋敏求.唐大诏令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55.

[11]杜文玉.从唐初官制看李世民夺位的基本条件[J].渭南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8-15.

[12]曹印双.李建成在初唐军政格局中地位的演变[J].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13-18.

[13]果美侠.唐代异姓王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03.

[14]黄正建.敦煌占卜文书与唐五代占卜研究[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15]王逸之.阴阳五行与隋唐术数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2.

(责任编辑:陈道斌)

Luo Yi’s Personality and His Rebellion

XU Ch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Ji’nan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32, China)

Key words:Luo Yi; Personality; Early Tang Dynasty; Youzhou

Abstract:In the first year of Zhenguan period, Luo Yi initiated the rebellion as soon as Li Shimin claimed the emperor. About the cause for Luo Yi’s rebellion, on the one hand, researchers usually reckon that it is well-knit with Li Jiancheng’s death. On the other hand, others hold that the wizard Li Wujie may b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or to Luo Yi’s rebellion. In fact, Luo Yi is conceited and capricious, which is often ignored. Luo Yi’s rebellion involves critical issues about politics and military affairs in early Tang Dynasty, so further research should be carried on.

收稿日期:2016-05-18;

修订日期:2016-06-14

作者简介:徐弛(1992— ),男,山东烟台人,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

中图分类号:K24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4476(2016)06-0016-06

猜你喜欢
幽州性格
猫的性格爪知道
冬天的性格
僧俗·经藏·碑板:辽刻房山石经书经活动的变局
论辽朝南京路建制
你的性格像《哆啦A梦》中的谁
目不识丁
性格描绘词
唐代幽州地域的佛寺及其分布
幽州与敦煌
李白的家世与幽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