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乐智慧》中的和谐思想对新疆和谐建设的启示

2016-03-15 17:47何名扬
关键词:新疆民族智慧

何名扬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6)

《福乐智慧》中的和谐思想对新疆和谐建设的启示

何名扬

(喀什大学,新疆喀什844006)

《福乐智慧》是中国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之一,也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蕴藏着丰富的和谐思想内涵。维护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和谐稳定是新疆尤其是南疆的一切工作的当务之急,本文通过对《福乐智慧》的透彻分析与深刻参悟,梳理出有助于新疆团结稳定的和谐思想,并进一步彰显《福乐智慧》的当代理论与实践价值。

福乐智慧;和谐思想;和谐社会;启示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根本精神。古代的思想家和先贤们对“和谐”思想的认识虽零散但内容比较丰富。如《中庸》里所说的“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周礼》说的“以和邦国,以统百官,以谐万民”。而今我们常说的和谐社会实际上是指以人为主体的社会和谐发展状态,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的基本内涵,即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福乐智慧》所包含的和谐思想也是非常丰富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一、《福乐智慧》中的和谐思想

《福乐智慧》是11世纪维吾尔族人优素甫·哈斯·哈吉普创作的长篇劝谕诗,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思想内涵非常丰富,主要集中在社会和谐、人生哲理等哲学思想内容上,作者把和谐思想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全诗,主要目的即是希望通过和谐相处来实现他所向往的理想社会。此外,作品中的和谐思想对维吾尔族思想文化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且对当今的文化和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关于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

人与自然的和谐即是指人们在认识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不仅要维护人类切身的利益,也要尊重自然界的规律,维护自然界的平衡,使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的和谐平稳的发展。

在古维吾尔人的原始观念中,就曾有过世上万物皆有四素组成,在《福乐智慧》的第五章的内容中,也有很多关于这方面的诗句。“四位同伴于我,好似四种要素,四要素组合,才能构成生命”(60行),从这句诗中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命由火、水、气、土构成,并且认为这四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和变化及其相互联系构成了自然界。众所周知,新疆自古以来就有自然崇拜,例如对太阳、火和水的崇拜。在《福乐智慧》中,有大量的诗句描述了对太阳、火和水的赞美,例如,“太阳每天出现,光照宇宙”(827行),“太阳一出,大地温暖”(829行);“有四种东西,虽少也不能嫌少”(306行),“一种是火”(307行),“切莫小视它们,意义非轻”(308行);“哪一座花园里清水长流,必然鲜花盛开,散发馨香”(1808行)。通过作者对太阳,火和水的描述,一方面印证了古维吾尔族的自然崇拜,另一方面也体现了作者的天人合一思想。在诗中,作者甚至以日出和月圆来为国王和大臣命名,以此可以看出作者对自然和宇宙的崇拜,同时也暗示后人要尊重自然,崇尚自然。

(二)关于社会各阶层、整个社会全面和谐发展的思想

人与社会的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人与社会的关系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的和谐即是个人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和谐。关于人与社会的和谐的诗句《福乐智慧》中也有许多,如“臣民是羊群,君主是牧人,牧人对羊群要宽厚宏仁”(1412行),“若关注贫困者,他们会成小康,小康者得以养息,便能够致富;贫困者成小康,小康者会变富,小康者变富,国家更富足;国家兴旺,百姓安居乐业,国中将会人人为你祈福”(5566-5568行)。从上面的诗句可以看出,当时作者已经运用了“小康”这个概念,与我国现在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有很多的相似之处。也正因为全面建成小康,才能使整个社会在贫富差距、人民生活水平和收入水平等方面达到和谐,从而进一步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另外,作者在文中通过四人对话的形式,讲述了国君应该如何对待大臣和将领等下属,如何对待黎民百姓、哲人、学者等十五种平民阶层,并对这些人在社会中的社会责任和作用做了详细的阐释,其目的就是使君主和臣民各司其职、遵守秩序、规范各自行为。“国王在欢乐中度过岁月,百姓们的生活自益富庶”(1787行),“国君以知识引导黎民,国君以智慧处理国事”(1952行)等。在他们的谈话中,作者也阐述了一整套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对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有着重大的意义。“人对你有义,你应对人有情,人对你有情,你应对人有义。以德报德是人之常情,有情有义,留芳百世”(1690行),“谦和的人们多么美好,脸上光彩,百事如意;狂妄自大的人令人生厌,逐渐会遭到人们的鄙弃”(1705-1706行)等。

(三)关于人与人、人与己之间相互和谐的思想

人的和谐包含两个层面,一是人与人的和谐,另一个是人与己的和谐。人与人之间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实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必须把社会的公平正义和诚信友爱作为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标尺和基本准则。在《福乐智慧》中也有很多的相关内容,在诗中的四个主要人物国王、大臣、月圆之子和修道士作为道德典范而存在,他们分别象征着公正、幸运、智慧和知足,他们四者之间的关系即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高贵品质,也显现出了人际间的和谐。“一国之主走什么路径,臣民们也都紧步其后尘”(2113行),“如果君主的心术不正,快改正吧,它会危害黎民”(2011行),这些即是如何提高国君的品德修养。还有关于知识和道德方面的内容,如“办事应当以知识为始”(1967行),“要知耻知礼”(1965行),“以自己的善行造福于众人”(2010行)等。

人的品质指人的行为作风所显示的思想、品性、认识等实质,也即是人的内在修养,而人的内在修养需要知识和智慧来进一步的支撑和完善。“真主赋予谁意识、知识和智慧,他就能打开美德善行的门扉。须知知识极为高尚,理智极为珍贵”(151-152行),“一切善事全都得益于知识,有了知识,好比找到了上天的阶梯”(208行),“智慧好比黑夜的明灯,知识能照亮你的心房。智慧使人高升,知识使人高大”(288-289行),“美德之所以受到百般赞美,就因为它以智慧为根本”(304行)等。通过这些优美的诗句,阐明了协调人与人、人与己关系中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

二、构建和谐新疆的重要性

构建社会主义的和谐社会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之一。作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的新疆,其发展已经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不仅是我国向西开放的重要窗口,也是连接亚欧大陆的重要交通枢纽。因此,新疆的和谐稳定,对全国经济发展和改革稳定的大局,祖国的统一和民族团结,具有重大的意义。

首先,新疆的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省份,由于地理和人文环境的特殊性,我们必须高举爱国主义和各民族相互团结的旗帜,全面贯彻党的“三个离不开”政策,不断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贫困问题的存在,自然谈不上和谐社会的建设;经济上的差距易造成各民族心理的不平衡,这势必会影响到平等团结的民族关系。从外部环境来看,西方敌对分子从未放弃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千方百计在意识形态领域、文化领域等方面对我国进行渗透。而新疆又处在这种渗透的前沿地带,一些分裂主义等思想对新疆地区的社会和谐稳定造成一定的不良影响。另外,一些境内外民族分裂主义分子,利用民族和宗教问题,蛊惑民心,制造慌乱。这一系列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国家的和平安宁,也不利于新疆的发展和稳定。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因此,我们必须努力构建和谐新疆,坚决抵制防范“三股势力”的渗透,始终团结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其次,新疆的和谐稳定有利于“十三五”规划的顺利进行。新疆作为西部地区战略经济基地,其和谐稳定对“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展开也有着很大的影响力。自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来,自治区党委团结带领各族人民“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科技、教育为支撑,加速新型工业化、农牧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进程;加快改革开放,打造中国西部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和向西开放的桥头堡,建设繁荣富裕和谐稳定的美好新疆”。“十三五”时期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新疆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时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疆,维护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时期,而要实现这一切,没有和谐的社会条件将难以为继。因此,必须加强新疆和谐社会建设,才能抓住机遇,为新疆经济的全面展开和“十三五”规划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新疆的和谐稳定有利于我国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没有新疆的和谐稳定,就没有全国的和谐稳定。由于新疆地处西北边陲,素来都是国家西北地区的战略屏障和前沿哨所,是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的重要保障,新疆的发展稳定,关系到我国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和国家安全,更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但是近年来,新疆不断受到“三股势力”的破环,社会不稳定因素时有发生,使得新疆各方面的发展相对缓慢,也造成了民族之间不团结。如果这些不稳定因素消除的不及时不彻底,将会对我国的和谐稳定造成很大的影响。维护社会的稳定,全国各个民族成员必须团结一心,形成一致的国家利益观和价值观。因此,在全球这个大背景下,只有在内部保持稳定和民族团结,外部才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安全。

三、《福乐智慧》中的和谐思想对构建和谐新疆的启示

《福乐智慧》作为新疆少数民族文学的重要作品,在各民族文化交流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是促进新疆民族团结与社会和谐的巨大文化资源优势。我们要充分加强对和谐思想研究,使其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和谐新疆的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予我们更多的启示。

(一)维护新疆的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我们应结合人们追求和谐社会的现实需求

中国有56个民族,而新疆地区就占55个,世居民族有13个,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宗教地区。由于自然条件、历史发展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新疆与内地尤其是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有很大的差距。近些年来,新疆又受到“三股势力”的破坏捣乱,严重影响到了新疆社会的和谐稳定。稳定良好的社会环境对新疆经济社会等各事业的发展,各族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很大的影响,但是,新疆近年来的违法分子的破环行径,不但破坏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和工作秩序,而且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一些投资者对新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对人才的引进,深化改革的进一步发展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不利于新疆的经济、文化、教育的发展,也给新疆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造成了不良影响。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第二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在经济发展方面,国家投入大量的资金和人力物力,改善民生,惠及人民;提高办学教育质量;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引进人才,推动新疆更好更快发展,缩小同经济发达地区的差距。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第八届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指出,根据新疆特殊复杂的区情,联系新疆实际,把依法治疆作为治疆基本方略,走一条符合新疆区情和特点的法治建设道路,并强调把严厉打击“三股势力”是维护新疆稳定的主要任务,也是新疆法治建设的重中之重。必须突出依法打击“三股势力”,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尊重文化,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从根本上说既是构建物质利益方面的和谐,也是构建精神方面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人们在物质和精神方面的需求不断得到满足的身心和谐的社会。若仅仅物质上丰富了而精神上是贫困的或是反之,都不会是和谐的。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大力发展和弘扬先进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发展和强大,不只是指经济方面的繁荣发展,还有文化文明的支撑。新疆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地区,拥有丰富的多元文化,这对新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道德水平和思想素质的提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起到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在凝聚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发展方面也发挥很大的作用。合理运用和发展新疆各民族地区的优秀文化,在推动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上促进人与自然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对建设和谐新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此外,新疆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反分裂斗争和再教育,加强马克思主义的“五观”教育,并渗透到各民族文化中,不仅繁荣各民族文化发展,而且也为改革发展营造一个良好政治环境。在《福乐智慧》中讨论最多的就是知识,如从个人的品质、国家法制、人生和社会以及生活等,作者在四个人物的对话中,强调国家的君王要凭借知识和智慧来统治国家,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品质的人。优素甫·哈斯·哈吉普提倡的学习知识和智慧的各种表现,从另一个方面也映射了其对人才的重视和培养。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大力选拔对党忠诚、关键时刻敢于发声亮剑、有较强群众工作能力和应对突发事件、驾驭复杂局面能力的干部。但由于新疆自然、历史和社会的原因,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对落后,各种矛盾和问题又比较突出,人才流失这一现象尤为严重。针对这一现象,现在的首要任务就是充分开发少数民族人才资源,培养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并且加大对新疆地区的教育投资力度,确保教育迅速发展;强化少数民族地区的双语教育,大力培养双语教师队伍;大力扶持少数民族地区教育事业,营造良好的人才引进环境。如现在的内地一些省份对新疆的援建,不管是资金方面,还是在人才的引进和教育的培养等方面,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效。

(三)确立生态文明新理念,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生态文明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特征。建立生态文明,就要求人们在经济发展和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尊重自然,按照自然规律来办事,转变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走可持续发展和可持续消费之路;在全社会培养环境伦理和环境道德,建立和完善生态保护制度,形成善待自然、爱护自然、保护自然的社会新风尚。只有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才能给人类带来福祉,否则,那将给人类带来无穷的灾难与贫困。

生态环境同时也是一种生产力,新疆地区生态环境的好坏,对我国其他地区的生态环境有着极大的跨区域影响。新疆地处亚欧大陆的中心区域,是我国沙漠面积最大的省区,气候干燥且降雨量较低,森林覆盖率低,沙尘暴和浮尘天气更有着愈演愈烈之势,生态环境相当脆弱。再加上随着新疆人口的激增,新疆正以脆弱的生态环境承载着庞大的人口,以挖掘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为手段,不断的进行着经济建设,使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不断的加深。《福乐智慧》中的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尊重自然的天人合一思想就是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阐释,这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思想一直受到维吾尔族人的尊重和践行。同时也启示人们绝不能忽视少数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带给我们的缓解人与自然冲突,人与自然平等相处和谐共生的优秀思想,绝不能依靠以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透支”为代价发展本地的经济,否则,我们将会付出更加惨痛的代价。

资源是有限的,环境是脆弱的,人类要想在自然界繁衍生息,就必须要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并且尊重自然,只有这样,人类才会有更加舒适的生活环境,更加稳定的经济和更加和谐的社会。建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社会,是一种伟大而又崇高的社会理想。我们应该积极响应和发挥实现人与自然融洽的崇高社会理想的感召引领,让其植根于我们每个人的头脑之中,并转化为促进新疆人与自然和谐的自觉行动。

[1]习近平.第二次中央新疆座谈会[N].新华网,2015.

[2]优素甫·哈斯·哈吉甫.福乐智慧[M].郝关中,张宏超,刘宾译.乌鲁木齐:新疆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3]金炳镐.民族地区和谐社会建设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06.

[4]杨发仁.新疆历史与民族宗教理论政策教程[M].新疆:新疆教育出版社,2014.

[5]彭清.《福乐智慧》中的和谐思想[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5).

[6]陈欢.和谐新疆建设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2.

[7]依明卡力克衣木.关于构建和谐新疆的几点思考[J].新疆科学论坛,2008,(4).

[8]刘东英.试论《福乐智慧》生态伦理思想对当代新疆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8).

猜你喜欢
新疆民族智慧
我们的民族
一个民族的水上行走
多元民族
求真务实 民族之光
新疆多怪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新疆对外开放山峰
新疆对外开放一类口岸
智慧决定成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