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渊源

2016-03-15 19:13
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三大纪律红二十五军首歌

熊 瑛

(麻城市博物馆,湖北 黄冈 438300)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渊源

熊 瑛

(麻城市博物馆,湖北 黄冈 438300)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一首深受革命军队和人民群众喜爱的革命歌曲,他反映了人民军队与旧军队和土匪武装的本质区别,体现了我党我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这首歌就源自于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革命军队;军民关系;词作者认定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的那一天起,一直到刚刚召开的第十八届六中全会,始终将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最重要的位置。早在1948年冬,毛泽东主席就向全党全军提出了“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的要求。新的历史时期,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由此可见,纪律对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性。长期的革命斗争中,人民的军队逐步形成以“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为基本内容的行为准则,充分展示出人民军队与国民党旧军队以及土匪武装在本质上的区别。体现了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是红四方面军的摇篮,同样,也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诞生地之一。

一、鄂豫皖的革命军队纪律严明,是深受群众爱戴的人民武装

徐向前元帅是红四方面军的总指挥,他在回忆录《历史的回顾》中谈到:鄂豫皖时期,并“没有像‘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样完整的规定和提法”[1]。但也有很严明的纪律约束,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他还例举鄂豫皖红军初创时期,红三十一师因事务长私挪公款而枪毙的案例。这位司务长就是戴克敏的叔伯老表。外号“狗子”,也是一个老革命,参加过黄麻起义,后来在战斗中负伤,才被安排到红三十一师的二大队当司务长。因为他的姐夫在黄安县七里坪街上做生意,就私自将部队里的20块银元,拿到其姐夫所开的店中入股分红。事情暴露后,徐向前与戴克敏等师领导开会商量,处决了这个司务长。由此可见,鄂豫皖红军在早期已经十分注意部队纪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到了1929年底,红军内部已开始传唱《红军纪律歌》:“红军纪律最严明,一切行动听命令;没收要归公,买卖要公平;说话要和气,开口莫骂人;借物要归还,损坏要赔偿;上门板,捆铺草,房子扫干净。”这个时候的红军纪律歌,无论是在用词、内容还是韵律上,已经相当接近《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随着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迅猛发展,红四方面军成立前夕,鄂豫皖军区党务委员会向所属部队发出了“执行政府的政策法令密切红军与地方的关系”的第六号通告。通告中明确规定:“反对无原则破坏苏维埃的经济政策,无组织无计划不经过考察不经过群众路线的没收。坚决实行不拿穷人一针一线的口号。对私打土豪和私拿东西的,无论党员、团员和红色战斗员及指挥员一律执行军事和政治纪律。”[2]

可以说,党对人民军队严格的纪律要求,贯穿于鄂豫皖红军的整个历史发展中。即使是最艰难的三年游击战争期间,部队仍然没有放松纪律对革命军人的教育约束。红二十八军在坚持大别山的游击战争中,仍明文规定:不拿群众一针一线,损坏东西要赔偿,买卖要公平,大小便要避女人,一切缴获要归公。也正是由于人民军队有了铁的纪律,才赢得了根据地广大人民群众的坚定支持。从而在根据地内形成了军民团结一条心的大好局面。就连鄂豫皖中央分局书记张国焘在写给中央的报告中也不得不感叹苏区人民对红军的拥护,称:“乡间的老太婆甚至将好吃的小菜留起来,说等红军来送给他们吃。”[3]

鄂豫皖红军在纪律上的严明,不仅体现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而且是走到哪里就将严明的纪律带到哪里。给兄弟部队和当地老百姓都留下了良好的影响。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毛泽东主席曾对红二十五军长征路过陇东时,严格执行群众纪律的行为表达赞赏,称鄂豫陕省委和红二十五军领导“民族政策水平很高,群众纪律执行得很好”。红二十五军在进入聚居地区兴隆镇前,就结合当地回族的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专门制订了“三大禁令、四项注意”。即“禁止驻扎清真寺,禁止打回族中的土豪,禁止在回民家中吃大荤。”和“注意尊重回族人民的风俗习惯,注意用回民的水桶在井里打水,注意回避青年妇女,注意实行公买公卖,不准在回民面前说‘猪’”等。

正由于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正确地执行了党的民族政策,严明了部队的纪律。不仅消除了通过回民地区原预想的阻力,相反得到了援助。如,兴隆镇有两位妇女看到高山顶上的红军哨兵没法做饭,就拎着一篮馒头和汤罐送上山去(战士们也付了几个铜板,以表示酬谢;部队离镇时,全镇男女老幼齐集街头,设立香案、摆上油果,为红军送行。马青年等几名回族青年还参加了红军,被编在军政治部,沿途负责带路联络,宣传群众。红军所到之处,常遇回民群众结队相迎,为红军报告敌情,充当向导。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这支英雄部队的前身正是当年从鄂豫皖走出的红四方面军和中原突围出去的新四军第五师。以副司令员李先念为首的大批军事指挥员都来自鄂豫皖苏区。8月29日,邓小平在光山县北向店提出:“要在大别山站住脚,必须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由于一些百姓误听国民党的反面宣传,不敢与大军进行接触,有时候见到部队过来后,还出现“跑反”的情况。这样一来,自然使一些干部战士滋长了急躁情绪,打骂群众、拉丁送病号等违反纪律时有发生。这些现象马上引起了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重视。为此,他们在黄安县(今红安县)七里坪主持召开了整顿纪律的干部会议。会上,刘伯承司令员忧心忡忡地说:“我们的纪律如果不好,并且不能迅速纠正,就会在大别山站不住脚!”邓小平政委警告:“这样下去,就是我军政治危机的开始!”旋即,政治部门向部队上下发出了关于整顿纪律的命令。就在这个时候,司令部机关居然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违纪事件,一位管理员为解决办公和生活上的困难,趁主人逃走的机会,私自撬开了一家商铺的门,拿了一刀有光纸,几支毛笔以及几斤粉条和白糖。

情况反映到刘邓首长那里,邓小平政委拍案而起:“命令规定抢打老百姓者,枪毙!抢劫民财者,枪毙!强奸妇女者,枪毙!没有说的,直接枪毙!”这个时候有的同志说,毕竟只是拿了一点东西,更何况事件发生后,司令部已派人给事主道了歉,赔偿了损失,枪毙是不是太重了?邓政委说:“这个事件的性质太严重了,如果司令部的人触犯军纪就不追究,那会对部队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整顿部队纪律的命令岂不成了一纸空文?”

刘伯承司令员接着说:“必须坚决按照命令执行枪毙,同时,还应该召开大会,我们要用这个事例来教育整个部队,我们是人民的军队,绝不容许存在侵犯人民利益的行动,哪怕是丝毫!”

邓小平十分赞同地说:“刘司令员说得好啊!现在是一个关键的时刻,谁违犯纪律,谁就在损害我们的部队,在我们再三强调纪律的时候,司令部却发生了这样严重的事件,我是非常痛心的,更为这位同志惋惜。这种事等于是给敌人帮忙,不严办,部队就要垮台!”

由于部队严格执行了刘邓首长的指示,严守部队纪律,从而消除了广大人民群众的顾虑,大大激发了他们的斗争热情,使刘邓大军在群众中有了很好的影响。我军在大别山这个战略要地不但站得住脚,而且站得稳,迅速地进行了战略展开,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胜利。

二、红二十五军率先唱响《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作为人民军队的行动准则,充分体现了我们军队的本质和宗旨。特别是七十年代,毛泽东主席指挥八大军区司令员齐唱这首歌开始。这首歌就成为了红色经典,久唱不衰,然而究其源头,还得从红二十五军长征到达陕北后说起。

当时,红二十五军已经完成长征,到达陕北,并且和陕甘红军合编成为红十五军团。部队在取得劳山和榆林桥战斗的胜利后,苏区内掀起了拥军参军的高潮。为了加强对新兵和投诚战士的纪律教育,军团政治部门要求所属的宣传科要编出纪律教材发给有带兵经验的政工干部,让他们下连队开展纪律教育。

因此,用什么样的形式来编成大家简单易懂,耳熟能详的教材来对部队进行纪律教育,成为政治部宣传科长刘华清亟待解决的问题。红二十五军长征前夜,中央派程子华来鄂豫皖传达中央指示,同时也带来了中央苏区的很多革命歌曲和纪律条文,其中就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文。部队长征到达陕南开辟新区后,军领导要求宣传科的同志要深入部队中去宣讲红军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那个时候,刘华清就曾有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成歌曲的想法,但由于不懂乐理,无法将想法变成现实。这次政治部门要求编教材,刘华清又开始来思考这个问题,思考的过程中,军政治部秘书长程坦找到了他,建议把“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为歌曲让官兵传唱。这一提议马上得到刘华清的赞同,两个人经反复咏唱,终于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文填进了鄂豫皖革命歌谣《土地革命完成了》的曲调中。他们将结果向军团政治部主任郭述申作了汇报,在郭述申的支持下,程坦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在《红色战士报》刊登,并下发给各部队。随着这首歌在红十五军团中的传播,部队的组织纪律也得到了很大的改进。

刘华清将军在他的回忆录中,对这一段历史有着详细的记载。为此,他还讲了一个花絮:“1935年10月19日,中央红军结束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吴起镇。我们打下张村驿等据点后,于11月上旬在鄜县(今富县)以北地区与中央红军会师了。中央决定,恢复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的番号,红十五军团编入红一方面军。也就在庆祝两军会师的大会上,红十五军团的官兵高声唱起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立即引起了全场注意,出了点风头。会后不久,许多部队都学会了这支歌。”[5]

随着抗战的爆发,革命的发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条款都做过修改,这首歌的歌词也就作出了相应的修改。1950年,总政治部组织文艺专家对歌词又进行了修改;1957年再次修改,便成了现在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大半个世纪以来,这首《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受到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和全国人民的喜爱,对于加强纪律性,增强军队内部和外部团结,促进部队作风建设,起了积极作用。

可以说,《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是由红二十五军先唱起来,然后在红军各部队中传唱开的,而刘华清将军作为当事人的回忆,应该是真实可信的,也是一种权威性的论据。

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编词作者的认定一波三折

刘华清上将在回忆文中所提到的歌曲编词作者程坦秘书长究竟是什么来历呢?程坦,原名程宗寿。1907年4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河南省新县)箭河乡黄谷畈村冯显边湾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参加红军前曾在家乡念过几年私塾。16岁到红安县七里坪当杂货铺伙计,1925年参加革命,1927年入党,参加了黄麻起义。曾经在黄安县担任过乡、区委书记,中心县委和道委秘书长,红二十五军秘书长,红十五军团民运部部长。全国解放后,历任湖北省委副书记、湖北省政府副主席,北师大党委第一书记兼副校长;国家监察部副部长、交通工作部副部长、内务部副部长,民政部顾问。是全国政协第三、四、五届常委。1980年12月26日病逝于北京。

1935年10月,当程坦在创作完这首最初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时,并不会想到这首歌会在以后的几十年中,会作为人民军队的经典歌曲久唱不衰。作为有文化的政工干部,利用人们所熟悉的民歌曲调填入重新创作的革命新词予以传唱,是我党我军,特别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所特有的一种宣传形式。由于是战争环境,这些歌词的创作者基本上都没有留下姓名。因此,程坦在创作《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时,除郭述申,刘华清、唐天际等少数人知道外,并不为其他人所知[6]。

这首歌从红十五军团传播开后,伴随着各路红军的会师、伴随着革命军队的前进步伐,响彻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响彻了全中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这首歌一直是以传抄的形式传播。为了适应各个时期,发展和变化了的新形势,各个部队在传抄过程中,又对歌词作了部分修改,但曲调基本没有变化。只不过歌单上关于“仿土地革命成功了”曲调的说明被删去,歌曲名称也不尽相同。直到1947年10月1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发表了《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后,人民军队才有了统一的革命纪律条文。同时也就有了统一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

新中国成立后,解放军总政治部根据1947年颁布的训令,结合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形势需要,分别于1950年底和1957年,两次组织专人对这首歌的歌词进行适当修改,并在杂志上公布,至此,《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完全定型。但直到这个时候,这首歌的最初词作者程坦仍不为人们所知。

1964年夏天,在北京程坦同志的家里,聚集着十来位原红十五军团的老同志,大家刚从人民大会堂看完大型历史歌舞剧《东方红》回来,兴致勃勃地谈论着长征和革命战争年代,特别是为众人熟悉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大家一致建议程坦向中央申报恢复歌词原作者的名字,但程坦却一直没有提出这个要求。

1973年3月,程坦病重住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他躺在病床上,看着国务院发来的干部履历表上“有何著作”一栏,思绪万千,他认为这不只是一个著作权问题,而且是一个无产阶级战士革命品质的表现和见证。于是,他以口述的形式,向国务院的周恩来总理如实报告了他在红十五军团工作时编写“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的情况,要求组织调查核实,将这件事填入到个人的履历表中。在周总理的直接关怀下,调查很快开始了。《解放军文艺》杂志社还专门访问了程坦本人,由于一些原因和干扰,此事一直未作出结论。

1980年前后,原红二十五军的老首长程子华、郭述申、刘华清等领导同志先后向中央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文化部就程坦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歌词原作者写了证明材料。在中央的直接关心下,调查工作得出了最终结论,对程坦是《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歌词原作者一事予以确认。《解放军报》、《解放军歌曲》等报刊重新发表了这首歌,并郑重注明“程坦编词”。

[1]徐向前.历史的回顾[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88:60.

[2]红安县革命史编写领导小组办公室.红安革命歌谣选[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1986:55.

[3]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鄂豫皖时期(下)[M].解放军出版社,1993:532.

[4]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编辑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战史资料选编[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3:166.

[5]刘华清.刘华清回忆录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04:73.

[6]梁小岑,冯文耀,杨宏文.鄂豫皖苏区文化史料选编[Z].河南:河南省革命文化史料征编室,1998:341.

[责任编辑:郭杏芳]

2016-11-21

熊 瑛,女,湖北麻城人,文博馆员。研究方向:中共党史。

J604

A

1672-1047(2016)06-0008-04

10.3969/j.issn.1672-1047.2016.06.03

猜你喜欢
三大纪律红二十五军首歌
不为我们而作的歌
就是这首歌
鲜红的红旗是首歌
谁领着红二十五军脱离险境?
长征时期红二十五军的队伍建设探析
红二十五军长征后勤保障研究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红二十五军长征战略转移的提出及其抉择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由来和内容是什么?
鲜为人知的另一个“三大纪律八项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