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类院校“业群式”或“职业性”体育课程构建

2016-03-15 20:03刘少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4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特色院校

□刘少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高职类院校“业群式”或“职业性”体育课程构建

□刘少华(湖南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51)

摘要:面对我国的高职类院校的体育课程标准与普通高校同质性显着得现状,从二者人才培养目标来探究高职院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方向,提出:以培养目标为抓手,以专业特色为主要改革方向,以就业需求为导向,主要目标构建“业群式”高职院校的体育课程,以促进高职院校类体育课程”以生为本“的职业性和实用性。

关键词:业群式职业性体育课

1、何为“特色”体育课程

特色体育课程的解释目前在我国学界尚无明确的界定,研究者对特色体育课程的理解各异,李清在《高校特色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对中国计量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讨》突破技能教育,将安全教育融入体育课程,从而形成本校体育课程之特色;在《开创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广西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等相关文章通过对院校所处地域环境及民族特点进行分析,全面介绍了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引入体育课程的实施模式;《以“一操一拳一泳”为特色构建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此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将传统体育项目打造为特色体育课程实施模式等。《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一文中以“专业”特色为基础,着重从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如蹴鞠、抖空竹等构建适合于外语类学生的特色体育课程。综合来说:特色体育课程即是院校之间体育课程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它有别于一般性体育课程,它具有“品牌效应”,具有在同类院校中较高的引领性,主要依据各校的专业特点,具有完善的课程资源和评价体系,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为学生实现终身体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2、高职类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英国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地域分工学说(绝对优势)和大卫·李嘉图的国际分工理论(相对优势)的区位优势理论认为,每一个地区具有生产某一特定产品的绝对有利或相对有利的条件,即区位优势。随着区位优势理论的完善与发展,该理论不仅仅在经济学中被得到充分的运用,同时也已被运用到教育学研究领域中来,尽管没有直接涉及到学校体育教育或学校体育特色建设,但是体育本身就属于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区位优势理论作为区域推进学校体育特色建设的理论基础,也可以理解为经济学上的区位优势理论也必将对教育学上的学校体育特色建设具有理论指导意义。基于此区位优势理论,职业类院校异同于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融合于专业、职业特色,将是一个必然趋势。

高职类教育应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的发展之路,旨在培养具有较高技能的专业性人才。同理,高职类体育课程的实施过程理应走进自己的职业特色,以专业特色为主要建构点、以未来的职业发展方向为主要的改革目标,真正为高职教育的人才目标服务,而现在所面临的现实是高职体育课程一直挂靠在高等学校体育课程之下(一直沿用全国普通高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甚至有些院校仍然“延伸”于未升格时中专体育课程,呈现“新瓶装旧酒”的状况。整体看来,高职类院校体育课程的建设情况缺少特色或特色不明显,与普通高校没什么区别,其体育课程建设现状明显落后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其改革刻不容缓。

3、高职类院校“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及改革方向

3.1、以院校的主要专业打造特色

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在推进教学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要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改革课程教学方法、内容、手段等,建成大批体现岗位技能要求、促进学生实践能力的优质核心课程,打造具有高职“特色”的教材课程体系。同年11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两个文件传递的信息对高职院校课程建设产生巨大的影响,工学结合成为高职课程改革的动向,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一批颇具特色的课程,强调真实环境的实训、行业标准与课程内容的紧密衔接。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数量较多,每所高职类院校所开设的侧重专业有所不同,重点专业基本上以校级命名为主,诸如:航海、海事类,铁道交通类、农业畜牧类、工业类、财经类、语言类等等。各校在体育课程的开设上应根据重点专业特色体现不同的特点,如航海、海事类院校应该构建以游泳、海上救生、浪木等相关特色课程,李颖在《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中提出外语类学生面对外来文化的渗透等负面影响应该加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应以开设民族或民俗传统体育项目为主;农业畜牧类也应该结合自身的专业特色,打造如健身秧歌、舞龙舞狮等农业特色课程。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院校特色,从而得到广大师生员工的认同。

3.2、突出区域性民俗传统体育项目特征

基于此区位优势理论,职业类院校体育特色课程的发展方向也应该体现一定的区域性,沿袭某区域性民俗传统体育特征。各省市都要较为流行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江苏传统体育项目有龙舟、石锁、抖空竹等;山东的民间传统体育项目有武术、秧歌、毽球等,这些民俗传统项目都可以作为高职类院校的特色体育课程来培育,区域性体育项目的形成过程是本区域内发掘到发展的过程,虽是一字之差,但却体现了两个不同的理念,前者仅仅是寻找、搜集和发现,而后者则是在确定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引导、编创和精心打造等举措,让前人遗留给我们的“遗产”重现生机,并发扬光大。

3.3、加大特色体育课程的培育机制

职业类特色体育课程的建设往往需要一个过程,离开学校本身的资源和基础去凭空打造往往会缺乏一定的生命力,难以形成师生的认同和可持续发展,笔者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对特色课程进行培育:其一,加强特色体育课程的网络化建设,通过对本院特色体育项目的介绍等途径让更多的学生可以通过校园网等网络资源了解、熟识学院的特色课程;其二,校领导及体育教师必须对特色课程有全面的认识,明确打造体育特色课程在学校体育中的角色与地位,在策划学校体育的发展规划与制定学校体育工作计划时,加强体育特色课程的制度保障与经费支持,建立特色体育课程领导小组、研究小组、以课题为载体,把创建学校特色课程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让特色课程成为学校的亮点和标杆。其三,聚集优质的教师资源,打造精品课程,保证其完善的教学资源以提高课程的教学质量,使学生得到最好的教育,并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得到教学共享。

4、结束语

高职院校体育特色课程的设置和建构应立足本校现有的体育资源情况,从职业发展需要和学生的个性需求出发,采用一至两项有特色的运动项目带动其他副项的课程设置模式,确实做到高职类体育课程为专业服务、为职业服务、为区位民俗体育项目的传承服务,让学生真正掌握一至二项基本的运动技能和养成经常锻炼身体的习惯,为终身体育锻炼打下坚实的基础。而且特色体育课程在高职类院校中的建设和推广,有助于提升学校的知名度,推动学校体育工作发展,提高学校在体育方面的核心竞争力,具有教学意义的同时也具有长远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李清,季建成,邬燕红.高校特色公共体育教学模式构建—对中国计量学院公共体育课教学模式的探讨[J].浙江体育科学,2008,30 (3).

[2]廖柳华.开创具有民族地域特色的广西高校体育教学新模式[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7(3).

[3]郝小刚,高雪梅,詹国祥.建立高校体育教学内容新体系研究——以一操一拳一泳为特色树立终身体育观[J].安徽体育科技, 2008,29(8).

[4]李颖,李杰,王东.外语院校特色体育课程开发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11,(12).

[5]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S].教高,2006.

[6]胡靖平,于可红.高职院校体育课程改革与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9).

[7]高民绪.高职类院校体育特色项目的构建及培育策略[J].当代体育科技,2014,(6).

[8]张力勇.开发特色体育课程——引领学校科学发展[J].江苏教育研究,2013,(4).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特色院校
我校被评为“河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基地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特色种植促增收
中医的特色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初中体育项目练习中培养学生责任心的策略
完美的特色党建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体育项目的生态因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