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得记》中的狂欢化思想

2016-03-15 22:26关贞兰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路德

关贞兰,张 洁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



《路得记》中的狂欢化思想

关贞兰,张洁

(河北师范大学 外国语学院,河北 石家庄050024)

摘要:以色列民族一直严禁异族通婚,并视异族为仇敌。但是在《路得记》中,以色列人对路得的宽容和接纳展示了他们仇视异族态度的转变,这是对传统思想的颠覆。在文本中,女性路得向男性波阿斯求婚的行为以及从《路得记》在整个《旧约》书卷中的独特性来看,路得具有很高的社会地位,这是对传统的男高女低地位观念的颠覆。再者,文本中对主仆们在打麦场的和谐场景的描述体现了一种无等级性。在此从以色列人对异族的态度的转变,以及文本中所体现出女性的特殊地位等几个方面具体分析《路得记》中所体现的狂欢化思想。

关键词:狂欢化;路德;颠覆性;无等级性

《路得记》被编排在《圣经旧约》的39部书的第八位,记载的是士师时期的历史:摩押女子路得跟随婆婆拿俄米一起来到伯利恒。在伯利恒,路得遇到了善良的财主波阿斯。波阿斯嘉许路得的美德,在麦场上给与路得善意的款待。路得主动向波阿斯求婚,他们的婚姻得到了以色列人的支持。路得婚后生子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被列入犹太人的族谱。

近年来,《路得记》的研究领域在不断扩大,但是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解读此文本的文章很少。然而,从狂欢化视角解读文本有利于扩大对巴赫金狂欢化理论和对《路得记》文本的研究视野。因此,本文从狂欢化理论入手分析文本中充斥的狂欢化思想。狂欢化诗学是俄国著名文论家巴赫金提出的富有代表性和独创性的文学理论。狂欢化理论关注大众文化,广场文化和边缘文化。“狂欢化诗学反对二元对立和逻各斯中心主义,这和后现代思潮,特别是以德里达为首的解构主义不谋而合,因而它同样适用于分析社会现象,尤其是边缘文化,结构文本和文化批评等”。[1]巴赫金认为,文学的狂欢化指的是“狂欢节向文学语言的移位”[2]。《路得记》文本中的狂欢化思想正是通过对文本的文学语言的分析得以体现出来。

一、以色列人对异族态度的转变

圣经旧约记载,以色列与摩押世代为敌。因而,作为一名摩押女子,路得本应是以色列人的宿敌,但以色列人不仅没有敌对她反而接受并促成她与波阿斯的美好姻缘。路得得到了以色列人的认可,婚后生子成为大卫王的曾祖母,被列入犹太人的族谱。这些事实体现出以色列人对摩押人的态度的转变,这是对传统思想的颠覆。

以色列民族反对异族通婚的传统由来已久。从第一代首领亚伯拉罕开始,以色列人就把族内通婚看成本民族神的旨意并从此严格遵守。临终前亚伯拉罕叮嘱他的管家:“我要你向天地的主起这个重誓:为了不让我的儿子娶迦南女子为妻,你要到我的家乡,我的亲族那里,给以撒找一个妻子。”[3]98据旧约记载,以色列另外一位激进地拥护这项意旨的人是以斯拉。他曾下令清查与异族通婚的家庭,并责令他们与外族妻子离婚作为惩罚。[3]99据记载,雅各的后代最早触犯禁忌,且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惩罚。可见,在以色列,异族通婚现象无论是在宗教信仰还是政治生活上都是个严肃的问题。然而,《路得记》正是写于这样的背景下,这就使文本具有很强的颠覆性。

对以色列传统思想的颠覆性在文本中主要体现在路得嫁给波阿斯得到了以色列群众和长老们的支持,因为这是路得融入希伯来民族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我们作见证,愿耶和华使进入你家的这女子,像建立以色列家的拉结、利亚二人一样。又愿你在以法他得亨通,在伯利恒得名声。愿耶和华从这少年女子赐你后裔,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样”[4]149

以色列人对路得的宽容,还表现在波阿斯的仆人们在没有波阿斯的指示前就允许路得在麦场拾麦穗。这可从仆人回答波阿斯的话中得到证实:“是那摩押女子……她说:‘请你容我跟着收割的人拾取打捆剩下的麦穗。’她从早晨直到如今,除了在屋子里坐一会儿,常在这里。”[4]147虽然波阿斯的仆人们都知道路得是敌族女子,但是他们还是允许路得拾麦穗,这体现了他们的宽容和同情心。在整个收获季节,路得能在麦场拾麦穗定然是少不了波阿斯对她的宽容和帮助。波阿斯对路得说:“女儿啊,听我说,不要往别人田里拾取麦穗,也不要离开这里,要常与我使女们在一处。我的仆人在那块田里收割,你就跟着他们去。我已经吩咐仆人不可欺负你。你若渴了,就可以到器皿那里喝仆人们打来的水”[4]147波阿斯嘱咐仆人不仅要让路得在田里拾麦穗,还要求他们主动从打捆的麦穗里抽出些麦穗留给路得捡拾。

波阿斯及其仆人都知道路得是摩押人,但是并没有把她看成是敌人。这是对仇视异族态度的颠覆。

二、路得的独特地位以及打麦场所起的作用

《路得记》中体现出的颠覆性还表现在对《圣经》中女子被动地位的颠覆。《创世记》中记载,上帝为了给亚当找个女人,用他的一根肋骨造了夏娃。“夏娃被称为亚当‘伴侣’,这说明夫妻的主从关系早在伊甸园神话中就已确立”[5],因而女人低于男人。这种思想在逻各斯的二元对立学说里表现的更为突出。然而,《路得记》中路得作为一名女性主动向波阿斯这个拥有很高社会地位的男性求婚,这是对传统思想的颠覆。在他们的婚姻中,路得承担了主动一方的责任,而波阿斯作为一个男子处在了被动的地位上。他在路得求婚前就清楚自己有娶路得为妻的理由,而且在打麦场上,从波阿斯对路得的关心和照顾上来看,他喜欢路得,但是他却没有主动提出娶路得。“路得冒着有可能被拒绝的巨大的风险主动向波阿斯示爱。这对那个时代的妇女来说是需要极大勇气的”[6],这是对路得的赞美也是对传统思想的颠覆。再者,在《旧约》中,有两本书卷是以女人的名字命名的:一个是《以斯帖记》,另一个是《路得记》。而唯有《路得记》的整个故事是围绕赞扬路得展开的,这不仅显示路得的特殊地位,还表现出文本中对女性地位低下思想的转变。

本节还体现了狂欢化理论的无等级性,在文本中主要体现在路得和波阿斯以及波阿斯和仆人们在打麦场的和谐关系上:波阿斯与路得以及与其仆人们之间的关系没有明显的等级之分,展示给读者的更多的是一种和谐的场景。波阿斯在打麦场上不仅主动邀请路得一起吃饼,递给路得烤好的麦穗吃,还让路得把剩下的烤麦穗带回家给婆婆吃。由此可看出,在路得面前波阿斯没有以地主的身份自居,而是像他的仆人那样对路得表现出宽容和慈善之心;同时,从波阿斯主动给路得烤麦穗的举动来看,那时的波阿斯在很大程度上扮演的是一个普通男子的角色,流露出男性对所喜爱的女性的那种柔情。此外,在打麦场上,波阿斯不仅和仆人们坐在一起吃饭,他还与仆人们一起睡在打麦场上,这又打破了主仆之间的等级差别。主仆在打麦场上无等级的场景也表明,打麦场起到了狂欢化广场的作用。在收获季节,波阿斯和仆人们充满了对收获的喜悦之情,坐在一起烤麦穗,晚上一起睡在打麦场的和谐场景掩盖了主仆之间的等级差别,这正是狂欢化广场上无等级性的体现。

三、结语

以色列人对路得的接受和认可表明以色列人转变了对异族的仇视态度,颠覆了传统的思想。路得作为一名女性的独特地位不仅体现在《路得记》文本中对她主动向男性求婚的行为的赞扬,还体现在她在整个《旧约》书卷中的独特地位。对女性态度的转变同样是对传统男女不平等地位思想的颠覆。在《路得记》中,文本描绘了地主波阿斯与仆人间的和谐关系,打破了明显的地位差别体现出的是一种无等级性思想。根据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这些思想充分体现了狂欢化理论的核心——颠覆性和无等级性。

注释:

① 使你的家像他玛从犹大所生法勒斯的家一样指的是:据《创世纪》第38章载,法勒斯是犹大和他玛所生的孪生子之一,后壮大为法勒斯族。大卫和耶稣都是其后裔。

参考文献:

[1]胡安奇.狂欢化诗学理论的后现代分析及当下关照[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4):105.

[2]米哈伊尔.巴赫金.陀思维耶夫斯基诗学问题[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0:125.

[3]叶舒宪.《圣经·路得记》综合研究[J].苏州科技学院学报,2003(1):98-99.

[4]任东升,张德禄,马月兰.圣经文化导论学生用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3.

[5]马月兰.《圣经》中“贤妻”形象的女性主义解读[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87.

[6]张媚.永恒的光辉形象:《路得记》的女性主义解读[J].安徽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3):65.

责任编辑:刘雪琪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275(2016)02-0073-02

作者简介:关贞兰(1989-),女,河北唐山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英国现代小说;张洁(1989-),女,河北邯郸人,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201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圣经文学。

收稿日期:2016-01-02

猜你喜欢
路德
马丁·路德的遗嘱
维新变法时期马丁·路德在中国的形象探究
在威登堡邂逅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成名多亏险遭雷劈?
午夜来电
马丁·路德·金遗产之争告一段落
论伊拉斯谟
爱的扩散
Dr.Martin Luther King Day马丁·路德·金纪念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