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包容性增长研究综述

2016-03-15 23:11朱宏伟米月新汪雪阳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经济增长公平

朱宏伟,米月新,汪雪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 510665)



经济包容性增长研究综述

朱宏伟,米月新,汪雪阳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广州510665)

摘要:经济增长的动力和增长的后果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增长研究的两大重要主题,包容性增长是对传统经济增长理念的创新,本质上可理解为协调的、共享的、普惠式的增长。文章对包容性增长提出的背景,概念和内涵,包容性增长的意义,面临的问题,实现的路径以及包容性增长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关系的论述进行了梳理,指出这些研究对当今社会发展的意义,并指出未来研究的展望。

关键词:经济增长;包容性增长;公平

一、经济包容性增长提出的背景

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国际地位显著提高。这种增长速度令世人瞩目,但又发人深省,有学者认为这是国家经济不公平的非共享型的增长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以牺牲环境和过度消耗资源为代价的,经济增长的质量不高,缺乏可持续性。[1]我国现阶段非均衡的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阻碍了发展方式的转变,不利于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这一现状要求我们必须寻找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增长理念,既要保持经济适度的增长,同时还要促进民生的改善,应该转变原有的经济增长方式,与时俱进地开发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提出合适的发展战略。伴随着人类对贫困认识的加深,包容性增长这一崭新的经济增长理念开始被提出、被关注,这一理念的提出目的是为了强调经济增长的同时,兼顾机会的平等,要对公平参与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机会,并保证经济活动参与者都获得最基本的经济福利。[2]

二、关于包容性增长的概念和内涵

国内外学者对包容性增长的概念作了广泛的研究,提出了不同的理解,没有形成统一的观点。代表性的观点有:

Conceicao、Gibson等认为包容性增长实际上是涵盖所有国家的全部公民在内的经济发展过程。[3]Chatterjee认为经济包容性增长是一个减少贫困和社会排斥的过程,强调经济包容性增长是“机会均等的增长”。[4]Abhijit Mukhopadhyay认为包容性增长可以与“广泛基础的增长”、“共享式增长”、“益贫式增长”替换使用,包容性增长有利于快速和持续的减贫,它能够促使民众共同投身于经济增长并且能够从中受益。[5]

王新建、唐灵魁认为包容性增长虽然仅仅是作为经济学概念提出的,但实际上它的内涵与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本质上是一致的。我国在经济的发展中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实际就是对包容性增长的倡导和坚持。包容性增长的目的不应该是简单的追求GDP的增长,还应该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以及人民群众生活的提高,并使资源环境得到保护。[6]

杜志雄认为,通过对中国经济实际发展过程的探讨,可以将包容性增长看作为一种“普惠式的增长”,也就是致力于逐步使民众普遍过上富裕生活,实现公平分配。[7]

刘松强调包容性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获益。[8]白永秀和汝绪华认为,包容性增长是可持续的增长、共享的增长、全面的增长、广泛的增长、安全的增长及平等的增长。[9-10]

崔丽娜认为,对国家而言,包容性增长的目的是消除社会群体和社会各阶层之间的隔阂和裂隙,增加社会和谐,让所有个体都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并在经济中分享发展成果;对于国际社会而言,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经济发展模式的国家,都应该相互尊重,相互包容,走各自的和平发展道路,共同享受经济发展的成果。[11]

杜志雄、肖卫东、詹琳认为当代经济增长研究的两个主要方面就是增长根源与增长后果,包容性增长实际上是一种促进机会平等,从而让增长成果能够真正惠及民众(尤其是贫困和弱势群体)的发展理念和理论体系。[7]

臧萃妮认为包容性增长目的就是为民众创造更多的均等机会,从而让更多的人,特别是低收入人群和弱势群体,可以参与经济发展并真正能够共享经济增长成果,得到更多的收益。[12]

综上所述,包容性增长本质上可理解为协调的、共享的增长,它提出的意义就是要更加关注低收入阶层在经济增长中的获益程度。包容性增长是对传统经济增长理念的创新,其理论基础是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协调发展,大力提高居民的幸福指数,减少丰裕中的贫困这种现状的发生。

三、包容性增长的意义

包容性增长作为当今中国积极倡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对于现代社会的很多方面都有积极的意义。

李振军以包容性增长为出发点研究了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他指出包容性增长理念实际上就是在普遍意义上惠及社会各阶层,让全体社会成员能够真正的平等参与经济增长和从经济增长成果获益。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问题。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核心是强调机会平等,目前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中不合理的部分主要来源于机会不平等。在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缩小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需要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相结合进行,需要保障民众在收入分配过程以及收入分配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充分有效地参与。[13]

臧萃妮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实体。然而在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居民的收入差距却不断扩大,基尼系数现在已经接近0.5,收入分配调整已成为迫切需要。包容性增长的提出,为保持有效的经济增长的同时缩小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提供了可行之路。[12]

覃洁指出生态文明是人类迄今最高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成为当今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14]包容性增长从经济、社会、文化、人文等方面对生态文明城市的建设提出了要求。包容性增长有利于我国当前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司嘉丽认为过去新兴的发展中国家主要依赖发达国家的需求,而现在则面临着两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是西方工业化国家增长速度的减缓,另一方面是发展中国家过度追求快速增长随之而来的消极后果。因此。新兴的发展中国家应该以全新的视角为发展定位,由此应运而生的包容性的绿色增长能够重新刺激全球的增长,另外考虑到社会发展和环境的可持续性,应该促进包容性绿色增长。[15]

胡柳从包容性增长视角审视我国乡村旅游经济的发展,发现乡村旅游普遍面临分配不公正的问题。[16]我国很多的乡村,特别是民族村落,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民族风情独特,有着丰富的旅游资源,实现乡村旅游经济包容性增长有利于当地的真正脱贫。

在贯彻包容性增长的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注意很多问题。包容性增长应注重公平。谢雅楠认为我国的基尼系数不断提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应该更加关注公平问题,用包容性增长的思想指导缩小我国收入差距问题。[17]丁洁琼、彭鹏、杨静静在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指导下对特困片区扶贫开发进行了研究,认为加快实现县域经济的包容性增长有利于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18]兰良平认为实施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双向三化一体”发展路径,将有助于解决文山市集多民族、山区、贫困为一体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19]

综上所述,包容性增长可以促进社会的平衡稳定发展,促进生态文明的建设,利于经济、社会、环境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贫困地区特别是少数民族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四、包容性增长存在的问题

胡洪彬指出,目前我国经济实现包容性增长主要面临着观念落后、经济增长潜力不足、管理制度需要完善和政府职能需要转变的问题。[20]

刘琳娜比较系统的分析了包容性增长面临的难题。第一,如何提高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中取得竞争优势,实现国际多方共赢。第二,怎样正确分析和处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创新制度保障。[21]

杜志雄、肖卫东、詹琳指出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制度和经济等方面都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但经济发展成果的分配仍存在不公平的问题。经济的快速发展并未弘扬包容性发展,存在很多较为严重的问题:1.尽管贫困人口数量大幅下降,但依照国际贫困标准的计算方法,中国的贫困人数仍很巨大。2.随着经济的发展,收入分配差距日益扩大,收入不公现象日益严重。3.社会福利并未惠及全社会群体。教育、医疗卫生服务以及其他社会服务,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获益较少。[7]

张国献指出要想真正实现包容性增长,就必须正确认识影响包容性增长的因素。而现在国内很多因素都对切实贯彻包容性增长不利。1.GDP崇拜。很多学者认为现今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根本原因在于崇尚所谓的“GDP主义”。政府部门认为国家发展就是经济增长,而经济的增长就是GDP的增加。这种错误的观点使得政府为了增加政绩将大部分的财政收入用于固定资产投资,而忽略了更加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发展。2.两级分化严重。收入的不断增加并未惠及全社会各阶层人群,反而导致接受医疗教育等社会公共服务机会的更加不公平。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越来越边缘化,两级分化越来越严重,长此以往将会危害到国家的长治久安。3.制度制约。作为仍是发展中国家的我国,制度的安排并非十分公平,与经济发展要求的公平缺乏包容性,在一定程度上也阻碍了包容性增长的贯彻实施。[22]

五、经济包容性增长的对策

杜志雄、肖卫东、詹琳论述了包容性增长所蕴涵着的宏观经济层面的政策意义。作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一员,要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必需加大教育和公共卫生的投入,提高广大人民尤其是弱势群体的生活条件,最大限度地为劳动者提供发展提高的机会,由此为社会提供更高质量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人力资本。同时要提高制度、政策制定的平等性,完善市场机制,让市场竞争更加公平。最后,要做到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都公平,完善社会安全或风险防控网,最大限度消除贫困,提供高水平的社会保障。[7]他们还研究了包容性增长的累积型政策,创新型政策和分配型政策,稳定性政策和包容性政策。特别强调资源在全民中的优化分配,要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前提,以价格机制为引导,努力构建运作完善的劳动力市场,通过劳动力的培训和再培训计划提高劳动力对于社会需求的适应性,通过宏观调控规避过度通货膨胀、经济衰退危机等经济大动荡的发生。强调为劳动者提供更加合适的就业机会,坚持公平和机会平等,努力构建和谐的共享型社会。

张国献对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疏理和评述,并提出尚待深化的问题。重点研究了实践路径,促进包容性增长的政策与措施:1.坚持科学发展。2.实现机会均等。机会均等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原则。3.去GDP化。GDP崇拜的破除需要从高层解决。4.理顺分配机制。不科学的分配机制是贫富差距的催化剂。5.发展人力资源。适应社会的人才储备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提和基础,要切实实现包容性增长应该积极开发人力资源,保证充分就业。6.增强政策引导。科学政策是包容性增长的增速器。7.完善制度体系建设。要加速构建公正的收入分配制度,使其成为包容性增长的重要保证。8.强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22]

覃洁提出实现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对策建议:一是政策引导,制度与政策的创新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中要发挥重要作用,生态城市的建设需要全社会成员共同参与,它具有很强的公益性。二是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三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和生态化产业转型。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态资源状况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经济实现产业升级。四是建立和完善公众参与机制,通过网络及其他传播方式及时与公众沟通交流,保护公众的参与热情与合法权利。[14]

中尾武彦认为要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必须转变政府职能和改革公共财税制度,税收改革应做到:充足性,公平性,简单性,中立性,激励性和前瞻性。在处理地方财政和中央财政的关系方面,应该重新划分他们的收入和支出范围,减少地方财政的压力。[23]

罗敏提出“城市矿产”政策是我国在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由于推行包容性增长而发生改变的重要措施之一。她认为我国应该一方面学习其他发达国家“城市矿产”政策应用过程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另一方面,更要立足我国国情加强政府对经济社会发展所发挥的引导作用,利用“城市矿产”政策做指导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结构转型和新型产业兴起,完善环保产业补贴体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24]

李中、周勤利用发展中国家的数据研究了经济全球化、绝对贫困和包容性增长的关系,认为贸易自由化可以促进经济包容性增长。[25]

此外,茶世凯研究了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实现经济包容性增长。[26]纪江明认为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一个重要方式。[27]所谓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指:政府应当为公众提供基本的、不同阶段不同标准的、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助于促进公平分配,从而有利于公平与效率的一致。现在,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仍然未真正贯彻到社会生活中,基础教育、公共医疗和卫生、社会保障等部门对于不同地区、不同群体提供的公共服务差距较大。所以要真正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全社会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切实推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还有一些学者拓展了包容性增长的研究视角,比如王鸾凤、虞倩雯对湖北省金融发展、制度安排与包容性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短期内,金融发展对包容性增长没有积极的影响,即使控制了产权、政治质量等制度指标和人均GDP增长等经济指标,金融总量的增加扩大了湖北省的城乡收入差距;金融质量的提高,即金融机构配置给非国有部门的信贷越多,越有助于改善城乡收入差距和贫困率的下降。[28]

六、包容性增长与当代中国发展的关系

从当代国家发展的实际出发,坚持包容性增长更有其深刻必然性与必要性。改革开放给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带来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成果并未真正惠及所有人,一些贫困、弱势群体并没有机会参与经济成果的分享,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很多问题依然严峻:贫困人口数量依然庞大,扶贫工作任重道远;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收入不均情况日益增强;贫困群体、弱势群体在教育、医疗卫生服务等社会公共服务方面面临着越来越不平等的现状。

当前中国迫切需要坚定地践行包容性增长理念,缓解社会上普遍存在的收入差距、非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问题;坚持机会平等,扩大增长的共享性,坚持共享的公平性。“包容性增长”道路,不仅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新时期发展方向的内在要求,更是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全新命题。

结语

国内外学者已经对包容性增长提出的背景,概念和内涵,意义,存在的问题,包容性增长的对策等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这些研究对我国实现包容性增长提供了有价值的启示。但是由于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提出时间不长,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框架,定量分析较少。以后应结合经济增长质量、经济学成果分享等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应加强包容性增长的测度研究,加强包容性增长的比较研究,加强民族地区经济包容性增长的研究。

参考文献:

[1]权衡.消除分配不公实现真正的中国经济奇迹[J].探索与争鸣,2010(9):3-6.

[2]蔡荣鑫.“包容性增长”理念的形成及其政策内涵[J].经济学家,2009(1):102-104.

[3] CONCEICAO,GIBSON,HEITOR,etal.Knowledge for In⁃clusive Development:the Challenge of Globally Integrated Learning and Implication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ol⁃icy[J].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2001 (1):1-29.

[4] CHATTERJEE.Poverty Reduction Strategies—Lessons from the Asian and Pacific Region on Inclusive Develop⁃ment[J].Asian Development Review,2005(1):12-24.

[5] ABHIJIT.Inclusive Growth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India[J].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2011 (24): 144.

[6]王新建,唐灵魁.“包容性增长”研究综述[J].管理学刊,2011,24(1):26-31.

[7]杜志雄,肖卫东,詹琳.包容性增长理论的脉络、要义与政策内涵[J].社会科学管理与评论,2010 (10):41-52.

[8]刘松.“包容性增长”之辨[J].科学管理研究,2010 (6):15-18.

[9]白永秀.后改革时代中国践行包容性增长的政策取向[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11(2):5-8.

[10]汝绪华.包容性增长:内涵、结构及功能[J].学术界,2011(1):13-20..

[11]崔丽娜,李西泽.当代我国转型时期社会分层现象应对初探[J].学术探索,2013(1):38-42.

[12]臧萃妮.包容性增长下收入分配研究[D].威海:山东大学威海分校,2012.

[13]李振军.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中国居民收入差距问题分析[J].学术交流,2013(12):80-83.

[14]覃洁.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城市建设[J].管理探索,2014(5):18-19.

[15]司嘉丽.促进绿色包容性增长[N].社会科学报,2013-11-21(002).

[16]胡柳.包容性增长视角下的乡村旅游发展路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42):12-14.

[17]谢雅楠.包容性增长应注重公平[N].中国经济时报,2014-03-23(007).

[18]丁洁琼,彭鹏,杨静静.包容性增长理念下的特困片区扶贫开发研究——以罗霄山片区炎陵县为例[J].长沙大学学报,2014,28(1):26-28.

[19]兰良平.边疆民族地区县域经济包容性增长探析——以文山市为例[J].红河学院学报,2014,12 (2):26-28.

[20]胡洪彬.实现“包容性增长”的困境与路径[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2):82-85.

[21]刘琳娜.论包容性发展的政治建设视野[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1(2):93-96.

[22]张国献.当前国内包容性增长研究述评[J].现代经济探讨,2011(6):56-60.

[23]中尾武彦.改革公共财政实现包容性增长[J].中国发展观察,2014(4):38-39.

[24]罗敏.包容性增长视域下的“城市矿产”政策解析[D].南京: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1.

[25]李中,周勤.全球化、绝对贫困与包容性增长——来自发展中国家的新证据[J].亚太经济,2014 (1):3-10.

[26]茶世凯.基于包容性增长视角的农民收入问题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2.

[27]纪江明.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促进包容性增长的现实路径[N].中国经济时报,2014-01-15(011).

[28]王鸾凤,虞倩雯.金融发展、制度安排与包容性增长的实证研究:以湖北为例[J].湖北大学学报,2014(41):122-129.

责任编辑温优华

A Study of Inclusive Growth of Economy

ZHU Hong-wei, MI Yue-xin, WANG Xue-yang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Guangdong, 510665)

Abstract:The definition of inclusive growth innovates the concept of traditional economic growth. It im⁃plies sustainable and inclusive growth of economy. The paper expounds the background, definition, connota⁃tion, importance of inclusive growth, puts forward suggestions for solving the problems and give perspectives of future research concerning inclusive growth.

Key words:economic growth;inclusive growth;equality

作者简介:朱宏伟(1963-),男,四川开江人,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民族学院教授,博士。

基金项目:广东省社科规划课题(项目编号:GD13XYJ30)。

收稿日期:2015-06-12

中图分类号:F 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883(2016)01-0065-05

猜你喜欢
经济增长公平
公平对抗
怎样才公平
笨柴兄弟
必须公平
公平比较
提升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对财政支出和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贸易与经济增长的文献综述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