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脓毒症血清sE-选择素、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2016-03-15 09:02王志华薛晨光李建阳王美英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白细胞介素脓毒症小儿

王志华, 齐 欣, 王 改, 薛晨光, 张 剑, 李建阳, 王美英

(1. 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2.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3.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1800)



小儿脓毒症血清sE-选择素、IL-6检测的临床意义

王志华1, 齐欣1, 王改1, 薛晨光1, 张剑2, 李建阳3, 王美英1

(1. 河北省保定市儿童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51; 2. 河北省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河北 保定, 071000;

3. 河北省保定市雄县医院, 河北 保定, 071800)

摘要:目的观察和分析小儿脓毒症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IL-6)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4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病例组,并根据预后将其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26例)2个亚组,选取40例普通感染患儿作为普通感染组,选取4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对治疗前和治疗72 h后病例组、普通感染组患儿和对照组儿童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或对照组(P<0.05), 治疗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136、6.402, P<0.05); 死亡组脓毒症患儿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水平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t=10.036, 10.050, P<0.05), 脓毒症患儿死亡与其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水平(OR=2.105)、血清IL-6水平(OR=1.742)具有相关性(Waldχ2=5.397、6.675, P<0.05)。结论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小儿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检测这两种血清指标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辅助手段。

关键词:小儿; 脓毒症; 可溶性E-选择素; 白细胞介素; 血清学检测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 为环境和遗传等因素共同导致的获得性基因性疾病,可进展为严重脓毒症、脓毒性休克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等,具有病情凶险、死亡率高的特点[1]。小儿是一个特殊群体,机体的各项组织器官及免疫系统均未发育成熟,对感染的抵抗能力和系统性功能障碍的代偿能力均较低。因此,小儿脓毒症患者出现不良预后的风险更大[2]。虽然有效的抗感染和器官功能支持治疗使脓毒症患儿的病死率得到了降低,但脓毒症仍然是危重症患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3]。因此,在病程早期对小儿脓毒症的预后进行准确预测,对于合理制定治疗方案、改善患儿预后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针对小儿脓毒症血清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白细胞介素-6(IL-6)检测的临床意义进行了观察和分析,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5年4月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儿作为病例组,纳入患者均符合小儿脓毒症诊断标准,年龄为1月~3岁,中位年龄为12个月,男26例,女14例;原发疾病构成为:重症肺炎17例,化脓性脑膜炎13例,败血症8例,中毒性菌痢2例。根据患儿的治疗结局将其分为死亡组(14例)和存活组(26例)2个亚组;选取同期本院收治的40例普通感染患儿作为普通感染组,纳入患儿均经临床检查排除脓毒症,年龄为1月~3岁,中位年龄为13个月,男25例,女15例,其中肺炎23例,感染性腹泻10例,中枢神经系统感染7例;选取同期在本院接受健康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年龄为1月~3岁,中位年龄为11个月,男22例,女18例。3组儿童在年龄、性别构成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儿童的家长或监护人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方案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

1.2观察指标和检测方法

于入院当日治疗前、治疗72 h后采集3组儿童的空腹肘正中静脉血3 mL(对照组儿童于体检当日采血),以3 000 r/min的速度离心15 min后分离上清液,置于-70 ℃冰箱中冻存待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对血清样本中sE-选择素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试剂盒购自法国DIACLONE公司,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血清标本中IL-6水平进行检测和比较,试剂盒购自美国Rapidbio Lab公司,以上检测操作步骤均严格按照说明书进行。

1.3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多组之间的比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处理,两两之间的比较应用LSD法进行处理,同组治疗前、后的比较应用配对t检验进行处理,两组之间的比较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处理,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应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3组儿童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的比较

病例组及普通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与对照组儿童体检当日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364、10.677,P<0.05), 其中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或对照组(P<0.05), 而普通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治疗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136、6.402,P<0.05), 而普通感染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43、0.239,P>0.05),见表1。

表1 3组儿童治疗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的比较

与病例组比较,*P<0.05; 与普通感染组比较,#P<0.05; 与治疗前比较, △P<0.05。

2.2死亡组与存活组脓毒症患儿治疗前血清sE-选择素、IL-6的比较

死亡组脓毒症患儿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水平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036, 10.050,P<0.05),见表2。

表2 死亡组与存活组脓毒症患儿治疗前

与存活组比较,*P<0.05。

2.3治疗前血清sE-选择素水平和IL-6水平与脓毒症患儿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以脓毒症患儿是否出现死亡为因变量,以患儿的性别、年龄及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为自变量,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脓毒症患儿死亡与其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水平(OR=2.105)、血清IL-6水平(OR=1.742)具有相关性(Waldχ2=5.397、6.675,P<0.05), 见表3。

表3 脓毒症患儿预后的多因素相关分析

3讨论

脓毒症是由感染引起的一种临床综合征,也是发病率和死亡率均较高的疾病,根据相关调查数据,全球每年约发生1 800万例严重脓毒症,每天死亡约1 400例,而且其发生率正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在美国,严重脓毒症发病率平均每年增长13%,约有1/4的脓毒症患者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在中国,每年约出现300万例脓毒症,死亡约100万例[4]。脓毒症具有病情凶险、进展迅速、病死率高的临床特征。因此,对脓毒症进行早期识别、病情评价及预后预测十分重要,这也成为了该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5]。小儿脓毒症是指细菌或真菌侵入血液循环并在其中生长繁殖、产生毒素所造成的全身性感染。目前,小儿脓毒症的发病率和病死率仍然较高,特别是新生儿脓毒症占新生儿感染性疾病的首位[6]。严重脓毒症和脓毒症休克是脓毒症患儿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而针对晚期脓毒症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这一问题有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患者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进入免疫抑制状态,患者主要死于初次感染清除障碍及继发感染;另一种观点认为,晚期患者固有免疫持续激活,患者主要死于炎症造成的器官损伤[7]。近年来,生物标志物在小儿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危险分层、预后评估中的作用研究已成为学术界的焦点课题[8]。目前,研究者[9]发现的与脓毒症有关的标志物多达170多种,其中多数的标志物是炎症过程的中间产物,部分标志物是导致脓毒症的促炎因子,虽然尚未发现一种能用于脓毒症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但其中许多标志物对脓毒症的预后预测具有重要的价值。

近年来研究较多的与脓毒症患儿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相关的标志物主要包括细胞因子、降钙素原(PCT)、内毒素、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肝素结合蛋白(HBP)、(1,3)β-D 葡聚糖(BG)及半乳甘露聚糖(GM)等[10]。其中,炎症因子在脓毒症发病和进展中的作用已被学术界广泛认可。一般认为,脓毒症是由炎症反应过度所引起,当病原体侵入机体时,病原体表面的抗原被机体炎症效应细胞表面的受体识别,并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及酶的活化途径来激活核因子NF-κB等细胞内转录因子,最终促进多种促炎因子和炎性介质的生成及释放[11]。E-选择素是黏附分子选择素家族成员之一,是一种内皮细胞选择素,也是在炎症过程中最初出现的黏附分子。E-选择素能够介导活化内皮细胞、单核细胞、记忆T细胞、嗜酸及嗜碱粒细胞、血液树突状淋巴细胞、前T细胞、成人T细胞性白血病细胞等的合成[12],由于E-选择素具有内皮特异性。因此,外周血中的可溶性E-选择素(sE-选择素)可作为内皮细胞激活的特异性指标[13-18]。目前的研究结果[13]证实,sE-选择素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具有相关性,并与小儿过敏性紫癜等变态反应性疾病中的急性期血管内皮细胞炎性以及脏器损伤具有密切的相关性。IL-6是一种人类IL-6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可由活化T细胞和B细胞、单核-巨噬细胞、内皮细胞、上皮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等多种细胞,既是促炎因子,也是抗炎细胞因子[19-20]。在正常和病理条件下,IL-6均可诱导B细胞分化并产生免疫球蛋白,促进T细胞增殖生长[21]。相关研究[22]已证实,IL-6在损伤、修复、免疫应答、炎症反应以及造血中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影响自身免疫病、肿瘤、神经系统疾病等疾病的发生和进展过程,而且鉴定和分析IL-6基因多态性的改变也对研究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及脑梗阻等疾病都具有重要的意义[23]。近年来研究结果[24]提示,IL-6和sE-选择素与肺炎等感染性疾病的病情进展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测定这两种血清指标在评估感染性疾病严重程度、判断疗效及预测预后等方面均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患儿治疗前、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普通感染组或对照组(P<0.05), 治疗后的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t=7.136、6.402,P<0.05), 说明脓毒症患儿表现为外周血中sE-选择素、IL-6的高表达,这种病理变化可能参与了小儿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过程;死亡组脓毒症患儿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水平和IL-6水平均显著高于存活组(t=10.036, 10.050,P<0.05),脓毒症患儿死亡与其治疗前的血清sE-选择素水平(OR=2.105)、血清IL-6水平(OR=1.742)具有相关性(Waldχ2=5.397、6.675,P<0.05), 说明外周血sE-选择素、IL-6水平的升高与脓毒症患儿死亡具有独立相关性, 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辅助指标。

综上所述, 血清sE-选择素、IL-6水平的升高可能参与了小儿脓毒症的发生和发展, 检测这两种血清指标可作为预测患儿预后的辅助手段。

参考文献

[1]司宇, 马瑞爽, 邓瑞娟, 等. 脓毒症致凝血异常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J].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5, 15(11): 2148.

[2]周树根, 吴俭. 小儿脓毒症致急性肾损伤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 南昌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4, 54(7): 96.

[3]张雪睿, 王玲. 小儿脓毒症的研究进展[J]. 北方药学, 2013, 10(4): 51.

[4]王正国, 张良. 脓毒症研究进展[J]. 中华创伤杂志, 2015, 31(6): 481.

[5]许程, 徐元宏. 中性粒细胞CD64结构和功能特点及其早期诊断脓毒症研究中的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5, 36(6): 816.

[6]范含笑, 韩笑, 尹晓娟. 新生儿脓毒症研究进展[J].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2014, 21(8): 539.

[7]白冰心, 吴言为, 张路瑶, 等. 脓毒症的免疫治疗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15, 34(3): 161.

[8]王艳, 吴俊, 张会英. 脓毒症患者预后相关生物标志物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4, 28(8): 737.

[9]刘涛, 陈洪卫, 梁冬雨, 等. 脓毒症预后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2014, 35(20): 2794.

[10]许程, 徐元宏. 脓毒症早期预警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J]. 检验医学, 2015, 30(5): 533.

[11]薛庆亮, 贾金虎, 刘杜姣. 脓毒症与炎性因子的研究进展[J]. 临床肺科杂志, 2015, 20(2): 335.

[12]王庆, 张长乐. E-选择素与消化道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J/CD].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2, 6(24): 8270.

[13]马亚萍, 肖延风, 尹春燕. 过敏性紫癜患儿血清sE-选择素和sICAM-1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J].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2013, 18(2): 78.

[14]陈阵, 李文强 , 刘亚凤, 等. 小剂量类固醇激素治疗脓毒症休克疗效的Meta分析[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1, 17(10): 1310.

[15]车顿, 宋远斌, 王阳, 等. microRNA在脓毒症患儿线粒体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6): 459.

[16]姜福富, 覃纲, 韦柳青, 等. 连续性静脉血液滤过对脓毒症患者内皮功能的作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1, 15 (23): 21.

[17]张笃飞, 林涛, 马志超. 血清PCT水平和APACHEⅡ评分在评估脓毒症患儿预后中的应用价值[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6): 58.

[18]申良红, 张海燕. 连续性血液净化治疗20例脓毒症的疗效评价[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21): 159.

[19]姚莉, 周小妹, 王汉明 等. 血必净注射液对凝血功能障碍脓毒症患者的临床研究[J]. 中华全科医学, 2011, 9(7): 1032.

[20]李熙鸿. 脓毒症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3, 28(6): 404.

[21]张慧霞, 常晓悦, 王利军. IL-6与肺部炎性疾病关系最新进展[J]. 国际呼吸杂志, 2015, 35(1): 74.

[22]高鹏, 毛立群, 王越, 等. IL-6/IL-6受体与相关临床疾病的研究进展[J]. 武警后勤学院学报: 医学版, 2012, 21(10): 821.

[23]赵卫新, 苏国生. 白细胞介素6在心脑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新进展[J]. 中国实用医药, 2012, 7(15): 244.

[24]陈红, 刘庆华, 郭海生, 等. IL-6和sE-选择素与肺炎病情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J]. 山东大学学报: 医学版, 2012, 50(2): 82.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sE-selectin and IL-6 detection in children with sepsis

WANG Zhihua1, QI Xin1, WANG GAI1, XUE Chenguang1,ZHANG Jian2, LI Jianyang3, WANG Meiying1

(1.BaodingChildren′sHospital,Baoding,Hebei, 071051; 2.BaodingFirstCentralHospital,Baoding,Hebei, 071000; 3.TheHospitalofXiongxianinBaoding,Baoding,Hebei, 071800)

ABSTRACT:Objective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significance of serum soluble E-selectin (sE-selectin) and interleukin-6 (IL-6) detection in children with sepsis. MethodsForty children with sepsis were selected as the case group, and they were divided into the death group (n=14) and the survival group (n=26) according to the prognosis. Forty children with common infectio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mmon infection group, and 40 healthy children were selected as the control group. The serum levels of sE-selectin, IL-6 of the patients in the case group and the common infection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and 72 hours after the treatment as well as the control group were detected and compared. ResultsThe serum sE-selectin, IL-6 level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case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mmon infection group or the control group (P<0.05). The serum sE-selectin, IL-6 levels of the children in the case group after the treatment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when compared with those before the treatment (t=7.136, 6.402, P<0.05). The serum sE-selectin, IL-6 levels of the children with sepsis in the death group before the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survival group (t=10.036, 10.050, P<0.05). The death of the children with sepsis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serum sE-selectin level (OR=2.105) and the serum IL-6 level (OR=1.742) before the treatment (Waldχ2=5.397, 6.675, P<0.05). ConclusionThe increases of the serum sE-selectin and IL-6 levels may be involved in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sepsis in children. The detection of two serum markers can be used as an assistant tool for predicting the prognosis of patients.

KEYWORDS:children; sepsis; soluble E- selectin; interleukin-6; serum detection

收稿日期:2015-09-21

中图分类号:R 7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1-075-04

DOI:10.7619/jcmp.201601023

猜你喜欢
白细胞介素脓毒症小儿
夜盗小儿(下)
血清IL-6、APC、CR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脓毒症的病因病机及中医治疗进展
腺样体肥大患者腺样体组织中IL—17和IL—23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老年急性脑出血患者血清炎症因子与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
宫腔镜治疗慢性宫颈炎患者对改善hs—CRP、TNF、IL水平的作用
脓毒症早期诊断标志物的回顾及研究进展
不同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清IL—1、IL—6的表达及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