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2016-03-15 09:02张强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腹腔镜疗效



子宫腺肌症患者应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及预后分析

张强

(四川省仪陇县人民医院 妇产科, 四川 仪陇, 637600)

关键词:子宫腺肌症; 腹腔镜; 疗效; 预后

子宫腺肌症的病变往往具有弥漫性,可进一步浸润到子宫颈,此时药物的治疗已失去了显著的效果,因此主要的治疗方法是进行病灶的切除[1-2]。医疗诊断的进步,为早期子宫腺肌症的诊断提供了可行性,也为子宫腺肌症腹腔镜手术创造了很好的条件。近年来,腹腔镜技术也在不断改进,许多研究[3-4]发现,子宫腺肌症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病灶切除创伤小、患者耐受性强。本院对腹腔镜在子宫腺肌症治疗中的具体效果进行了深入探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本院进行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80例,并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均进行彩超检查,明确肌瘤的位置、大小等。经病理学的证实,所有患者均符合子宫腺肌症的临床标准[5]。排除标准: ① 糖尿病患者; ② 内分泌有疾病的患者; ③ 心脑血管患者; ④ 肠胃道疾病患者; ⑤ 精神病患者; ⑥ 使用激素进行替代治疗的患者。所有患者均在知情且同意的情况下参加此次研究治疗,且所有患者均为育龄女性,有健康的固定性伴侣,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腹腔镜下进行手术治疗,对照组进行常规的开腹手术。对照组将子宫提出患者腹腔切口外,并暴露病灶,用手术刀将病灶逐层切除,直到接近其子宫内膜,尽量避免切开患者内膜,术闭连续缝合切口,修复子宫。观察组术前洗澡、禁食,手术当天的清晨用肥皂水进行灌肠,并将尿管置留,取膀胱截石位,采用气管插管的静脉复合进行麻醉。头低臀高,建立气腹,对腹腔进行常规探查,子宫的摆向操作侧对方,对患者的近盆壁行电凝电切,将圆韧带、输卵管峡部、卵巢的固有韧带切断,将患者阔韧带的前、后叶以及盆腔的后腹膜剪开,把子宫推向腹腔,将患者子宫颈的膀胱腹膜反折并暴露,用电凝刀将其剪开,膀胱子宫颈的筋膜应锐性分离,膀胱下推到子宫颈外口的下方3 cm处,7号丝线距离宫颈外口大概1.0~1.5 cm, 对子宫血管进行水平缝扎。在线结的内侧对血管进行双极电凝,将子宫血管切断,超声刀将子宫直腹膜剪断并反折,在子宫颈约3 cm处将主韧带、骶用超声刀切断,超声刀将子宫颈切断,于阴道前壁切4 cm小口,从阴道取出里面的器官,在患者阴道前壁的镜下切口处将阴道黏膜和宫颈前唇进行钳夹,阴道行环形切断,将子宫取出,用1号可吸收线对残断进行锁扣式的连续缝合,在中央留置1 cm大小的孔,放置T形引流管,其外接引流袋,对盆腔进行腹腔镜下冲洗,止血完成后,T形引流管放置于患者两侧的闭孔窝处,用1号可吸收线对腹膜进行连续的缝合,盆地重建。

表1 2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n(%)]

1.3观察指标

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第1次随访在患者出院后的第2个月,之后每3个月进行1次复查,1年之后每半年复查1次。术后对患者的阴道、盆腔进行检查,必要时对患者实施MRI或者CT检查,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及并发症情况。比较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情况,随访期间统计患者痛经状况。对2组患者中45岁以下的女性采用性功能表FSFI测试[6],对患者的各项性方面问题进行询问和评分,分值越低,表示性功能越低下。

2结果

2.1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和出血量均高于对照组患者,而在住院时间方面明显短于对照组,2组患者的手术情况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患者手术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P<0.05。

2.22组患者术后痛经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术后痛经率为8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97.5%, 2组患者术后痛经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3),见表3 。

表3 2组患者术后痛经情况[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3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比较

观察组膀胱损伤1例(2.5),尿潴留2例(5.0%), 下肢静脉血栓1例(2.5%),并发症率10%;对照组膀胱损伤6例(15.0 %),尿潴留3例(7.5%),下肢静脉血栓6例(15.0%),并发症率37.5%。患者术后在膀胱损伤、尿潴留、下肢静脉血栓方面的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在膀胱损伤、下肢静脉血栓方面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2组患者FSFI得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各项FSF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FSFI分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4 。

表4 2组患者FSFI得分比较 分

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子宫腺肌病的发病机制和原因尚不明确,从子宫的生理结构来看,子宫肌层和内膜间黏膜下层缺少,而黏膜下层对反向黏膜的生长有抵制力。分娩、妊娠及子宫壁受到创伤均会导致该疾病,因此多次分娩、宫腔操作是诱发该病的关键因素[7]。研究[8]表明,雌激素异常升高将导致患者的子宫内膜增生,进而引发腺肌病的产生,年龄35~55岁的患者,体内促性腺激素和性激素处于不稳定的状态,进而导致代偿性雌激素升高,也会引发该病的出现。

临床上对子宫腺肌症的治疗一般采用开腹手术以保证安全,开腹手术对患者的创伤较大,患者在术后恢复缓慢,住院时间较长。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腹腔镜在手术中的应用逐渐加强[9-10],设备的更新和手术技术的提高,对子宫腺肌症采用腹腔镜的效果也慢慢体现出来,患者的手术创伤较小,可以减少手术的感染,患者术后的恢复时间较短。研究显示,经腹腔镜进行子宫腺肌症治疗的患者术后(4.1±2.4) d即可出院,而开腹治疗的患者术后出院时间长达(7.5±1.9) d。且患者术后恢复快,远期盆腔的粘连发病率也有所降低。多项研究[11]表明,对子宫腺肌症患者采用腹腔镜下病灶切除的安全性较高,治疗效果明显,关键是术后患者并发症较少。本研究结果表明,经腹腔镜治疗的患者并发症率为10%左右,而传统的开腹手术并发症率高达37.5%。因此,经腹腔镜治疗特别要注意子宫底韧带和子宫血管的处理,以减少对周围和临近器官损伤,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80%的子宫腺肌症患者有痛经症状[12],患者大多是继发性的痛经,并随时间的推移加重,且痛经时间会从经前1周开始发展

至经后1~2周,月经过多也是子宫腺肌症另一个明显的现象,还会导致患者贫血,少数的大量出血会被误诊为功能性的子宫出血。研究显示,开腹手术并没有明显的痛经缓解效果,开腹手术不能彻底地将子宫腺肌症病灶进行清除,留下来的子宫内膜将增加复发的几率,痛经情况得不到改善甚至加重,痛经率达97.5%,而经腹腔镜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患者,术后痛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痛经率为85%。对2组患者中45岁以下的患者进行性功能调查,并对各项性功能进行评分,发现经腹腔镜治疗的患者各性功能评分均高于开腹手术治疗的患者,2组间有显著差异。经腹腔镜治疗可以使视野更清晰,尽可能地保持盆底神经和阴道的完整性,以及为卵巢提供良好的供血效果,对患者性功能方面的影响较小,是保证患者术后性生活的理想手术选择。

参考文献

[1]赵彩霞, 刘鑫, 刘淑杰, 等. 病灶局部切除术配合皮下埋植炔诺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36): 5826.

[2]Tao T, Chen SL, Chen X, et al. Effects of uterine adenomyosis on clinical outcomes of infertility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 vitro fertilization/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embryo transfer (IVF/ICSI-ET) [J]. Nan Fang Yi Ke Da Xue Xue Bao, 2015, 35(2): 248.

[3]费雅萍, 张慧, 连晓红. 经阴道及腹腔镜辅助阴式两种术式切除子宫的临床效果观察[J]. 现代预防医学, 2012, 39(12): 2979.

[4]包琦, 史玉英. 腹腔镜辅助下应用超声刀全子宫切除术的临床效果[J]. 江苏医药, 2014, 40(18): 2218.

[5]韩伟峰, 刘强, 刘悦. 探讨经阴道三维彩超诊断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症的临床价值[J]. 中国妇幼保健, 2011, 26(15): 2360.

[6]李扬, 刘贵鹏, 俞丽娜. 腹腔镜下子宫体楔形切除术对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14, 43(04): 368.

[7]高飞, 郑述春. 685例子宫腺肌症临床发病因素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3, 28(28): 4674.

[8]陈奇, 杨丽娟. 曼月乐宫内节育器治疗子宫腺肌症近远期临床疗效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 2014, 29(08): 1278.

[9]徐芳.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比较[J]. 中华全科医学, 2013, 11(7): 1063.

[10]吕嬿, 冷金花, 戴毅, 等. 腹腔镜保守手术治疗子宫腺肌瘤疗效观察[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11, 27(10): 753.

[11]Khan KN, Kitajima M, Hiraki K, et al. Decreased expression of human heat shock protein 70 in the endometria and pathological lesions of women with adenomyosis and uterine myoma after GnRH agonist therapy[J]. Eur J Obstet Gynecol Reprod Biol, 2015, 187: 6.

[12]周礼兰, 李瑛, 班蕊. 腹腔镜治疗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效果分析[J]. 天津医药, 2012, 40(7): 739.

收稿日期:2015-10-13

中图分类号:R 73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353(2016)01-168-02

DOI:10.7619/jcmp.201601063

猜你喜欢
子宫腺肌症腹腔镜疗效
致敬甘肃省腹腔镜开展30年
止眩汤改良方治疗痰瘀阻窍型眩晕的临床疗效观察
冷喷联合湿敷甘芩液治疗日晒疮的短期疗效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旋切器在腹腔镜下脾切除术中的应用体会
曼月乐联合达菲林、优思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观察
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完全腹腔镜肝切除术中出血的控制与处理
65例子宫腺肌症的彩色多普勒声像图分析
超声消融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