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历史教材特色栏目对学生论述能力的培养

2016-03-15 10:29朱广军
教育教学论坛 2016年1期
关键词:学生能力

朱广军

摘要:众所周知,2005年起,江苏高中阶段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转变就是不同地区的学生可以选择使用不同版本的学科教材。这样的做法,一方面是给老师、学生教材选择的自由权,另一方面,也是改变传统教学以教材为纲的观念,将教材视为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真正实现新课改所倡导的“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新理念。教材编写,主体上一定不可能脱离高中学科学习的基本要求,但在栏目设置方面,不同版本就会有一定的差异。这就使得不同版本教材体现出教材编写者不同的目的。笔者试着以高中历史教材中的一个版本中的特色栏目设计,来谈谈此类栏目设置对学生学科能力培养的影响。正所谓“细节决定成败”,世间各处皆如此,教材编写也不例外。

关键词:史学争鸣;历史教材;学生能力;小论文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01-0281-02

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版本:2007年6月第3版)的师生互动栏目很多,一般都比较新颖独特。其中有一类栏目,称为“史学争鸣”,可以说是人民版历史必修教材师生互动栏目的闪光点。笔者想就人民版的该栏目谈谈自己的一点浅薄之见。

人民版历史教科书必修I至III“史学争鸣”栏目共选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学术争议16处:历史必修I教材中共有8个,分别在第10页、第38页、第50页、第100页、第105页、第111页、第133页和第140页。必修II教材中共有5个,分别在第16页、第57页、第84页、第126页和第144页。必修III教材中共有3个,分别在第9页、第45页和第146页。从总体上看,有几个方面的特点:

“史学争鸣”栏目一般较为简短,一般只包括具有分歧的主要观点及简单叙述。叙述的方式也较为灵活多样,有对争鸣双方观点的陈述,例如有关秦朝设郡的数目的史学界不同看法的描述,也有如有关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的选择性回答:“你赞同哪一种看法?”也有结合教材提供的各种材料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叙述。总体而言,这些“史学争鸣”立足于突出对争议问题的关注,同时也强调教材知识点与学生学习收获之间的互动性,启发和引导学生关注教材的重难点,更希望学生能在课后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挖掘和研究。

但该栏目在设置方面还是存在需要完善的地方的,如作为教材正文的补充部分,与正文的衔接略显脱节;在名称设置方面也不够细致,有些地方叫“史学争鸣”,也有称“史家争鸣”的,相互之间并无本质区别。

所谓“史学争鸣”,就字面上理解,应该是指在史学界尚未有定论,值得进一步交流和探讨的史学观点。而将其作为师生互动栏目,笔者认为应该有三方面的价值。

一、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

16个“史学争鸣”栏目,都是史学界研究的前沿成果。如必修I第10页于秦朝设郡数目的最新史学研究动态的介绍、必修II第16页关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究竟什么时期最早出现的讨论、必修II第126页俄罗斯专家对于勃列日涅夫的评价、必修II第144页关于经济全球化的派别之争,必修III第9页关于儒家学说的最新评价等。这一组“史学争鸣”栏目,主要在于介绍史学界在某一专题研究上的困惑和疑虑,虽然没有设计讨论问题,只限于对相关知识的了解和介绍,但这可以使学生了解到史学界的新观点,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历史的兴趣,养成关注史学前沿动态的习惯,最终必然会拓宽学生学习历史的视野。

二、利于学生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

在对“史学争鸣”栏目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时,就必然会出现一定的争论场面。就史学界而言,之所以能够形成两种不同观点长期共存,说明同一历史事件的两种相对立的观点在逻辑上都可以站得住脚。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也能够列举出不同的史实来支撑我们的观点,这样的训练能够促进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这一类设计中比较好的是必修I第50页关于辛亥革命究竟是失败还是成功的争论、第100页关于罗马法影响最大的是其内在精神还是外在的法律技术的争论、第140页关于冷战的主要责任者是苏联还是美国的争论和必修II第84页关于两次工业革命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哪个占主导地位的争论等。相比较而言,有些争论的设计就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如必修I第38页关于日本的失败是由于美国的原子弹还是中国全民抗战的争论。无论是从历史史实的分析,还是从内外因逻辑关系方面来思考,两个观点很难形成有效的思想摩擦和碰撞。第105页关于英国究竟应该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更可行的争论也是一个假争论。可能学界在政体理论方面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生对这些知识不甚了解,同时,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来看,共和制和君主立宪制都被英国实践检验过了,根本没有争论的余地。还有,历史必修II第57页关于中国传统婚姻究竟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的争论,缺乏必要的历史史实作支撑,而且缺乏争论的角度,属于发散性思维,不利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三、帮助学生学会评价历史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在注重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更要加强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而“史学争鸣”栏目在培养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方面特别是评价史实的能力方面有巨大的优势。在此试举一例,仅供参考。历史必修I第50页的“史学争鸣”栏目:“有人认为辛亥革命因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而失败,有人则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成功开始。你赞同哪种看法?”

对于这样一个问题的应答,是对学生如何评价历史事件能力的考察。该题并没有唯一标准答案,它更看重学生对此类问题解答过程中的历史思维能力的深浅和逻辑体系的完整与否。如,学生可以选择赞同辛亥革命失败了这一观点,理由如下: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辛亥革命没有完成这个任务。这次革命没有从根本上触动封建土地制度,没有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也没有赶走外国侵略者,废除不平等条约,革命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并未改变。而且,革命的果实被北洋军阀袁世凯篡夺,清朝皇室继续保留。这些都说明辛亥革命失败了。

当然,学生同样可以选择认为辛亥革命取得了胜利,理由如下:中国民主革命的任务是反帝反封建,但革命是一个漫长过程,各个阶段有不同的任务,孙中山所领导的辛亥革命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建立共和国。辛亥革命的结果是,清王朝的统治被推翻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建立了,两千多年的专制统治结束了。与此同时,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革除了一些封建旧俗恶习,社会风气发生巨大变化,有助于社会生活近代化的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发展。因此,辛亥革命不仅完成了提出的任务,而且有深远的积极影响。所以说辛亥革命胜利了。

作为“史学争鸣”,重在“争鸣”,学生的观点也可以认为辛亥革命既有它胜利的地方,又有它失败的地方。理由是:辛亥革命从推翻清王朝,结束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等方面看取得一定的胜利,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从革命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等方面看辛亥革命最终失败了。因此,在这样的栏目下,教师不用太在意学生所持有的观点,而应该注重考察学生在回答相关理由时的内容是否完整、准确、有针对性,注重分析学生回答问题背后的逻辑体系是否严密,论据与论点之间能否建立直接的相关关系等等。当然,不管学生支持哪一种观点,都需要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调用相关史实,并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评价历史事件,一定要结合特定的时代背景和阶级属性,另外还要学会辩证地全面地看待历史问题。

提及此处,不得不说到这样的栏目与江苏省新高考改革趋势的呼应。新高考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在历史学科教学中体现的则是对学生历史学习思维能力的培养,而不再是简单的史实灌输现象。因此,这样的栏目设置,体现了对这一理念的呼应。2011年起,江苏省高考历史学科做出了一大创新,增设历史小论文,而且之后逐步增加其分值比重。

从近几年的小论文题目来看,与“史学争鸣”栏目非常相似。2011年江苏省高考历史第22题要求根据所列举材料谈谈对学者“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这一观点的看法,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其后历年的历史小论文基本类似,如2015年6月份的小论文,也是根据题目所提供的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角度写一篇小论文,要求与2011年一模一样。基础教育中,评价对教与学的影响至关重要。在高中阶段,高考就是极其重要的指挥棒。江苏省历史高考小论文的设置,大多列举不同的史学观点,让学生谈谈对相关论断的理解,小论文的评分标准按照学生历史史实称述的完整与否、历史思维及逻辑能力的强弱与否等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人教版历史教材“史学争鸣”栏目与之不谋而合,不正说明现今高中历史教学的走向是以学生历史思维能力提升为重要标准的吗?!

总而言之,“史学争鸣”栏目的设置符合新高考的要求,还是很值得研究的。因为新课程改革考察内容的选择,以课程标准的模块“学习要点”为依据,不拘泥于不同版本教科书的具体表述,而是重视“新材料”、“新情境”的创设和运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因四种版本教材在内容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客观上就要求学生能够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历史观点提出不同看法。因此,学会历史学科思维方法要比单纯史实记忆重要得多。而在这一方面,“史学争鸣”互动栏目要比其他栏目走得更远一些。虽然其中还有一些需要继续改进和完善的内容,但就其目的和意图来看,对于促使学生形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观和掌握科学的历史主观题答题方法还是很有效果的,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学生能力
浅谈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能力
论面点实训中学生的能力培养
浅谈高中物理高效课堂学生能力的培养
优化体育教学方法要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高中物理教学中学生能力培养问题探讨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基于新课程改革理念的初中数学教学探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