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绿色运营”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2016-03-15 01:00徐耀强
红旗文稿 2016年4期
关键词:绿色生产企业

徐耀强

当前,一种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核心,以绿色制造理论和运营管理技术为基础,涉及供应商、生产商、销售商和用户,从物料获取、加工、包装、仓储、运输、使用到报废处理的整个产业链中,综合考虑环境影响和资源效率的“绿色运营”模式正在我国兴起。企业实现“绿色运营”是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实践。

充分认识企业“绿色运营”的重大意义

选择了企业“绿色运营”模式,就意味着选择了一种社会责任,选择了一种环境道义,也选择了一种文明方式。

企业“绿色运营”是顺应世界潮流的选择。当前,一场以“环保”为主要诉求的“绿色革命”正以前所未有的浩大之势向全球席卷而来。绿色发展道路,意味着低消耗的生产体系、适度消费的生活体系、持续循环的资源环境体系和稳定高效的经济体系。毫无疑问,正在稳健发展的中国企业,绝没有可能也绝没有理由可以在这场全球化的“绿色革命”中置身事外。实现企业“绿色运营”,既是中国企业必须担负起的社会责任,也是中国企业应对环境挑战的现实选择,更是中国企业面向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文明选择。

企业“绿色运营”是实现环境友好的选择。伴随着人类由蒙昧、野蛮走向文明,由农业时代步入工业时代进而进入信息时代,人与自然的冲突正日益凸显。而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较弱的基本国情,更是中国的“切肤之痛”。种种严峻的现实,必然迫使中国企业对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重新作出合乎理性的思考。人,既不是自然界的奴隶,也不是自然界的主宰,而是自然界的朋友,人与自然界应当各得其所、和谐共存。由此,企业在其物质生产活动中,必然需要秉持这样一种环境道德,即:敬畏自然,尊重生命,保护环境,节约资源。要实现人类与自然的真正和解,必然要求企业能够守护人与自然共生、共荣的理念,有效实现企业的“绿色运营”。

企业“绿色运营”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选择。中国企业要想赢得竞争优势、立于不败之地,就必然要走出国门,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然而,在贸易领域,发达国家往往利用环境概念设置大量的绿色贸易壁垒。例如:食品中的农药残留量,陶瓷产品中的含铅量,皮革的PCP残留量,烟草中有机氯含量,机电产品与玩具的安全性指标,汽油的含铅量,汽车排放标准,包装物的可回收性指标,纺织品染料指标,保护臭氧层的受控物质等等,这些指标对我国出口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据有关资料,仅机电产品出口一项,我国每年就要因绿色壁垒损失90亿美元。由此可知,实现企业“绿色运营”,是中国企业参与全球竞争必不可少的“通行证”。

企业实现“绿色运营”面临的严峻形势

自“十一五”规划开始,我国提出了节能降耗和污染减排的目标,并将其作为一种刚性的约束性指标,由此推动我国企业走上“绿色运营”之路。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国企业发展方式还未有效转变,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实现“绿色运营”依然任重道远。

问题一:生产要素成本上升。过去30多年,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在一定程度上是依靠和利用劳动力、土地等低成本要素优势,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有效发挥后发优势的结果。但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快、劳动年龄人口总量持续下降、劳动力和土地等要素成本不断上升,依赖低成本要素大规模投入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问题二:消耗排放强度偏高。201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约占世界的12.3%,但消耗了世界22.4%的能源、47.3%的钢铁,水资源产出率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62%。与此同时,我国一些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仍高达2000万吨左右,导致了环境生态严重受损。2014年,74个重点城市中仅有8个城市空气质量年均值达标;全国地表水近10%为劣Ⅴ类,I—II类水质比例较上年下降5.7个百分点。特别是,近年来全国许多地区出现了大范围的雾霾天气。

问题三:资源环境约束趋紧。我国资源总量大、人均少、质量不高,主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普遍偏低。我国油、铁、铜、铝等重要能源资源对外依存度均超过50%。不少地方新增建设用地接近或超过承载能力上限。水资源空间匹配性差,600多个城市中有400多个缺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没有得到根本扭转,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已经达到或接近上限。

问题四:循环利用水平较低。我国资源回收利用率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每年约有500万吨废钢铁、20多万吨废有色金属、1400万吨的废纸及大量的废塑料、废玻璃等没有回收利用。特别是,我国在能源的节约和替代技术、能量梯级利用技术、废物综合利用技术、循环经济发展中延长产业链和相关产业连接技术等方面,严重缺乏自主开发的先进技术。

问题五: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当前经济增速换挡,下行压力加大,使得经济运行中的矛盾和风险逐步显现。例如,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带动力偏弱问题凸显;企业产业结构不合理、产能过剩问题突出,亏损企业退出带来失业压力加大;企业经营效益下滑,财政收支压力加大,地方债务大幅增加,银行不良资产上升等等,这些为企业实现“绿色运营”增加了难度。

深刻把握企业“绿色运营”的根本要求

那么,如何实现企业的“绿色运营”呢?

首先,企业“绿色运营”要求实现“经济的生产”。不管我们把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划分为多少种类型,物质生产活动本身作为一种对象化的劳动方式,始终是以人化自然的形式来完成的,也就是说人类的物质生产总是要通过改造自然界来实现的。这就向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如何以最小的对自然的猎取和破坏,来换取人类生存、发展必要的物质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在生产活动中以最小的资源耗费,获取最大的物质收益。要缓解生产活动对自然界的压力,就必然要求企业在生产过程中,积极应用先进技术,限制和加速淘汰落后工艺和装备,不断提高资源利用的深度、广度和精度,从而有效降低物耗和能耗,实现企业的“经济的生产”。

其次,企业“绿色运营”要求实现“清洁的生产”。所谓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思想,该思想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增加生态效应和减少人类及环境的风险。从总的方面来看,“清洁的生产”包含两层含义:一是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一是生产过程的生态优化。如果说前者体现的是对企业生产活动的基本要求的话,那么后者标志的就是企业生产方式的根本性变革。中国企业要做到“清洁的生产”,无论是实现生产过程的无公害化,还是实现生产过程的生态优化,从总体上除了应努力建立资源节约型工业体系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建立起清洁生产的制度体系和技术体系,坚持走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道路,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积极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由此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再次,企业“绿色运营”要求实现“道德的生产”。透过本质来看,企业的生产既是“经济的生产”,同时也是“道德的生产”。例如,从电力生产过程来看,它不仅是一个燃料、资金、技术、人力投入,到电力、利润产出的过程;同时也是关系、契约、责任、义务投入,到荣誉、满足产出的过程。企业的“道德生产”,要求企业必须超越把利润作为惟一目标的传统理念,强调再生产过程中对人的价值的关注,强调对消费者、对环境、对社会的贡献,积极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在当代,企业的道德自律,已经成为国际的商业惯例和企业家精神的重要内容,并且是大幅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只有将财富和责任相结合,努力寻求义利共存、共融、共生的企业,才有可能赢得社会大众真正的理解、尊重和支持。

(作者: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责任编辑:闫玉清 李民圣endprint

猜你喜欢
绿色生产企业
绿色低碳
企业
企业
企业
用旧的生产新的!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Сварочное Проμзвоσсmво(《焊接生产》)2012年第5期要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