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冬 中国冰雪转型启示录

2016-03-15 09:56辛江
新体育 2016年3期
关键词:竞技冰雪大众

辛江

猴年春节前,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新疆落幕。首次走出东北,来到大西北,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后的首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得到空前的关注,给人们观察冬季运动的走势带来新的视角。这些都让十三冬之于中国冬季运动的发展,有着别样的价值。

冬运改革思路着眼冬奥

1月30日,刚刚在十三冬速度滑冰比赛中夺得3枚金牌的冬奥会冠军张虹转战遥远的挪威斯塔万格,在2015—2016赛季速滑世界杯挪威站女子500米的比赛中,张虹再次力压队友于静获得冠军。值得一提的是张虹在这一站世界杯的夺冠成绩为37秒82,比她在冬运会上500米两枪的成绩都要慢一些。

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任洪国说:“本届冬运会是竞技水平相当高的一届比赛,既有范可新、周洋、张虹、隋文静/韩聪等世界级选手参赛,也涌现出了一批好成绩,张虹、范可新等选手的成绩都达到了世界水平。”

十三冬共有2人2次超1项世界纪录,3人3次创3项全国纪录,1人1次创1项全国青年纪录。短道速滑女子1500米决赛中,范可新和李靳宇的成绩双双超世界纪录。花样滑冰男子单人滑自由滑赛场上,小将金博洋成功完成4次四周跳,更是让人拍案叫绝。“冬运赛场上一些项目的竞技水平已经与世界比肩”,任洪国说。

十三冬上,与世界接轨的不只是竞技水平,还有赛事的设项。“十二冬之前,冬运会里的冬奥项目不到一半。十二冬时,冬奥项目占比达到六七成。本届冬运会大幅增加了冬奥项目,使其超过了90%”,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副司长孙远富介绍,作为本届冬运会5项改革方案之一,设项上的变化最为引人关注。孙远富介绍,冬运会在设项上向冬奥会靠拢,就是要更好地为2022年冬奥会做准备。

十三冬在部分项目中设置了青年组比赛,同样是着眼6年后的冬奥会。任洪国说:“获得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之后,我们要对自己的竞技水平有个评估,冬运会是最好的机会,现在青年组的选手6年后是最好的年龄。从本届冬运会的表现看,也起到了锻炼队员、选拔队伍的作用。”

冰雪版图从这里扩展

1月29日晚,香港选手梁懿在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夺得季军,使十三冬拿到奖牌的代表队数目达到31支。全部97个小项结束后,参加十三冬的52支代表队有20支获得了金牌,45支队伍有选手进入前八名。任洪国说:“超过一半的队伍获得奖牌,近90%的队伍有队员进入前八名,这是历届冬运会中奖牌、成绩分布最平均的一次,以往只是集中在黑、吉两省,甚至只是哈尔滨、长春等个别重点市。”

成绩分布平均,反映了比赛中更多冷门的出现。四年磨一剑的新疆速滑队员达斯吐尔、热汗拜和朱佳璠代表乌鲁木齐队力夺男子团体追逐项目冠军,为新疆赢得了25年来第一枚冬运会金牌。冬季两项女子4×6公里接力比赛中,呼伦贝尔队的褚源蒙等4名队员力压名将唐佳琳领军的解放军队夺冠,同样令人眼前一亮。两强争霸的格局目前正在向群雄并起的方向发展。

在任洪国看来,这样的转变要归功于

“北冰南展西扩”的战略和运动员交流的成果。任洪国说:“拿到冬奥会举办权后,我们进一步加大了‘北冰南展西扩的力度,让新疆、内蒙古以及更多南方城市融入冰雪大家庭中。运动员交流的根本目的是带动并促进培养本土运动员,新疆各代表队本次冬运会虽有一些从外地交流过来的队员,但也涌现出来许多本地的优秀运动员。”

除了体制内的运动员交流外,十三冬的运动员构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获得花样滑冰双人滑亚军的王雪涵曾是北京市海淀区十佳少年,“纯业余”起步,如今已通过努力入选了国家队。冰壶赛场上的上海队是由高中生和大学生组成的学生军。在男子冰球比赛中最终闯入四强的承德队则是一支民营企业的球队。

冰雪运动复苏需扎根大众

东北地区是我国开展冬季运动传统的大本营──这样的说法用来表述竞技体育的开展,似乎更为准确。从地理条件和自然气候看,中国适合开展冬季运动的地区远不止东北,但冬运会多年来由黑龙江和吉林两省轮流坐庄,成规模的参赛代表队仅有黑龙江、吉林和解放军,说明了冬季运动在竞技层面所处的窘境。这种窘境和竞技体育的发展战略无疑密切关联。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大众对冬季运动的喜爱不再停留于看看热闹,而是从走近冰雪到走上冰雪,更多更便捷地亲身体验,北京申办冬奥会成功又催化了冬季运动的热潮。在这样的背景下,在新疆举办的十三冬给人们带来了不一样的感受。

和东北严寒的冬季相比,新疆的冬季其实更适宜开展冬季运动。在和北京争夺2022年冬奥会举办权的申办过程中,阿拉木图最为强调的就是他们得天独厚的冰雪资源优势。位于西天山的阿拉木图和位于东天山怀抱的乌鲁木齐有着极为相似的自然环境。因此,新疆的冰雪资源被业内誉为可以和欧洲阿尔卑斯地区相媲美的富矿。十三冬的到来,为开采这座富矿增添了强劲的动力。

十三冬开幕式上,一队队少年表演的花样滑冰赢得了满场掌声。为了这段表演,来自乌鲁木齐县水西沟中学的孩子们训练了5个月。从最初婴儿学步般的蹒跚,到如今的行云流水,他们掌握了十几项花样滑冰动作。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十三冬就像一次启蒙。滑冰的种子已经在他们心中播撒下来。这段难忘的经历会在更远的未来影响着他们的成长。

新疆的冰雪运动并非一张白纸,也曾有过自己的骄傲。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新疆的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等项目都在全国赛场占有一席之地。从1986年到1996年,男子速度滑冰选手刘龑飞1500米项目上获得十一连冠,称霸国内赛场。他还曾在1994年利勒哈默尔冬奥会开幕式上担任中国代表团旗手。但此后,新疆的冰雪运动陷入低谷,后继乏人。

十三冬重新点燃了新疆冰雪运动的热情。这一次,冰雪运动开展的模式已不再局限于竞技体育层面的精兵战略。走进校园、走近大众,冰雪运动才能扎下最坚实的根基,获得最强劲的动力。

在全国冬运会早期历史上,黄河以北的大多数省份都曾参与,但之后渐渐萎缩到只剩黑龙江、吉林和解放军维持了相对规模的竞技队伍。让冰雪运动再度焕发生机,势必要转换发展的理念,倾听大众的需求,跟上时代的脚步。

从这个角度去审视十三冬的价值,审视“以大赛带动群众参与”的目的,更能感受到十三冬正处在中国冰雪运动发展转型的节点时刻。“不一样的冬运”就从越来越多的孩子接触到冰雪运动的喜悦中开始,未来的模样也渐渐清晰。

从看热闹到看门道的转换

十三冬的成功还体现在看台爆满,观众极为热情。开赛前,组织者曾担心观众是否有兴趣,为此特意准备了组织观众的方案。但随着比赛的开始,这种担心烟消云散。

十三冬期间,每天从中午开始,去往新疆冰上运动中心的摆渡车就载满了观众,在停车场和场馆之间不断穿梭。白天进行的还只是一些项目的预赛。十三冬门票成为抢手货,一票难求,这是近几届全国冬运会难得的观赛盛景。

满城尽说十三冬,也在情理之中。毕竟,这是新疆头一回举办全国冬季综合性大赛,诸多冰雪运动名将现身,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又提升了冰雪运动的热度。这都说明大众对体育赛事的需求要有所引导和开掘。合理安排赛事资源,是体育事业和产业运行中一个重要的课题。

不可否认,十三冬的观众当中,大部分是抱着图个新鲜、看个热闹的想法来的,能看懂项目门道的还不多。新疆虽然有着优质的冰雪自然资源,阿勒泰地区也有“人类滑雪起源地”的骄傲,但冰雪运动的底蕴并不深厚,实地参与冰雪运动、了解冰雪运动的人口有待增长。这也为十三冬的举办提出了另一个课题。如何将大众观赛的热情转化为长久参与的动力,新疆的冰雪运动将由此开掘出深层次的发展源泉。

近些年,有些国内比赛看台上门可罗雀,成了运动员、教练员自娱自乐的形式。无论其中有多少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在于项目缺乏大众参与的基础。仅靠“追星”,无法形成发展的良性循环。不少在国内属于冷门的运动,在一些体育强国都拥有广泛的参与人群,也因此获得了最为坚实的发展基座。这正说明大部分项目都需要从草根做起。

人们常说,举办大赛是推动当地大众体育发展的契机。十三冬来到新疆,观者如云,便是“契机”的最好体现。但是,当那些来看热闹的人们被激发出兴趣之后,有关部门如何提供有效的后续供给,让大众有更多参与、了解冰雪运动的机会,就成为紧迫的课题。

让十三冬的软件、硬件财富真正惠及大众,发力长远。那时,再看十三冬成为新疆冰雪运动发展全新起点的价值,无疑更有光彩。

冰雪产业发展从涵养运动文化做起

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冰雪运动在国内升温,体育发展转型更加关注多元社会价值,这些都投影在十三冬的精彩赛程中,收获了特别的惊喜。十三冬将西北地区开拓成为中国冰雪产业除东北、华北之外的新的一极,从地理维度上拓展了中国冰雪产业的发展空间。十三冬与体育发展的时代强音同频共振,无疑是幸运而明智的。

无论从竞技比赛还是健身的角度,冰雪运动都具备很强的产业机遇,冰上和雪上众多项目将从场地、装备、培训、比赛、体验、旅游等诸多方面提供无数商机,从而带动庞大的产业链。

在中国冰雪运动的传统基地东北,许多省市已将冰雪运动作为龙头产业,规划到未来的布局中。黑龙江省提出了以冰雪项目为主体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基本建立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门类齐全的体育产业体系,总规模达到1150亿元。吉林省计划延长产业链,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管理团队、国际品牌赛事及国际培训体系与等级标准,建成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冰雪运动产业基地。

借助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东风,北京、河北等地的冰雪产业也迎来了飞速发展。北京已连续几年举办单板滑雪赛事“沸雪”、国际雪联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世界杯赛等高水平冰雪赛事,用“大众冰雪季”等活动带动了冰雪产业的发展。河北省提出将建成以冰雪体育旅游为主导、冰雪大众休闲健身和竞赛表演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打造崇礼国际滑雪节等国内外知名冰雪体育赛事;张家口和承德的滑雪大区中,崇礼将成为核心,张家口将成为全国冰雪运动中心、装备制造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

推广冰雪运动,硬件设施的建设和运动文化的营造应当并重。硬件设施是参与的基础,运动文化是参与的动力。从世界范围内看,冬季运动开展较好的环阿尔卑斯地区、北美地区、北欧及俄罗斯地区,无不具备深厚的运动文化传承。除此之外,东亚的中、日、韩也有一定基础,但大多集中在个别项目上。“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就是涵养冰雪文化的扎根之举。只有当冰雪运动真正形成了大众参与的规模,才能进入发展的良性循环。因此,将发展的模式更多向服务大众转变,这是冰雪运动兴盛的必经之路。

推广冰雪运动,还应当充分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冰雪运动对器械和场地的要求都较高,同时,冰雪运动又有着丰富和完整的产业链,从产业开发的角度看,空间巨大。国内已有不少大众冰场、雪场由社会资本投入兴建,承办十三冬雪上比赛的天山天池国际滑雪场和丝绸之路国际滑雪场都属于社会资本兴建的滑雪场。为社会资本进入冰雪产业领域疏通渠道,鼓励冰雪体育社团生根开花,将有力助推冰雪运动实现跨越式发展。

猜你喜欢
竞技冰雪大众
It’s Snow Time!
大众偶像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电竞种植记
E生命力
花与竞技少女
冰雪幽默来袭
大众科技
貌似冰雪的新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