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究竟是谁

2016-03-15 14:28佚名
杂文选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人伦成长期亲情

佚名

近日,许多媒体都刊载了一个咧嘴大哭的男孩试图挣脱两个老人的阻拦登上一辆开着门的客车的图片。据介绍,这幅图片是一位在成都打工的四十岁的女快递员在过完春节后离开家乡时,她七岁多的儿子吵着要跟随她去成都的情景。这幅图片的文字介绍说,这个男孩的“爷爷奶奶在一旁拉都拉不住,孩子试图向前拉住妈妈的手,嘴里一直说着‘你们不能这样对我!”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这话说得有错么?没错,一点儿都没错!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这是中国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的呐喊!这是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对人伦亲情的呼唤!这是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对被保护、被抚养的天赋人道权利的伸张!

“你们不能这样对我”,是的,“你们”的确不能这样对待一个尚处成长期、甚至幼儿期的孩子,“你们”也不能抛家舍子、未尽责任去奔生活……只不过,此谓“你们”,难道仅仅是指上述七岁男童的母亲?难道仅仅是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的父母?

那么,“你们”,究竟是谁?是谁!

问问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的父母,问问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本人,他们有哪一个不愿与自己的骨肉相厮守?有哪一个不想把依偎在父母怀中的记忆刻骨铭心、并传递给自己的下一代?但是,也正是孩子在哭嚎中所称的“你们”,被迫无奈、铁石心肠地放弃了这种人类亘古就有的天经地义的人伦传递。

当然,孩子在哭嚎中所称的“你们”,“你们不能这样对我”中的“你们”,哪里只限于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的父母?这里所谓的“你们”,分明就是“我们”——那些对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的现象熟视无睹、见怪不惊乃至已成为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存在的背景环境之重要部分的“我们”!

先别庆幸那六千一百万儿童中没有“我们”的骨肉,也别说那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与“我们”无关。“我们”今天对留守儿童所做的一切、或一切没有做的,都会被留守儿童在将来分毫不差地回馈给“我们”以及“我们”生存的社会。

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即使以每个家庭留守两名儿童计,也涉及到三千多万个家庭。依现时农村状况,这些儿童的父母正值青壮年期,再返乡务农的可能性小之又小。如此,这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在不远的将来也会步其父母的脚步来到城镇。这些在幼年和少年乃至青年成长期缺少人伦亲情滋养的庞大人群将给“我们”带来什么呢?由此,即使不是为关怀那六千一百万留守儿童,只要稍微放远眼光,从关心“我们”自己的前途着想,“我们”也不能再心安理得地满足于现有的态度、措施和制度,更不能对此无动于衷。

去年10月18日,邵阳市邵东县一位小学女老师在学校宿舍楼被害身亡,犯罪嫌疑人刘某(十三岁)、赵某(十二岁)、孙某(十一岁)都是廉桥镇在校生,且都是留守儿童。2013年,一个上海的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要预防农民工二代犯罪”的建议,该建议称上海市少年管教所里85%以上的被管教人员,都是进城务工的农民工的二代。去年有媒体报道说,留守儿童犯罪率一度占未成年人犯罪的70%,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此外,中国每年有近五万儿童死于意外伤害,其中多为留守儿童;且据不完全调查,过去三年的时间里,仅广东一省,就有“超两千五百名女童被性侵”……

毫无疑问,解决数量如此庞大的留守儿童问题,是孩子哭嚎所称的“你们”——也就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罔顾甚或推卸这种责任,不人道!

【选自光明网】

插图 / 爸爸妈妈,别走! / 唐春成

猜你喜欢
人伦成长期亲情
亲情的滋味
互联网平台型企业从成长期向成熟期转型过程中面临的财务风险和解决方案
家庭伦理剧: 从人伦差序到地域关系融变的影像观照
新闻报道中的“为”与“不为”
天伦
小微企业在成长期最容易忽略的8个财务管理问题
增进亲情的项目推荐
爱的内涵
初创及成长期企业财务支持策略研究
假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