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省际差异分析

2016-03-16 10:51韩芸倩胡琦王立先邵雨薇王增福韩雪梅
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2016年1期
关键词: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韩芸倩, 胡琦, 王立先, 邵雨薇, 王增福, 韩雪梅



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省际差异分析

韩芸倩,胡琦,王立先,邵雨薇,王增福,韩雪梅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及效率,提出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建议,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方法从卫生资源投入与产出的角度,运用因子分析与聚类分析法测算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结果全国31个省市中,20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9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不到30%的省市综合得分优于全国平均水平。结论我国各省市卫生资源的配置总量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整体情况堪忧,部分经济发展好、卫生资源配置较好的地区,其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反而越差。建议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区域卫生规划,对经济欠发达地区给予相应的政策倾斜,在政府调控的基础上适当加强市场调节。

【关键词】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省际差异;因子分析;聚类分析

Analysis of the Inter-provincial Differences of the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Efficiency in China

HAN Yunqian, HU Qi, HAN Xuemei, et al.CollegeofPublicHealth,LanzhouUniversity,Lanzhou, 730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sTo analyze the situation and the efficiency of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in China and propose related suggestions to enhance the efficiency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Methods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put and output of health resources, factor analysis and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efficiency of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in 31 provinces of China in 2010.ResultsThe total quantities of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of 20 provinces we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The efficient of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of 19 provinces were low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 The overall scores of less than 30% of the provinces were better than the national average level.Conclusions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in accord with the total quantities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The overall situations of the health resources allocation efficiency are worrying. The efficient of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is inefficiency in some developed areas where the 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 is better.

【Key words】Health resource allocation;Provincial differences;Factor analysis;Cluster analysis

卫生服务的市场环境经常大量出现市场失灵的现象,不可能仅仅依靠市场机制纠正资源配置无效率状态,实现帕累托最优;而要发挥卫生资源的效益,必须实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这就需要市场和政府的双重作用。卫生资源优化配置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使卫生资源的分配产生最佳的功能与效益,其涉及面非常广。我国许多学者对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有学者运用DEA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的卫生资源效率进行评价,得出了在卫生资源投入方面部分省市存在不足而有些省份过量的结论,并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的建议[1];同时,也有学者运用DEA模型,对比分析不同社区的资源配置并提出相关建议[2]。有关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方面的文章大多运用DEA模型进行分析,本文试图运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测算2010年我国31个省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以卫生资源的技术效率为出发点,从投入及产出的角度,分析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省际差异的原因,提出提高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相关建议,为政府制定卫生经济政策提供相应的决策参考。综合运用这些方法分析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省级差异的文章目前还未见文献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数据来源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2011年中国卫生统计年鉴》。

1.2研究方法

因子分析是从相关矩阵或者协方差阵内部相关的依赖关系出发,把一些具有错综复杂关系的变量归结为少数几个综合因子,以此来探求数据基本结构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聚类分析是研究多要素事物分类问题的数量方法。基本原理是根据样本自身的属性,用数学方法按照某种相似性或差异性指标,定量地确定样本之间的亲疏关系,并按这种亲疏关系程度对样本进行聚类。

本文参考过往文献,选取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注册护士、执业(助理)医师数、人均卫生总费用、住院病人手术人次、出院人数、门急诊人次等主要卫生资源配置指标作为原始变量,并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模型,进行因子分析适用条件的检验,对我国各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进行分析,运用SPSS 18.0软件,对8项指标作因子分析,选用主成分法得到初始解。

假设有P个变量(卫生指标),N个样品(地区),X=(x1,x2,…,xP)T为随机变量,要寻找的公因子为F=(F1,F2,…Fm)T,则区域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模型为:

X1=A11F1+A12F2+...+A1mFm+K1H1

X2=A21F1+A22F2+...+A2mFm+K2H2

XP=AP1F1+AP2F2+...+APmFm+KPHP

其中:X为原始变量;Aij为因子载荷矩阵;F为公因子。在因子分析过程中,我们将每个公因子表示为变量的线性组合,进而用变量的观测值来估计因子得分。F公因子的数学模型如下:

F=bi1X1+...+bipXp(i=1,2…,m)

式中,Fi为第i个因子得分;b指特殊因子,代表不能被公因子F解释的变量变异。

1.3数据处理

利用SPSS 18.0将数据进行因子分析。把所有的样本数据表示为Xmn(m=1,2,...31;n=1, 2,…8)。其中,m为样本个数,本文中选取了31个省或直辖市;n为指标个数,本文共选取8个指标。由于8个指标不仅存在着指标间量纲差异,还存在正指标和逆指标的差异[3],所以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将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和标准化处理,以此来消除这些差异对分析结果产生的影响(因本研究所用指标均为正向指标,故不需正向化处理)。首先,对本文中所选取的8个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假设dmn为Xmn无量纲化后的数据,则无量纲化处理的公式为:

其中,dmn是第m个城市第n项指标评价分值;Xmn是第m个城市第n项指标实际值;Xnmin是第n项指标最小值;Xnmax是第n项指标最大值。

其次,对各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以减少因测量各指标的性质、尺度不同带来的影响。最终得出,经标准化处理之后的变量服从正态分布N~(0,1)指标的可比性更为显著。

2结果

2.1相关性检验

因子分析适合性检验结果显示,本研究Bartlett’s球体检验的显著概率为0.000,KMO检验值为0.753。一般认为,若KMO值大于0.5,则所列指标适合作因子分析,因此本文所选指标适合作因子分析。

2.2求公因子与因子载荷矩阵

因子个数的提取采用方差极大法,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的结果见表1。根据特征值大于1,累计方差贡献率大于85%的原则,提取了2个公共因子,其累计方差贡献率已达到95.419%,即2个公共因子已经包括了原来8个指标的绝大部分信息,损失的信息量较少,具有较高的代表性,所以上述8项指标可以综合成2个主因F1和F2。

由于得出的公因子含义不清不便于进行分析,因此根据因子载荷矩阵的不唯一性,本文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方差最大化旋转,使因子载荷矩阵简化,即尽可能地使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4],得出新的因子载荷矩阵。见表2。

2.3计算因子得分及排名

用回归法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函数的系数。根据因子得分系数和原始变量的标准化值,可以计算出各公因子得分如下:

F1=-0.042×X1-0.178×X2+0.217×X3+0.950×X4+0.992×X5+0.978×

X6+0.989×X7+0.977×X8

F2=0.997×X1+0.945×X2+0.941×X3-0.091×X4-0.021×X5+0.058×

X6+0.002×X7-0.015×X8

根据表3中各公因子旋转后的方差贡献率,计算其综合因子得分为:

F=(60.714%×F1+34.705%×F2)95.419%

F=0.636 3×F1+0.363 7×F2

公因子F1、F2和综合因子F的得分及排名情况见表3。

表1 特征根和方差贡献率

表2 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

表3 因子得分及排名

注:F1表示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得分,F2表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得分,F表示卫生资源配置综合得分

表3中得分正数的地区表示其卫生资源配置优于全国平均水平,负数的地区表示其卫生资源配置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综合评价得分越高,表明该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情况越好。从表3可以看到,北京、上海的F1得分以及综合得分F都排在前两名,明显高于其他省市,表明北京和上海的卫生资源配置综合情况居全国之首;广东的综合因子得分排在第3名,其F2得分高达3.068 71,居于首位;浙江、山东、天津、江苏、辽宁、新疆和四川7省、市的综合得分均小于1,但其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仍优于全国平均水平。除以上省市之外,剩余的21个省自治区综合得分均小于零,表明其卫生资源配置整体较差,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而运用对应分析的方法对因子分析所得结果进行检验,发现二者结果基本一致:位于第1象限的北京、广东、浙江、上海、山东5省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情况较好,江西、甘肃、宁夏、海南、贵州、青海、西藏则位于第3象限,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差。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和对应分析散点图排名也十分接近。

2.4聚类分析

由于各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存在着显著差异,为了更好分析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我们把2个公因子F1和F2的得分看成是反映各省卫生资源配置的2个指标,对全国31个省、市进行合理的区域划分,并类的过程可通过树状图形象地表示。见图1。

图1聚类分析树状图

根据图1可以将全国31个省市分为4类,第1类:广东;第2类:山东、上海、北京、四川、河南;第3类:浙江、江苏;其余23个省市则属于第4类。

从聚类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综合因子得分排名和聚类分析排名仅在天津、四川、河南和浙江的排序上产生了差别。从综合因子得分来看,4省市的综合因子得分分别是0.76,0.47,0.05和-0.04,所以浙江的综合因子得分排名最靠前,天津次之,河南最低。从聚类分析树状图来看,河南和四川被划分到了第2类,浙江被划分到了第3类,天津则划分到了第4类。这是由于天津在综合因子得分中,反映卫生资源配置情况的F1得分1.211 63,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反映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F2得分为负值,说明在这么高的卫生资源投入下,产出(效率)较低,因此在聚类分析中,将天津划分到第4类。四川、河南反映资源配置效率的F2得分均为正值,而反映卫生资源配置的F1得分为负值,说明这两地卫生资源还是较为短缺,但是在较有限的资源配置之下其运行效率还是比较好的,均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从全国范围来看,四川、河南两地人口基数较大,因此对于卫生资源的需求量也较高,这也是导致F1得分为负的主要原因。浙江省的F1和F2得分均为正值,且F2得分与四川、河南两地相差不大,但是其经济发展水平居于全国前列,且人口数远远低于四川和河南,从这个角度来看,浙江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对比较低,所以将其划到了第3类地区。

3讨论

3.1我国大部分地区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省际差异较大

本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31个省市中只有11个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优于全国平均水平,尚未达到整体的40%。而从地理空间来看,华北、东北、华东3地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总量相对较好。有研究发现,卫生资源配置存在着严重的城乡失衡、区域失衡、结构失衡和供需失衡,其中空间失衡呈现明显的“东部发达区域偏好”[5]。而城乡不平衡、卫生资源配置结构失衡和供需失衡则是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6]。

3.2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与各地区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

北京、上海、广东3地区作为全国流动人口较多、经济高度发达的地区,其卫生总费用的投入较多,优质的卫生资源也较为集中,而且由于经济发达、政策倾斜、人才聚集等原因,其卫生资源配置综合得分排在全国前3。结合2010年人均GDP和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得分,我们不难看出,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情况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情况基本一致,即经济发展好的地区,其卫生资源配置的综合得分也高。

3.3全国约23的省市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整体情况堪忧

本研究显示,2010年我国只有12个省市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广东省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而从地理空间来看,华东和华中两地区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高于其他地区。本文把低效率的情况分两种,一种是卫生资源配置总量偏低而导致的效率低下;另一种是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甚至过量情况导致的效率低下。针对第一种情况,若提高卫生资源配置量,其效率就能很明显地提高;第二种情况则需要寻找导致效率低下的详细原因,拿天津市来看,有研究指出,这是因为天津市卫生资源配置结构性矛盾仍很突出,严重影响了其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7]。显然,卫生资源过度集中的情况下,其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反而不高。即使是在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最高的广东省,省内仍然存在着各种卫生资源配置失衡的状况[8]。这说明,卫生资源配置效率高的地区,仍然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有研究也表明,我国卫生资源配置按人口分布虽处于比较合理的状态,公平性也在不断提高,但各省市卫生资源结构仍需进一步优化[9]。

3.4政策建议

第一,在综合考量各省市卫生资源配置的情况下,合理调整政府的投入、适当加强市场调节。卫生资源的投入应建立在充分的循证研究基础上,政府应逐步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投入,缩小各类地区间资源配置的差距[10]。加大东部地区卫生机构对中西部地区的帮扶力度;避免卫生资源的过量投入而导致的效率低下,从而形成盲目浪费。卫生事业的发展必须与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相协调,人民健康保障水平必须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医疗资源增长必须同患者需求的同步增长,真正做到和谐平衡发展;同时,我们不能忽略市场调节的作用,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卫生资源配置与管理机制,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卫生资源配置中的调节作用。

第二,加大力度发展欠发达地区经济,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在欠发达地区或偏远落后地区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政府应在保障各地区公立医院提供全面的基本医疗服务能力的同时,放宽准入条件、增设各种补偿机制,引导社会资本在欠发达地区或偏远地区集中,弥补该地区卫生资源的欠缺,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管理,对其进行法律和制度的约束,使现有失衡的结构得以改善。

第三,从顶层设计上完善区域卫生规划,达到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建立健全卫生资源评估体系,指导各地制定和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完善异地就医相关政策,扎实推进全民医保体系建设,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运行新机制;同时,各地也应按照国家卫生服务体系规划以及卫生资源配置标准,制订区域卫生规划与医疗机构设置规划,并向社会公布。

参考文献

[1]何平,孟庆跃.卫生总费用和医疗费用影响因素研究现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05 (9):519-521.

[2]刘建波,冯增哲,刘桂娟.农村卫生医疗服务网络资源优化配置探讨[J].卫生软科学,2009,23(2):124-126.

[3]杨胜利,高向东.上海市公共服务资源配置综合评价与分析[J].华东经济管理,2012,26(3):1-5.

[4]鲁勇兵,梁婉君,李双成.河北省区域科技资源配置效率的因子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5):73-75.

[5]李岳峰,吴明.对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再认识[J]. 生产力研究,2009 (10):7-9.

[6]韩雪梅.基于DEA的我国西部地区卫生资源配置的效率评价[J].兰州学刊,2014(6):162-169.

[7]张辉玲,詹引,杨文秀.天津市卫生资源现状分析[J]. 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11,4(11):53-57.

[8]田武汉.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和卫生服务调查研究[D]. 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1.

[9]贺买宏,王林,贺加,等.我国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趋势研究[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13,30(2):83-85.

[10]韩雪梅,贾登勋.甘肃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实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6):90-93.

(收稿日期2015-03-05)(本文编辑周铌)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3-5625.2016.01.28

【通讯作者】韩雪梅

【基金项目】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506RJZA229);兰州市科技计划项目(2015-2-52)“心理资本调节下的护士角色压力与职业成长关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所,甘肃 兰州,730000

猜你喜欢
聚类分析因子分析
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生活消费支出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法的二胎概念股投资价值分析
基于主导产业视角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以及实证研究
基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程度的实证分析
山东省县域经济发展评价研究
实证分析会计信息对股价的影响
基于聚类分析的互联网广告投放研究
“县级供电企业生产经营统计一套”表辅助决策模式研究
新型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体系及其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