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大数据“翻转”学校

2016-03-16 01:36周鹏程
湖北教育 2016年17期
关键词:翻转校园智慧

●周鹏程



智慧校园:大数据“翻转”学校

●周鹏程

什么是“智慧教育”?教育部教育信息化技术标准委员会主任、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祝智庭说,智慧教育的真谛,就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构建智能环境,让师生能够施展灵巧的“教”与“学”,为学习者提供最适宜的个性化服务,使其由不能变为可能,由小能变为大能,从而培养良好的价值取向、较高的思维品质和较强的思维能力的人才。

教育信息化带来了教育形式和学习方式的重大变革,促进了教育改革与发展,对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内容和方法产生了巨大冲击。而智慧教育,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

智慧教育的必然性

教育发展历程的必然阶段。农耕时代的教育,主要通过学徒式的、一对一的人际交互来完成。工业革命带来的工业文明,需要大量从事机器生产的劳动者,于是催生了班级授课制。班级授课制有三个基本特征:教师中心、课堂中心、书本中心(即传统“三中心”),决定了今天教育的特点:高效率(批量生产)、标准化、同质化。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人类社会进入信息时代,工作流程开始围绕信息网络来组织,需要创新型人才和高素质技能型劳动者,他们应当具备关键能力。与之相应,我们的教育教学应该个性化、差异化。

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美国副总统拜登曾说:“中国不足畏惧,因为中国缺乏创新能力”,《时代》周刊也曾提到,“中国现在什么都可以制造,但什么都不能创造”,还有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些都给中国广大的教育工作者敲响了警钟。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其最大的不确定性在于,它所培养的人将生活在一个我们目前还看不到的未来社会,学校教育应帮助学生为适应和改变未来社会做好准备。因此,必须将教育的重心由知识习得转移到能力培养上来。只有具备关键能力、必备品格,才能成为世界通用的中国人。

技术变革的必然趋势。苹果公司创办人史蒂夫·乔布斯生前曾质疑:“为什么IT改变了几乎所有的领域,却唯独对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2011年9月,美国教育部长邓肯也提出:“为什么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投入很大,却没有产生在生产和流通领域那样的效果呢?”什么原因呢?他说可能是“教育没有发生结构性的改变”。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必将催生工具与技术的改变、教学模式的改变、学校形态的改变。

自2005年开始,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一附中)经过十年努力,现已形成基础设施完备、技术队伍健全、应用情况良好的信息化建设格局。基础设施方面,有线网络教室全接入,无线网络学校全覆盖,有自己的服务器机房和多功能媒体教室;人员方面,形成了一支超过10人的专职技术队伍,保障学校信息化工作良好运行;应用方面,学校相关业务部门均部署了应用系统,并通过各类针对性的培训和教师的自发尝试,在信息化应用方面积累了一定经验。

但另一方面,与普通中学比,学校因多校区、大体量以及高中占比大等特殊校情,信息化建设面临诸多挑战。如:多校区、初高中、级部制等特点,增加了管理信息化的复杂性,增加了数据采集和整合的难度;高中阶段因教师的工作强度、学生的升学压力等现实问题,对于开展教学信息化创新尝试的时间和空间,都形成较大的制约;优质学校自身改变的动力略显不足。

智慧校园建设路径构想

校园是教育的主要环境和场所,尤其是基础教育领域。因此,我们认为,智慧校园是支撑智慧教育的主环境,同时也是践行智慧教育的主阵地。智慧校园的核心是数据,从这个角度讲,智慧校园的特征也可归结为数据的感知、采集、整合、融合、分析和利用。可以说,整个智慧校园的建设就是一部数据建设史。

我们的目标是,结合国内外发展趋势和自身实际,建设智慧华师一附中,助力“学生关键能力培养”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具体来说,就是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种子教师,以点带面;学科融合,能力导向”的具体实施策略,以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先导,以教育云平台和大数据中心两大平台为依托,以教师、学生、家长和课程四个数据库的建设为核心,以智慧管理和智慧教学为两个重要抓手,通过以点带面的创新策略实现科学决策与因材施教,逐步实现“智慧华一”的目标。

坚持“以人为本”的建设理念。不能唯技术论,数据大多因人而产生,并为人服务,要考虑其人性化、体验性;数据治校,树立大数据意识,形成现代化学校治理能力。

采取两大发展战略。云端一体化战略。数据是智慧之钥,云计算是前提,形成“云平台+社交网络+智能终端”的使用模式。“端”包括手机、可穿戴设备,以及各类传感器;大数据战略,把数据视为第五资产,形成“人财物+数字资源+数据”的资产管理意识,注重数据文化和制度等软环境建设。

未来,智慧校园建成之后将会是一幅怎样的图景呢?

未来教室。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阵地,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可预见的是未来教室除继续实现物理空间、虚拟空间和社交空间三空间融合外,另一个特点将是更加多元化,专科教室、功能教室等都可能是未来教室的发展方向。

未来教师。智慧教育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将会持续提高,尤其是大数据意识,利用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与具体学科教学融合创新的能力。

未来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催化学校内涵与外延的革命性变化,包括教学形态的重组、教育生态的重构以及教育理论的重塑等,智慧校园的建设必然使学校发生根本性的变革。

以智慧教育理念指导学校教学改革

如何以智慧教育理念优化学校日常教学工作?我们致力于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为宗旨,以大数据技术手段为依托,以学生能力发展为导向,以学科能力发展和科技创新活动为抓手,以普通学生艺体特长培养和航空班新型飞行人才培养为特色。

重塑学科能力。通过大数据手段对学生学科能力进行持续监测、诊断和跟踪,量化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与变化,实现对学生学科能力科学化、精准化评价。如正在试点的物理学科,学校建立了以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实验能力以及数学应用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发展与测评体系,对学科知识体系进行全面梳理和重构、对学科教学流程进行精心设计、对诊断和分析模式进行新的探索。

创新科技教育。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学校科技教育也面临着改革,我们确定了“以科技研究项目为引导,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科技教育思路。依托学校的大数据平台,精心挑选和设计了一批优秀科技项目和科研课题,有针对性地建立起一套科技教育基础素材体系;通过科技活动研究记录和分析系统,详细记录学生在科技研究中的过程和成果,如学生研究课题设计情况、课题知识学习情况、项目实施情况、研究结果评价等,并形成计算机系统可以识别的量化数据,建立起一套与科技教育相适应的关键能力考评体系。目前,学校正在完善科技活动研究记录和分析系统,建立3D打印、机器人中心、创客基地、实践操作基地等配套场所,为科技教育提供更优的基础环境支持。

全面提升艺体教育。从今年9月起,学校全面实行体育艺术“2+1+1”方案,即在华师一附中高中三年,学生要掌握两项体育特长(游泳和另外一项球类运动)、两项艺术特长(音乐和美术各一项),四项特长考核均合格后才能顺利毕业。艺体项目专业性强,注重技能训练,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能力评价标准至关重要。学校首先选择其中一项体育特长作为试点,运用大数据技术,借助运动腕表等新型设备,随时随地记录学生的运动情况、身体状况等相关数据,贯穿课前、课中和课后,覆盖校内、校外。每学期进行一次例行身体测量与运动能力检测,三年积累下来,完成对学生运动数据的全时空跟踪和全方位采集,实现数据驱动的学生运动能力量化管理。

特色培养航空人才。为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和新质战斗力生成需要,超前培育军事航空航天领域的新型飞行人才,经报国家教育部、公安部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从2015年起,华师一附中成为全国首批16所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之一,承担起培养新型飞行人才的重任。航空班学员有日常学习和专项训练两大任务,学科能力发展和航空专业技能训练并重。通过配置优质师资,创设数字化学习环境,以学科能力发展促进学生航空专业技能提升。特别是数字化航空专业技能模拟操作平台,从课堂学习、课外训练、班会研讨、模拟驾驶等多场景、全方位记录学员能力发展数据,助力航空班学员快速成长。

狄更斯在《双城记》有这样一段话:“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时代,这是愚蠢的时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作为教育人,面向知识更新不断加快、技术发展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对于勇于拥抱者,这是最好的时代,对于裹足不前者,这也许就是最坏的时代。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翻转校园智慧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没有围墙”的幼儿教育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