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企业固定资产运行质量探讨

2016-03-16 07:42孙炳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3期
关键词:路局基层单位调剂

□文/孙炳位

(北京铁路局衡水工务段 河北·衡水)

固定资产是指使用年限超过一年、单位价值在5,000元及以上的资产。固定资产是企业维系生产的物质保障,资产占用的多少直接影响成本的投入,资产管理的优劣直接影响成本的高低,资产运行的质量直接体现资金的价值。如何盘活铁路庞大的资产、减少资产总量,如何加强对资产的管理和维护、延长资产使用寿命,切实提高资产的使用效率、提升资产运行质量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

一、铁路固定资产管理现状

铁路固定资产数以百亿计,庞大的资产规模为铁路赢得运输市场、完成运输生产任务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基本的前提。铁路固定资产总体运作是好的,但日常管理中资产运用效率低、资产闲置浪费的现象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

(一)动态管理不及时,固定资产有账无物。固定资产管理是一个动态管理的过程,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调入、调出、报废构成了其动态管理的基本内容。现行财务制度规定,固定资产报废、毁损形成的净损失由所在单位负担,由于种种原因,许多固定资产达不到规定的使用年限就已经不能使用(如因科技进步、生产力布局调整等原因),由于报废清理需要弥补未到期的折旧费用,本单位成本难以承受,只能采取延期报废的办法,新、旧设备同时在账的现象不同程度地存在,造成了一部分固定资产有账无物,虚增了资产的总量。另外,固定资产管理人员责任意识不强,不深入现场调查研究,对资产状况底数不清、工作不到位也是造成这一问题存在的重要原因。

(二)设备配发不对路,造成固定资产闲置。每年路局都要直接购置一些机械设备,然后配发给各基层单位,由于征求基层单位意见不充分,所配发的设备不太符合现场的需要,基层单位如果使用,不是“大马拉小车”就是“小马拉大车”。还有的进口设备,国内售后服务跟不上,昂贵的设备出现故障后配件购买困难,设备维修困难,寿命周期大大缩短,造成设备的闲置和投资的浪费。

(三)盲目申请不论证,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低下。基层单位有一些生产业务,属于特种作业或周期较长的项目,干这样的项目往往需要一些特种设备或专用工具,由于特殊作业时间间隔较长,因此特种设备或专用工具也就比较罕用,有的设备几年才用一次、甚至时间更长才派上用场。这样的设备没有不行,但基层单位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什么设备都想有、什么设备都想要,搞“小而全”,缺乏对设备的调剂意识,缺乏进行经济论证,致使购置后使用频率很低,造成资金的浪费。

(四)申请下达不对口,固定资产供需偏差很大。铁路现行的固定资产更新模式,仍然采用的是计划经济的老套路。即每年的7月份提报次年的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然后层层上报汇总,次年的2~3月份层层分批下达。计划建议上报与计划分批下达时间跨度长达半年之久,在如此长的时间内固定资产状况发生了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更改计划建议是在上年的7月份报送,反映不了固定资产更新的最新需要。固定资产更新计划的确定应该建立在各单位需要的基础上,但上级有关部门考虑科技开发成果转化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在计划中安排了一些科技开发的新产品,计划的总量是有限的,一些可有可无的设备占用了资金,急用的设备、亟待改善的项目只能往后排,形成了恶性循环,造成了上下级之间固定资产供需紧张的矛盾。

(五)日常管理不到位,资产短寿普遍存在。固定资产的日常管理和维护,是实现固定资产价值的重要环节。由于管理者、使用者责任意识不强,同一种设备在单位使用与个人在家使用操作方法不同、使用周期不同;对机械设备缺乏必要的养护,露天存放,风吹日晒雨淋,造成设备的锈蚀;日常工作中“重使用、轻维护”的现象普遍存在,拼设备、吃老本、只管使用、不管维护的问题屡见不鲜,上述三种原因的叠加使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资产的价值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二、原因分析

分析当前固定资产管理状况不佳的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政策规定不灵活。固定资产提前报废其折旧差额由本单位成本负担要区分不同情况,属于该单位管理不善造成的理应由该单位成本负担,否则应由上级给予补贴;二是计划下达有偏差。计划下达时间跨度越长、环节越多、越搞平衡,与实际的距离偏差越大,直接导致资产运用效果不佳;三是管理力度不到位。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日常维护保养不到位,不实行定人管理,人为损坏屡见不鲜;缺乏对固定资产的调剂、整合,致使资产使用效率不高、闲置浪费严重。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修订管理办法,及时反映动态。要对固定资产管理办法进行修订补充,分清固定资产的管理责任,对由于管理不善形成的固定资产的毁损而提前报废的,其折旧差额由该单位负担。对由于科技发展较快频繁更新换代而淘汰的设备应适当缩短设备的使用年限,或折旧差额由上级给予补贴。对由于服从规划大局,为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而拆除的房屋建筑物、变更设计原固定资产不再使用的,其折旧差额一般很大,基层单位难以承受,应由上级负担。政策明确后,基层单位就没有了包袱、没有了负担,就能够轻装上阵,做到及时反映固定资产动态、如实揭示固定资产的现状。

(二)改进计划下达模式,实现自主支配。固定资产更新改造计划的下达是资产管理的第一环节,计划的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日后固定资产的运行质量,计划不符合实际、项目不合理、设备不适用,在计划环节就埋下了浪费的隐患和漏洞。建议将目前的计划下达模式由上级直接下达具体项目改为只下达计划总额,由基层单位在计划的总额度内自主决定购买设备的品名、型号和数量,设备购置情况报上级备案,使设备更新状况更加符合实际,减少填报计划建议、调整计划等一系列环节,减少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

(三)成立资产出租公司,实现资源整合。当前各个单位站在自己的角度,争设备、争项目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各单位之间相互攀比造成“你有我有大家有”,争取来的设备和项目由于所有权归己,尽管利用率不高,但毕竟自己用着方便,至于使用经济不经济、配置合理不合理很少有人关心。建议对基层单位的机械设备进行普查,对使用效率不高、特别是对罕用的设备实行集中管理,成立路局资产出租公司。资产出租公司对配属的设备的名称、数量、出租价格等信息上网公布,便于各单位查询、了解,各单位使用时到路局资产出租公司租赁,按规定缴纳租赁费,这样就有效地避免了资产的重复购置,减少了资产的积压和沉淀,提高了资产的使用效率。各单位的设备也可以在本单位使用的淡季进入路局资产出租公司挂牌出租,减少闲置,增加收入。

(四)成立资产调剂中心,优化资源配置。由于各单位的资产管理相对封闭,闲置不用的资产在一个单位只能是长期闲置下去,当前铁路基层单位的设备主要是依靠上级配发,这就产生了资产型号符合不符合本单位实际、数量多少满足不满足需要的问题。由于单位间的差异,一项资产对某单位不适用,但对于另一个单位可能就适用;一个单位缺少某项资产,但其他单位可能有富余;本单位资产闲置,但另一个可能急用。解决这些问题就需要一个中介,建议成立路局资产调剂中心或网上平台。各单位闲置不用、多余的资产通过路局资产调剂中心调剂余缺,办理资产调拨手续。路局资产调剂中心也可以对外出售闲置资产,减少资金的占用,盘货资产存量。

(五)加大管理力度,实现有序管理。在固定资产的使用过程中,加强对职工的培训,增强责任意识,要熟知设备的性能,清楚日常保养知识和安全操作知识,合理使用,精心维护。不仅要会使用,还要会保养、会检查、会排除故障,切实用好、管好、维护好设备,减少设备故障,降低故障损失,延长设备使用寿命。在固定资产建造过程中,大力提倡节约代用、综合利用、修旧利废、物尽其用,根据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算、财力上可行的原则,正确地选购和配置设备,为铁路运输生产提供优良的装备。在固定资产管理过程中,要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分工,使其各负其责、各司其职,财产管理部门、使用部门、财务部门要定期不定期地对财产物资的种类、名称、规格、数量、性能、用途、存放地点、使用管理人员以及购进、调出、调入、报废、清理等增减变动情况,进行清点和记载,若发现问题,及时查明原因,妥善处理,真正做到账卡相符、账物相符。■

猜你喜欢
路局基层单位调剂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浅谈如何做好基层单位政工人事工作
新国标颁布 肥料检出植调剂按假农药处理
淮委领导看望慰问治淮一线和基层单位职工
路局车辆调度管理工作的思考
路局补充医疗保险系统应用及优化
基层单位档案管理问题及对策
路局至总公司视频会议网络补强方案研究
中药饮片调剂中审方作用及改进策略分析
建立站段路局三级减速顶设备维修管理信息化系统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