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开放与教育进行

2016-03-16 08:08黄春北京市第四中学房山校区执行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6年8期
关键词: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黄春/北京市第四中学房山校区执行校长

空间开放与教育进行

黄春/北京市第四中学房山校区执行校长

今天我们是要从教育的角度探讨空间的意义,具体说是探讨空间与人的关系。

中国人曾经是十分讲究空间的功能属性和教育意义的,比如我们现在还能见到的许多大宅院和故居遗迹,那时候中国人的空间是极具“教育属性和教育功用”(尤指家庭教育)的,后来不知道怎么逐渐被遗忘了。虽然一段时间,我们对空间的教育意义有所重视,但遗憾的是,我们画蛇添足般地、使劲地逼迫着原本不会说话的空间非要“说话”不可——正所谓“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然而,“说话”(无非口号、画像)是教育吗?教师的话都未必就是教育,何况是墙?试问,哪个楼道挂了个“静”字然后路人就都安静了?哪个图书馆写了一句“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然后就学子满座了?

同样是图书馆,同样是学校的墙,同样是学校的书,对教育的理解不同,它呈现的样貌就会不一样。反过来说,呈现出不同的样貌就会显示出不同的教育理解。北京四中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我们要让教育的过程缓慢一点,不缓慢,何来优雅?那么请问,我们的校园空间是否为学生提供了“可以缓慢”的可能性?一个狭窄、拥挤、呆板的校园,挤压出的都是每个人的烦躁、焦急、不安。教育的过程应该是让孩子干干净净地、慢慢地、优雅地长大,因而我们希望孩子成长的环境,尤其是中学生成长的环境应该是干净而优雅的。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被誉为“田园学校”,有很多值得思考的地方。我特别钦佩这个建筑师,其实这个校区在筹建之初并没有确定引进四中来办学,但是凑巧这个建筑师选择在北京四中住了六个月,研究什么是好的教育,这才动手设计校园,然后去投标,最后中标。从这一点来看,这个设计师是非常了不起的。我和他有一个共识:空间价值,看的是颜值,住的是胸怀,过的是品位。

在我看来,校园应该是摇篮,应该像妈妈的怀抱:让所有的孩子在这里干什么都可以,因为干什么都是成长,成长需要什么都干。空间要能容许孩子们做任何事情,要能给孩子做任何事情提供一点心理动力,让他有愿望去做,有生长的自我渴求。因此,可以承担教育功能的校园空间应该有两个特点:第一,从物理概念上来讲,它应该是宽广的、可能的、时代的、开放的。其中最重要的是“宽广”。我所谓的宽广,不是要占更多的土地,动不动就几百上千亩,而是人在有限空间里的密度分布应该符合人生活的时空节奏。借此也呼吁政府决策者能够给予孩子更多的空间,没有足够的空间,校园只能是工厂,教育只能是流水线。第二,从教育概念来讲,它应该是“为用”的、自由的、主题的、文化的;这其中最重要的是“为用”。任何的设计空间不管投入的造价有多少,本质上是要“为用”的。我也见过有的学校建设了十分奢华的图书楼,门口却常年上锁并挂着“闲人免进”的告示牌。

北京四中主张“以人育人,共同发展”,因此,我们的校园就要提供三种可能:第一,师生共处的可能(想想还有多少孩子上了十几年学却没有见过校长);第二,过程开放的可能(想想学校里还有多少事情是学生所不知道的);第三,资源随行的可能(想想还有多少孩子唯有在教室里课堂上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在学习)。这样的校园,才能为学生的发展构造完整的教育系统,创设开放的学习过程,力求看得见的成长。因而,我本人也成了全世界第一个在楼道里办公的校长,北京四中房山校区的每一平米土地都是学生成长的乐园,听讲,阅读,自习,演讲,讨论,奔跑,弹唱,闲聊,发呆……都是他们必需的成长方式。我说:“教育必须绽放在学生的身边。”

校园空间的模样,是建筑的设计,更是教育的理解。没有教育的理解,任何空间只具有几何意义,而与生活无关。这么想来,其实,在任何空间里,都可以做你所理解的教育。

所以,说到底还是要全盘抹去我以上所说,因为,只要有好的教育在,空间其实无所谓。

猜你喜欢
北京四中房山校区
「寺」「城」相遇 北京房山云居寺历史文化展览设计解析
北京房山云居寺辽金刻经考述
山东大学青岛校区
推进招远一中“互联网+教学”改革
ComparingDifferentRhetoricStructurebetweenVariousLanguagesfromCulturalAspects
ENSAE学院巴黎萨克雷校区
北京地铁房山线产品可靠性分析报告
我校临安校区简介
房山 您身边的世界地质公园
北京四中网校:在线教育路上的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