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年河南文化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2016-03-16 08:17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关键词:发展态势互联网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2015~2016年河南文化发展态势分析与展望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摘要:2015年,河南省的文化建设取得了新的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文化活动赛事精彩纷呈,文艺精品创作频获大奖,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互联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成为河南文化建设的年度关键词。但是,制约河南文化强省建设的一些常规因素仍然存在,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资金保障、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等方面都存在较大改进空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各省辖市文化创新活力参差不齐,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充分释放。2016年河南文化建设应以中共中央和河南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为指导,立足全局把握大局,顺应大势乘势而进,进一步深化河南文化体制改革,以“互联网+”创新文化发展模式,推动河南文化产业朝纵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河南文化;发展态势;“互联网+”;文化体制改革;推进措施

2015年,河南省委、省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着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事关民生的文化惠民工程,着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文化市场体系建设,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心由硬件转向软件,在搞好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多方拓宽渠道,改善服务方式,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公民道德教育效果显著,道德风尚在中原大地生根开花,“感动中国”“感动中原”人物不断涌现,本土作家喜获“茅盾文学奖”,文化产业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中原文化影响力进一步扩大。河南文化强省建设势头正劲。

一、2015年河南文化建设主要成就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档升级

2015年,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搞好基础设施等硬件建设的同时,工作重心开始转移到服务管理等软件建设方面,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卓有成效,公共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层次不断提高,文艺赛事精彩纷呈,文化交流领域扩大层次提高。

1.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趋于完善

2014年,全省财政文化体育与传媒一般公共预算支出达到91.16亿元,有力地推动了河南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目前,全省共有博物馆246个,公共图书馆157个,公共文化馆205个,公共美术馆6个,乡镇文化站(含街道文化中心)2 322个。省辖市级图书馆、群众艺术馆新建、改扩建项目11个,新建、改扩建县级图书馆、文化馆24个。初步完成了省图书馆的数字资源建设,实现了省、市图书馆的互联互通,并向社会公众开放。河南省把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始终放在基层,坚持重心下移、资源下移、服务下移,初步形成了省、市、县(区)、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全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了村级全覆盖。一些新型博物馆建成并投入使用,如少林古兵器展览馆、中国红色收藏博物馆、宋元钧瓷标本博物馆、太极拳文化展示馆等。

2.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卓有成效

2015年,济源市成功获得创建第三批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至此,河南省已有郑州、洛阳、济源3个城市获得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资格。2014年,河南省政府命名第一、二批河南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12个、示范项目12个。这些城市在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中全力以赴,各自依托地缘优势,走出一条具有地方特色的创建之路。以洛阳市为例,2014年,洛阳市以市政府名义下发了《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和《关于分解落实洛阳市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规划任务的工作部署》,制定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的总体目标:2015年,市、县(市、区)、乡(街道)、村(社区)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健全,产品和服务供给更加丰富,服务手段更加多样,服务运行机制更加完善,努力打造一批公共文化服务品牌,推动形成既具有历史文化基因,又具有现代城市特质的洛阳公共文化服务特色,全面达到创建标准,在中部地区形成示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洛阳市齐心合力,努力把梦想变为现实。第一,建章立制,严格例会制度,建立信息报送和宣传考评制度。第二,充分利用现代媒体手段,借助《洛阳日报》、《洛阳晚报》、洛阳广播电视台、洛阳市政府网站等媒体进行宣传发动。第三,搞好基础设施建设,市财政每年列支5 000万元,各县(市、区)财政列支不低于200万元作为公共文化建设专项资金。市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均被评为国家一级馆。13个县(市、区)级公共文化设施新建或改扩建工程大部分已主体完工,全市乡镇(街道)文化服务中心达标数量由122个上升为177个,达标率达到97%。村级文化活动中心达标数量由1 498个上升为2 982个,达标率达到95%。行政村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2 997个,设置率100%。农家书屋2 997个,覆盖率100%。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97%。吸引社会资金,整合民间资源,打造博物馆之都。目前共有34家民办博物馆通过了河南省文物主管部门的审批,占全省民办博物馆总数的一半以上,数量位居全省第一。第四,抓好基层队伍建设。通过落实编制、政府购买服务、文化志愿者服务等途径解决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工作人员不足的难题,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各级公共文化单位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第五,开展面向基层、面向农村的文化服务,每年市级单位组织开展“河南省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200余场、“洛阳市百场公益性演出”400场,各县(市、区)组织剧团开展送戏下乡演出超千场。广泛开展“河洛欢歌”群众文化活动,全市平均每年举办各类文艺演出2 000余场。组织开展“百场电影送农民工活动”。探索建立图书馆总分馆服务的“洛阳模式”,即以洛阳市图书馆为地区中心馆,各县(市、区)图书馆为总馆,在乡镇文化站和街道文化中心设立分馆,把农村和社区的图书室作为基层服务点并纳入图书馆管理体系,以流动图书服务车为补充,建立城乡一体、功能完善、管理规范的新型公共图书馆服务网络。市、县(市、区)两级公共图书馆通过搭建统一的业务管理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协同采编、统一检索、通借通还、覆盖城乡的全市公共图书馆总分馆服务体系。

(二)文化活动与赛事精彩纷呈

“舞台艺术送农民”“高雅艺术进校园”“欢乐中原”“百场电影送农民工”“艺术名家下基层”“中原文化大舞台”等演出活动持续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红红火火。此外,还有专门为少年儿童举办的“2015河南省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首届杜甫国际诗歌音乐诗会、濮阳的清明诗会、2015待月嵩山中秋诗会、唐宋诗词朗诵会、纪念爱国诗人诞辰890年陆游经典诗词朗诵会等文化活动为中原大地增添了翰墨清香。

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是2015年文化活动的重头戏,河南省各地相继开展了不同形式的纪念活动。“河南省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演出季”活动持续时间最长,演出剧目众多,有豫剧《口上的女人》《红菊》《红高粱》《汴桥风云》,京剧《沙家浜》,越调《张伯驹》等。中原壮举——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档案史料展、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楹联诗词征集活动、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第十四届河南省艺术摄影大展等,也在纪念活动期间举行。

2015年的大型赛事,主要有首届河南青年戏剧节、第六届黄河戏剧奖大赛、少儿文化艺术节、河南省第十二届“群星奖”小戏小品(曲艺)大赛、第二届河南省民间文艺“金鼎奖”、第七届中部六省曲艺大赛、河南省第六届合唱节等。这些赛事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参赛作品质量上,都比以往有较大提升。

(三)文艺精品创作频获大奖

2015年河南省文艺精品创作喜获丰收,大奖频频。李佩甫的长篇小说《生命册》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刘庆邦的《黄泥地》、周大新的《圆月高悬》、鱼禾的《驾驶的隐喻》获第十一届“十月文学奖”。著名油画家王宏剑荣获第50届国际缪斯奖——Erato艺术奖,张艳萍获第27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王濮获第二届“戏文杯”全国校园戏剧剧本征稿活动一等奖,瓦栏堂剧社获首届河南青年戏剧节金象奖。《鉴史问廉》《永远的焦裕禄》《淮河船家》等3部纪录片被评为2015年第一批优秀国产纪录片,微电影《回家》《爱·无畏》获“金海棠”优秀作品奖,郑州杂技团的《单手顶》获第32届意大利金色马戏节金奖。

(四)文化“走出去”步伐加快

2015年,河南省加快了文化“走出去”的步伐。在上海国际艺术节上,河南推出了包括大型豫剧现代戏《焦裕禄》、原创历史豫剧《玄奘》、《河南博物院华夏古乐》等在内的8部剧目,是参会以来推介剧目最多的一次。在第十四届中国戏剧节上,河南省推出了三部大戏:《风雨故园》《陈蕃》《都市阳光》。《焦裕禄》《小马过河》等文艺节目开始了全国的巡演。一些高端文化论坛也在河南成功举办,如第四届嵩山论坛、首届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第二届中国嵩山国际孝贤文化节、第三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2015海峡两岸周易学术论坛、第一届中国(洛阳)董仲舒思想文化研讨会、第二十六届周易与现代化国际讨论会、第三届中部六省炎黄文化论坛等文化交流活动,提升了河南的文化品位,扩大了河南的文化影响力。河南文化艺术团的巴基斯坦艺术之旅,历史豫剧《玄奘》、“聆听中原”大型民族音乐会的台湾之旅,《程婴救孤》在泰国、巴基斯坦等国家的巡演等,都充分展示了河南文化的风采。不同于以往的内敛含蓄,河南开始高调为自己做宣传。以《世界·由此东望》为题的河南形象片亮相美国纽约广场和百万人共舞太极申请吉尼斯世界纪录成功两件大事,让世界人民的目光又一次聚焦河南,为博大精深的中原文化深深吸引。

(五)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展顺利

2015年,河南省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遗产整理取得可喜成绩。在可移动文物保护上,完成了河南省图书馆31 242片古籍雕版除尘清理、上架入柜、统计工作,省文史馆的17 000张拓片的登录工作已完成过半;采集登录自然类藏品标本2万余件。已完成郑州等15个省辖市118个文物收藏单位的13 757件套文物的鉴定定级复核工作,已集中保管零散石刻碑刻1万余件。文物资料的整理也取得重大进展,10月,南阳市汉画馆编纂的十卷本的《中国南阳汉画像石大全》由大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上,评选出第四批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3个、扩展项目41个。我国首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太极拳文化展示馆在焦作太极体育中心建成开馆,并对外开放。由河南省文化艺术研究院负责编纂的第一批“河南省稀有剧种工程抢救系列丛书”正式出版。

(六)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4年,河南文化产业发展呈现出强劲势头。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增长迅速,达2 174个,比上年增长32.7%,居全国第8位;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从业人员43.1万人,居全国第6位,比上年增长15.6%;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资产总计2 431.8亿元,居全国第7位,比上年增长22.8%。全省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实现营业收入2 741.8亿元,比上年增长19.9%,居全国第6位;实现利润231.9亿元,比上年增长5.3%。2014年全省各省辖市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法人单位数和单位资产居前三位的是郑州市、许昌市、南阳市,从业人员数居前三位的是郑州市、许昌市、洛阳市。河南省文化产业经营情况持续向好。

21世纪是互联网的时代,互联网的发展正在引起一场颠覆性的变革,河南文化产业在互联网带来的机遇与挑战面前,借势而起,占得先机。2015年10月8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关于印发河南省“互联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提出将实施11大行动和43个重点专项,推动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加快形成经济增长新动力,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实现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提供强力支撑。10月29日,由河南广电整合旗下资源组建的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举行2015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说明会。大象融媒体整合了河南新闻出版广电所属报纸、期刊、部分广播电视频率频道和网站、客户端、IPTV以及特有的一个澳门上星频道(澳亚卫视功夫频道)等各种新媒体资源,真正体现了“融”的要求,是全国目前品种最齐全的全媒体矩阵,在国内媒体融合发展中独树一帜。

开封在“互联网+”行动上先行一步。2015年9月28日,由腾讯与开封市政府合作开发的“中国开封”微信公众平台试运行。“中国开封”微信公众平台是一个大数据入口,每年通过这一平台沉淀的数据将数以亿计。这些数据将成为市民需求、交通热点、景点人流等数据分析的有力依据,能为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重要参考。开封还率先出台了《关于积极推进“文化+”行动计划的实施意见》。10月17日,由开封市政府、河南省旅游局共同发起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在开封正式成立,33个城市共同签署了《开封宣言》,开始了“一带一路”旅游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动的新探索。

为推动中原地区文化产业繁荣发展,2015年10月16日,为期3天的第二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在河南鹤壁市会展中心开幕,860家企业参展。本届展会共设晋冀鲁豫24个省辖市、河南省10个直管县(市)展馆和台湾地区文创主题馆及综合交易馆三大展区。搭建标准交易展位720个、书画展线500多米,内容涵盖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美术、影视动漫、书法绘画、体育户外等20多个门类。本届文博会把精品展示作为主打特色,台湾、香港等地区文化企业及文化交流团体应邀参加,首次引进了台湾文创馆。文博会集中展示了河南文化产业发展的最新成果、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文博会期间还举办了中原文博会演艺周活动、“互联网+文化产业”论坛及第二届中原(鹤壁)文博会奖项评比。本届文博会还首次建立了中原文博会官方网站和文化产品电商平台——中原文博会商城,同期发布手机APP,实现线上线下交易。

二、2015年河南文化发展态势分析

2015年,河南以文明河南建设为引领,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为重点,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组建适应时代发展变革要求的新型媒体集团,大力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的融合发展,稳妥推进省辖市广播电台、电视台的合并重组以及县级有线网络整合工作,各省辖市和直管县(市)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纷纷出台发展举措,助推当地将文化资源优势向文化产业优势转变,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比翼齐飞。文化在经济建设、城市建设、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呈现出新的发展态势,具体表现在“互联网+”“一带一路”“文化旅游”“特色文化产业”“文化体制改革”等方面。

(一)“互联网+”成为河南文化建设的热门话题

2015年3月,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的概念。7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互联网+”创业创新、“互联网+”协同制造等11个重点行动,标志着互联网在国家层面得到认可,“互联网+”也迅速成为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中的热门话题。从中央部委到地方政府,从繁华的城市到偏僻的乡村,构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支撑体系成为上上下下、方方面面不约而同的选择。河南虽地处内陆地区,却与互联网技术紧密拥抱,创造了多个“全国第一”:全国第一个和腾讯公开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的省份,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智慧景区落户洛阳龙门石窟,全国第一个“互联网+生态”智慧城市落户鹤壁,全国第一个“互联网+文化”智慧城市落户开封,“互联网+”开始影响到人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河南独特的文化优势、区位优势、产业储备和完善的交通物流网络,为“互联网+”奠定了良好基础。省会郑州市更成为河南全面推进“互联网+”项目进程的样板城市,足不出户即可将就医、就业、教育、社保一网打尽。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河南社会民生事业发展方面,“互联网+”潜力无穷。与此同时,河南其他各省辖市也纷纷结合实际,推出很多相关的“互联网+”战略发展举措。如驻马店大力推行的“阿里巴巴·驻马店产业带”自1月正式上线以来,9个月之内累计上线企业突破350家,日均访问量突破4 000人次,线上交易额3 700万元,带动线下销售近3亿元,“互联网+农产品加工业”的产业发展新优势正逐渐显现。5月,由共青团信阳市委、信阳职业技术学院、市人社局、市商务局共同举办的信阳市“互联网+青年行动计划”正式启动,旨在以信阳青年网络创业孵化中心为依托,助推广大青年投身大众创业和互联网创业,并计划全年培训青年骨干10 000名,培养网商精英1 000名,培育网店店主200名,扶持青年电商示范企业10家。截至6月底,漯河市政府拿出1 000多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相关费用补贴等,共吸引716家商家入驻阿里巴巴漯河产业带,累计实现线上线下交易额5.64亿元,新增利税6 700万元,新增就业岗位1 300多个。7月23日,商丘成功举行了河南首个互联网+城市消费体项目“米乐网”上线仪式暨新闻发布会,旨在通过互联网+线下渠道、互联网+商品、互联网+服务等商业模式创新,丰富实体店的商业形态和品类业态,突破传统产业发展的瓶颈,进而实现倍速增长的产业目标。11月,以“产业共融 移路共享”为主题的中国(新乡)第五届互联网大会隆重召开,深度解读传统行业如何在“互联网+”的形势下转型,如何利用移动互联网发展电子商务产业,如何加强政府、行业和用户之间的沟通和协调等现实问题。河南在发展“互联网+”的文化发展道路上,因势而动,顺势而为,迈出了坚实的步伐,也为全省文化的发展带来了蓬勃生机。

(二)“一带一路”成为河南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

文化交流是人类文明社会发展的重要纽带。2013年9月和10月,习近平主席在出访中亚和东南亚期间,分别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赋予了古老的“丝绸之路”以全新的文化内涵和深远意义。整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文化资源,加强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最终实现文明的共同繁荣,正是“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层次意义。因此,以文化交流为切入点,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是顺应时代潮流的必然选择,是河南文化发展的历史使命,也是河南对外文化交流的重要主题。2015年年初,河南省宣传思想文化系统调研工作会议确定了“中原文化助推‘一带一路’战略研究”等重大课题,组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部分专家学者多次召开座谈会,对河南境内的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焦作、三门峡、周口等“一带一路”节点城市进行了实地调研,并就各地的具体做法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11月30日,经河南省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讨论通过,并由省委、省政府授权,省发展改革委正式对外发布了《河南省参与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实施方案》,标志着河南省新一轮对外开放将全面展开。《方案》强调,河南省要发挥优势、主动融入并服务大局,把实施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坚持东联西进、贯通全球、构建枢纽的战略导向,着力推进基础设施连通合作、拓展能源资源合作、深化经贸产业合作、加强人文交流合作,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新格局,在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中更好地发挥内陆腹地战略支撑作用。因此,加强河南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的文化交流与合作,讲好生动的河南故事,传播有影响力的河南声音,发挥文化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桥梁和引领作用,推动各方面的合作共赢,进一步提升河南的文化软实力和社会影响力,就成为今后一段时间河南文化发展的主题。

(三)文化旅游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文化旅游产业是低碳产业、朝阳产业,也是动力产业、民生产业,已经成为河南各界的发展共识。2014年以来,河南省紧紧围绕“以文化推动旅游发展,以旅游促进文化繁荣”的发展思路,以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为主线,主打文化旅游、乡村旅游、红色旅游等文化品牌,把文化旅游作为促进旅游产品升级的主要途径,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旅游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增长态势。2014年共接待海内外游客4.58亿人次,同比增长11.59%;旅游总收入4 366.2亿元,同比增长12.66%;郑州、洛阳、开封、焦作、新乡5个省辖市的旅游收入居河南省国内旅游前列。其中郑州市共有星级宾馆45家,接待入境游客45.1万人次,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7 100万美元;接待国内游客7 720.9万人次,旅游收入892.6亿元。

2015年,河南各省辖市结合自身的文化资源优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定位,推动文化旅游健康发展,文化旅游成为产业转方式调结构的优先方向,逐渐成为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一是文化旅游宣传推介力度加大。全省各地旅游管理部门积极营造良好的发展氛围,纷纷利用当地的文化资源开展全方位、多层次、高水平的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打造出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形象。二是大型文化节会与文化旅游活动相生相伴,提高了各地旅游景区的文化品位。大型文化节会不仅能够为旅游活动积聚人气,而且能有效地激发人们的旅游热情。新郑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洛阳的牡丹节会,开封的清明节会和菊花节会,许昌的三国文化节,鹤壁的中原文博会,周口淮阳的太昊陵庙会,平顶山的马街书会等,一大批精品节会品牌、演艺品牌、景区品牌叫响海内外,带动着当地的文化旅游,推动河南文化旅游朝着更加规范、更加智慧的方向迈进。三是以精品文化旅游项目助推文化产业发展。为进一步开发各地的文化旅游资源,将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河南各省辖市纷纷谋划出台发展举措,倾力打造一批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为充分利用河南省的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区位优势和华强集团的技术优势,2012年8月以来,河南省人民政府、郑州市人民政府分别与深圳华强集团签约,投资240亿元共同打造“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示范区”项目,努力推动河南文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该项目的建设目标是打造具有中原风貌、中国特色、时代特征和国际影响力的文化品牌和精品工程,预计全部建成投入运营后,将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腾飞做出更大贡献。目前,一期项目方特欢乐世界主题公园、二期项目方特水上乐园、三期项目方特梦幻王国均已盛大开业,六期项目已经签约。3月16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举行的2015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高峰论坛(CAAPA)及颁奖典礼上,郑州方特欢乐世界荣获“中国最受欢迎主题乐园奖”,郑州方特水上乐园荣获“中国最佳水上乐园奖”。许昌市定期举行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建设进展情况通报会,其中2015年前三季度共完成投资11.32亿元,累计完成投资21.6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64.4%,清潩河长葛人工湿地项目和汝河观光游览区建设项目已经完工。三门峡市紧紧围绕景区提档升级和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等内容谋划实施项目,大力推进函谷关景区与天鹅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联创5A项目,加快三大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等,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

(四)特色文化产业为建设美丽河南提效增力

特色文化资源具有本土化、特色化、品牌化、稀缺化等特点,在新的历史时期逐渐呈现出勃勃生机,为河南文化产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国务院关于促进和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推出之后,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开始关注这一掘金领域。在这种大背景下,河南的特色文化产业发展得有声有色,为建设美丽河南提效增力。一方面,具有传统中原文化底蕴的特色文化产品,如开封汴绣、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封官瓷、孟津平乐牡丹画、禹州钧瓷、镇平玉雕、浚县泥咕咕等更具影响力。另一方面,一批新的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应运而生,为河南的文化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2014年9月25日,在河南省现代服务业开放合作洽谈会上,河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投资成功签约,合作方香港河南总商会、欧能德国际集团有限公司拟投(融)资100亿元人民币用于河南特色文化项目开发建设,成为文化产业投资洽谈的一大亮点。2015年4月,河南开封一城宋韵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开封‘一城宋韵’文化娱乐中心改造工程”,入选文化部文化产业司公布的66个2015年度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10月,汝州市规划建设的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汝瓷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一期工程正式开工,旨在建成中原乃至全国屈指可数的特色文化产业基地,全国最大的汝瓷产业基地、汝瓷产品交易中心和全国重要的汝瓷生产制造基地。

(五)文化体制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

2015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河南的文化体制改革进入一个新阶段。2015年1月,谢伏瞻省长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河南将加快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支持文化企业上市。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发展壮大大河网络传媒集团、大象融媒体集团。组建新闻出版广电控股集团,完成县级有线电视网络整合任务。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内部改革和文艺院团内部机制创新。深化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省委文化体制改革专项小组研究出台的《全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明确了改革任务、改革措施及责任分工,一批文化体制改革的重点事项全面铺开。如成立于2014年10月的河南大象融媒体集团有限公司,目前已拥有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站、网络电视台、手机客户端、户外大屏等14类主流媒体业态和38个媒体传播平台,旨在以互联网思维推进“三网融合”和产业转型,真正实现信息的“一次采集、多种生成、多元传播”,成为全面提升河南广播电视公共服务能力和产业发展实力的重要突破。2015年11月18日,在由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省发改委承办的“互联网+”大会上,河南日报报业集团、大河网络传媒集团与阿里巴巴、百度、河南移动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由省政府办公厅主办的“河南发布”微信公众平台开通上线,大河网络传媒集团正式公开亮相,成为“互联网+传媒”的成功案例。

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成效明显,阶段性成果引人注目。2015年9月10日至11日,按照《河南省文化厅关于开展全省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4号”行动的通知》要求,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闪电4号”行动,集中整顿校园周边文化市场,重点检查文化经营单位安全生产情况,严厉打击各类违规行为,取得了良好效果。截至11月底,在全省开展的“清源”“净网”“秋风”“护苗”四大集中行动中,河南省共收缴68万多册非法出版物,收缴34万多份非法报刊,取缔30多个非法网站,删除4 800余条不良信息,查处各类案件150多起,其中包括新乡王某非法出版物案、巩义市米河镇赵某非法经营出版物案、南阳印刷宗教类非法出版物案、洛阳非法报刊案、滑县云海印务有限公司盗印案等20多起大案要案,畅通的举报渠道为“扫黄打非”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便利,也得到人民群众的大力拥护与支持。

三、2016年河南文化发展趋势展望

2015年,河南文化建设有声有色,成绩突出,但制约文化发展的一些常规性因素仍然存在。文化事业方面,文化人才队伍建设、公共文化资金保障、公共文化资源配置、公共文化服务模式等方面亟待改进;文化产业方面,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相对较弱,在全国的排名徘徊不前,各省辖市文化创新活力参差不齐,城乡居民的文化消费潜力远未充分释放。河南文化强省建设依然在路上。作为“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6年河南文化建设将按照中央和省委关于“十三五”规划建议的要求,瞄准新的发展目标,加快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完善文化市场体系和文化产业体系,创新文化发展方式,加快文化融合发展,推动高成长性文化产业迅速成长,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进一步增强中原文化影响力。

(一)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最近出台的《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简称《实施意见》)的核心内容,也是河南省2016年即将实施的文化方面的工作重点。《实施意见》明确指出,要结合河南具体省情,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城乡、区域、群体均等化;要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增强公共文化发展动力和活力;要加大政府向社会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力度,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发展。2016年,各省辖市将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积极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使之更为完善,让更多的民众共享文化建设成果。

(二)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体系

2015年9月,中共河南省委宣传部和河南省财政厅联合发布了《关于做好2016年度河南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文化产业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豫宣通〔2015〕63号),明确通过贷款贴息、财政补助、以奖代补等形式,重点扶持双效文化产业项目,文化产业“双十工程”单位申报的文化产业项目,新闻出版发行服务、广播电视电影服务、文化艺术服务等内容产业项目,移动互联网、云计算、网络视听、数字内容、新兴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项目等8个大类的文化产业项目。郑州市、洛阳市等也加大了对文化产业项目的支持力度。2015年4月,郑州市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办公室公布了《2014年度郑州市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拟支持项目》,以郑州市影剧公司申报的豫剧电影《三子争父》为代表的41个项目获得支持。洛阳市通过领导分包、建立台账、定期督导等工作举措,推动中国动漫之都(洛阳)产业园、中央新影华夏文化产业园、老城历史文化街区改造、报业传媒绿色印刷基地、天香文化产业创意园等重大文化园区项目建设。2015年10月,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文化改革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财政部下达了2015年度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50亿元,用于支持850个文化产业重点项目,并从继续优化资金投向、积极创新管理模式、全面引入第三方监督机制三个方面加以改进,以支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大别山金刚台生态旅游开发公司、河南省杂技集团有限公司、河南省索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陈家沟太极拳有限公司、河南文化影视集团有限公司、洛阳牡丹瓷有限公司、朱仙镇文化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固始华源工艺有限公司、河南约克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日报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重大项目获得国家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安阳县豫剧团、河南小皇后豫剧团、获嘉县豫剧团、河南省梨园风豫剧团、开封市梨园戏剧团、商丘市青年艺术团有限公司等一般项目获得支持。在国家和省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下,河南省文化产业在调整文化产业结构、合理配置文化资源、优化产业布局等方面将迈出更大的步伐,文化产业体系也将进一步完善。

(三)跨界融合的文创发展模式不断涌现

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等领域的跨界融合,是推动河南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方向与希望。一年来,河南各地文化与科技融合、文化与金融融合、传统文化与新兴业态融合的发展模式不断涌现,河南发展文化产业的思路日益开阔。一是省内的“一带一路”相关节点城市,以“互联网+”为交流平台,依托各地的历史文化遗存,通过建立友好城市、共办艺术节、互设文化中心、联合打造特色精品旅游线路等合作形式,共同推动文化交流和文化产业发展。二是开封市与河南省旅游局联合推出的“一带一路”城市旅游联盟,大大促进了文化与旅游、文化与产业、文化与城市建设之间的战略融合,探索出一条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子,在国内旅游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如今,开封清明上河园中络绎不绝的国内外游客,洛阳定鼎门遗址公园前闪烁的“丝绸之路”3D灯光秀,南阳方城倾力打造的“西域之窗”博望古城、“古丝绸王国”中华古缯国文化苑、大乘山生态文化旅游区等,随处可见醒目的“丝路”元素,流传千古的文化遗产正栩栩如生地向世人走来,跨界融合的创新模式正发挥着越来越大的扩散作用。2015年12月10日,河南日报报业集团联合河南省文化产业投资公司与上海文化产权交易所三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豫沪两地联手共建专业交易平台,共创文化金融发展模式,开展战略层面的深度合作,成为河南省文化艺术品的资产化、证券化和金融化的有益探索。该平台既能合理开发河南厚重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又能充分发挥上海文交所这个国家级综合交易平台的影响力,必将为河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新气象。

(四)一批高成长性文化产业将迅速成长

根据《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文产发〔2014〕28号)文件精神,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的新型文化业态项目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动漫游戏及软件设计,二是数字内容服务,三是文化创意、新型文化休闲娱乐、新型演艺,四是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特色文化产业发展、新型小微文化企业小规模融资等中央和省政府确定支持的其他新型文化业态。2015年,河南省省级财政新增2.5亿元,用于扶持文化产业等高成长性服务业。6月,河南省委宣传部公示公布了《2015年度省级高成长服务业专项引导资金扶持文化产业项目拟支持项目》,其中包括洛阳城市融媒体平台项目、新华图书影视艺术中心项目、河南手机报智慧社区、中原文化数据库建设项目、华文网络文学创作基地、《百禾经典》舞台艺术演出季项目、第二届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项目、 中原泥塑特色文化传承互动数字平台、年产100万色令UV印刷系统生产线改造项目等41个项目。2016年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项目也正在申报评选中。经过不断的发掘培育,河南丰厚的文化资源将会更多地转换为文化产品和文化资本,河南文化产业的整体实力将得到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2014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16-04-26].http://www.henan.gov.cn/jrhn/system/2015/03/03/010532048.shtml.

(责任编辑周军伟)

Analysis and Outlook on Henan Culture Development Trend from 2015 to 2016

(ResearchGroupofHenanAcademyofSocialSciences)

Abstract:In 2015, Henan gained new achievements in its cultural construction. The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system was built in a higher level, cultural events were held everywhere, and literary and artistic creations were frequently awarded. Meanwhile, cultural “go global” strategy was sped up, and the development momentum of cultural industries was becoming stronger. “interne+”, “the Belt and Road”, “cultural travelling”, “cultural industries involv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ultural system reform” became the key words of this year. However, some conventional factors still existed and reforms became very urgent in the aspects of cultural talent teams, public culture fund, public cultural resource allocation and public cultural service mode.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are still weak both in overall power and in competitiveness. The innovation in different provincial municipalities was rather uneven and the consumption potentiality was far from being unleashed. In 2016, Henan will take its 13th five-year pla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13th five-year plan of Central Committee as the guide to action, caring the whole and keeping an eye on major projects, respecting the big trend and further deepening the reform on the cultural system. We will use “internet+” innovative mode to further deepen the development of Henan cultural industries.

Key words:Henan culture; development trend; “internet+”; cultural system reform; promoting measures

文章编号:1006-2920(2016)03-0028-09

doi:10.13892/j.cnki.cn41-1093/i.2016.03.004

作者简介:课题组负责人卫绍生、李立新,课题组成员:孔令环、杨波、郭艳、郭海荣。执笔:孔令环、杨波。

猜你喜欢
发展态势互联网
新媒体环境下新闻评论的发展策略
铁岭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集团化办学的对策研究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互联网+”环境之下的著作权保护
“互联网+”对传统图书出版的影响和推动作用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乡镇企业的发展态势和经济效益研究
旅游业网络营销发展态势及其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