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现代服务业短板成因及对策

2016-03-16 11:48□文/蒋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6年17期
关键词:服务业苏州人才

□文/蒋 璐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江苏·苏州)

苏州现代服务业短板成因及对策

□文/蒋璐

(苏州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江苏·苏州)

[提要] 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本文分析苏州现代服务业短板成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苏州;现代服务业;补短板;对策

收录日期:2016年7月3日

一、苏州现代服务业短板成因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北翼,是一个快速崛起、超常发展的经济意义的“大城市”,但是否为经济“强”市?近年来,无论是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就业结构方面,苏州现代服务业在第三产业中的贡献度每年都在增速,但与沪、宁、杭、锡这几个长江三角洲地区重要城市比较,仍然有差距。苏州现代服务业所占服务业的比重较低,占服务业大头的仍然是餐饮、交通等传统行业,金融业等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尚不突出。

(一)现代服务业短板现状。从宏观方面分析,苏州现代服务业总体发展水平较慢,现代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不仅明显低于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发达地区,同时更低于浙江、天津等发展地区;现代服务业增速长期低于第二产业,直至经济新常态下工业高增长模式难以为继,现代服务业增速才被动反超;现代服务业劳动生产率平均比第二产业低了1/3左右。从结构方面分析,批发零售、交运仓储、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在全部服务业中所占比重仍然较高;代表经济转型未来方向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不足,制约制造业升级;制造业产能过剩和服务业供给不足并存,健康、养老、医疗等服务业供给不足,不能满足居民消费需求。

(二)现代服务业短板成因。造成苏州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最重要的原因首先是行业垄断和准入限制过多,社会资本难以进入,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活力不足;其次还包括行政审批环节过多,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形势的快速变化,已有的公平准入政策落实不到位,现代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相对低,参与全球化不足等。相应地,现代服务业补短板应加强市场化改革,打破垄断、削减行政审批、切实推进公平准入、扩大对外开放。对内开放应优先于对外开放,国企、民企、外资等应平等对待,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公平竞争、平等竞争的基本格局。

(三)现代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有待优化。一是城乡服务业供给的区域不平衡,城乡二元体制机制的存在,使得城乡间在信息、交通、金融、物流、教育、卫生等服务供给方面存在显著差别,城乡居民在相应的服务消费方面出现结构性差异,短时间内难以有效突破;二是公共设施配套的区域不平衡导致供给结构难以趋稳。一些与公共基础设施相关的服务行业,如信息、科技、医疗、教育、文化娱乐等领域的“硬件”设施不完善,单靠企业的力量难以提供这些外溢效应较高的设施,也制约了服务的供给,影响了消费的扩大;三是体制束缚导致部分服务的供给短缺。健康养生、文化娱乐、大众体育等一些服务行业受到多种市场准入方面的限制,在用地、用水、用电等方面制约较大,负担较重,无法实现要素资源的市场化配置,从而阻碍了服务产品的有效供给。

从服务业增加值构成看,2015年第一季度苏州市服务贸易运行情况分析,总量指标保持增长。一是新兴服务业和公共服务业投资有所下降。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投资增速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二是服务业发展对房地产行业的依赖有所增强;三是服务业利用外资后劲趋缓,服务业新批外商投资项目有所下降,服务业新增注册外资金额增幅同比下降3.1个百分点;四是部分新兴行业发展态势迅猛,其中计算机信息服务和广告会展等服务分别增长30.3%和27.4%,可知计算机信息服务、广告会展等现代服务业增长率较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不合理,有待进一步优化。

二、苏州现代服务业补人才供给不足的短板

在工业化转型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中,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苏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近年来,苏州新兴产业发展已形成独特的产业优势和地区特色。同时,围绕转型发展,苏州加快现代服务业推进速度,以更好地支撑新兴产业发展,进而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的发展模式。

(一)从苏州现代服务业增员企业的产业分布情况分析。从计划增加员工人数企业的产业分布来看,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科技服务产业有59%的企业计划增员;金融服务、现代物流产业均有57%的企业计划增员。现代服务业对人才的需求远高于先进制造业。从当前分析,苏州推动现代服务业所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是人才供给不足,主要体现在高端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以及高层次人才缺口较大。2015年调查显示,金融服务产业中投资管理、资产证券化、资产评估、信贷分析、风险管理相关人才相对紧缺;科技服务产业中知识产权、质量检验、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信息、电子商务相关人才相对紧缺;现代物流产业中物流融资、运输保险、国际贸易、海事仲裁、货运代理相关人才相对紧缺。

(二)苏州现代服务业人才供给不足原因分析。2015年调查结果显示,服务企业认为人才供给不足的原因中排名前位的是“人才市场中符合岗位要求的人才数量少”(39%)与“本地专业对口领域的人才数量少”(31%),员工流动率过大(22%),新增业务导致人才短缺(20%)。现代服务企业希望通过更多的产学研合作,进一步提升高等教育质量,促进高等院校的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更符合产业发展趋势及市场实际需求。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长下行压力仍然存在,经济增长率有所降低,加上国际经济持续低迷,导致市场整体招募需求下降;另一方面高校的一些专业设置和教育内容未能及时适应产业发展,使得高校毕业生的知识技能和操作技能难以及时满足企业的用工需求。另外,还存在一些观念的问题,高校毕业生自主意识强、对就业的认识多元化、适应市场的意识不强等等。

(三)创新苏州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制度。经济间的竞争更加倚重于创新能力的提升,传统发展模式下的贸易战、货币战,渐趋聚焦于战略性创新资源的争夺,聚焦于更为隐蔽的人才争夺战,新竞争方式不仅仅是人才能力的比拼,更包含人才制度的较量。一是破除制约人才流入的体制壁垒,构建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拓宽用人视野,破除制度藩篱,增强政策开放度,提高人才流动性,让天下英才近悦远来、尽展其能。人才政策极易被模仿复制,优势很难长久保持,消除制约人才流动的体制机制壁垒,必须抓住关键,围绕做大人才增量,不断降低人才流入成本,提升流入意愿和实际效用;二是创新本土人才培养制度,立足苏州本土培养,强化苏州本土人才国际化竞争水平,建立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动态调控机制,紧紧围绕战略新兴产业开展人才培养,确保与需求深度融合、有效对接;三是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机制,形成人才制度优势必须首先对此进行深层次改革,充分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让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上起决定性作用,让用人主体在人才进管出上有更大自主权,让人才在创新创造活动中有更宽松的环境。

三、苏州现代服务业补短板对策

在当今经济形势下必须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增强苏州服务业综合竞争力。以转型升级为契机,充分发挥苏州人文、旅游和制造业三大优势,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协调发展的原则,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增长点,如金融、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现代物流、科研和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价值链向高端拉升,推动苏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运用现代经营方式、服务技术和管理手段改造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推进特许经营、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代理分销、厂商直销等新型营销方式、服务方式和组织形式,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

(一)实施服务业名牌战略。引导服务领域各行业依托有竞争力的企业,通过兼并、联合、上市、重组、加盟等方式形成一批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大型服务业龙头企业和跨地区发展企业,集中力量培育、发展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服务业名牌企业,加大旅游产品的质量监督和扶优扶强,扶持发展具有苏州地方特色的传统服务业老字号品牌,发挥名牌企业的聚集效应、规模效应、管理效应和品牌效应,促进服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二)实现标准提升质量计划。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新兴服务业,改造传统服务业,促进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加快服务标准化的步伐,加强宣传、引导和推动,重点加快现代物流、金融保险、商贸与技术服务、科技与信息服务、旅游、餐饮等领域的标准化进程,加快重点服务业标准的制定和实施。继续开展服务行业社会满意度调查和服务质量的评比,促进服务质量的全面提高。加强公共标志国家标准的宣传贯彻,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

(三)打破垄断。打破垄断是服务业补短板的重中之重。服务业内部行业众多、差异巨大,一些行业(如铁路)具有自然垄断性质,一些行业(如金融、教育)具有外部性等,因此个别行业由国有经济主导经营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总体来看,除个别涉及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经营的领域外,绝大多数服务业应坚决打破垄断、实行市场化改革。以现代服务业的市场开放为重点,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真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培育和形成多元化的服务业市场主体,营造服务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形成现代服务业市场公平竞争、平等竞争的基本格局。

(四)切实推进公平准入。将国家有关服务业公平准入的有关规定切实落到实处,消除社会资本在设立和经营服务业企业中的“玻璃门”和隐性壁垒,有效释放社会资本活力。全面放开现代服务业对社会资本的准入限制,在金融、电信、邮政等行业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取消经营范围限制,打破教育、医疗、文化等行业对社会资本的限制,加快公共服务领域对社会资本放开。苏州拥有充足的社会资本,拥有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队伍和大量高素质的人才储备,放宽现代服务业准入可以促使更多的资本和人才进入现代服务业。

近年来,苏州市现代服务贸易发展较快,但是竞争力不足,仍是对外贸易的“短板”,在宏观经济环境面临较大压力的情况下,苏州市现代服务业紧扣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两个核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着力培育新兴服务业。进一步优化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借力“互联网+”,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品牌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一是切实加大有效投入,狠抓重大项目建设,增强现代服务业发展后劲,适时组织对现代服务业重点项目跟踪督查,及时了解项目进展情况,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及时协调解决,确保重点项目建设按时序推进,加大新兴服务业投资力度,扭转部分新兴服务业投资负增长的势头;二是强力推进载体平台打造。围绕集聚区提档升级,重点聚焦现代服务业、生产性服务业等领域,新增一批市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导新兴业态实现有效集聚,增强集聚区要素集聚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三是着力推动服务业创新发展。立足科技服务、软件信息、创意设计、节能环保、人力资源、检验检测、平台经济以及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等现代服务业领域,重点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品牌创新三个类型,扶持发展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

主要参考文献:

[1]吴洁.国际服务外包的发展趋势及对策[J].国际经济合作,2007.5.

[2]徐一清,徐满平.补齐服务业短板是促发展的关键[J].浙江经济,2016.4.

[3]赵驰轩.苏州服务业人才需求与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关系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1.34.

F719

A

课题项目:苏州市社科规划(应用对策类)课题(项目编号:Y2016LX067)

猜你喜欢
服务业苏州人才
人才云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苏州一光
苏州十二忆
中介服务业
服务业集聚区
说个好苏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