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亟待加强

2016-03-16 20:00梁东丰李冰冰
改革与开放 2016年24期
关键词:社会化养老保险机关

梁东丰 李冰冰

县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亟待加强

梁东丰 李冰冰

自国家对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实行重大改革以来,其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也被提上议事日程。目前,各地方政府都在按照逐步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的要求,积极探索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思路,尽量减轻机关事业单位的压力,努力提高管理服务质量。但是这项工作伴随着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循序推进,还需要建立完善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制以及建立健全社会化管理监督机制,不断改善管理、加强服务。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工作

日前,滨海县原天场乡农机管理所退休职工彭某在办完资格认证手续后说:“退休这些年,单位从来没有人过问我们的事。乡镇撤并后,单位没有了,连党费都没有地方交,组织生活就更不用谈了。”

老彭的话对我们触动很大,自从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其离退休人员的养老保障由单位负责走向了由社会承担,大大增强了保障能力,但是管理服务问题逐步显现,亟待改善和加强。

一、充分认识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的意义

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服务,是《国务院关于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决定》提出的目标和原则。这对于县级机关事业单位来说,其退休人员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有着三个方面的积极意义。一是有利于退休人员尽快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一直由原所在单位负责管理与服务。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一些机关和事业单位职能转变,缩减人员,有的还被撤并或撤销,其退休人员管理工作无从着落。实行社会化管理模式,不仅是社保制度改革,建立独立于机关事业单位之外的养老保险制度的需要,而且能让改制单位或被撤销的单位退休人员有了“娘家”,使他们的生老病死在就近的社会管理服务机构获得关心和帮助。二是有利于减轻机关事业单位社会负担。从滨海县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的情况来看,截至目前,90%以上的退休人员养老金由社保经办机构委托银行发放后,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机关事业单位的社会负担,并且增强了养老保险基金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了单位和职工参保积极性。三是有利于退休人员继续为社会发挥余热。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中绝大部分为干部性质或专业技术人员,他们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专业技术本领和工作能力。退休后,不少人才艺兼备、精力旺盛。我们要高度重视并做好其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从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组织上关怀,使其尽可能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现状

长期以来,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离退休后都是由原所在单位负责管理。从我们滨海县的情况来看,截至2015年底,滨海全县机关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共9580人,其中属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1897人,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离退人员7600多人。目前,这些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极不平衡。机关和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对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做得比较好,如交通、教育、水利等部门都成立了老干部支部,明确专人负责退休人员的党务和管理工作。差额拨款和自收自支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相对较差。由于受经济、人员和管理机制等因素的限制与影响,这些单位缺乏对退休人员的日常管理与服务。在养老金实行社会化发放后,这些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处于“无人过问”的自由松散状态。原属乡镇管理的事业单位,在乡镇撤并或改制后,原单位不复存在,退休人员更是无人过问。有的事业单位改制后,原单位不存在了,退休人员就挂靠在其他单位,因挂靠单位对这些退休人员并不了解、不熟悉,管理服务不及时也不全面。特别是一些属于经营型或收费性质的事业单位,因运营困难和有关收费项目取消,单位早已名存实亡,在职职工自谋生路,只剩下退休人员,更是无人管理服务。另外,目前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尚未划入社区街道管理,这些名存实亡、无专人负责的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则处于管理真空状态。

三、加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工作建议

这种无人管理的状态,严重影响了退休人员的思想情绪,他们辛辛苦苦为党和国家建设工作大半生,到老却成为社会“弃儿”,不免产生不满与怨言,更影响到退休人员的身心健康。因此,改善和加强县级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十分必要。

1.加快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新模式

在全面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积极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和城镇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并轨过程中,县级人民政府要根据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总体要求,加快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步伐,真正建立独立于企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社会化发放,借鉴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的模式和经验,探索建立适应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管理服务新模式,促使退休人员由“单位人”向“社会人”转变。

2.依托社区街道资源,实行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并轨

依托和利用社区街道目前已经建立的各种活动场所、资源及管理服务体系,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服务实行资源共享,共同利用。社保经办机构将机关事业单位新办理退休人员纳入乡镇、社区管理服务范围,已经办理退休人员分期、分批逐步纳入社会化管理。在管理服务中,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组织开展各种文化娱乐活动,为他们提供有益于身心健康的社会化服务,并对生活上出现困难、身体发生疾病的退休人员给予帮助与支持,给予社会化关爱,解决他们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使他们同样分享社会化管理服务的关爱。

3.政府统筹规划,强化部门职责

社会化服务管理体系建设涉及人财物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县级人民政府应统筹规划和作出安排,按照“一个统一”和“五个同步”的要求,制定刚性的政策措施,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相应的政策体系。在乡镇、社区街道(居委会)都应建立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实现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设施、人员、经费、场地、制度“六到位”,形成统一的管理体系。同时,社保部门要把完善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建设作为重要任务,对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相关的政策进行梳理落实,建立其管理服务网络,并与企业退休人员管理网络有机结合,享受同等的社会化管理服务。

4.加强社会化管理队伍建设,建立和完善基层服务平台

做好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服务工作,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方针,首先,加强管理队伍建设。完善乡镇、社区街道社会化管理服务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可通过机构调整充实,也可从曾经从事过机关事业单位劳资工作人员中选聘兼任,其工作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解决。同时,对专职人员开展社保知识、业务工作操作和服务工作技能等培训,提高其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其次,抓好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全面落实活动场地,采用扩大、新建等方式,为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提供活动场所,并根据退休人员需要,着力推进社会管理服务的标准化。通过验收评比等方式,切实加强乡镇、社区基层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社区管理服务规范化,使他们充分享受到社会保障待遇,提高其生活质量。

(作者单位:滨海县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管理处)

10.16653/j.cnki.32-1034/f.2016.24.016

猜你喜欢
社会化养老保险机关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
在推进“两个机关”建设中践行新使命
把人大机关建设成为学习型机关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打开机关锁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退休后可以从职工养老保险转为居民养老保险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