困境与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浅探

2016-03-16 20:38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文教资料 2016年17期
关键词:辅导员能力工作

胡 伟(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 金华321000)

困境与路径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浅探

胡伟
(上海财经大学浙江学院,浙江金华321000)

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要切实从事务型向学习型转变,不断从经验型向科研型转变,促进自身全面发展与提升。加强对辅导员科研工作的认识,提高辅导员科研水平是一项迫切任务。从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入手,从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出发,对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提出有效路径与对策,对正确开展辅导员科研工作大有裨益。

辅导员工作科研能力提升路径

随着2004年中央16号文件等相继出台,新形势下社会对辅导员队伍的关注,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学术研究重要性还未受到应有重视,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辅导员专业化发展的空间。

一、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分析

中央16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的出台及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的颁布实施,它们都为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政策保障。但是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仍存在一些困境,本文主要从主客观两个方面分析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的困境因素。

(一)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困境的主观因素。

1.科研兴趣不足。目前,高校辅导员由于参与科研的机会少,研究常常处于自发状态,对于如何选题、如何申报、怎样搜集文献、如何形成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了解少,再加上发文章和申请课题处处碰壁,大部分辅导员对科研失去兴趣。

2.科研意识淡薄。目前,部分辅导员仍然处于凭借老经验进行工作的状态,他们大部分时间放在学生事务性工作上,没有投入足够的精力研究当前学生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新情况,科研意识呈现淡薄化。

3.科研理论匮乏。从事研究重要的是要具备科学研究的基础性知识,主要是发现问题、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多种基础性知识。但是辅导员们大部分都来自不同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知识储备相对匮乏,理论水平不足。

(二)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面临困境的客观因素。

1.科研指导缺乏。从现实情况来看,辅导员从事科研环境有所欠佳,他们缺乏专业指导与训练。高校往往重视其组织能力与执行能力的培养,忽视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高。高校辅导员的科学研究工作仍处于自发与零散状态。

2.科研时间紧缺。辅导员的工作内容包括担当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承担学生教育、管理、心理辅导等多项职责。辅导员每天的工作都是非常繁忙的,没有时间对学生工作中客观规律进行深入探索和研究。

3.科研激励有限。从目前实际情况而言,很多高校缺乏相应的资金和机制鼓励与支持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培养。有些激励政策与激励措施没有落到实处,发挥作用不强。科研激励有限也会制约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

国际灌排委员会主席高占义强调,增加粮食产量、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必须依靠提高单位用水量和单位耕地面积的生产效率。保障增加粮食产量必须采取包括技术、政策、管理、投资等方面的综合措施,提高雨养农业和灌溉农业的生产效率,发展节水灌溉,降低灌溉设施成本,增加储水设施,合理利用地下水,开发利用劣质水,对灌溉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革,增加对小型农户的支持。

二、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解读

对于高校辅导员来说,科研能力主要表现为辅导员能通过对实际工作中积累的第一手资料与实践经验进行归纳总结、理论分析,探索工作规律与方法,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理论和方法的创新,进而形成能够指导实践的研究成果,提升后续实践能力[1]。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日益形成多样性的态势。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高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显得尤为关键。

(一)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全面贯彻落实以人为本的必然要求。

十八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2]对高校学生工作来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是以生为本,遵循学生工作的规律,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有效的服务。科研能力是其工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导员需要不断提高科研能力。

(二)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是实现辅导员队伍建设职业化与专家化的必备要求。

“第十六条高等学校应当鼓励、支持辅导员结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实践和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发展开展研究;以及第十七条等等”[3]。2014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也为高校辅导员队伍向职业化、专家化方向迈进提供了制度保障,描绘出了辅导员长期从事学生工作的职业路径。

(三)辅导员科研能力的提升是做好学生工作与提高服务学生质量的客观要求。

三、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刍议

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和最新出台的《高等学校辅导员职业能力标准(暂行)》都强调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教师和干部的双重身份。以上鉴于辅导员的特殊身份,因此提高辅导员科研能力的要求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新形势下应根据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解决辅导员科研能力提升的路径与对策。

(一)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研兴趣,调动其进行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辅导员科研意识的强弱一定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辅导员科研能力的大小及科研水平的高低。辅导员科研能力对辅导员工作水平的提高起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是他们由“经验型事务工作者”向“专家型辅导员”[4]转变的重要衡量标准。学校要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引导辅导员注重科研、培养其科研能力、积极参加科学研究,不断提高辅导员的科研兴趣。

(二)高度重视辅导员的系统化学习,积极加强终身学习理念建设。

“活到老,学到老,改造到老”,这是周恩来的名言。我们应该具有终身学习意识。第一,高校要增强辅导员的学习意识。第二,高校要加强辅导员的学习培训。第三,高校要丰富辅导员的学习内容和加强辅导员交流互助。通过组织学生工作创新论坛等活动,展示和交流学生工作研究成果,使辅导员在交流中学习,在学习中提高。

(三)从实际出发切实协调部署,构建辅导员参与科研的制度保障机制。

实践证明有专门知识还远远不够,没有学术研究的保障机制是难以顺利开展学术研究的。落实辅导员参加科研的制度保障并不断对其进行完善,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培养体系中的重要环节。我们需要在保障体系上下工夫:首先,高校需要创建科研管理组织。其次,高校要制定科研制度。最后,高校应采取有效措施,提供宽松的环境,保证辅导员有一定的学习、进修与科研时间。

(四)坚持以人为本,建立兼有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评价体系。

目前我国高校辅导员的评价体系单一,缺乏客观性和科学性。为了弥补现实中评价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我们需要在如下方面开展工作:首先,高校需要客观与科学地考核高校辅导员的科研工作。其次,高校要评选优秀成果。最后,高校在学术评价方面要充分考虑辅导员的身份定位,不要过于强调所发表文章的数量及所发表的期刊档次,重在评价所发表文章对实际工作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1]柏路.高校辅导员科研能力的现状透析及对策思考[J].高校辅导员,2010(2).

[2]胡锦涛.胡锦涛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人民日报,2012-11-08.

[3]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2006.

[4]张效英.高校辅导员学术研究的现状和对策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0(10).

猜你喜欢
辅导员能力工作
消防安全四个能力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大兴学习之风 提升履职能力
你的换位思考能力如何
不工作,爽飞了?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选工作
校外辅导员的一天
数年如一日的义务辅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