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6-03-16 06:01杨晗张怡李胜涛李斌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成都610075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6年2期
关键词: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杨晗,张怡,李胜涛,李斌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PBL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杨晗,张怡,李胜涛,李斌
成都中医药大学,四川 成都 610075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的教学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校2013年9月-2014年1月授课的中医专业李斯炽班2011级学生共40名,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观察组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引入PBL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学期末教学结束后对2组学生采用综合考试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观察组学生综合成绩、临床思辨能力题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对PBL教学的主观评价及满意度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优于传统教学方法,学生临床思辨能力明显提高。

关键词:基于问题学习;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基于问题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是指在临床前期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该教学法强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加强基础知识与临床技能的紧密联系和融会贯通,为临床实习奠定基础。研究表明,PBL医学教育模式与传统教育模式(lecture-based learning,LBL)相比,对学生主动学习、双向交流、临床思维及团队协作等方面能力的培养都具有一定优势[1-2]。目前已逐渐成为国际流行的医学教育,也是我国医学临床教学改革探索的新方向。本研究将PBL教学引入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中,对PBL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进行评价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本校2013年9月-2014年1月授课的临床医学院中医专业李斯炽班2011级学生,共40名,按学号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名。2组学生性别、年龄、入学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1.2.1教材选用2组均采用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内科学》[3]进行理论教学。

1.2.2观察组本组在传统教学方法基础上引入PBL教学,其中PBL教学21学时、传统教学51学时,共计72学时。将20名学生随机分为3组,人数分别为6、7、7名,各组学生推选出主持人、记录员各1名,每组配备1~2名指导老师。主持人负责汇总讨论意见及提出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然后继续组织小组同学查阅相关资料,力求解决问题;记录员负责记录同学的讨论内容,并及时反馈给主持人进行归纳总结。指导老师主要起启发和引导作用,可以调节讨论进程,协调关系。根据PBL教学法的基本要求,结合实施PBL教学法的班级前期开设课程的情况,组织有资历的专家编写教案,并对指导老师进行讲解和培训。每个教案分为导学1次(1学时/次)和讨论2次(3学时/次),每次结束前主持人对本教案讨论内容进行汇总。

1.2.3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由具有丰富教学及临床经验的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按教材章节讲授,共计72学时。

1.2.4教学效果评价学期末,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对2组学生进行测试,统一命题阅卷。试卷实行百分制,题型分为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名词解释、判断分析题、简答题、病案分析题,并将试卷成绩中的基础理论题(60%)和临床思辨能力题(40%)分别计分。

1.2.5学生对PBL教学评价采用调查问卷表对观察组学生进行2项评价:①主观评价,包括信息管理能力(课前文献检索、资料查阅、获取知识等)、临床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协调沟通能力、提高学习兴趣、增加学习负担、综合评价等;②满意度评价,包括小组成员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对指导老师工作的评价,对本教案的评价,老师对学生讨论及表现的评价等。

1.3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考试成绩比较

通过理论考试对PBL和传统教学方法进行客观评价,结果2组学生基础理论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学生综合成绩、临床思辨能力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表1 2组学生考试成绩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组别 人数 基础理论成绩 临床思辨能力成绩  综合成绩观察组 20 45.2±6.4 32.6±4.6* 77.4±2.6*对照组 20 45.1±5.5 30.4±3.8 75.2±2.3

2.2观察组学生对PBL教学评价

2.2.1主观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收回20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19名(95%)学生认为PBL教学能提高自我信息管理能力,20名(100%)学生认为能提高临床思维能力,18名学生(90%)认为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18名学生(90%)认为能提高协调沟通能力,19名学生(95%)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3名学生(15%)认为会增加学习负担。

2.2.2满意度评价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20份,收回20份,回收率100%。结果显示,18名(90%)学生对自我评价满意,18名(90%)学生对组员间相互评价满意,19名(95%)学生对指导老师工作满意,18名(90%)学生对本教案满意,18名(100%)学生对综合评价满意。

3 讨论

中医内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主干与核心课程,承担建立和培养学生的中医基本临床技能和诊疗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具有综合性强、内容多、实践性强等特点。目前,中医内科学的课堂教学仍以教师灌输式教学模式为主,教学模式较单一,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实践性。近年来,PBL教学模式的逐步发展,顺应了医学教育中亟待解决学生思维刻板、实践能力不足等问题的要求。研究显示,PBL对医学生临床综合能力的培养效果有传统教学法无可比拟的优点[4-5]。本研究也显示学生主观评价体现了PBL教学的优势。PBL教学法不仅改变了先基础后临床再实习的“三阶段”传统教学体系,也改变了以课堂讲授为中心的模式,将素质教育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6]。

本研究针对本校开办的中医专业特色人才班李斯炽班40名学生采用了2种教学法进行对比分析,对观察组制定了详细的PBL教学计划,同时反复修订PBL情景病案,并加强对指导老师的培训。而对照组则由具有丰富教学临床经验的教师采用传统的多媒体课件讲授方式。从学期末考试中综合性试题得分情况看,2组间理论基础题得分无差异,但观察组学生临床思辨能力题得分与综合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PBL教学法的引入能较好提高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和临床思辨能力,使课堂教学效果显著提高。另外,在对观察组学生填写的PBL教学主观评价、满意度2份调查表进行统计时发现,PBL教学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内在学习需求,有利于学生独立思考问题,有效培养学生的中医临床思辨能力,通过小组间讨论,使学生的沟通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均得到了提高,综合满意度较高。

当然,本次PBL教学也存在不足。调查结果显示,有15%的学生认为PBL教学模式增加了学习负担。究其原因,该班本学期课程量较大,部分学生不能合理利用时间,查找信息资源方法欠缺,其他学科教学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进行学科整合等,导致部分学生不能很好适应该教学模式。

总之,在中医内科学课堂教学中引入PBL教学法,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有利于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契合度,有利于基础学科与临床之间融会贯通,有利于课堂教学的稳定性和持续性,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冯明,王洁妤,曹若瑾,等.PBL教学在内科学教学中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3,13(30):5988-5990.

[2] 贾改珍,王玖,相静,等.医学生循证医学认知现状调查[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9(9):36-37.

[3] 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7.

[4] 汪青.国内医学院校PBL教学模式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剖析[J].复旦教育论坛,2010,8(5):88-90.

[5] 干静,魏雅荣,汪锡金,等.国内临床医学课程PBL教学效果的Meta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3(11):97-98.

[6] 张卫,陈少玫,万文蓉,等.PBL教学法及其在中医教学应用的思考[J].中医药通报,2013,12(3):42-44.

·综述·

Application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Teaching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ternal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G Han, ZHANG Yi, LI Sheng-tao, LI Bin (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engdu 610075, 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application effects of problem-based learning (PBL)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Methods Forty students in Grade 2011 major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20 students in each group. They attended class during September 2013 to January 2014. The observation group used the PBL teaching method combined with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adopted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evaluation was conducted through comprehensive examination and questionnaire survey at the end of semester. Results The total score and clinical thinking score of observation group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control group (P<0.05). Student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ought highly of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satisfaction of PBL teaching method. Conclusion PBL teaching method is superior to the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classroom teaching of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tudents’ clinical thinking ability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Key word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ternal medicin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eaching method

收稿日期:(2015-01-25;编辑:梅智胜)

通讯作者:张怡,E-mail:zhangyi2288@163.com

基金项目:成都中医药大学校级重点教改课题(201311561)

中图分类号:R2-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6)02-0120-03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6.02.036

猜你喜欢
中医内科学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浅谈《中医内科学》理论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
《内经》理论在《中医内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师带徒”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中医内科学》中英文教材比较研究
学生标准化病人在《中医内科学》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