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计算机专业中对学生就业作用研究

2016-03-16 04:39周真真刘荣林边兴科
无线互联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就业校企合作

周真真 刘荣林 边兴科

摘要:文章针对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探讨了现代学徒制的内涵,分析了该教学模式在就业中的促进作用,存在的问题与建议。对今后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完善,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均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就业

随着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和普遍运用,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计算机专业人才,而且对实践经验和岗位对口的要求越来越高。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很难适应企业的要求,不能找到对口的工作,而企业招不到需求的人才,形成了供需矛盾。有很多学生都是在毕业后通过培训机构的培训后走上对口的岗位。为了改善这种就业现状,高职院校必须从根本上转变教学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促进学生高质量的就业。

2014年8月,教育部公布《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提出“校企应签订合作协议,职业院校承担系统的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依据培养方案进行岗位技能训练,真正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这就从国家政策层面提出了现代学徒制是高等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进一步改革方向。

1 现代学徒制的内涵

学徒制在我国由来已久,在企业中通过具有较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资深管理者或技术专家对新进员工进行岗位知识、技能等方面指导的一种管理制度。现代学徒制是传统的学徒制和现代教育的结合,在校企合作的模式下,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培养学生(学徒)。

通过对高职计算机专业毕业生以及顶岗实习生的调研,我们发现学生初次走向工作岗位后认为最欠缺的能力排在前四位的分别是实战经验、交往与沟通、团队协作和吃苦耐劳。同时,也总结了三点工作体会:实战工作经验很重要。技术要专而不是泛。其它综合能力也很重要。针对上述调研结果,现代学徒制的教育模式完全能够解决学生认为最欠缺的就业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在IT企业中,一般是将较大型的项目分解为多个子项目、子模块,完全可以由企业师傅指导学徒来完成,因此,计算机专业非常适合现代学徒制的教学模式。

在这种模式下,学校、企业和学生三方签订协议,由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校期间作为学生学习专业知识,在企业时作为学徒由企业师傅指导实习岗位工作,工作和学习交替进行,最终的考核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评价,可以授予国家承认的职业资格证书。师资方面主要有企业和学校师资组成,学校教师教授基础课程,企业师傅均具有丰富的一线工作经验,承担了专业核心课程和综合实训课程教学。

2 在计算机专业就业中的促进作用

2.1 明确职业规划

以前的校企合作中片面注重学生的实习实践,容易忽视传帮带的学徒模式。将现代学徒制引入到校企合作模式中,企业师傅拥有丰富的经验和资深的能力与技术,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在指导学生的时候可以加上自身经历去启发学生的职业规划意识,指导学生应当如何进行职业规划,如何实现自己的规划。学生在入学之初,就能够明确就业岗位,了解行业动态,这也为三年的学习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提高岗位适应能力

引入企业师傅指导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充分地了解岗位工作流程,熟悉企业文化,与同事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实现各个方面素质的全面发展。学生在实践中积累了一些工作经验,具备了一定的适应岗位的能力,基本上能够做到毕业后直接上岗工作。例如,IT企业需要经常加班、熬夜。由于企业师傅的言传身教,学生在实践岗位上培养了良好的职业核心素质,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品质。

2.3 提高企业、学校和学生三方面的满意度

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首先注重的是工作能力,其次是敬业精神、再次是稳定性和社交能力。通过现代师徒制的教学模式,企业可以按照自身需求培养学生,由企业师傅直接带徒上岗实习,学生毕业后直接上岗创造价值,节省了人力资源的费用。企业师傅对学生的指导不仅仅是专业技能上的,还包括与职业相关的多方面知识,如职业核心素养、责任心培养以及团队合作的重要性等。通过这些悉心指导,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工作积极性,工作态度以及人际交往能力等,使得学生能够得到全面教育,从而培养起良好的工作态度,这样一来,企业对学生的满意度也随之提高。

在企业师傅的带动下,学生提前对行业的发展有所了解,对企业增加了认同感,对就业岗位也比较满意,跳槽现象也相对减少。

对于学校而言,校企合作直接把学生输送到企业中去,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长此以往,学校在行业中也会有一定的知名度,有利于学校今后的发展。

3 存在问题与建议

3.1 只关注初始就业

《中国IT从业人员心理特征研究报告》将从业人员按照岗位职责和要求划分为管理类、销售类、技术支持类和研发类四类岗位。高职计算机专业培养的主要是初级的技术支持类人才,初始就业一般是软件程序员、软件测试员、技术支持等岗位。现代学徒制中的校企对接是按照行业设置专业、按照岗位设置课程,大部分毕业生的初始就业比较顺利。随着IT高新技术的迅速发展,IT行业也会不断出现新的岗位。如果学生就业以后需要转岗,再就业就会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现代学徒制的实施过程中应避免只关注学生的实习实践,也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保证完整的知识结构,还要对行业的未来发展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2 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较少

在师傅带徒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更多的是培养纯技术型人才,对其他行业了解较少,而社会更需要复合型人才。例如销售类岗位,需要把计算机相关技术作为基础,同时又擅长营销方面策略的跨专业人才。因此,在培养学生专业核心技能的同时,可以开设一些如营销、管理类的选修课程,也可以把企业相关人员请进课堂举办讲座。

3.3 就业岗位数目和就业质量不能保证

现代学徒制模式下,学生、学校和企业之间签订三方协议,保证入学即就业。但企业的用人需求往往根据当年的实际情况来确定,提供的岗位数目预期不明确,毕业生的去处不确定。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心态,影响了拜师学艺的积极性。

学生的就业质量依附于校企合作企业的质量。合作企业的规模和实力直接影响了学徒制模式的实施效果。在IT行业中,中小企业较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旺盛。相比较而言,大型企业的技术先进,企业师傅的技术在同行业中也是佼佼者,在这样的企业中实习可以拓宽学生的眼界。同时,大型企业可以提供较多的工作岗位,有利于学生就业。

鉴于以上原因,学院需要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加强与企业合作,尤其是知名的大型企业的合作,吸引IT行业内的企业与学校合作办学,形成与学徒制相配套的岗位群,保障各方利益。

4 结语

综上所述,现代师徒制在计算机专业学生就业方面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还有一些学生担心师徒制模式没有相应的学校或企业的制度保障,有可能出现师傅压制徒弟等一些潜规则反而影响了今后的就业。随着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保障制度也会逐渐建立起来,现代学徒制模式会进一步推进学生的就业,提高就业质量。

猜你喜欢
现代学徒制就业校企合作
技工院校以就业为导向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浅谈高校辅导员的就业指导力
如何指导大学生提高面试技能
内蒙古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