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里也曾是霾都 东京重拳治霾改变了全日本

2016-03-17 11:12当当发自东京
环境与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害石原柴油车

◎特约撰稿 当当 (发自东京)



那里也曾是霾都东京重拳治霾改变了全日本

◎特约撰稿 当当 (发自东京)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因工业发展,日本也曾饱受大气污染的折磨。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增长,60年代后期经济增长率曾高达12.4%。当时日本和中国一样,主要能源是煤炭,大楼供暖烧的锅炉也排放出大量的黑烟,遮天蔽日昏天黑地,从照片上看似乎比现在的北京更糟,当时东京和许多城市的街头甚至设有投币式氧吧。那么,如今东京的蓝天是怎么来的?让我们从头说起。

曾靠望远镜监测空气

上个世纪,东京也有过雾霾,也曾饱受过大气污染的折磨。

1954年日本开始进入高速经济增长期,上世纪50年代后期的经济增长率为8.8%,60年代前期为9.3%,60年代后期已高达12.4%。当时,日本工业的主要燃料是煤,工厂的烟囱突突地冒着黑烟,工厂附近人家晾出去的衣服收回来是黑的,小店里的商品甚至不得不罩上透明塑料布遮尘。小学校里几乎每天都要测试煤烟灰对儿童呼吸系统的影响。而在高楼林立的市中心地区,大楼供暖烧的锅炉也排放出大量的黑烟,遮天蔽日昏天黑地,从照片上看似乎比现在的北京更糟。

居民纷纷投诉。1955年东京制定了《煤烟防止条例》,开始监测工厂和大楼的黑烟排放状况。方法很简单:监视员在大楼平台上举着望远镜远眺,眼前立着个排放浓度等级示意图,颜色最浓的为5级。监视员就这样对照着看,哪个烟囱冒出来的烟浓了,就马上开赴现场指导。后来最高的构筑物东京塔上面也设了监测点,每小时输出一次高空煤烟灰的检测数据。同时还在都内各区设点,收集低空的煤烟状况。当时每月每平方公里的煤灰粉尘居然多达21吨。

设想筑高烟囱稀释污染浓度

1955年东京制定了《煤烟防止条例》,开始监测工厂和大楼的黑烟排放状况。方法很简单:监视员在大楼平台上举着望远镜远眺,眼前立着个排放浓度等级示意图,颜色最浓的为5级。监视员就这样对照着看,哪个烟囱冒出来的烟浓了,就马上开赴现场指导。

进入上世纪60年代后期,日本的能源结构从以煤炭为主转向石油主导,石化工业在日本遍地开花,空气污染的问题日益严重。这时期,东京上空以往的黑烟变成了淡淡的云烟,用望远镜监测已无法辨识。当时进口石油里含硫比率极高,燃烧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硫气体对人体有很大危害。笔者在纪录片里看到过,当时日本许多城市的街头都设有投币式氧吧。在全国上下一片呼声中,1968年日本终于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止法》。其基本思想是靠筑高烟囱来稀释污染浓度,由此减少对地面的影响。但是像东京都这样污染源高度集中的城市,这种方法起不了什么作用。

东京决定自行立规,1968年制定了独自的燃料排放标准,要求东京都内的800多家工厂全部使用低硫石油。同一年还和东京电力公司缔结了《火力发电厂公害防止意向书》,电力公司同意将都内的火力发电厂释放的硫氧化合物总量,从1967年的每日69吨在6年后减至一半。1970年东京改订了公害防止条例,提出集约能源减少排放,要求各地区建立集中制冷供暖系统。同时从1971年开始对重油中的硫含量加以限制。东京都设立了大气污染监控中心、导入了能实时反映主要工厂和大楼石油使用状况的监测系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加以指导。通过一系列的努力,终于使东京空气中的二氧化硫浓度得到大幅度改善,从1988年开始二氧化硫指标持续100%达标。

1996年的东京大气污染诉讼于2007年通过调解而解决。诉讼的原告团、律师及支持者在法院门口欢呼。

百位哮喘患者把政府告上法庭

东京大气污染的主要原因,一是企事业单位的排烟,二是机动车尾气排放。上世纪60年代起,日本机动车拥有量不断增长,道路条件的改善又容纳了更多的交通量,日本国家的柴油优惠政策又吸引来更多柴油车。这些都使得空气污染越来越严重,尾气污染渐渐变成了东京大气污染源的主要原因。普遍安装了尾气减排装置后,空气污染物之一的一氧化碳大大减少,但二氧化氮和悬浮粒子(SPM)仍然持续超标。当时,东京柴油车占机动车总量不超过20%,但它排放出来的氮氧化物却占了全部机动车排放总量的70%以上。绝大多数的悬浮粒子都来自柴油车。当时,汽油车和柴油车的生产成本相差并不多,柴油车受青睐显然是因为国家对柴油的优惠政策。

还有比这更糟糕的问题:非法柴油在流通。非法柴油就是掺了其他燃油的柴油。国家规定买卖柴油须缴一定的交易税,卖方可从用户那里收税然后上交当地政府。有些缺德分子就动脑筋往柴油里加其他成分然后冒充纯正品柴油出售,把部分的税款塞进了自己的腰包。

非法柴油不仅有漏税问题还严重污染环境。柴油含硫,当时即使日本纯正的柴油其含硫量也比欧洲高出10倍,非法柴油的含硫浓度就更高,排放出来的粒状物质比用纯正柴油时增加14%~17%,氮氧化物增加7%~8%。本来,国家可以通过调改税制来解决这问题的,但是当时日本政府对柴油车问题熟视无睹,对非法柴油放任自流,越来越多的居民因大气污染而患上了哮喘、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有研究机关推测,东京的肺癌患者有16%是因为尾气排放中的PM(颗粒物)所致。终于,1996年一百多位哮喘患者把日本政府、东京都政府、首都高速公路公司连同生产柴油车的七大厂家,一同告上了法庭。

←曾出任过日本环境厅长官的石原慎太郎,当选为东京都知事后便着手修改东京都的《公害防止条例》,规定不管哪路神仙来自日本哪里,凡是不符合东京都环境标准的车都不得入内。这在日本全国和世界都属首例。

↑东京高速路上安装了摄像头,监视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车。

←1970年2月的资料照片,工业排放的烟厚厚地笼罩着日本西部兵库县的尼崎市。

石原慎太郎“让东京改变日本”

“国家不做的事我们来做,让东京来改变日本吧。”这时,有个人站了出来,他就是那个很多中国人熟知的石原慎太郎。石原以前曾出任过日本环境厅长官,1999年首次当选为东京都知事。当时他的竞选诺言之一,就是“绝对不让有损健康的尾气在东京都内排放”。上台后石原立刻着手修改东京都的《公害防止条例》,代之以《确保都民健康和安全的环境条例》。以往地方定的条例至多制约本地,而新条例则不管是哪路神仙来自日本哪里,凡是不符合东京都环境标准的车都不得入内。这是新条例最大的看点,在全国和世界都属首例。

1999年8月,石原带着都厅的工作人员大张旗鼓地开始了制裁柴油车打击非法柴油的战斗,石原称之为“来自东京的环境革命”。当时一个最典型的镜头,就是石原举着一个塑料饮料瓶,边往外撒边告诉公众:里面黑乎乎的东西就是柴油车排出来的颗粒物。东京的柴油车仅一天的排出量,就有12万瓶那么多!

这场战斗需要方方面面的理解和配合。东京政府一开始就在网上开设了供大家讨论的平台以期群策群力。在正式实施柴油车规制之前,做了一系列的铺垫:

1.东京找到日本石油联盟,要求他们尽快在各地加油站提供低硫柴油。因为低硫柴油可以有效减少排放颗粒物。结果,石油联盟提前10个月做到了这一点。

2.召集生产柴油车的七大厂家座谈,恳请他们尽快开发并普及低公害车。多亏这场战斗,如今低公害车已经进入日本千家万户。

3.东京都和国内外厂家合作,共同研制粒状物质减排装置,两年里推出了几十个品种。记得电视里播放过安装前后的效果比较:在公共汽车尾气排放口包一块雪白的毛巾,装了减排装置的车排气后毛巾是白的,没装的车当然是黑的,效果一目了然。

4.请车辆维修检查单位在车检时严加把关,不仅检查车辆的使用状况,还须检查对环境的影响。东京的公害监视员对拥有20台以上机动车的3771家单位一一上门检查和指导,一台台测试看尾气排放是否达标。路上的车也不放过。

5.首都圈大联合。当时流入东京都的卡车有80%来自邻县埼玉、千叶和神奈川。于是,石原召开了八都县市的首脑会议,设置了“柴油车对策总部”。2001至2002年以上三县也制订了和东京几乎相同内容的限制条例。至于害人的非法柴油,主税局同意把漏税当作犯罪来处理,警察局也积极配合严查非法柴油的流通渠道,仅两年时间非法柴油的检出率就从14%降为1%。

持续治理了60年,现在东京的天空才会如此美丽。

1958年,东京的地标性建筑东京塔正在建设中。

6.安尾气净化装置政府出钱。当时安一台DPF装置(柴油尾气颗粒净化器)要几十万日元,用柴油车的很多是跑运输的中小企业,让人家自己掏钱安装当然不干啊。2001年东京政府开始对安装DPF的车辆提供补助和贷款,3年里资助了中小零售运输企业5万多台车。对购买低公害车的中小企业,东京都提供低息贷款,从民间银行借款购车的一部分利息可以由东京都负担。都内2002年不达标的柴油车是100%,一年后减为3%,有的是装上了减排净化装置,更多的则是换上了低公害车。

东京要求车辆维修检查单位在车检时严加把关,不仅检查车辆的使用状况,还须检查车辆对环境的影响。

日本一家环境公害展示室的图片显示,工业发展给民众带来了巨大的健康代价。

减少尾气颗粒物排放的装置,可安装在现有车辆上。

不达标车别想进东京

经过4年的准备,在方方面面的协助下,2003年10 月1日这天石原慎太郎一声令下,严禁不符合排放标准的柴油车驶入东京都管辖范围的规定在一都三县同时生效。 这以后,东京的大气污染情况持续改善。监测结果表明:二氧化氮和悬浮粒状物(SPM)分别从2006年和2007年开始每年都达标。整个八都县市的空气也发生了明显变化:SPM和二氧化氮的排放量一年分别减少了40%和20%,SPM和二氧化氮指标的合格率2004年总体达99%和100%,主干道也达到了95%和78%。此外,东京都早在2001年就先于日本政府开始自行测定PM2.5,数值年年递减,10年里平均减少了55%。

东京的举动带动了周围的县市,以后其他县市也纷纷仿效,日本国家层面也开始修订机动车的大气污染控制指标。起源于自东京的这场环境革命,不仅改变了东京,也正在改变日本全国。

最后提一下1996的那场东京都大气污染诉讼。一百多位哮喘患者起诉的这场官司,打了11年还是没判清责任所在,最后通过调解才得以解决。调解结果是:7家汽车厂家、日本政府、首都高速公路公司分别拿出33亿、60亿和5亿日元交给东京都,2008年东京在此基础上设立了都内哮喘患者免费医疗制度。当时只要是在东京都居住或工作的哮喘患者,不问病因皆可免费接受治疗。因为有了这场诉讼,日本国家层面和东京开始设立有关PM2.5的环境标准,并把应对各种道路公害的对策纳入国家和都政府的职责之中。

就这样持续奋斗了60年,现在东京的天空才会如此美丽。东京都治理大气污染的经验自始自终就是两个词:行动和坚持。能做的先做起来,一分努力必定会出一分成效。

如今低公害车已经进入日本千家万户。

东京交通工具日均颗粒物排放量变化

猜你喜欢
公害石原柴油车
基于PEMS的重型柴油车排放特性研究
禁止
培训机构成“公害”,真正问题出在哪?
日本公害事件受害者的救济体系及对我国的借鉴
飞机会带来公害吗
倒立
瑞风1.9CTI柴油车空调不制热
我国应研究制定 国Ⅳ重型柴油车置换补贴政策
倒立
倒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