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黔地秘境

2016-03-17 11:12陈岚
环境与生活 2016年1期
关键词:火枪大利大歌

◎陈岚 文/摄



深入黔地秘境

◎陈岚 文/摄

2015年11月,我来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这里世代居住着苗、侗、瑶、水、壮、畲等10多个民族。据了解,到目前为止,全国有传统村落2555个,全贵州省有426个,而仅黔东南州就有276个村落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占全国总数的10.8%,可谓传统村落聚集地。在很多地方已消失的民居、民俗传统,来黔东南可进行一次浓墨重彩的体验。

黔东南境内沟壑纵横,山峦延绵,重崖迭峰,刚刚完工的公路可直通原本闭塞的村寨门口,游客终于可以便捷地到此探访这处古老秘境了。但是,我未踏入,便先担忧公路完工将给村寨带来的冲击,那里的原始生态还能完好保存吗?寨里的年轻人还愿意保持原有的生活习惯吗?将来会出现更多像西江苗寨一样开发过度的景点吗?

带着这些疑惑,我走访了榕江县大利侗寨、从江县占里侗寨和黄岗侗寨,以及拥有“中国最后的火枪部落”之称的岜沙苗寨。一路走来,我惊喜地看到,这些寨子里的人们大多依然保存着祖先的生活方式,遵照家族古训,缓慢而美好地生活着。他们在享受交通便利、社会发展的好处时,并没有改变自己的民族传统,也没有被外界的浮华烦躁侵袭。

本文作者和摄影师一行离开黄岗侗寨时,寨子里的人们一起列队欢送。

岜沙苗寨中国最后的火枪部落

这里地处深山冷坳中,保留了古老的生活习俗,以稻作为主,狩猎为辅。其装束似有秦汉遗风,男子在头顶挽着发髻。岜沙男人的发髻,需用锋利的镰刀剃掉头部四周大部分头发,仅留下中部的头发盘为髻。据说,这装束是从蚩尤老祖时代传下来的。这里被称作“中国最后的火枪部落”,因为岜沙男子无论年长年幼,均有火枪,甚至小孩也要有把短小的火枪供其打猎使用,而且终身携带。成年男子则长年身佩腰刀,肩扛火药枪,仿佛古代武士。在如今这个买把菜刀都需要实名制的时代,这个寨子也算是“阳光下最后的枪手部落”了。持枪传统缘于“黄帝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的故事。蚩尤是古代苗族和瑶族部落联盟的首领。蚩尤虽战败被迫向西南迁徙,但后世的岜沙苗人依然随身携带武器,随时御敌。

岜沙人对树有特殊感情,每个岜沙孩子出生后,父母会为他种一棵生命树,如果树被风刮倒或被人砍掉,他们会认为这是不祥的预兆。人死之后,家人会用这棵生命树为其制作棺材,埋葬时并不立墓碑,而是再种上一棵树。

黄岗侗寨这里要过求雨节

这是唯一过“喊天节”的侗族寨子。这个节日也叫求雨节,当地侗族人在每年农历6月15这天祭祀雷婆,求其降雨,不然田地干裂、丰收无望。这里的侗族大歌也非常有名。侗族大歌起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在中国侗族地区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自然和声的民间合唱形式,听众能欣赏到模拟鸟叫虫鸣、高山流水等自然之音。

大利侗寨被400多株古楠木围绕

俯瞰寨子,满目古木葱茏,据说大利周围的古楠木有400多株。“老人护村,古木佑寨”的侗族传统观念,在这个只有200多户的小寨子中可充分体现。大利侗寨也唱侗族大歌。侗族大歌在2006年被列入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侗族大歌没有任何文字教材,完全保存在老一代人的记忆里。为了传承侗族文化传统,在当地学校中由传统的侗族歌手指导孩子们学习侗族大歌。

大利侗寨的女性至今还自己织布,编织嵌在衣服上的花边。

占里侗寨人口自然增长率近乎为零

隐身于山谷间的占里寨,保持着两项纪录:一是几百年来人口自然增长率几近为零,从有记载的1952年起至今,全村总人数只增长了1人;二是刑事案件发生率为零。

这里的生育习俗堪称世界奇观,不仅晚婚晚育、男女平等,而且98%家庭的孩子均为一男一女。始于清朝初期的六大寨规之首便是每家只能生育一男一女。根据从江县计生局的数据,1980年到2005年的25年时间里,占里村共生育了187个婴儿,其中94个男孩,93个女孩。这与当地神秘的、据说能决定婴儿性别的“换花草”有关,据说配方只有村中唯一的药师知道,直到去世才会传给下一任药师。但专家认为这只是传说,没有科学依据。

占里侗寨还有许多神奇之处,比如几百年来男不外娶女不外嫁,但并没有先天缺陷儿童;老人多长寿,村里90岁以上者常见;分家时男女地位、权利平等。

本栏目责编/廖素冰 houlai@vip.163.com

占里侗寨里的古法造纸

猜你喜欢
火枪大利大歌
唱支侗族大歌献给党
《衡岳幽处》
美丽·古朴·梦境
——大利侗寨
千万别当火枪兵
前装枪时期的打火枪枪机(下)
侗族大歌文化内涵研究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民间音乐类】 侗族大歌
侗族建筑博物馆——大利村
程大利
广西民族音画《八桂大歌》剧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