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数字化教育在大学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探讨

2016-03-17 03:24朱思征周春樵宋建平
改革与开放 2016年19期
关键词:科创基地大学

朱思征 周春樵 宋建平

互联网++数字化教育在大学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发展探讨

朱思征周春樵宋建平

数字化信息技术在大学教学中的深入应用是促进高等教育学科整合,实现大学教师教学模式与学生课堂学习模式改革的重要途径。创新实践基地是培养大学创新型人才的有利孵化器。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各类大学创新教育模式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互联网+”的数字化信息技术与大学创新实践教育有效结合的举措。区别于传统的大学课堂教育模式,以“互联网+”为应用媒介的创新教育模式,将大学的教学资源、学习资源与数字化资源有效结合,以建设大学“精品本科”、搭建信息化实践基地以及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实现目标,全面深化“互联网+”数字化教育在大学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应用。

数字化信息技术;互联网+;创新实践活动;精品本科

随着科技时代的进步,社会信息化的进程在不断加快,通过应用高新技术生产具有创新性和竞争力的产品已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因此,如何有效培养具备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国内外各类大学研究的重要课题。

“互联网+”是在创新2.0下的互联网技术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下的创新性新形态。本文是利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平台,衔接学校的各个学科,融合学校的各类教育资源,将高校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与互联网、物联网、高性能计算、大数据等互融互通,以高新数字化信息技术重塑传统实践基地,以创新教育模式提升大学生信息素养,以智慧教育举措提升大学生创新能力,并以建设高校“精品本科”为契机,全面深化“互联网+”数字化、智慧型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在大学创新实践活动中的应用研究。

一、国内外大学生科创实践活动现状

大学生的科创实践活动主要是在学校教师的引导下进行科学研究和创新服务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既能训练科创思维、实践科创方法,又能得到科学素养的熏陶。科创活动是将大学各学科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的一项最优课程。学生的科创活动是具有一定创新意识的工作,需要学生具备一定求真务实品质与团队合作精神,而实践的过程往往能磨炼学生的意志品质,培养学生的责任感,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国外的创新实践教育起步较早,在不断的积极探索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已经发展到一个比较成熟的阶段。其中,美国、日本等高等创新教育实践模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美国是较早发展创新大学创新教育的国家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就通过资助哈佛等四所名校各组建了“创新中心”,在高校内进行大学生的创新实践教育试验。这些“科创中心”针对学校学科,开设了技术创新课程,并组织大学生进行技术创新与产品研发等活动。在此带动下,美国其他高校迅速开展了此类创新教育活动,上百所高校开设了创新教育实践课程。21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加大了对大学工程创新教育与科学研究活动的资助,投资了多项集体项目,如工程研究中心计划、本科生研究能力计划等,这些创新教育活动的推广对于美国国家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日本的现代化创新教育开始于19世纪后期,这一现代教育的实施为其经济发展与工业化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经过多年的实践积累,日本在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上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日本21世纪教育规划蓝图中,提出了教育改革需重视个性发展与教育教学系统变化相适应的原则,这一理论的传播彻底消除了传统高等教育中那些根深蒂固的封闭性与划一性等弊端,不再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自由,提升了学生自我认知与自我负责的素养,同时解放了学生的创造思想,充实了大学创新教育内容,能让大学营造出更适合培养创新人才的教学实践环境。

我国大学科创教育起步比较晚。近年我国各大高校积极进行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但是改革过程中还是凸显了较多的问题。例如,学生虽具备一定的创新思维,但是缺乏实践的主动性;进行创新教育的师资队伍缺乏;课堂教学内容与创新实践活动需求脱节;创新教育手段陈旧等。此外,大学创新人才培养质量体系与培养目标不相匹配以及学生创新实践活动的组织管理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过程未能衔接等,也严重制约了我国大学创新教育的发展。针对以上暴露的问题,除了需要国家加大对高等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更加完善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加强高校创新师资队伍的能力建设、改革传统创新教育模式与教学方法等之外,还需要有效利用互联网+大时代背景下的数字化信息技术,着力将大学生的创新实验环境打造成丰富多彩的创意园区模式,让学生借助互联网技术将自己的创新思维不断拓展,在指导教师的带领下,在创新实践活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将这些创新思维借助信息化技术传播社会,真正地将此思想转换成科学技术劳动生产力,大力推动国家的科技建设与社会进步。

二、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科创实践基地建设举措与意义

1.大学生科创实践基地的定义

大学生科创实践基地建立在发展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基础上,以培养高校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为目标,秉承“崇尚科学、拓展知识、培养能力、发展个性、锐意创新提高素养”的人才教育理念,充分利用各高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高校优秀教师队伍、先进教育教学设备、优良科学研究学术氛围的优势,有效整合各类资源,打造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辅相成的个性化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新思维训练、创新能力训练、创意想法实践、团队协作精神传授、科研成果转化指导等各层次的训练,做到面向全校师生全方位地开放。

2.“互联网+”创新教育的发展趋势与其在科创实践基地的发展探讨

科技时代的来临,带动了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在此条件下,国家提出了“互联网+”建设的创新理念。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的教育服务,结合云端一体化和智能化终端等高新技术,将学校教育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大学生创新实践教育在近年得到了全面的改革与发展,在实施创新教育改革过程中,“新媒体信息技术创新教学应用”已成为校园教学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造的重要部署环节,并以“互联网+技术与高等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改革的核心理念,坚持“机制导向、应用创新”两项基本建设思路,不断推进互联网+信息技术在大学生科创实践建设方面的进程。

“互联网+”创新教育相对于传统的教育体系显示出了强大的优势,且作用于教育改革方向上的作用也越发明显,其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三大方面:

首先,“互联网+”创新教育将引领科技教育新时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与传播,为传统的大学课堂增加了更多高科技的辅助教学手段,并打破了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使得教师和学生不受环境与时空的限制,通过互联网终端进行实时学习,随时随地掌握先机的科学技术知识与管理手段。在内容和传播方式上,它在很大程度地突破了传统的高等教育理念,以“互联网+”信息技术为媒介,将大学的创新教育引领到了一个时代的新高度。

其次,“互联网+”信息技术将加快创新教育资源的广泛传播。在信息技术落后的时代,教育主要通过教师言传身教的方式进行有效传播,对象一般为学校课堂的学生,传播对象数量和实效性有限。随着电视机等视频播放产品的问世,学生也可以脱离课堂进行再教育和知识的汲取,解放了场地的制约。而信息化技术的日益革新,将教育发展带到了一个新的方向,在“互联网+”信息化技术的支持下,学生的学习进度更加灵活,个体化学习机会增加,可以更高频率地使用信息化资源,更多利用各种移动终端、定位设备、传感器和实体性学习资源,并可以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的运用,让世界上更多的学生受到优质创新教育教学资源的传授和熏陶,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第三,“互联网+”在线创新教育将进行场景化部署。随着PC机、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的不断更新以及智能电视的发展,传统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将会进行场景化改造和部署,实践基地将会引入更加智能化的网络通信技术与VR模拟技术,对学生的创新实践成果进行在线仿真,并进行可行性分析,让学生能实时地共享创新资源,从而在应用层面上拓展现实校园的时间和空间维度,达到提升传统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运行效果,扩展传统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业务功能,最终实现实践基地的完成信息化和智能化。

打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具有一定服务性、前沿性、国际性以及持续发展性。基于互联网+的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是学习、实践与创新三者的结合。发挥互联网+的技术优势,各高校为提升大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培养创新型实践人才提供发展空间与训练场地。在互联网+的第二课堂上,将第一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充分运用到科学实践活动中,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团队精神以及创新思维。以“精品本科”建设为契机,并在我国全面推进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即一流大学培养一流人才,各高校以确保本科建设为中心,不断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升专业建设质量,形成工程教育的示范成果。在此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资源充分运用到大学生科学实践基地中,形成“上课学知识,下课做作品”的教育模式,大大提升大学校园培养人才的综合能力。

此外,互联网+大学实践基地也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的有利平台。以互联网+技术为媒介的创业活动途径丰富,通过互联网+传播的创业活动经验大大有利于学生毕业以后的自主创业。基于互联网+的创业实践对于高校热衷于创业、具备一定实践能力的同学来说,是一种良好的实践形式,可以为其今后的创业提供有利的参考。且从事互联网+创业活动较为普遍、技术运维成熟,参考数据较容易获得,并在其中得到较为科学的结论。

三、结论

基于互联网+的创新实践基地建设是一项较为长期的创新型发展工程,也是全国各高校以后必然拓展的重要方向。本文针对大学生科创活动在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国外的教学优势和国内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基于互联网+技术在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举措,为建设数字化大学生实践基地提供了有益的设想。

[1]魏青春.大学生社会实践与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培养[J].知识经济,2 0 0 9(1 6).

[2]王兵.高校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J].湘潭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203-204.

[3]祝智庭,孙妍妍.创客教育:信息技术使能的创新教育实践场[J].中国电化教育,2015 (01):152.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计算中心)

10.16653/j.cnki.32-1034/f.2016.19.047

上海理工大学2016年度“精品本科”教学改革项目一般项目]

猜你喜欢
科创基地大学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科创引领,抢跑新赛道
《大学》
保护人类健康的科创产品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我的基地我的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