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八)

2016-03-17 04:43段国超,丁德科,李克让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6年8期
关键词:世家管仲公子



《史记》百名历史人物(八)

《〈史记〉人物大辞典》编写组

《〈史记〉人物大辞典》主编:段国超、丁德科

副主编:李克让、程正江、崔康柱

撰稿人(按照姓氏笔画排列):丁德科、王亚玲、王炳社、王忙有、白建西、田晓荣、冯望岳、叶玲、仝梅菊、成荣强、李克让、严安政、张晓明、张念红、吴占文、何新国、杜振虎、岳庆华、段国超、党艺峰、贾巨川、贾耀林、 郭楚伟、崔康柱、梁建邦、 曹永贞、曹书生、曹强、 程正江等。

公子开方

公子开方,春秋时齐桓公宠臣。卫国人,卫懿公之子,曾立为太子。名开方,亦称公子开方。离开母亲10余年未回去过。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齐相管仲病了,桓公问管仲众臣中谁可当相,管仲说,了解臣下的没有人比得上君主。桓公问开方怎么样,管仲言其背弃自己的父母来投合君主,不近人情,难近臣民(《集解》则言:“管仲曰:‘卫公子开方去其千乘之太子而臣事君也。’”)。管仲死后,桓公不采纳管仲的意见,终于任用开方,开方也因之掌握大权,酿成宫廷之难。齐孝公十年(前633),孝公卒,其弟(名潘)利用开方杀死了孝公的儿子而自立为君,是为齐昭公。(《齐太公世家》1492、1495)

公子郢

公子郢,春秋时卫国公子。姬姓,名郢。字子南。卫灵公少子。卫灵公四十二年(前494)春,灵公郊游时,怨恨太子蒯聩逃亡国外,欲立郢为太子,郢没有答应。当年夏,灵公去世,灵公夫人让公子郢为国君,郢不肯,说有逃亡的太子(蒯聩)之子辄在。于是,卫国就立辄为国君,是为卫出公。公子郢固辞君位,以节操自高,时人称为“守节”者。后出公与其父蒯聩为争位引起内乱,他得以避害。(《仲尼弟子列传》2193)

公子游

公子游(?—前682),春秋时宋国公子。子姓,名游。宋缗公十一年(前682),宋卿南宫万(姓南宫,名万)杀缗公立公子游为君。是年冬,公子游又被宋诸公子所杀。(《宋微子世家》1624)

勾(ɡōu)践

勾践(?—前465),世称越王勾践,春秋末年越国国君。禹之后裔,封于会稽。越王允常之子,又称茭执,于前497年即位。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越国与吴国战于槜(zuì)李(今浙江嘉兴),吴国兵败,吴王阖庐伤指而死。子夫差即位,立志报仇。前494年,夫差败越于夫椒,遂入越,越王勾践退守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被迫向吴国求和称臣,并用范蠡计,以美女和宝器买通吴国太宰嚭,使嚭劝夫差退兵,越得允为吴的属国。此后勾践任用范蠡、文种,对内充库,垦殖土地,发展经济,对外亲楚、结齐、附晋,孤立吴国。“悬胆于户,出入尝之”(《吴越春秋》卷五《勾践归国外传》),以激励复仇斗志。经过“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长期准备后,转弱为强,锐意灭吴。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越国分兵两路进攻吴国,一路由海通入淮河,切断吴军归路;一路从陆路北上,直袭吴都姑苏(今江苏苏州)。周元王四年(前473),越国终于灭掉吴国,夫差自杀。勾践安葬了夫差,杀掉了太宰嚭。后勾践沿着夫差的途径北进,与齐国、晋国盟会于徐州(今山东藤县南)。给周王室进献贡品,周元王派人给勾践赏赐了祭肉,让他做诸侯的领袖。此后,勾践渡过淮河南下,把淮河流域一带交给楚国;把吴国过去侵占的宋国土地归还给宋国;把泗水以东方圆百里的土地给了鲁国。这时,越国的军队在长江、淮河以东纵横驰骋,勾践受周王室方伯之命,被尊为霸主。周定王四年(前465)十一月,勾践病卒,在位32年。

太史公说:“禹之功大矣,渐九川,安九州(夏禹功劳很大,引导疏通了九条大河,平定了九州,至于今诸夏艾安(直到今天中原地区仍然安宁)。及苗裔勾践,苦身焦思,终灭强吴,北观兵中国,以尊周室(往北到中原地区显示军威,尊奉周王室),号称霸王。勾践可不谓贤哉?盖有禹之遗烈焉(勾践能不算贤能吗?那是因为他有禹的遗风呀!)。”甚赞勾践。(《越王勾践世家》1739)

管仲

管仲(?一前645),春秋时齐国大臣,著名政治思想家。也称管子、管夷吾。姓管,名夷吾,字仲。因死后谥“敬”,后世亦称管敬仲。齐颍上(颍水之滨,今安徽省西北部)人。年轻时常与鲍叔牙交往,鲍叔牙知其贤能。其后,二人各事其主,走上仕途。因齐襄公无道,众公子纷纷出逃避祸。鲍叔牙辅佐公子小白逃奔莒(jǔ,古国名,在今山东莒县一带),管仲辅佐公子纠逃往鲁国。

齐桓公元年(前685)春,雍林(山东淄博东旧临淄附近)人杀死弑君自立的公孙无知,商议拥立新君。齐正卿高敬仲等暗中派人赴莒国召请公子小白。鲁国闻讯,亦发兵护送公子纠,并派管仲另带兵卒日夜兼程,半途阻拦小白,射中小白腰钩。小白装死,管仲派人飞马还报鲁国。公子纠一行便放慢了行进速度,待到进入齐境时,公子小白已入都城,并已登上君位,是为齐桓公。其秋,齐鲁战于乾时(今山东益都),鲁师败绩。齐桓公致书鲁君,迫令其杀公子纠。齐侯兴师攻鲁,本欲除掉管仲,鲍叔牙谏曰:“君将治齐,即高侯、叔牙足也。君且欲霸王,非管夷吾不可。夷吾所属国国重,不可失也。”桓公于是声称抓回管仲以除心头之恨,实欲重用之。管仲心中明白,故请求前往。鲍叔牙迎接管仲,到堂阜(今山东蒙阳)即解除镣铐,洗沐后去见桓公。桓公厚礼相待,任管仲为大夫,并委以国政。管仲对鲍叔牙很感激,常对人说:“吾始困时,尝(曾经)与鲍叔贾(经商),分财利多自与(给自己),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时机)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三次作官,三次被君驱逐),鲍叔不以我为不肖(败家子),知我不遭时(没遇上机会)也。吾尝三战三走(逃跑),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由此而死),吾幽(监禁)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管仲在齐国改革内政,以五家为轨,十轨为里,四里为连,十连为乡。划分国都为十五士乡和六工商乡,划分鄙野为五属,设各级官吏管理,并以士乡的乡里组织为军事编制。更设有选拔人才的制度,士经三次审选,可选为“上卿之赞(辅助)”,主张按土地好坏分等征税,适当征发力役,禁止掠夺家畜,并用官府力量发展盐铁业,铸造和管理货币,调剂物价。从此,国力大振,齐人皆喜。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上服度则六亲固(做国君的遵守法纪,上下左右就团结一致)。”管仲的政令平易简明,百姓易于实行。百姓所需要的,就顺其意愿给予那些东西;百姓所反对的,也顺其意愿除掉那些东西。他从事政治,善于化灾祸为福利,变失败为成功,能够分别事物的轻重缓急,权衡事物的利弊得失。因此,国力逐渐富强,民心越来越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使齐桓公成为春秋第一个霸主。

齐桓公四十一年(前645),管仲卧病于床,将终。“桓公往问之,曰:‘将何以教寡人?’管仲曰:‘愿君远易牙、竖刀。’公曰:‘易牙烹’(煮)其子以快寡人,尚(还)可疑邪?’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子也,其子之忍(能忍心杀子),又将何爱于君!’公曰:‘竖刀自宫(自我阉割)以近寡人,犹尚疑邪?’对曰:‘人之情非不爱其身也,其身之忍(能忍心自残),又将何有于君!’公曰:‘诺(好吧)。’管仲遂尽逐之,而公食不甘、心不怡者三年。公曰:‘仲父不已过乎?’于是皆即召反(返回)。明年,公有病,易牙、竖刀相与作乱,塞宫门,筑高墙,不通人。”齐桓公感慨地说:“嗟乎,圣人所见岂不远哉!若死者有知,我将何面目见仲父乎?”管仲有著作传世。著有《管子》86篇,现存76篇。但据考,多为后人假托。(《周本纪》152,《齐太公世家》1485-1486、1490-1494,《管晏列传》2131-2134)

虢公丑

虢公丑,春秋时东虢国君。姬姓,名丑。亦称虢叔、虢公。周惠王元年(前676),虢公丑与晋献公朝周惠王,使周大夫迎王后于陈。惠王四年(前673),虢叔等使因王子颓作乱而出奔的惠王复国,虢叔接受酒泉之封地。九年,两次伐晋、以小国骤胜大国而骄横起来,在国内不恤民心向背。十三年,奉惠王命征讨樊(今河南济源西南),擒樊皮以归京师。十五年,有神降于莘(今河南开封东南),晋君将祝告希望神离开,而虢叔请之,使史嚣等人祭祀,以企求能扩大自己的疆域,神答应了。十七年,虢叔以为得到了神灵许可,伐戎于渭汭(今陕西华阴东北),十九年又伐戎于桑田(今河南灵宝北),两次都获胜而归。因此更加不体恤民情。同年(前658),晋会虞师伐虢,取虢都下阳(今山西平陆南),虢徙都上阳(今河南三门峡东南)。周惠王二十二年(前655),晋破上阳,虢亡,虢公丑奔周。(《晋世家》1647)

韩厥

韩厥(?—前566),春秋时晋国大臣。其祖先与周天子同姓姬。后被晋君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故改姓韩。其父名舆。晋景公三年(前597),晋国屠岸贾想杀晋灵公大臣赵盾(赵盾早已死了),就想杀掉其子赵朔。韩厥劝阻,屠岸贾不听。厥即告诉赵朔,劝他逃走。赵朔说如果韩厥能保护赵氏之后,他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的。韩厥答应了赵朔的请求。屠岸贾杀害赵氏家族时,厥称病不出门。并知道程婴、公孙杵臼藏匿了赵氏孤儿赵武。

景公十一年(前589),韩厥与郤克率领800辆战车讨伐齐国,在鞍(今山东历城附近)打败齐顷公,俘虏了逢丑父。从这时起晋国设立六卿,韩厥居为一卿,号为献子。景公十七年(前583),景公患病,占卜的结果认为是赵氏远祖大业后代的厉鬼作祟。韩厥即乘机称颂赵衰(cuī)的功劳,说现在没有后代为他祭祀,想用这话来感动景公,景公问,赵氏是否还有后代活在世上。韩厥便讲了赵武的故事,景公即恢复了原来赵氏的土地与城邑,让赵武接续赵氏的香火。晋悼公七年(前566),韩厥告老,不久去世,谥号 “韩献子”。其子韩起继承其职位。此即韩宣子。

太史公司马迁说:“韩厥之感(感悟)晋景公,绍赵孤之子武(使赵氏孤儿赵武能继承赵氏的爵位)。以成程婴、公孙杵臼之义,此天下之阴德也。韩氏之功,于晋未睹(见)其大者也。然与赵、魏终为诸侯十余世,宜乎哉!”在《太史公自序》中司马迁又说:“韩厥阴德(暗中积德),赵武攸兴(才得以兴立),绍绝立废(使废绝者得以复兴),晋人宗之(受到晋人尊崇)……嘉(赞颂)厥辅晋(辅佐晋君)匡(匡正)周天子之赋(兵赋),作《韩世家》第十五。”(《韩世家》1865)

狐突

狐突(?—前637),春秋时晋国大夫。晋文公重耳和惠公夷吾的外祖父。突本狄人,因以二女嫁晋献公,遂仕晋为大夫。二女季姬生重耳,季姬之妹生夷吾。

惠公十四年(前637)九月,惠公去世,其子子圉(yǔ)继位,是为怀公。秦国因怀公质于秦而逃归,于是寻找公子重耳,想送他回晋为君。怀公畏惧秦国攻打,遂下令跟从重耳逃亡在外者按规定日期回国,否则杀其全家。狐突之子狐毛、狐偃跟从重耳在秦,狐突不肯叫他们回国,怀公怒而囚狐突,狐突说自己的儿子侍奉重耳已经多年,现在叫他们回来,是让他们背叛自己的君主,那自己还怎么教育他们。狐突于是被怀公杀死。(《晋世家》1651)

华元

华元,春秋时宋国将领。宋戴公五世孙,华督的曾孙,历事文、共、平三君,凡四十余年。宋昭公因无道被人民所背弃,其弟鲍革却贤能而且下士。华元曾推荐鲍革任右师,后鲍革继位,被称为文公。宋文公四年(前607)春天,楚国要宋国出兵讨伐郑国。宋国派华元率兵攻郑。华元准备打仗,杀羊让战士们饱餐,但为他赶车的羊斟却没有吃上,因此怨恨华元,作战时把战车一直赶入郑国军队之中,所以宋军失败,华元被活捉并遭囚禁。宋文公五年,宋国用100乘兵车、400匹文马赎回华元,但东西还没有全部送到,华元已乘机逃回宋国。十七年(前594),楚国因宋国杀其使者,包围宋国首都达5个多月,城中粮断。华元便于夜间私见楚军将领子反。子反带华元去见楚庄王。庄王问到城内情况,华元言城中已砸烂骨头当柴烧,交换孩子吃以充饥。庄王因华元诚实,并且自己军队也缺粮,便撤兵回国。宋共公十年(前579),因华元与楚将子重、晋将栾书皆友善,故宋国同时与两国结盟。共公十三年(前576),共公去世,华元担任右师。鱼石担任左师,司马唐山攻杀太子肥,并想杀害华元,华元想逃奔晋国,鱼石劝阻了他,到了黄河边就又回来,诛杀了唐山,立共公少子成为君,是为平公。(《宋微子世家》1629)

桓魋(tuī)

桓魋,春秋时宋国司马。宋景公二十五年(前492),孔子与其弟子从曹国到达宋国,和弟子在一大树下演习礼仪。桓魋厌恶孔子,想杀死他,就把树砍掉。孔子只得离开(此据《孔了世家》,《宋微子世家》则言“孔子微服去”(换上平民服装逃离))。弟子们催促孔子快点走,孔子说:“天生德于予(上天把传播道德的使命赋予我),桓魋其如予何(桓魋又能把我怎么样)!”(《孔子世家》1921)

季康子

季康子(?—前468年),春秋时鲁国大夫。为鲁国正卿,鲁公子季友之后,姓季孙名肥,又称斯子。季桓子卒,季康子代立。时齐屡伐鲁,康子用孔子弟子冉有率师与齐战,打败了齐国的军队,当季康子问冉有,军事才能是从何而来,冉有回答是从孔子那里学来的。季康子派公华、公宾、公林带着礼物迎接孔子,孔子就回到了鲁国。季康子向孔子学礼问政。孔子教以要举正直之人用之,废置邪枉之人。“苟子之不欲,虽赏之不窃。”但是,季康子并不用孔子的教诲,孔子也不要求出来做官。(《孔子世家》1934)

季札

季札,春秋时吴国公子。亦称公子札。吴王寿梦之季子。始,寿梦知季札贤,想立为太子,而季札坚决推却。其兄长诸樊立,让国于季札,他再次以逋长当国是宗庙社稷之制度不可废为由推辞,继而弃其室而耕于野以躲避。于是受封于延陵,又称延陵季子。鲁襄公二十九年(前544),季札历聘于诸侯,又到齐、郑、卫,西至于晋。过徐,因徐君喜欢他的佩剑,而又拘于礼节无法当下送给徐君,但心里已默许赠剑给徐君。及至归来,徐君已死,季札即解佩剑挂于徐君墓前而去,以示不欺其心。然后返吴。公子光杀吴王僚而立,季札先复命于朝,再出哭于王僚之墓前,后复位侍立于朝中,不失臣礼。如其所谓,罪不在我,哀死事生,以宗庙社稷为重。或载,季札因王僚被杀虽心怨公子光,但以国家为本而不报复。不久即返其封邑延陵,终身不入吴都城。

太史公曰:“延陵季子之仁心,慕义无穷,见微知清浊。呜呼!又何其闳博物君子也!”(《吴太伯世家》1448-1459)

贾华

贾华,春秋时晋国人,官居右行大夫。晋献公二十三年(前654),晋献公使贾华等伐屈(今山西吉县境),屈溃。(《晋世家》1648)

蹇叔

蹇叔,春秋时秦国上大夫。岐州(今陕西岐山东北)人。百里傒为秦相,与蹇叙友善,曾在秦穆公面前推荐蹇叙,说:“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贤能)而世莫知(不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乞讨)铚(今江苏沛县)人,蹇叔收(收留)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我在齐君无知面前想做点事),蹇叔止(阻止)臣,臣得脱齐难(才能在齐难中逃脱),遂之周(来到周天子身边)。”于是,秦穆公以贵重礼物迎接蹇叔归秦,并任命其为上大夫,后蹇叔与百里傒辅佐穆公共图霸业,深受宠爱。秦穆公三十二年(前628),晋文公去世,穆公乘晋新丧之时,发兵攻袭滑(晋之边邑),蹇叔和百里傒以为劳师袭远不可,极力劝阻穆公,而穆公不听,结果遭晋军伏击,大败而回。穆公大哭,因没听蹇叔和百里傒的话,深感痛悔。(《秦本纪》186、190、192)

【责任编辑牛怀岗】

基金项目:渭南师范学院社科重大研究项目:《〈史记〉人物大辞典》编纂与研究(15SKZ04)

【司马迁与《史记》研究】

编者按:地处司马迁故里的渭南师范学院是“史记学”研究重镇,学校研究团队编纂的《〈史记〉人物大辞典》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史记〉人物大辞典》涉及历史人物6814人,总计130万字。辞典的出版,将向广大读者通俗易懂地展示精彩纷呈、生动鲜活的《史记》人物画卷,为做人识人提供借鉴,也将为研究者提供借鉴。最重要的是,能够为《史记》的普及、弘扬中华人文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现实作用,充分体现《史记》的现代价值。本刊摘百余词条,以飨读者,并请教于大方之家。

猜你喜欢
世家管仲公子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管仲买鹿
清華簡《管仲》帝辛事迹探討
管仲:我给你们唱个曲儿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五公子抢位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
红装公子,如玉无瑕
陌上公子人如玉,一眼万年情无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