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追因与反思
——基于苏南地区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

2016-03-17 06:06李宁宁曹於亮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双创院校高职

李宁宁,曹於亮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214063)

“双创”背景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现状的追因与反思
——基于苏南地区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数据

李宁宁,曹於亮

(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传媒与艺术设计学院,江苏 无锡214063)

在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对苏南地区4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创业教育存在教学内容枯燥及教法单一、缺乏专业教师队伍、扶持力度不够大、缺少针对性指导、缺失良好的创业平台、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等问题。要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的良性发展,必须更新创业教育理念、创新创业教育内容、拓宽创业教育实施途径、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搭建创业实践基地。

双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追因;反思

当今经济社会发展已经步入“新常态”阶段,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的要求。2015年6月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1]。然而,在这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作为培养大学生基本创业能力主体之一的高职院校,其创业教育还存在诸多问题,创业教育正处于爬坡过坎的紧要关口,进入发展关键期、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许多问题相互交织,叠加呈现。要想全面彻底提升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水平,根本出路在于整合高职院校的相应资源,以“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一切为了学生”为总体目标,实现由“被动依附型”向“主动引领型”的战略转变。

一、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调查

针对苏南地区高职大学生的特点,设计创业教育实施情况调查问卷。选取苏南地区4所高职院校(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常州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0名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实收问卷195份,有效问卷190份,有效回收率为95.0%。将回收的问卷进行整理分析,并将数据输入SPSS17.0软件进行处理。为了能较全面地了解目前高职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访谈了被调查学校创业教育的主管领导、创业教育课程的主讲教师以及相关人员,并对参加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的大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采访,获得了较多详实的研究材料。

(一)高职大学生对创业的认知

调查发现,有高达77.4%的大学生认为创业仅仅是创办一个企业或公司,而认为创业还包含科学技术的发明、工作岗位上的创新和新理念的产生等内容的,仅分别为10.5%、9.5%和2.6%,这说明大部分学生对创业概念的理解还局限在创办企业的商业层面,没有较深入地了解创业的内涵。有高达68.9%的大学生表示有创业打算,但通过具体询问,其中仅有5.3%大学生已将想法付诸实践。追问原因,主要为缺乏创业理念、创业勇气和创业资金三个方面。51.1%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未来的创业领域会与所学专业相结合;32.6%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不一定是所学专业;仅有16.3%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当今热门的发展领域,并且有75.3%的大学生表示会选择生存型创业;仅有24.7%的大学生选择机会型创业。这说明大学生创业相对理智,会选择风险相对较低并且自身具有一定优势的领域进行创业。在大学生创业优势的选项中,排列前三位的是:有创新精神及较强的学习能力(45.8%)、富有活力,勇于拼搏(31.1%)和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20.0%);在大学生创业劣势的选项中,排列前三位的是:自身创业知识和技能不足(52.1%)、资金不足(24.2%)和经验不足(18.4%)。这说明大学生能正确认知自身的优势与不足,并没有盲目从众进行创业。

(二)高职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认知

调查发现,49.5%的大学生表示听过学校开展创业教育,但对其开展形式和内容并没有深入了解;20.5%的大学生选修过或正在选修创业教育课程;有19.5%的大学生没听说过创业教育。这说明高职院校对创业教育的重视程度还有待提高,需要加强宣传。另外,还有多数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没有体验过学校的创业教育。84.7%的大学生认为学校开展创业教育非常有必要;13.2%的学生认为学校开设创业教育可有可无;仅有2.1%的大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开设创业教育。进一步调查发现,57.9%的大学生表示希望学校提供优惠的创业政策,并建设一个创业平台,帮助他们积累创业实践经验;46.8%的大学生希望学校邀请企业家和学界专家到校开设讲座;41.6%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够安排专业的创业指导教师,进行实时指导;38.4%的大学生希望学校能搭建各种创业交流平台,提供更多的创业信息,提升自身创新创业能力。这说明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对创业教育的需要是多方面的,不仅仅是知识理论的讲解,更需要实践的体验及经验的获得。

二、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的反思

(一)创业教育内容枯燥,教法单一

创业教育始于西方。美国从1998年1月就开始实施“金融扫盲2001年计划”,截至2005年初,美国已有1600多所高等院校开设了创业学课程[2]。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高职院校目前开展的创业教育也是游离于“专业教育教学”之外,没有与学生的学习相结合,课程内容没有立足于创业教育的特点,没有依据学生的发展需要和社会的现实需求。如上述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开设的《就业与创业指导课程》,主要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没有规范化的系列教材、针对性的教学大纲,教材基本以“企业管理、创业管理”等管理类课程教材为主,教学大纲也是从管理学的有关课程大纲移植过来,体现不出创业课程的内容和特色;第二,课程内容主要以创业意识、创业政策为主,而对高职大学生所需要的创业素质、创业方法、创业实践等内容涉及较少;第三,创业课程教学方法主要以理论讲解为主,缺少合作、自主、探究式的新型教学方法。

(二)创业教育缺乏专业的教师队伍

目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的授课教师大多数是企业管理专业的教师,并没有经过严格的创业教育系统培训,甚至根本没有真实的创业实践经验[3]。通过对4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师资队伍的调查显示,主要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专业教师屈指可数,基本上是执教管理学课程的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甚至是辅导员担任授课教师;第二,创业课程授课教师学历、职称较低,基本以本科、讲师为主,硕士、副教授及以上学历、职称的教师几乎没有;第三,创业课程授课教师缺少实践经验,基本上还是理论讲解。

(三)创业扶持力度不大,缺少针对性指导

高职院校基本上只针对部分学生 (参加创业比赛的学生)进行全面指导,而面对全体学生,除开设相关创业课程外,几乎没有其他方面的扶持。各学校形成的学生创业园,学校一般只提供了一些房屋,让学生进行创业,而其他一些扶持相对较少。通过对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创业扶持政策主要有两个方面:第一,政策只针对少数群体,缺乏全面性。例如,对参加创业比赛的学生有奖学金、评奖评优、出国留学等扶持;第二,针对创业大学生的政策扶持缺乏深度、广度。例如,创业大学生可以申请使用学校的房屋、场地等进行创业,但除此之外,对于创业资金、创业团队、创业方向、创业指导等具体的细节性内容还不多见。

(四)创业教育缺乏体验,缺失良好的创业平台

据搜狐网站2015年统计数据,大学生创业失败率高达70%以上,其原因主要为无可行的商业计划书、周密的资金收入、高效稳健的团队、良好的创业环境等方面。这说明高职院校并没有真正形成一个可供创业者搜集信息、沟通交流、专业指导、模拟实验的创业信息化平台。通过对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大学生创业主要呈现为三种形态:第一,高职院校创业大学生缺乏经验。由于创业课程中缺少实践环节或实践体验较少,致使大学生在创业的过程中基本上是“摸石头过河”,边创业、边总结经验,加之与社会其他企业的竞争,致使高职大学生创业步履蹒跚;第二,高职大学生创业的类型基本为低端型服务产业,如文印中心、洗衣服务、电瓶车租赁等,缺乏符合高职大学生自身特色,并与专业知识相结合的创业;第三,高职大学生创业信息闭塞,基本上是通过QQ、微信等社交软件与同为创业的大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很难及时地获得一些创业的政策、技术、管理等前沿信息。归根结底,高职院校创业大学生还缺少一个可供使用的创业信息化平台。

(五)创业教育缺乏切实可行的评价机制

虽然我国创业教育理论提出较早,但高职院校开展的创业教育实践相对滞后,还处于探索阶段,许多方面还有待提高与完善,特别是针对创业教育绩效的评价机制还没有形成。由于没有相应的评价机制,便会造成创业教育流于形式,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计划时会把创业教育边缘化,这将严重影响创业教育的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内容的实施、教学方法的改革。通过对4所高职院校的调查显示,创业课程评价缺乏针对性,如班级有多少学生进行创业,创业的效果如何,教师指导次数多少等量化指标缺失,对创业课程的评价基本上是走过场。

三、高职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对策

(一)更新创业教育理念

对创业理念的深入认知是准确把握创业教育的前提。高职创业教育需要认识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乃至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只有这样,才能将创业教育内化为大学生身心和谐发展的不竭动力。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地域优势(经济发达、创业环境良好、人才需求旺盛等),改变传统教育观念,鼓励高职院校大学生走向创业,实现从就业教育向创新创业教育的转变。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是一项开创性的事业,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全面支持,而学校要给大学生提供良好的创业培训服务,帮助大学生形成创业的信心与决心,形成从依赖型的“找饭碗”转向自主“造饭碗”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

(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

核心教学内容的确立是创业教育实施的关键。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确立需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教育教学规律。只有把握好这些规律,才能把高职院校学生创新创业由被动转为主动,把他律变为自律,使创业教育成为大学生成长中不可或缺的学习内容。首先,凡是与受教育者相关的人和事都应纳入到高职院校创业教育体系的范畴。其次,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需求的地区差异、众口难调(如不同专业、性别、创业方向、资金实力等)的特点,按照“靶心内容,创业为要”“区分类型,定制比例”的内容设计方式,形成多种有针对性的方案,每种方案包含若干模块,每个模块由相对完整的若干内容组成。

(三)拓宽创业教育实施途径

实施路径的多样化是创业教育彰显成效的有力推手。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策略的实施必须要凝聚学校党政领导、学校全体教职员工、创业教育战线的共识和力量。首先,营造适合高职院校特色(学校办学理念特征:以人为本、为企业服务、为地方服务、校企合作战略、特色品牌战略等;培养模式:人才订单、校企双主体、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等[4]),形成创业教育文化氛围,使学校的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有机结合,促使大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确立创业精神、夯实创业理论、积累创业经验。其次,高职院校要不断开拓实践路径,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和社会参与的联动,形成学校、社区和家庭的联动,形成学工处、思想政治教学部和团委等部门的联动,采取“引进来”和“送出去”的策略,立体推进,综合治理,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的有效对接。

(四)建设创业指导教师队伍

专业创业教育指导教师队伍是创业教育实施的根基。习近平在2014年9月9日与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进行座谈时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归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教师重要,就在于教师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5]高职院校要实现创业教育目标,必须加强创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形成创业咨询业务的规范化培训体系,形成统一的创业教育教师从业标准体系,形成创业教师的服务规范体系。首先,要加强针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创业教育培训,通过长期培训、短期培训、定期交流等形式,不断增强教师的创业知识及技能,鼓励教师进行创业实践,让教师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积累全面的创业实践经验,更加全面地指导学生创业。其次,高职院校要依托地域内企业多、人才多的优势,聘请优秀企业家和创业者担任学校兼职教师,着力解决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困难,为学生创业团队提供较为全面的指导。第三,高职院校要运用地域的吸引力,引进创业教育专业的博士、教授等高层次人才,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的创业教育师资团队。

(五)搭建创业实践基地

创业实践基地是创业教育实施的突破口。毛泽东曾经说过:“一切真知都是从直接经验发源的。”[6]中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认为:“行动是老子,知识是儿子,创造是孙子。”[7]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实践基地的搭建必须要体现“四真”,即真环境、真实践、真指导、真淘汰。例如,现在许多高职院校创办的创业园,需按照市场化运作,自主经营,照章纳税,优胜劣汰,同时接受政府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和校内外创业导师的指导,使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全真环境”中进行创业,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8]。高职院校在办学历史、办学经验、硬件环境、资金支持等方面尚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创业实践基地的搭建上,更应整合全部优势资源,塑造出体现“四真”的创业实践基地,让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创业实践的体验中锻炼团队、彰显个性、积累经验,完成创业的“脱胎换骨”和“转型升级”。

五、结语

当前,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双创”背景下,需要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综合改革,促进高职大学生创业成长。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创新观念、与时俱进,扎实工作,不失时机地进行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丰富实践体系,打造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品牌,努力推进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向广度、深度拓展,用实绩和成效,谱写好高职院校创业教育工作的华彩乐章。

[1]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A].

[2]李小娟.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的追因与反思[J].教育与职业,2008(5):152-154.

[3]张志东.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问题及对策[J].中国成人教育,2011(18):48-49.

[4]王焕成,姜燕.苏南地区高职人才培养特色及高职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8):69-71.

[5]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习近平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北方经贸,2014(9):1-3.

[6]胡世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实践育人观述论[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6(1):33-37.

[7]陈水利.陶行知德育思想的现代价值[J].福建陶研,2005 (9):9-12.

[8]张文娣.河北省大学生创业教育现状及对策研究[D].石家庄:河北科技大学,2012.

(编辑:徐永生)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the Context of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

LI Ning-ning,CAO Yu-liang (School of Media,Arts&Design,Wuxi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Wuxi,214153,China)

This paper makes an investigation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of four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located in the south of Jiangsu Province.The survey shows that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meets with the following problems:dull teaching contents,monotonous teaching methods,deficient support,and lack of professional teachers,of specific guidance,of good enterprise platform,and of practical and feasible evaluation mechanism,etc. Therefore,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the paper proposes the strategies—change of ideas of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innovation of educational contents,exploration of ways to implementing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and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teams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bases.

mass entrepreneurship and innovation;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cause;reflection

F719.21

A

1671-4806(2016)04-0069-04

2016-06-07

李宁宁(1984—),女,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思想政治教育;曹於亮(1986—),男,江苏南通人,助教,研究方向为高校学生管理。

猜你喜欢
双创院校高职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