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中“学的活动”设计的有效性

2016-03-17 13:33潘华珍
关键词:有效性初中英语设计

潘华珍

【摘要】课堂中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的有效,才能达到各方面预期的目标。针对“学的活动”设计有效性我从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立足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起点、力求活动的可操作性三个方面思考,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 “学的活动”设计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1-0168-01

赖格卢特在《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一文中指出:“教学设计是一门涉及理解与改进教学过程的学科。任何设计活动的宗旨都是提出达到预期目的最优途径(means),因此,教学设计主要是关于提出最优教学方法的处方的一门学科,这些最优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的知识和技能发生预期的变化。” 显而易见,我们教师每次精心的进行教学设计就是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通过充分的“学的活动”,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只有课堂中重视学生“学的活动”设计的有效,才能达到各方面预期的目标。然而,到底怎样的“学的活动”设计才是有效的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以Go for it! Book 7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 第一课时听说课的教学活动设计为例,谈谈针对“学的活动”设计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有效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有效地激发学生的背景知识可以更好地为新课铺路。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中的1a环节,教材要求学生将一些表示事物的单词与图片中的字母进行匹配,以往进行这样匹配之类的活动,在进行有效的词汇输入之后,也就单纯地填写字母,然后叫学生报出答案一一核对就过去了。其实在这个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认知和介绍事物的知识,比如This/That is…, These/Those are…等句子结构,于是我将这个环节的任务重新设置成:请你介绍一下Tom房间里的一些事物。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想起介绍事物要用到的句子结构,然后叫两三个同学上来依照PPT向全班同学做介绍。这样做的效果明显比之前那样单纯报下字母对答案好很多。首先,这个活动把学生已有的知识充分调用起来了,其次学生在表述的时候语言更加整体化,也更好地完成了1a的内容。

二、立足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起点,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重点要分析学习者的起点能力。超出或低于学习者的起点能力的活动设计都是无效的。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中的2b环节是要求学生听,然后把2a当中的事物放到2b图片当中的位置去。于是我按照一贯的思维,播放2b录音,学生听并完成2b任务,一遍听完之后,大部分学生基本无从下手,于是又听完第二遍,学生还是没有很好完成。显然,这个听力活动已经超出了学生的起点能力,活动是无效的。于是,我对这个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来降低听力的难度:在听2b之前,我叫学生先看2b提供的图片,然后一一对图片中的空白位置进行标注,如under the table, on the chair等。这样学生在听前对图片的位置有了大致的了解,就不怕在听的时候一时看不准位置了。在第二个班级进行这个活动的时候没有了之前的那样的一团糟状态,一切进行得很顺利。

三、力求活动的可操作性,从而提高“学的活动”有效性。

教学活动的设计好坏不在于它有多花哨,也不在于它能激起多少波澜,而在于它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实际的效果。

Unit 4 Wheres my schoolbag的第一课时中的2c环节,是对问地点的一般疑问句的操练,如下:

A: Where is the…?

B: Is it on /in /under…?

A: Yes, it is./No, it isnt.

A: Where are the…?

B: Are they on /in/under…?

A: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在第一个班级上的时候,我设置了find the gifts这样一个活动。前期我去商店买了若干礼物,如笔记本,尺子,橡皮,苹果,橘子等。然后课前把它们分别放在讲台桌上的各个隐蔽处,然后进行到这个环节的时候,请一个同学上来主持,即为角色A,下面的同学举手猜,既为角色B。三次机会,猜对者等到gift。这样进行的活动,似乎也让学生训练了目标语言,但是总觉得还是欠缺的。首先我浪费了人力和物力,其次也发现活动中说得多的无非就是几个活跃分子。于是,我又重新设置了一个hide and seek 游戏。我不用去买什么礼物了,也不用把什么东西东藏西藏了。只是准备了在课前录好一段一分多一点的小视频,演员是第一个班级的四个同学,一个蒙上眼睛猜,其余三个分别把自己的东西藏起来,然后问答:

A: Where is my…?

B: Is it on /in /under…?

A: Yes, it is./No, it isnt.

C: Where are the…?

B: Are they on /in/under…?

C: Yes, they are./ No, they arent.

D:…

欣赏完视频之后,我请学生四人一小组也来玩这个找寻游戏。学生因为看过视频里的找寻游戏,所以能很快进入状态,分配角色,进行对话,最后我请四到五组学生就地表演,精彩极了。可以看得出,虽然都是针对练习目标语言的两个活动设计,明显是第二个活动设计简便省时更具有可操作性。能更快地让学生进入练习目标语言的状态,每个人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很轻松地达到了预期的目标。特别是在展示的时候学生表现欲望很强烈,语言也很规范。重要的一点是,学生不再拘泥于单纯的单数名词练习或复数名词练习,而是把单复数名词有机结合在一起混合练习了,也就是学生在输出的过程中很自然地把语言变得更加丰富了,更加有魅力了。

总之,要审视我们的教学活动中“学的活动”设计是否有效,那还得看我们的学生是否通过“学的活动”在单位时间内真正地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赖格卢特.《教学设计是什么及为什么如是说》,1983

[2]盛群力.教学设计的涵义与价值[J],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8(3)

[3]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2001

猜你喜欢
有效性初中英语设计
瞒天过海——仿生设计萌到家
设计秀
有种设计叫而专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初中英语单项选择练与析
设计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