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及趋势

2016-03-18 13:15夏慧言
关键词:语料库

陈 扬,夏慧言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 300222)



国内外话语标记语研究现状及趋势

陈扬,夏慧言

(天津科技大学 外国语学院,天津300222)

摘要:话语标记语是依存于前言后语、划分说话单位的界标,是会话及写作中常见的语言现象,也是交际中具有一定语用功能的词语或结构,已成为国内外会话分析和语用研究中一个重要的探讨课题。简述话语标记语的兴起,通过介绍国外话语标记语的两个主要研究派别,探究各派代表人物、主要理论思想及其主要研究成果。从国内话语标记语的研究现状发现,国内研究主要是以语料库为研究工具按照口、笔语语料进行分类,指出目前我国国内话语标记语研究所存在的一些局限性及逐渐形成的研究趋势。

关键词:话语标记语;国内外研究;语料库

一、 话语标记语的兴起

话语标记语是依存于前言后语、划分说话单位的界标[1]。话语标记语作为一独特类别被发现并被明确提及是在1953年Randolph Quirk 的一次讲座中。他认为,you know、you see、well这些修饰语从语法结构角度来说对于信息传递并没有起作用,却广泛出现在日常交际口语里。此后,对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独特之处的认识开始逐渐显露。20世纪50、60年代还只是语言学开始发展的阶段,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并未得到过多关注;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中期,随着话语分析逐渐兴起,学者们纷纷投入到口语研究中,话语标记语逐渐得到广泛关注[2];80年代中后期,研究人员不断取得重要研究成果,对语言学的影响更胜从前,陆续出现了以Sciffrin、Fraser、Blakemore、Jucker等研究型学者为代表的不同研究派别。

二、 国外研究

在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领域中,国外学者主要分为两大阵营:一个是以Schiffrin、Redeker、Fraser等为首的“连贯”派,另一个是以Blakemore、Jucker等为首的“相关” 派。两派之间的区别在于,“连贯”派注重研究话语标记语在表达相邻单位话语之间、单位话语与语篇之间关系上起到的作用,而“相关”派则注重研究话语标记语对于语境的选择,以及听话人对于语篇理解的制约作用,从而揭示话语理解的心理过程。

(一)“连贯”派

“连贯”派主要针对语篇进行分析,认为语篇最重要的特性是连贯,这也是语篇生成及理解中至关重要的,而话语标记语正是使话语或语篇连贯的重要手段,它将单位话语在各个层面可能存在的关联表达出来,为会话双方对语篇的理解提供方向。

Schiffrin认为话语标记语对话语连贯起着重要作用,并提出了由五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所构成的话语连贯模式,即:(1)交谈结构,由语境相关的毗邻语对构成,如提问、问候等,且受说话机制的制约;(2)行为结构,具有可预测性的情景化语句,并按一定条件呈线性排列,如请求等;(3)意念结构,指语义表达,即语句所表达的命题、观点;(4)参与框架,听话人和说话人及其话语以不同的方式相互关联;(5)信息状态,说话人及听话人的认知能力——知识和元知识。五个层面互相关联、相互影响,话语标记语在每个层面都会对话语产生重要的关联影响[1,3]。

Redeker认为Schiffrin的话语连贯模式中,信息状态和参与框架两个层面也存在于其他三个层面,可以被归纳到其他三个层面中。由此,Redeker提出了会话三层面:(1)概念结构,即两个连续话语单位命题之间的关系;(2)修辞结构,主要指上述两个连续话语单位所表达的言外之意;(3)连续结构,指上述两个连续话语单位之间无明显的概念或修辞联系时的关系[4]。

Fraser主要以句内、句间的语用意义理论为基础,研究话语标记语在标示信息之间关系、使信息内容连贯上的作用。他认为,话语标记语包括连词、介词短语、状语性短语等,其本身具有各自本来的句法特征,同时在话语中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因此,Fraser建议将话语标记语看成是一种“语用类别”,主要表示当前话语与前一话语之间的某种联系。他在文献[3]中提出,话语标记语主要表达的是程序性意义,即为话语理解提供方向,以引导听话者对话语前后关系的识别与理解,而不是表达话语标记语本身的语义内容或命题意义。Fraser根据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功能,将话语标记语分成了以下四大类:(1)对比性标记语,用于标记下文对上文的否定或相反观点,如though、but、contrary to...、however等;(2)阐发性标记语,完善前文内容,使说话人命题内容表述更加完整,如and、for another thing、furthermore、in addition等;(3)推导性标记语,用于总结前文,如as a consequence/result、so、then、therefore等;(4)主题变化标记语,即标记出下文主题的转换,如by the way、incidentally、speaking of...、to return to my point等[5]。

(二)“相关”派

“相关”派认为说话人在说话前已在头脑中形成观点的具体阐释方式,以及对听话人能够正确理解的期望,而听话人为了能够准确理解说话人的意图,必须正确处理说话人的话语。

Blackmore是采用关联理论框架研究话语标记语的代表性人物。Blackmore认为,与将话语标记语作为连接语句的标记相比,采用关联理论作为支撑,研究话语标记语更能揭示会话双方对话语理解的心理过程。语篇中的话语标记语不影响任何语义内容,表达的是非真值的语义关系。其本身不表达命题内容,而是通过语用制约语句程序性意义的表述,帮助听话人在交际中进行认知推理[6]。

Jucker和Smith将话语标记语分为接受性标记语和阐述性标记语。接受性标记语,如:oh,yeah,okay等,标示听话人对说话人所提供的信息作出回应的话语标记;阐述性标记语,如:like,you know,well 等,标示说话人自己提供信息时使用的话语标记语[7]。Jucker和Ziv将话语标记语的功能总结为(1)语篇上,话语标记语是构成语篇的手段,包括话题转换提示词、话轮提示词等;(2)情态上,话语标记语可标示情绪或态度;(3)应对上,话语标记语标示会话双方的关系及其说话意图;(4)认知上,话语标记语引导处理话语的方法,包括提示词和联系语[8]。

国外学者主要对话语标记语在日常口语交流中的使用进行分析,对话语标记语的定义进行概述,研究话语标记语的特点、分类,并以个别英语单词为研究对象,分析话语标记语的功能作用。“连贯”派重点研究话语标记语在话语各层面对于单位话语间连贯的生成及理解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而“相关”派在关联理论的基础上,将人的认知能力作为重要参考因素,研究话语标记语对于会话双方交流行为成功与否所起的作用。

三、 国内研究

国内话语标记语的研究主要集中于(1)话语标记语的意义、分类和功能;(2)英语中某一类别或个体标记语;(3)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习得情况。现阶段关于中国学习者对话语标记语的习得研究主要是基于语料库的研究,从中国学习者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习得顺序、石化现象、误用情况着手进行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为大学生,其中包括英语专业学生与非英语专业学生,也有部分学者以研究生或中学生为研究对象。这些基于语料库的研究大致可按口语语料和笔语语料进行分类。

(一)口语语料研究

国内关于话语标记语的早期研究多以口语语料为分析研究对象。通过对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和英语母语者对于某一个、某几个特定话语标记语或某一类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研究分析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话语标记语的整体使用情况、语用石化现象、使用失误现象、语用认知情况及习得顺序等。

王立非、祝卫华以英国国家语料库中的口语子库作为参照,对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的话语标记语使用特点和规律进行研究。研究结果发现与英语母语者相比较,中国学生使用的话语标记语在种类上有所不同,且使用数量相对较少,部分附加性和强调性话语标记语存在过度使用情况,但是话语标记语在句中出现的位置与英语母语者使用情况基本相同,无显著差异[9]。

李巧兰采用抽样调查的研究方法对中国高级和中级英语学习者以及英语本族语者真实口语语料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话语标记语及其功能的认识不够全面,对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存在明显的语用石化现象,在话语标记语的习得上无法达到英语本族语者的同等水平[10]。

何安平、徐曼菲采用中国英语学习者中介语口语语料库,日本、法国和意大利的同类英语学习者语料库,以及英国成年人和青少年的口语语料库等,研究话语标记语在每个语料库中出现的类型,分布频率,语用和语篇功能等。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及其他国家的英语学习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较,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为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低,且使用类型少[11]。

甄凤超采用学习者英语口语语料库,研究了不同口语交际能力水平的中国英语学习者对于话语标记词“well”各种语用功能的习得与使用情况。研究结果发现,话语标记词“well”语用功能的习得与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水平之间呈正相关,同时,中国学习者对于该话语标记词语用功能的习得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12]。

综上不难看出,中国学习者口语交际能力与话语标记语的习得及使用存在一定相关性,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较,中国学习者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存在类型单一,使用频率较低,语用功能掌握不够全面,对于已掌握的功能过度使用,存在使用的石化现象等。

(二)笔语语料研究

随着对话语标记语研究的不断深入,研究者纷纷将视线转向英语学习者书面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特别是议论文文体写作,更是成为学者们的主要研究对象。究其原因,一是议论文文体能够更好地体现话语标记语传递作者态度的这一功能,二是语料来源主要为各类英语考试作文,其中以议论文文体居多。

陈新仁通过调查分析中国学习者在英语写作(尤其是议论文写作)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情况,研究中国学生在写作过程中表达程序意义方面的语用认知意识。调查结果表明,学习者对于话语标记语已具有一定的语用认知意识,但在话语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及类型选择上过于单一,且具有负迁移倾向[13]。

罗一以语料库为工具,研究了英语专业研究生在学术论文中使用语法属性为副词的话语标记语的特点。研究发现学习者使用连接副词的频率高于英语本族语者,与英语本族语者相比,学习者对于表示转折关系的连接副词使用相对较多,而表示确认关系的连接副词使用相对较少[14]。

中国学习者在议论文写作中对于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已具有一定意识,写作水平或写作分数往往和话语标记语的使用具有一定正相关性。但在学习环境及母语的影响下,学习者对于话语标记语的使用表现出一定的一致性及单一性。

四、 结语

话语标记语的研究逐渐展现出由口语向书面语发展的趋势,研究者更多关注学习者的话语标记语在书面语中的使用情况及其与英语本族语者使用情况的对比。同时,话语标记语的研究正在向多学科交叉研究方向拓展,比如,翻译学、应用语言学等,其中涉及最多的当属语料库语言学。

目前,关于英语学习者对话语标记语习得及使用情况的研究,无论是基于口语语料还是笔语语料,绝大多数语料来源于考试,而非自然环境下收集所得,学生在紧张的考试环境下产生的压力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话语的应用,因此会对研究结果产生一定影响。由于学生缺少在自然环境下使用英语的机会,无论访谈或是对话录音,亦或收集使用英语书写的随笔等都会给学生心理产生一定影响,因此,语料收集方式还有待研究。另一方面,目前关于话语标记语的研究多数为共时性研究,鲜有关于学生使用话语标记语情况的历时研究,无法分析学习年限、学习策略等因素对话语标记语习得的影响。

参考文献:

[1]Schiffrin D.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7:24-31.

[2]黄大网.话语标记研究综述[J].福建外语,2001 (1):5-12.

[3]何自然.认知语用学——言语交际的认知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151-155.

[4]Redeker G .Linguistic Markers of Discourse Structure[J].Linguistics,1991 (29):1 139-1 172.

[5]Fraser B.Pragmatic Markers[J].Journal of Pragmatics,1996,6(2):167-190.

[6]Blakemore D.Relevance and Linguistic Meaning:The Semantics and Pragmatics of Discourse Markers[M].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2:155.

[7]项真珍,曾贤模.从文化角度对英语本族语者与中国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使用差异的探讨[J].陕西教育高教,2011(3):18.

[8]Jucker A,Y.Ziv.Discourse Markers:Description and Theory[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1-12.

[9]王立非,祝卫华.中国学生英语口语中话语标记语的使用研究[J].外语研究,2005(3):40-44.

[10]李巧兰.英语学习者话语标记语语用石化现象初探——基于真实口语语料的调查分析[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27(3):53-57.

[11]何安平,徐曼菲.中国大学生英语口语Small Words的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35(6):446-452.

[12]甄凤超.中国英语外语学习者习得口语话语标记词“WELL”语用功能之特征研究——一项基于COLSEC语料库的证据分析[J].外语研究,2010(1):67-73.

[13]陈新仁.话语联系语与英语议论文写作:调查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34(5):350-354.

[14]罗一.研究生英语论文中连接副词使用情况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03,26(1):59-62.

The current status and trend of researches on discourse markers at home and abroad

CHEN Yang,XIA Hui-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Tianji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Tianjin 300222,China)

Abstract:Discourse markers are defined as sequentially dependent elements which bracket units of talk[1].Consisting of words and structures with some specific functions in human interactions,they have been a kind of common linguistic phenomenon in both conversations and writings.Discourse markers have been a popular topic of discourse analysis and pragmatic researches.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discourse markers,this paper introduces two main research factions abroad,namely,“coherence” group and “relevance” group,and their respective major theoretical thoughts and research accomplishments.Meanwhile,this paper introduces some current discourse marker researches based on corpora at home,classified as spoken data and written data,and ends with the existing research limitations and the trend of discourse marker study at home as conclusion.

Key words:discourse marker;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corpora

收稿日期:2016-01-16

作者简介:陈扬(1987-),女,河北唐山人,在读硕士,研究方向:二语习得。

中图分类号:H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2-0063-04

猜你喜欢
语料库
平行语料库在翻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剑桥学习者语料库建设:挑战及其解决方案
《语料库翻译文体学》评介
基于语料库的“はずだ”语义用法分析
基于COCA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 ——以choose和select为例
口译不宜“任性”:基于语料库的外事翻译等效探索
基于JAVAEE的维吾尔中介语语料库开发与实现
语料库与生态化英语教学模式
语篇元功能的语料库支撑范式介入
基于语料库的近义词辨析研究——以suspect和doubt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