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研究

2016-03-18 13:15彭玉地
关键词:考核评价高等学校研究

董 坤 ,彭玉地

(1.安徽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安徽 淮南 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人事处,安徽 淮南 232001)



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研究

董坤1,彭玉地2

(1.安徽理工大学 党委宣传部,安徽淮南232001;2.安徽理工大学 人事处,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结合安徽某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实际,分析了当前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从加强人才评价制度整体设计、加强专业技术岗位分析、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改进评价方式方法、完善评价相关制度、强化评价结果运用、加强人才评价工作组织实施等方面,提出了改进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的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研究

专业技术人才是高校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校办学兴教的核心竞争力量,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理论创新、学科建设等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能否正确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德、能、勤、绩,直接影响专业技术人才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决定高校发展动能的强弱和四项职能实现的程度。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力,对于提升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水平、构建现代大学治理体系、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实践

如何科学评价专业技术人才一直是高校人事管理的难点,各个高校做法各不相同。以安徽某高校为例,学校拥有专业技术人员近1 400人,约占全校人员总量的75%,教师约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82%。按照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和人员聘用制度的要求,学校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分级分类管理,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各层次专业技术人员基本岗位职责,量化评价标准,评价内容主要体现业绩成果,如教学工作量、教学或科研项目、教学或科研获奖、学术论文、教学或科研成果等,对不同等级的专业技术人员树立不同的业绩导向。内部评价是学校专业技术人员评价的主要方式,学校考核二级教学单位,二级教学单位再考核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评价采取自我评价和组织评价相结合的形式,坚持评价程序的公开、公正、透明。在使用评价结果时,坚持将评价结果与专业技术人员奖励性绩效工资分配、评优评先、专业技术职务晋级晋升等相衔接。学校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

(一)实行整体评价和个体评价捆绑式考核

从2006年起,学校实行教学单位综合考评制度,将专业技术人员个体考评与学院整体考评结合在一起。考核指标体系设计以学校发展目标为导向,设置教学工作、实验室工作、科技工作、学生工作、学科建设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7个单项考核领域,每个单项考核领域又细化为若干关键绩效指标。单项考核赋予权重后,累加在一起即为教学单位综合考核结果。单位综合考核结果与个体考核在优秀指标、奖励性绩效分配等方面捆绑在一起,从而实现员工个人利益和本单位发展的有机结合,一定程度上营造了专业技术人员和所在单位“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组织文化,对凝聚专业技术人员力量,发挥专业技术人才团队效应起到了积极作用。

(二)实行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

学校从2003年起实行教师、实验系列专业技术职务“以聘代评”,在上级核定的专业技术职务指标范围内,由学校制定标准、组织评审、进行聘任。在坚持评审标准不低于省级统一标准的基础上,学校结合自身实际,在评审标准中加入了一些个性化要求和价值需求导向,引导专业技术人员围绕学校发展目标进行个人奋斗,最大限度地契合了学校实际需求,对凝聚人心、促进学校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三)强化师德师风和工作质量评价

相对于数量的评价而言,品德和质量的评价要困难的多,对评价者的专业性要求也比较高。近些年,学校在专业技术人员评价中,逐步强化了对品德和质量的要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出现教学事故、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专业技术人员,视其情节轻重,延迟其申报年限或者降级聘用,且2年内不得参加高一级岗位的聘用。对专业技术人员教学质量的评价,引入学生评价、教研室同行评价、教学工作委员会评价,教学质量评价在良好等次以下者不准应聘高一级专业技术职务。这些惩罚性措施的实施,对专业技术人员起到了一定的震慑和警示作用,提高了他们对品德和质量的重视程度,对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营造优良师德师风氛围产生了有益效果。

二、当前高校人才评价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人是生产力中最复杂的因素,对人的评价极为不易,至今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够全面准确有效地评价人才。每种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存在局限性,主要表现在:

(一)评价标准不够科学合理

确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一个较为漫长和复杂的过程,需要反复论证、推敲,耗时费力熬人。如果没有足够的耐心和科学的精神,很可能导致评价标准缺乏系统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实际操作中,为了简便易行,评价标准往往整齐划一,对不同学科、不同类型的专业技术人才都用一把尺子量,评价标准对某些人是“地板”,对某些人却是“天花板”,这样的评价标准比比皆是。

(二)评价指标与高校根本任务契合度不高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而当前大部分高校评价专业技术人才的指标往往是发表过多少篇什么级别的论文、主持或参与过多少项什么级别的项目、到账经费是多少、获得过多少项什么级别的教学或科研奖励等等,导致专业技术人才汲汲于写论文、搞科研、报项目、评奖项,把主要精力用于做自己的事情,不能潜下心来“传道授业解惑”,没有时间和精力投入作保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又从何谈起呢?

(三)评价方式方法有待改进

以结果为导向的单一评价方法,导致一些人急功近利,疲于应付完成各项考核指标,一定程度上助长了浮躁的学术风气。由上到下一级评一级的内部封闭评价方式,评价主体单一,缺乏有效监督,人情因素干扰较大,要么集体合格,要么轮流坐庄,没人愿意动真格的,有时候甚至会成为一种利益的均衡与博弈。简单粗放的评价方式导致考评结果的失真,使评价缺乏可信度,评价的激励作用大打折扣。

(四)人才评价的专业化、社会化程度不高

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往往由职能部门组织实施,教务部门评价教学工作,科研部门评价科研工作,人事部门负责年度评价和聘期考核,评价任务只是一项阶段性工作,主要是发布文件、安排任务、督促实施,具体评价工作基本上由各二级单位自行完成。既没有专业的机构,也没有专业的人员。评价工作的实施往往是形式重于实质,难以真正客观准确的评判人才的优劣。

(五)评价结果不能有效运用

评价的主要作用有两个:一是找出差距,改进绩效;二是区分优劣,有效激励。然而在实际的人才评价中,这两个作用都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评价工作年年开展,却很少有部门肯花时间去关注考核评价结果的反馈,不能给被评价者在改进绩效上提供指导和建议。被评价者如果没有违反法律法规或出现重大工作失误,即使没有达到年度目标或聘期目标,也很少考核不合格,造成专业技术上的“铁职务”和职业倦怠。

三、改进高校人才评价工作的对策建议

随着人员聘用制度、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绩效工资制度、养老保险制度的深入推进,高校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新常态,迫切需要高校进一步深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改革。

(一)加强人才评价制度整体设计,树立专业技术人才评价新向标

高校要把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摆在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位置,系统谋划,精心设计,探索建立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学科专业评估的联动机制。要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办学特色,针对不同类型、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专业技术人才,设计出不同的评价办法。要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改变以绩效考核为主的考核制度,探索建立以发展性评价为主、奖惩性考核为辅的考核评价模式。要坚持问题导向,把加强和改进师德品德考核、强化教学业绩和教学质量考核、转变科研工作评价导向、增设人才发展评价指标作为改革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的着力点,精准发力,务求实效。

(二)加强专业技术岗位分析,制定高校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职业标准

清晰明确的岗位职责是科学正确评价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工作绩效的基础。高校要加大人力、财力投入,深入开展专业技术人才岗位分析,对专业技术各类各级岗位的性质、任务、职责、劳动条件和环境,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履行岗位任务应具备的资格条件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制订高校专业技术岗位规范、工作说明书,以此作为衡量专业技术人才现实表现、工作能力、业绩贡献的基本依据,为出台符合高校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特质的岗位评价标准提供最有说服力的参考坐标。

(三)完善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形成正确的人才评价导向

人才评价应坚持综合标准,在坚持全面考核的基础上,扭转唯论文、项目、奖项、经费衡量人才能力和价值的倾向。要在评价体系中树立“学生为本”导向,严格教学工作量要求,完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提高教学业绩在人才评价中的比重,严肃课堂教学纪律,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回归师道本原;树立“生产实践”导向,引导青年专业技术人才通过挂职锻炼、支边支教、产学研合作、参加社会工作等方式,将自身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提高与促进生产实践相结合,创造更多社会价值;树立“质量、创新、贡献、协同”导向,探索建立以“代表性成果”和实际贡献为主要内容的分类评价标准,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开展原始创新研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提高科技贡献率,增强协同创新。

(四)改进评价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提高人才评价的信度和效度

师德品德评价应充分尊重人才主体地位,采取个人自评、学生测评、同事互评、单位考评等多种形式,力求评价全面、客观、准确。教学效果评价在教师自评、学生评价、同行评价、督导评价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引入社会评价、第三方评价、延期影响评价等形式,多维度评价教学工作实绩。科研业绩评价应完善函评、会评、专门机构评价等同行专家和第三方评价机制,充分考虑研究领域、研究类别、学科发展阶段等因素,合理确定评价周期,变短期评价为中长期评价,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和交流合作,变个体评价为整体评价,发挥科技引领带动功能,变科研独立评价为“科—教—产”一体评价,构建科研业绩评价长效机制。

(五)完善评价相关制度,扩大评价机制的激励和约束效应

高校要建立师德品德建设责任制,严格执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度,建立专业技术人才诚信档案,引导专业技术人才向“四有”好老师的标准主动看齐。要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推行中青年教师“三助一辅”制度,完善教学质量综合评价制度,健全教学运行管理配套制度,设立教学突出贡献奖,突出人才培养核心地位。要推进科研岗位设置管理制度的实施,改革科研奖励制度,完善科研成果质量评价制度,建立合理的科研评价周期制度,引导专业技术人才聚焦国家重大需求,主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要强化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评价考核,促进各项制度落细、落小、落实,使制度真正深入人心、发挥功效。

(六)强化评价结果的运用,建立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和人才退出机制

高校要建立健全评价结果反馈机制,加强与专业技术人才的沟通,让专业技术人才清楚知晓自身现实表现与职业发展目标之间的差距,找准优势与不足,引导他们将个人职业发展与学校发展需求有机衔接,同时,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计划,帮助他们不断成长和进步。要深入实施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结合岗位设置和聘用制度,在专业技术人才评价中打破职务层次之间的限制,用业绩和贡献来对照标准,评价结果达到什么标准就兑现什么待遇,做出多大贡献就享受多少薪酬,真正实现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人员能进能出,使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静心为学、潜心研究、真心育人,不敢有丝毫懈怠。

(七)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人才评价工作的组织实施

深化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涉及教职工既定利益的调整,高校应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评价的理论研究和技术研究,为人才评价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同时培养培训专业化的人才评价队伍。要成立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专门组织,加强人事、教务、科研、研究生、实验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配合,加强人员配备和经费投入。要加强专业技术人才信息系统建设,收集整合有关人才评价的各类数据信息,形成比较完整准确的人才评价信息数据库,实现资源共享,尽量避免考核评价工作碎片化,减少重复考核。要加强教师发展中心建设,出台契合实际的人才能力培训和专业发展举措,探索建立符合专业技术人才特点的发展性评价制度。

四、结语

当前,高校正处于“十三五”谋篇布局之际,落实国家全面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战略部署,聚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打造区域人才高地的现实需求,以专业技术人才评价制度改革为突破点,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让专业技术人才迸发出新的活力,正当其时,亦有可为空间。可以预见,高校人才队伍的发展兴起,必将极大地推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实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更加坚实有力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参考文献:

[1]田景春.我国高等院校专业技术人才考核评价机制刍议[J].普洱学院学报,2014,30(4):83-86.

[2]李俊锋.深化高校科技人才评价机制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14(18):53-55.

[3]胡锋华,周小燕.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高校人才评价模型研究[J].浙江科技学院学报,2012,24(5):417-422.

[4]李晓东.大数据时代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思考与探索[J].江苏高教,2015(2):48-50.

[5]于珈,王兰英,李兵,等.浅析美国科技人才评价的做法与启示[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5,47(2):68-72.

[6]孙淑军,傅书勇.高校科技人才、项目及成果评价研究[J].辽宁科技学院学报,2013,15(3):53-55.

Study on the evaluation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universities

DONG Kun1,PENG Yu-di2

(1.Propaganda Department of the Party Committee,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Anhui 232001,China; 2.Section of Personnel,Anhu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ainan,Anhui 232001,China)

Abstract:Based on a review of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a university in Anhui Province,this paper analyzes the urgent problems that exist in the evaluation of the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 in China.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mprove the evaluation system in universities for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covering such areas as strengthening the overall design of talent evaluation system,strengthening the analysis of 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osts,perfecting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improving the evaluation methods and the relevant systems of evaluation,making better use of the evaluation results and strengthening the organization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alent evaluation .

Key words:universities;professional and technical personnel;evaluation; study

收稿日期:2015-12-10

作者简介:董坤(1980-),女,安徽界首人,政工师,硕士,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8.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2-0101-04

猜你喜欢
考核评价高等学校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