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伴互助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2016-03-18 05:16范晓虹
考试周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英语课堂

范晓虹

摘 要: 课堂观察是研究活动,是教师必备的专业素质,也是区分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指标。同伴互助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师同伴互助的质量和效果是影响校本教研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通过课堂观察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率,提升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本文拟从通过同伴互助开展课堂观察,促进高中英语教师对英语课堂的有效把握,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英语课堂 同伴互助 课堂观察

1.引言

一名低效率的教师可能花了大量时间却收获颇微,而高效率的教师往往致力于提高自身确立教学策略,驾驭课程材料,选择教育方法的行为能力。这种高效率来自于对课堂深入细致的观察,通过对自己和同事的课堂观察,可以增强教师对自己行为的意识及对自己行为的责任心,提高自己自主性的专业判断力,通过课堂观察实现的最重要的目标是自立。基于此,本文探讨以“同伴互助开展英语课堂观察”为突破口,通过同伴观察这一手段,探讨与剖析如何充分利用同伴互助课堂观察促进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

2.理论回顾

同伴互助指在两个或两个以上教师间发生的,以专业发展为指向,通过多种手段开展的,旨在实现教师持续主动地自我提升、相互合作并共同进步的教学研究活动;课堂观察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相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从课堂语境中收集资料,并根据获得的资料、数据,做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教学研究方法(陈瑶,2002)。课堂观察作为一种研究课堂的方法,发展于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典型代表为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贝尔思(R.F.Bales)于1950年提出的“互动过程分析”理论,这标志着现代意义的课堂观察的开始。鲍里奇(Gary D. Borich)从教师观察力培养的视角,介绍了课堂教学观察的具体操作,指出了一条通向高效率教学之路。而古德(Thomas L. Good)和布罗菲(Jere E. Brophy)则更多地以研究者的身份观察课堂,主张通过课堂观察,进而采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帮助学生成长的策略。华东师大课程与教学研究所与浙江省杭州市余杭高级中学在教育科研中结成大学与中小学伙伴关系,成功开发《课堂观察手册》,从4个维度、20个视角、68个观察点对课堂进行全面的观察,为我们理解课堂、确定研究问题、明确观察任务提供了一张清晰的认知地图和实用的研究框架。2012年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崔允漷提出课堂观察LICC范式演绎出课堂的四个要素,即学生学习(Learning)、教师教学(Instruction)、课程性质(Curriculum)和课堂文化(Culture),认为学生学习是课堂的核心,另外三个是影响学生学习的关键要素。学生学习含5个视角:准备、倾听、互动、自主、达成(以“达成”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学生清楚这节课的学习目标吗?预设的目标实现有什么证据(观点、作业、表情、板演、演示)?多少人达成?这堂课生成了什么目标?效果如何?)。教师教学5个:环节、呈示、对话、指导、机智;以“达成”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由哪些环节构成?是否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这些环节是否面向全体学生?不同环节/行为/内容的时间是怎么分配的?课程性质5个视角:目标、内容、实施、评价、资源;以“内容”视角为例,有四个观察点:教材是如何处理的(增/删/合/立/换)?是否合理?课堂中生成了哪些内容?怎样处理?是否凸显了本学科的特点、思想、核心技能及逻辑关系?容量是否适合该班学生?如何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课堂文化5个视角:思考、民主、创新、关爱、特质;以“民主”视角为例,有3个观察点:课堂话语(数量/时间/对象/措辞/插话)是怎么样的?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人数、时间怎样?课堂气氛怎样?师生行为(情境设置/叫答机会/座位安排)如何?学生间的关系如何?

我们通过解构课堂,一是为观察者开展课堂观察提供知识基础或问题基础;二是让观察者认识到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课堂观察需要“合而作之”,正如医生碰到个人解决不了的病情就需要会诊一样。

3.英语课堂观察现状

课堂观察既是学校管理者和上级督导员进行教师评价、课程评估和教师培训的必选手段,又是教师评价教学效果、了解教学行为的基本途径。近十几年来,课堂观察在国外成为教师进行学生行为评价和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之一。他们还将观察能力和技巧视为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以及教师进行有效教学不可或缺的因素。在我国,课堂观察被称为听课或评课,与国外相比,不仅存在字面上的差别,而且反映出我们对课堂观察的不同认识。日常观课活动中存在两点不足:一是教师不易意识到自身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二是传统的听课、评课,研究对象不够明确,缺少系统、科学、规范的研究方法,对教师发展的效果还不够凸显。如果是听公开课,因为授课教师做了稍微充分的备课,所以听课教师认为听课能有所收获;倘若是听常态课,只当做一种对教师的单项考核、一种要完成的任务,有时甚至让个别教师难堪或尴尬,丧失其本质的专业价值。要听有所获,听有所得,通过听课吸取他人的优点,改进自己的教学,听评课的专业技能需要不断加以锤炼,真正为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课堂观察的局限性是显而易见的:它只能观察可视、可感的直观现象与行为,或只能选择一个或若干观察点或课堂行为进行观察研究,不能包容所有的行为或较多观察点;观察者要接受一定的专业培训,具备相应的观察技能,要求观察者能集中心智观察,及时、准确地收集相关信息,随时做出决定。被观察者要抱着上“家常课”的心态上课,被观察者要愿意接受他人观察并不受现场观察影响的特质。它需要一定的时间、设备与技术的保障,完成程序的三部曲;它还需要一个合作共同体的基体,让教师进行自由、分享、互惠的对话与交流,以确保观察的持续性与有效性。

教师专业成长的同伴互助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中主要表现为互相听课、评课。由于缺乏严格的可操作的课堂观察程序,导致听课、评课存在极大的随意性。进入课堂时,听评课教师没有充分准备,也没有与上课者进行有效的沟通,许多听课教师甚至在进入课堂之前还不知道授课内容。这样在听课过程中只能关注教师授课的表面行为,没有对学生的学习给予足够的关注;评课时缺乏有证据的观点,漫谈式,即席发挥话语过多,很多参与听评课的老师在发言时,基本都是大而全的空话、套话。同时由于这种听评课以对教师教学行为的评价为价值取向,导致授课教师从维护自身利益出发,不愿暴露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而听评课教师出于同样的想法,也不愿对授课教师做出不利的评价,评课只讲没有证据支撑的所谓成绩优点,过于客套。这种脱离了课堂观察的听课、评课只能是囿于原有水平的重复,同伴互助、提高,只能是一个美好的愿望。这样互助观课建立在对课堂的模糊印象之上,缺乏通过课堂观察取得的实质性材料的支撑,这就导致同伴互助无从下手的境况,因为同伴的互助必须以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同伴互助强调对教师教育教学实践性的诊断,更强调对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性的发掘。遗憾的是,由于缺乏长期累积的能够真实反映课堂情况的材料,导致同伴的互助严重脱离了教师的实际情况,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教师专业成长的进程陷入困境。严峻的现实告诉我们,要推进高中课程改革,必须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必须进行教师行为的研究。广大教师只有深入课堂,认真观察课堂,才能真正踏上专业成长的道路。

4.通过同伴互助开展英语课堂观察研究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最适合的课堂观察不是以评价为目的,而是同伴教师以主体身份参与的课堂观察。在听课过程中,参加观察的教师要详细地记录、分析同科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开展各种教学活动,如何运用教学手段及进行课堂管理(classroom management)等。传统的同伴听课常带有完成任务和负责对同科教师的评价等目的,我们提倡的是同伴互助观察课题(peer-assistance observation)(王永梅,2004:52),顾名思义,就是倡导同伴教师通过课堂观察,互相学习,发现问题,共同探讨,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那么,怎样组织同伴教师互助观课呢?

4.1同伴教师听课(peer observation):通常以外语教研组为单位,让教师自主结对子相互听课为模式,保证观察的双方有选择自己合作者的自由。很明显,如果双方相互信任、相互尊重,那么,观察结果将会对双方更有益。

4.2观察前会议:目的是培养教师间相互信任的关系,确定观察的目的与规划就观察的重点问题,如被观察班级的情况、授课材料的类型、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学生情况分析等任何可以预料的问题(Richards 2004)。有时被观察教师可能就自己教学中有争议的地方,希望得到听课同伴的反馈,把其转换成可观察的行为;同时教师小组成员要根据观察的目的和背景确定好观察使用的程序、工具和观察表取得共识。

4.3教学过程观察:教学过程观察是课堂教学的真正实施过程,包括进入课堂和在课堂中依照事先选定的观察工具对所需要的信息进行记录。课堂教学一开始,作为教师同伴的观察人员就要开始教室教学观察,并做好详细的记录。

4.4观察后会议:教师要将在教学观察中所得到的原始资料做好归纳与整理,并在会议中进行讨论分析,从而得出有效的建议与改进措施。这时讨论的范围应限于课前确定的内容。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关心的重点应放在各级教学的基本理念,而不是那些比较表面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技巧。

4.5信守承诺:双方教师确保观察记录和讨论的结果在未经双方同意的情况下不予公开,这是同伴互助听课应当遵守的基本原则。

5.结语

同伴教师互助听课制给教师提供了一个在非威胁性环境中相互观察的机会。基于平等、合作基础上的同伴听课方式为教师的职业发展提供了可能(王永梅,2004:52),还可以消除障碍,开始对话,将引向专业化发展(Bailey et al 2001)。总之,同伴互助以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为直接目的,以促进教师专业素养提高为旨趣,以平等的对话方式而展开的活动,其目的在于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它对我们在教研组活动中突出教师的主体性和教师之间的合作具有重要的启示。

参考文献:

[1]朱宁波,张萍.教师同伴互助的校本教研模式探析[J].教育科学,2007年第12期.

[2]朱淑颜.外语课堂观察:从教师评价到教师专业化发展[J].基础英语教育,2005.6.

[3]王文.课堂观察——教师成长的必由之路.福建师大教育硕士毕业论文,2008.10.

[4]华卜泉.课堂观察: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平台[J].江苏教育研究理论版,2008年第2期.

猜你喜欢
同伴互助课堂观察英语课堂
用爱浇灌英语课堂
高职教学“课堂观察”方法的有效性探究
让快乐回归英语课堂
教师提问有效性的课堂观察探析
同伴互助学习在英语诵读中的应用研究
在“同伴互助”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师教学技能
“同伴互助”学习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探索
高效英语课堂的打造
让初中英语课堂充满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