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及其保护措施

2016-03-19 02:15易显利付启敏
安徽农业科学 2016年34期
关键词:乌江脆弱性画廊

易显利, 付启敏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及其保护措施

易显利, 付启敏

(长江师范学院武陵山区特色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中心,重庆 408100)

从生态旅游资源系统、环境承载力、环境污染等方面分析了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认为造成其生态旅游脆弱性的原因主要是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粗放经营、管理缺位、游客综合素质低、投入不足,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强调科学规划,发展循环经济,严格环评执法管理,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和环保教育,恢复生态景观。

乌江画廊;旅游资源;脆弱性;保护措施

乌江画廊景区地处渝东南黔东北结合部,自然风景奇幻秀丽,分布有乌江峡谷、喀斯特间歇泉、溶洞、暗河、瀑布、天生桥、盲谷等多种自然资源。乌江在沿河境内形成一百多千米的天然山水画廊,两岸翠绿葱郁,山峦叠嶂,奇峰对峙,各显神姿。自古以来就有“乌江两岸山连山,乌江河中滩连滩”的民谚流传。乌江碧若琉璃,畅游乌江,有“船在画中行,人在画幅中”之感。近年来,伴随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乌江画廊的生态旅游资源在不同程度上受到了破坏,长久以往会导致生态系统失衡,生态旅游资源脆弱。笔者从分析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入手,探讨了造成其生态旅游资源脆弱性的原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针对性的保护措施。

1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脆弱性

1.1 系统的易干扰性 自然界生态系统内各组成部分之间相互协调,通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以达到生态平衡的目的。目前,乌江画廊沿线还分布有众多水泥厂、小煤矿、煤矿运输渡口等工业设施(政府一直在推动实施“关停并转”,减少了一些),严重破坏着乌江生态系统资源平衡。此外,小田溪墓葬群、武陵山大裂谷、御泉河水上漂流、观光步行道的开发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也造成了严重冲击,破坏了其生物多样性,致使生态旅游资源处于失衡状态[1]。

1.2 环境承载力限制 景区的旅游容量即为景区的环境承载力,是指在特定的时间条件下,旅游资源空间范围内所能承载的各类旅游活动的总和。据相关资料统计,2015年重庆市涪陵区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85万人次,同比增长16.9%,旅游收入突破47亿元,同比增长23.02%。伴随着乌江画廊旅游资源开发以及旅游设施项目的展开,乌江画廊承接游客的数量呈逐年上升的发展趋势。每年5—10月为乌江画廊景区的旅游旺季,游客人数剧增给景区带来巨大的环境承载压力,如果超出景区环境承载力,将导致生态旅游资源的严重破坏。

1.3 垃圾、废水和废气的污染 旅游景区的水体污染包括地表水与地下水污染。地表水中有游客在游览过程中产生的各类废弃垃圾;旅游接待设施,如野营地、宾馆、公厕,直接向水体排放废水,导致水体污染。乌江画廊两岸现存大量已废弃或即将关闭的水泥厂及煤窑,各类工业建筑沿河分布,工厂废水、废气排放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乌江画廊有些景点远离城镇,如小田溪墓葬群、武将赤壁观景台、武陵山角邦寨、大木花谷等距离涪陵城区较远,游客在景区的游览观光过程中通常携带大量塑料包装的食品和饮料,这些塑料包装袋(瓶)通常都是由难以降解的材料制成,游客吃完食品以后随处乱扔,造成景区内水体、土壤的严重污染。

1.4 土壤和植被遭到破坏 游客在景区游览的过程中会留下各种游览痕迹,如游客的徒步旅行、休憩、野炊、玩耍会对植物造成践踏,导致植被破坏。生态景区内各类宾馆、酒店、娱乐设施的修建也会对植被造成影响,轻则导致植被覆盖面积减少,重则导致植物种群、群落减少。游览痕迹的影响还包括过度践踏致使道路变宽,导致地表植被减少和土壤表层被破坏。

1.5 野生动物的脆弱性 游客的观光活动可能引起野生动物改变原有的筑巢地,甚至引起大批野生动物的迁徙。游客在生态景区内的各种行为都会对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物种多样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最终导致物种数量减少。

2 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脆弱性的原因

2.1 缺乏合理有效的规划 乌江画廊涪陵段沿线产业以工业为主,且工业发展对乌江生态旅游的开发形成较强限制。众多工业厂区集中分布于乌江西岸,而东岸景观则保持着原生态,造成两岸景观不协调。工业建筑严重影响了乌江画廊两岸景观质量,大大削减了乌江画廊的美感度。由于没有健全的旅游接待设施,娱乐活动单一,只有在春夏两季天气炎热时娱乐项目较多,游客多到此进行漂流、攀岩,形成旅游旺季。秋冬两季天气逐渐转凉,供游客游玩的娱乐项目较少,旅游接待设施不健全,游客较少。旺季淡季游客数量差异巨大,存在季节性矛盾[2]。

2.2 景区经营者粗放经营 涪陵乌江画廊沿岸风景区经营者经营方式粗放,经营管理缺乏合理性和科学性。御泉河中泰重庆旅游经济园和洪海洋度假村等景点经营规划缺乏合理性,供游客游玩的项目较少,夏季只有漂流、攀岩等简单项目,游览项目趣味性低,特色不突出,同质性较强,对游客的吸引力较弱。至于冬季,没有任何可供游客游玩观赏的项目,造成季节性短期经营的现状。因此,景区旅游设施接待功能不健全,可游玩项目少;娱乐设施建筑缺乏特色,广告宣传投入少,知名度低。

2.3 政府管理不到位 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的管理涉及多个政府部门,包括林业、农业、旅游、水利等。由于各政府部门之间职能划分不明确,责任落实不到位,出现旅游景区多头管理的现状。乌江画廊除作为旅游景区外,在白涛街道辖区内还存在煤矿开采等项目,政府部门为了实现地区经济效益,发挥最大潜力挖掘辖区内各类资源,也对生态旅游造成了不可低估的负面影响。生态旅游区管理分工不明确,加上各类工业企业生产造成的环境污染,致使乌江画廊生态旅游在景观质量上大打折扣。

2.4 部分游客综合素质低 游客的素质良莠不齐,加上景区对不文明现象的监督力度不够,部分游客对自身的不文明行为没有深刻认识,景区内不文明现象时有发生。景区内管理人员较少,无法对游客的不文明现象及时加以制止。有些游客不将垃圾扔到指定的地点,随意践踏景区内植被,忽视景区内文明标语,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缺乏深刻认识,这些都对生态旅游造成了不同程度的破坏。

2.5 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投入不足 政府部门和景区经营者大都只顾追求眼前利益,对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得不到政府部门领导层的充分重视,生态保护资金和环境建设投入不足,甚至还会有专项资金被挪用的情况。在治理过程中不断累积的问题使生态环境系统越来越脆弱,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乌江画廊白涛街道境内由于化工企业等各类工业废水废气的排放,导致部分水体已被轻度污染。各类经营者为降低经营成本,采用就地掩埋的方式处理垃圾,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了严重的影响。政府和经营者过度追求经济利益,对生态保护和环境建设的投入往往不足[3]。

3 生态旅游资源的保护措施

3.1 科学规划,合理分区,凝练主题 旅游规划需注重生态保护,因此乌江画廊旅游景点的建设要遵循生态旅游的发展观念,科学合理规划,充分考虑生态与环境的包容性和适应性。拆迁工厂并进行绿化改造,以恢复原生态,美化景区风景。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的科学规划应在不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则下,规划出乌江画廊旅游资源的功能区,同时重视生态资源的保护,让各类参与者提升自身的意识,积极主动地投身到生态旅游资源的环境保护中去。在环境规划上,可将乌江画廊划分为时尚乌江、文化乌江、生态乌江3个主题。时尚乌江的区域范围为乌江游起始码头至三门峡,以创意产业为支撑,集艺术创作、展示、休闲商业等功能为一体。文化乌江区域范围为三门峡至白涛滟,是以枳巴文化为主的乌江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和体验区。生态乌江区域范围为白涛滟至武隆,主要为展现乌江的生态文化及特色民俗的观光旅游区[4]。

3.2 发展循环经济,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提倡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理念,依靠资源的循环和高效利用进行生产,减少景区内工厂、娱乐场所、宾馆等废弃物的排放,降低污染,以达到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的双重目标。明确处理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二者之间的关系,要坚持“在保护中利用,在利用中保护”的原则,争取以最小的干扰方式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进行开发。

3.3 制定专项法律法规,严格环评执法管理

3.3.1 立法保障。通过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切实保障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的发展。针对乌江画廊生态旅游的特点,从综合管理的视角出发,制定完整规范的法律保障体系,以此规范景区的生态旅游;制定专项的乌江画廊法律法规,可借用我国宪法、环保法、草原法、森林法以及自然保护区条例、风景名胜区管理条例等法律条文中的相关规定;制定具体的生态旅游管理条例,贯彻生态旅游法,使之更具针对性、实用性和操作性。

3.3.2 执法监督。建立健全乌江画廊生态旅游景区的法规之后,加强执法监督是最重要的环节。只有保障生态法律充分发挥其保护生态环境的作用,法律监督的职能才能得到切实的体现。对于违法经营和蓄意破坏生态旅游资源的不法分子,必须严惩不贷。加大对违规人士的惩罚力度,从外力制止人为因素对生态旅游资源造成的二次破坏。

3.3.3 严格环评。对于乌江画廊各个景点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应充分考虑整个乌江画廊地区生态环境的承载力,保证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超过景区环境可接受的最大限度,注重乌江画廊生态旅游景区的环境评估,对环境进行长期监测,把对环境的消极影响降到最低。乌江画廊作为一块正在持续开发的新型旅游资源,应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发展可持续循环经济,通过合理规划旅游布局,注重旅游资源的保护,走出一条稳健的旅游建设道路。同时可借鉴国内外发展生态旅游资源的成功案例,发展乌江画廊独有的生态旅游线路。

3.4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游客素质 游客素质的提高需要政府部门、生态景区、旅行社和游客的共同努力。提升游客素质对保护乌江画廊生态旅游资源而言势在必行。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强生态旅游宣传,向市民提出:“文明旅游、文明生态、文明乌江”的口号,深入开展生态文明宣传工作,号召广大群众参与到文明旅游的队伍之中。

生态景区要创设较高质量的旅游环境,使游客进入生态景区时,感受到景区内优美的环境,会自觉约束自身的不文明行为,不忍对生态景区造成破坏。生态景区还可以定期举办生态旅游公益活动,邀请游客积极参与其中,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和体验性,让游客感知生态旅游资源保护的重要性,参与过活动的游客还可以对周围其他人产生积极影响,扩大生态教育的传播力和影响力。

旅行社方面要有明确的生态保护意识,培养旅行社内导游的生态资源保护意识,由导游影响游客。导游可对进入生态景区的游客进行事前教育,提高游客对乌江生态旅游资源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

在提高游客的素质方面,除了政府部门、景区和旅行社的宣传教育手段之外,游客也要加强自身文明素质的建设,以尊重自然、尊重生态、尊重乌江为行为准则,尊重乌江画廊生态旅游景区的地域文化,自觉爱护景区的旅游环境,约束自身的不文明行为[5]。

3.5 加强环境保护,恢复生态景观 加强乌江画廊生态景区环境保护的当务之急是恢复景区资源的原生态,恢复景区生态资源的原始面貌。政府旅游规划部门应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破坏乌江生态旅游资源的工厂和各类建筑物进行拆迁。分批迁出核心规划区内的工厂,关闭小型资源开采企业,恢复乌江画廊左岸自然生态景观效果,尽量避免临江建筑,控制永久性建筑建设,建筑选择生态材料,有效融入周边的环境。建筑设施布局选址以集约化开发为总体原则,弱化道路、管网等基础设施对生态的破坏。强化乌江及大溪河、御泉河等水系沿线的排污管理,不允许新的工业企业进入水域保护范围内。对已破坏区域进行必要的设施拆除和生态恢复,继续实现乌江沿线现有工业企业的清退。对已退出,但有遗留厂房的厂区进行生态景观再造,实现厂区环境的生态化。采用立体化等方式,对暂时无法退出的工业厂区进行景观优化,实现与周边生态环境的协调与融合。

[1] 闫景丽,杨刚,杨新.蜀南竹海风景名胜区生态旅游环境承载力测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5(20):171-173.

[2] 戴德宝,赵敏.绿色生态类网络资源分类分布研究[J].生态经济,2013(5):44-46.

[3] 路科.生态脆弱地区的特殊旅游环保模式研究[J].草业科学,2011,28(8):1572-1577.

[4] 刘丽梅.生态旅游资源的脆弱性研究[J].财经理论研究,2010(5):30-24.

[5] 张丽谦.北京山地森林生态脆弱性评价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11.

Vulnerability of Eco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of “Wujiang Gallery” and Its Protection Measures

YI Xian-li, FU Qi-min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Research Center of Wuling Mountainous Area, Chongqing 408100)

The fragility of “Wujiang Gallery” ecology tourism resource development was analyzed from the aspects of ecological tourism resource system, environmental carrying capac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so on. The causations for ecological tourism fragility were mainly the lack of effective and reasonable planning, extensive operation, omission of management, low quality of tourists, and insufficient input. Based on these, protecting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such as stressing scientific planning, developing circular economy, strictly carrying out law enforcement management, strengthening ecological tourism publicity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education, and restoring the ecological landscape.

“Wujiang Gallery”; Tourism resource; Fragility; Protecting measure

重庆市教委人文社科资助项目(15SKG173)。

付启敏(1968- ),男,四川简阳人,副教授,博士,从事企业管理及产品创新研究。

2016-09-21

F 590.31

A

0517-6611(2016)34-0167-03

猜你喜欢
乌江脆弱性画廊
又见乌江
自刎乌江(二)
自刎乌江(一)
煤矿电网脆弱性评估
杀毒软件中指令虚拟机的脆弱性分析
乌江,乌江
基于攻击图的工控系统脆弱性量化方法
画廊
基于电流介数的电力系统脆弱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