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2016-03-19 05:12柴延松卢洪刚
高校后勤研究 2016年6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国际化

柴延松 卢洪刚



高等教育国际化对高校后勤工作的挑战与对策

柴延松 卢洪刚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本文从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现状、高等教育国际化带来的挑战以及高校后勤服务教育国际化的策略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期望通过有效推动高校后勤工作更好的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提升学校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

高等教育;国际化;高校后勤;服务策略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国与国之间的高深知识的流动,是世界范围内各高等院校之间跨国界、跨民族、跨文化的多边交流与合作;是一个先进的、开放的、充满活力的教育体系;是一种理想的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与模式。[1]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外专外教和访问学者以及国际合作项目数量的日益增加与规模的日益扩大,为高校后勤工作带来了新的课题,在服务保障中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高校后勤作为高等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在跨两种文化乃至多种文化的环境下树立先进工作理念,不断提升服务保障水平,优化学校育人环境,是非常值得实践、探讨和研究的课题。

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概况

(一)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历程

1950年我国开始与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等国互派留学生,33名留学生进入清华大学学习。自此我国开始了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的工作。改革开放后,中国综合国力增强,教育得到进一步重视,加之经济全球化的影响,教育国际化受到全面推动,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教育国际化体系,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具体实践,如留学事业、合作办学、人员和学术的国际交流及合作等逐渐恢复发展;第二阶段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至二十一世纪,我国先后颁发多项法律、文件,调整规范了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事业;第三阶段是新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了迅速发展,高等院校的对外交流与合作的层次与范围进一步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

(二)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

一是来华留学生的国际化。1950年我国开始接受留学生,发展到目前共有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5万余名留学生来华学习。①二是课程设置的国际化。各高校相继开设国际性的课程,旨在培养学生成为能把握国际政治、经济、科技各领域发展趋势的复合型人才。三是合作办学的国际化。以上海为例,至2016年6月,依据《中外合作办学条例》及其实施办法批准设立和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有8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有35个。②此外,从2004年开始,我国高校与国外高校合作在华设立了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中外合作大学,如宁波诺丁汉大学,西交利物浦大学等。四是人员交流的国际化。我国各地高校定期开展跨国合作学习研究交流活动、高校师资国际化培养活动、学生短期旅行文化交流活动,建立了跨国调研的常态化机制。

在这种新形势下,中国高校中海外师生、专家,中外合作项目数量的增多,尤其是中外合作大学的设立,推动高校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向着国际化方向发展,使其面临着改革创新、管理人员国际化素质培养、硬件设施优化更新、跨文化交际中管理经验不足等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后勤服务工作的挑战

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下国际间人员交流日益增多,有着不同文化背景的国际友人在中国进行学习,遇到的主要问题就是“文化差异”。校园中的“文化差异”是指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们,由于文化背景不同导致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多样化,在信仰、风俗习惯等方面也表现出不同的态度和行为。[3]具体表现为语言、教育环境、文化传统、社会礼仪和时间观念等方面的差异等。[4]“文化差异”必然会给日常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带来误会和冲突,使得从事留学生管理事务人员的管理观念、方式不能有效地运用到对外国留学生的管理上。

(一)传统服务理念已不能完全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求

服务理念表达的是服务组织希望其员工向服务对象提供什么标准的服务。就高校后勤而言,其服务理念主要体现在服务保障教学、科研和师生餐饮、住宿等日常生活上。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文化差异”导致服务对象需求更加现代化、多样化,传统服务理念必然跟不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步伐,无法满足学校办学模式与管理体制的最新需求,也就无法为后勤管理服务工作引导正确的方向。在这种情况下,需要主动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和改进传统的服务理念,树立适应现代化、多样化需求的更加人性化的服务新念。

(二)传统服务方式有待进一步创新提高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高校后勤开始社会化改革以来,中国高校后勤的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的来讲,我国高校后勤服务国际化高等教育环境的方式仍然需要进一步创新和提高。主要问题就是现有的规章制度和具体工作方法对于海外师生来说针对性不强。如留学生的作息时间可能与国内学生不一致,针对国内学生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却不适应留学生情况;海外师生因其群体的多元性,饮食习惯十分多样化,学校餐厅一般的供给和服务很难满足其需求;由于留学师生一般正在处于学习汉语的阶段,单纯汉语形式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以及网络管理平台容易造成信息内容的错误理解等等。

(三)服务队伍水平跟不上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后勤工作能否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的需要,最直接表现就是其队伍构成的国际化水平。近年来,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推进,高校后勤队伍结构得到不同程度优化,但队伍总体仍然存在着平均学历较低、专业技术人员较少、具有国际化管理服务理念的人才缺少的问题,很难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快速发展的需要。服务于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高校后勤应具备一支对跨文化业务精通、对涉外人员及相关事务服务精湛的队伍,一支能根据学校国际化情况为后勤工作提供技术支持的技术队伍。

(四)服务保障体系不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

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离不开高校和政府及社会大环境两者的支持。只有在两者中各个相互联系的要素相互配合,产生联动的作用下建立起来的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才是完善的。

对于高校来说,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需要学校各部门的协调合作。目前高校仍存在部门资源整合力度不够,运转协调度不高,导致无法充分调动各部门为高校后勤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服务。另外,在政府、社会方面,也存在如对不同层级的学校后勤资金投入不均衡、进入高校的各项社会资源和社会服务力量在“服务育人”方面服务意识不够强等问题。

三、高校后勤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策略

(一)确立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服务理念

服务理念,强调的是满足不同服务对象的需求。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高校部门以及师生群体(包括国际友人)的需求和期望更加现代化、多样化。高校后勤需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进行科学分析,适时调整和改变传统服务理念。新的服务理念应为高校后勤工作赢得新的发展和机遇;应有利于资源整合,促进学校有关院部间的深层合作;应有助于高校后勤服务质量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6]

首先,后勤工作定位应符合当前教育环境和国际化趋势对人才培养的更高层次要求,要把国际化发展理念真正纳入到高校后勤总体工作目标中;二是从学校实际出发,开展工作要遵循我国现有法律规章和学校规章制度,坚持政策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原则;三是要学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又要保持自身特色,促进中外文化交流。结合外事服务特点,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后勤的先进服务理念和工作经验,变本土化服务为国际化服务,做到服务标准国际化、服务内容国际化和服务队伍国际化;同时,继承和发扬传统服务中的优势和特点,加强民族文化的宣传,保持自身特色。

(二)创新和完善传统服务管理方式

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需要,建立和完善符合国际标准的服务管理方式是后勤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础。符合国际标准的高校后勤管服务理方式应是拥有科学规范的工作机制,具有适应国际师生需求的针对性较强的现代管理技术、方法和手段,在跨文化的服务交流过程中,通过科学管理、优质服务、良好环境、第二课堂等手段促进文化双向交流,培养各国友人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我国大学的国际形象。

针对目前在服务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存在的问题,高校后勤应该创新和完善传统服务管理方式。具体来说,一方面,后勤应该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和完善针对海外师生的管理规章制度,如《留学生手册》、《涉外管理服务人员培训制度》、《留学生餐厅管理规定》等;另一方面,在具体工作方法上,应该根据他们不同的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按照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为他们提供方便优质的食宿环境和高品质的生活学习环境,及时为留学生的合理需求提供保障。如加强软硬件建设,设立专门的留学生餐厅、开设清真窗口,引进穆斯林厨师,提供多样化的饮食服务;设立留学生生活辅导员和涉外服务学生助理,在开展工作中注意与留学生和外国友人沟通交流,配合学校进行宣传教育。

(三)建设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后勤服务队伍

加强后勤队伍建设,推动人才队伍的国际化,提高应对跨文化管理与服务的能力,是做好高等教育国际化后勤工作的组织保证。高素质的后勤工作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和敬业奉献精神,更需要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应对因文化差异引起的突发事件的干预处理能力。

所谓国际化视野,是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有着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理解拥有不同政治制度、文化背景和宗教信仰的民族,自身具有国际化的素质和国际竞争能力,在国际间的交流沟通中保持正确得体的态度和举止。[7]通过拓展队伍整体的国际化视野,可以培养服务管理人员的国际化观念,提高其处理国际化业务能力。可通过以下举措:一是针对我国外交政策和当今国际形势,常规国际惯例和外事礼仪常识,不同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情况,不同国家的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定期组织各种业务培训;二是培养良好的语言沟通能力。提高涉外服务人员的外语能力,在工作中与服务对象能进行有效沟通,快捷处理问题;三是有条件的可引入较高学历的涉外服务主管和管理人员。同时培训和配备综合素质较高的接待、值班、维修、保洁等工作人员,提供更优质的后勤服务。

(四)完善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服务保障体系

良好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能够为高校各方面事务的推进提供有力的支撑,是高校发展进步的基础。针对中国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存在的问题,应从高校和政府社会两个层面进行完善。

首先,服务教育国际化是一个涉及后勤、外事、教务、保卫、学院等多部门多方面的工作。因此高校必须理顺工作机制,科学配置相关部门并明晰职责,加强各部门、学院之间的联动,减少服务中的经验化和随意性,逐步形成一种权责分明、运转协调、合作高效、管理有力的服务机制。同时,要运用技术手段建设好各部门信息共享、一站式网络服务平台,降低学校各部门的协调成本,提升服务教育国际化的工作效率。

高校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发展也离不开政府和社会的保驾护航。政府应加强重视支持程度,建立以政府财政拨款和吸纳社会资金的多元化投资体制,确保高校后勤资金来源渠道的多样化。[8]另外,高校后勤服务国际化涉及许多地方涉外部门,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局、政府外事办等。目前存在着多部门管理、部门职能交叉等现象,政府应明确和理顺各部门的职能定位及职责分工,健全协调配合机制,为高校后勤及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完善提供良好的地方支持环境。对于进入高校的社会服务企业来说,应该在其资金雄厚、资源丰富、技术先进等自身优势的基础上,树立“服务育人”的意识,积累经验,与高校后勤内部资源一起提供全方位的优质服务。

注释:

① 数据参见:2013年全国来华留学生简明统计中高等教育学会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分会http://www.cafsa.org.cn/share/show-117.html.

② 数据参见:中外合作办学网http://www.crs.jsj.edu.cn/index.php/default/index/sort/1006.

[1]赵坤. 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扩大来华留学生教育规模对策研究[D].秦皇岛:燕山大学, 2013.

[2]薛卫洋.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研究(1978-2012)--结合上海市为例的研究[D].武汉: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徐虹.饭店集团国际化经营与跨文化管理[J].国际经济合作, 2001(3):50.

[4]强百发.基于文化差异下的来华留学生管理[J].现代教育管理,2010(2):89-90.

[5]盛裕良.试论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的构建[J].复旦教育论坛,2005(4):60.

[6]张及涛.大学科技园区物业管理服务理念国际化的重要性及实施策略[J]. 中国物业管理, 2005(9):54-55.

[7]王艳红.国际化视野下我国高校校园文化发展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 2012.

[8]杨学威. 构建和完善后勤服务保障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技术装备,2010,10(29):24-25.

(责任编辑:赵相华)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国际化
聚焦港口国际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人民币国际化十年纪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后勤餐饮业的财务管理探析
人民币国际化回顾与新常态初期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