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英谱中显亮点

2016-03-19 06:47◎崔
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2016年9期
关键词:群像贵在脊梁

◎崔 晶

群英谱中显亮点

◎崔晶

JIESHUOCIDIANPING

通常来讲,党建专题片无论是典型人物片还是典型工作片都是全片围绕着一个“主角”来展开叙述。但是有时候,由于宣传教育的特殊需求,镜头聚焦的不再是一个“领衔主演”,而是多主角平行的集体或整体。这就要求制作者具备更宏观的视角和更细腻的匠心,去裁量出一幅党建典型“群像”。然而,虽说是“群像”,也并不意味着就要面面俱到或者平铺直叙,它讲究的是在有限时长内如何有轻有重、有详有略、以点带面地来呈现个体风采,这也是值得电教人进一步探索的制片方向。

由宁波市委组织部精心摄制的党建专题片《脊梁》,映照出全市各领域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先模风貌,在刻画党建“群像”方面迈出了难得的一步。

素材的提取——千军万马贵在“点兵”。“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可如果“米”多了,则更需要“巧妇”的精挑细选才能做出美味佳肴。制作任何专题片,对素材的选择都是首要课题,就如同在“战场”上拥有千军万马,要想赢下战斗也贵在“点兵”。面对众多的党建素材,用哪些、怎么用,考验的是制作者的宏观调度能力,一般可以从素材的分类和素材的代表性来多加考量。先说素材的分类。专题片本身就具有去粗取精、提炼精品的特性,如果要塑造多人物、多集体的“群像”,首先就要通过叙述逻辑的设计,条分缕析地引领观众去逐条接受片中传递出的信息,避免面对琳琅满目的素材而让人目不暇接。再来说素材的代表性。党建典型不缺素材,缺的是有代表性能深入人心的素材。这就要求我们从党建典型本身寻找其与众不同的亮点,既能凸显出党建典型共有的“党性”,又能呈现出“这一个”党建典型让人过目难忘的“个性”。

主旨的提炼——浓淡相宜贵在“点睛”。选入“群像”中的典型都各具特色,都具有党建典型的先锋性。但是由于时长和篇幅所限,再优秀的典型也来不及进行“工笔画”似的细腻描摹,要知道即使只塑造一个主人公的片子也需要有所取舍地提炼主题。因此,为党建典型画“群像”往往可能只是素描或是速写,线条清晰地突出其最主要的特点。一般会在众多典型中挑选出个性最鲜明的作为代表,然后在选定的“这一个”典型代表身上提炼出最精彩的部分来着墨,讲求概括得简洁而质朴、提炼得精当而凝练。“牵一发而动全身”,观众心里认可“这一点”,就会赞赏“这一个”,继而层层认可敬佩“这一群”。比如,在《脊梁》片中,当推介到优秀民营企业党组织时,片中先用一句话概括统领:宁波素有“儒商摇篮”“商贾之乡”的美誉,“敢为天下先”的基因代代相传。当推介到优秀党务工作者时,片子对典型人物的精神特色进行了精练概括:“身离尘嚣,心系光明。叶中央一门五代在极度艰苦贫瘠的孤岛上执着坚守、薪火相传,守得云开见日出。”“行者驰骋,无远弗届。柳建成三十年如一日奔波于乡村邮路,以坚韧不拔的精神为原料,在平凡的岗位上酝酿事业的芬芳。”

意趣的提升——骨劲肉丰贵在“点染”。刻画“群像”不能走马观花、草草了事,而要让镜头中有“干货”,就必须在表现形式上用心润色。一方面在镜头表现上,对“群像”中的“每一个”都要清晰呈现,尽量在突出个性之余兼顾风格统一的共性,各段叙事的背景、色调、构图要有整体感。另一方面在语言表达上,要尽可能在有限的时长和语境中做到精当凝练又不输文采。毕竟,过于简单难免有枯燥无趣之感,太过华丽又很难接上地气。因此,有时可以考虑在表达时适当加入排比、对偶等修辞手法以增强感染力。《脊梁》一片在推介基层党组织工作者时选用了这样一段排比式介绍:“心存大爱,丹青流芳。当邻里口角、矛盾滋生的时候,社区民警陈怡微笑应对、耐心调解;当孩子智障、家长烦忧的时候,达敏学校原校长刘佳芬创新启智教育;当父亲病危、洪水来袭的时候,明伟村党委书记张剑波舍小家顾大家,组织人员给被困村民送粮送水。一点一滴、一线一缕,共产党人在群众心中的丰碑始终在凝结、升华!”可以说这是一段概括力和画面感都很强的解说词,让观者极易受到感染和震撼。

猜你喜欢
群像贵在脊梁
党是民族的脊梁
脊梁
我们的脊梁
“一生多旦”与清代“红楼戏”对十二钗群像的重塑
别出心裁,文贵在『新』
秋季养生贵在“收”
群像
群像扫描
贵在认知,贵在践行
晚清民国人物群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