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屋建瓴于初设

2016-03-19 20:40毛俊义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00
低碳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施工图意见阶段

毛俊义(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高屋建瓴于初设

毛俊义(深圳华森建筑与工程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广东 深圳 518000)

关注初设阶段常见问题和解决方法;针对修改需做到的事项,及时指导和提高设计效率是初设阶段高屋建瓴的关键。

评审;及时指导和注重效率

前言

高屋建瓴谓在高屋顶上把水瓶里的水倒下。比喻居高临下,势不可挡。现指对事物把握全面,了解透彻。初步设计是最终成果(施工图)的前身,相当于一幅图的草图。草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施工图的质量,在设计周期紧的情况下尤其如此。因此,抓紧初设阶段,熟悉和了解建筑图、搭建结构基本骨架、确定结构需要解决的难点,把重要的问题解决在萌芽阶段,对后续施工图的进度和质量至关重要。一句话;唯有初设阶段高屋建瓴,才有施工图的一帆风顺。

1 初设阶段由于甲方的不重视,审图的粗略、设计人员的轻视等原因,很容易成为形式上的设计阶段

1.1这个阶段最常出现的问题

(1)结构计算参数不正确;

(2)荷载考虑不全面;

(3)计算结果参数如周期、位移比、位移角不符合规范要求或刚刚满足要求,施工图略一修改就又需要做较大的调整;轴压比、稳定、配筋不满足要求也不调整,将问题留给施工图;

(4)抗震等级搞错;

(5)结构柱和梁布置不合理;

(6)体量的划分不明确,如是否设缝?何处设缝?

(7)大跨度、大悬挑不重视或虽重视但解决方法不考虑建筑要求;

(8)嵌固层的位置搞错;

(9)混凝土等级杂乱、高位转换抗震等级没有提高;

(10)降板和高差没有注意到或不合理;

(11)覆土荷载没有考虑全面或没考虑;

(12)大开洞没有考虑加强。

以上问题虽不全面,但对施工图阶段的影响相对比较大。

1.2解决上述问题的关键在于对图纸了解透彻,把握全面,即所谓的高屋建瓴

初设阶段不在于画了多少图,而在于发现了多少问题,和解决问题。具体的方法有:

(1)工种和审核、审定在此阶段多看图。

(2)设计人员仔细、耐心的看图和与建筑专业对图,交流想法。

(3)重要的一点是把项目的评审落到实处,不要走过场;不但要解决问题,而且对有可能出现的大问题要早发现;有些问题不但要给指导意见,而且要给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意见;有分歧意见时,最好在会议结束前能达成可操作的共识意见;指导意见有条理,对可能出现的按意见执行后还会产生的问题要有更进一步的处理措施或方法;建议设计人员评审前1h先打平面图给参与评审的老总们,让他们先看图,这样既可以先期发现问题,又能做到有准备的解决设计人员提出的问题;有条件的话,最好能在有投影的会议室开评审会,这样大家看放大的平面图,更容易发现问题;对有转换的塔楼,转换层平面的结构图一定要评审,转换柱、转换梁的布置要评审通过才可向下做;地下室平面的梁、板布置形式亦要评审通过后结合甲方意见确定;如有地勘报告时,基础的形式、底板和外墙的厚度也应有指导意见;要指定专人做评审记录,会议开完要复述会议记录,这样不好漏问题。

(4)评审完之后,设计人员应及时根据指导意见来计算和画图。

(5)如还有遗留或未发现的问题,必要时可二次评审。上述方法应根据具体项目来采用。

2 初设阶段毕竟是设计初始阶段,建筑专业的提图避免不了要修改、甲方也随时会修改,所以此阶段须做到以下几点

(1)重要的是了解和熟悉建筑专业的提图,确定结构设计的基本框架,画图基本满足初设要求就可以,不必过细。可集中在此阶段的中后段画图。

(2)全面的了解图纸,随时跟踪建筑的修改,不急于动手修改,安排好画图的时间节点,才能既不疲于跟着建筑专业修改,也不会太过放松,给施工图阶段留太多的问题。重要的是做事于先,早规划,早准备,把大部分问题解决在初设阶段,那施工图就能做的流畅和自如。

(3)根据工程的难易程度合理安排设计人员,做到拿得起、做得到,适当的难度匹配,不要难易程度和设计人员水平差异太大,否则容易造成人力浪费或工程烂尾,后者会令以后接手的人痛苦不堪,心情烦躁下的修改和施工配合效率不高,错误也多。

(4)做初设的设计人员在施工图阶段的延续性要尽量保持,这样就能部分避免初设阶段的设计人的敷衍了事,后续接手人浪费太多时间去熟悉图纸,所以初设的人员数量安排在生产允许的情况下不要与施工图相差太多。

3 初设阶段需关注的两个问题:及时指导和注重效率

3.1及时指导

碰到问题太纠结。要么不知道用什么程序,要么周围人给出的指导和参考意见不一,设计人有些迷惘,总想搞得特别清楚,但查资料和用不同程序试算,又要耗费大量时间,不搞清楚,总是一个心病,在这纠结的过程中,效率自然就降低很多,原计划半天的工作量,却耗费了2~3d,而且结果自己也许还不满意,这样又影响了下步计划的实施。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便是及时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1)要及时请教工种和审核审定人,力争得到统一和自己满意的答案,并且这个答案实施起来相对简单点。

(2)部门组织会审,把项目中遇到的难点和负杂问题群策群力的解决掉;但此过程要求设计人员自己有清晰的思路,自己要解决问题到什么深度,要达到什么结果,要指导到那一步自己可以接下来继续顺利工作。避免会审后自己还是一头雾水,只知道些理论或泛泛的意见,不知道实际怎么操作。当然,这个过程需要会审的人也能大概看出设计人员问题的症结,指导到位,达到设计人员可以反映到计算和图纸中的程度。

(3)部门技术小组在工作计划中,把施工图和超限中常见和偶遇的问题归类,并给出可参考或可依循的路径。

3.2注重效率

(1)一定要有计划,以确切的时间点来管控进度,给出任务完成的最后期限。

(2)一定时间只做一件事情。为了提高效率,好多人采用“一时多事”的方法开展工作,一件事没做完又开始着手另一件事,或者几件事情同时进行。但是,同时做好几件事,必须保证其中一部分少些技术含量,无需过多的脑力支持,否则,专注于一件事情,效率会高很多。

(3)预留足够时间。很多设计人员会发现,如果一个项目自己计划的好,时间稍有充裕,做起来不但轻松,效率也会高很多。这就是压力的反作用,压力适中效率高,压力太大或太小效率不高。但设计这项工作,毫无疑问压力是无时不在的,很少存在压力小的情况,所以适度的减轻压力可以显著提高效率。计划中给自己留足够时间处理或完成设计后段最繁琐的查漏补缺,是非常必要的。通俗的说,就是设计要“前松后紧”。

(4)做了就一定要做完。人在潜意识里面对完成任务这件事感到恐惧。但是,完成重要工作却可以释放我们的能量,增强自信心。相反,未能完成重要任务或只完成部分任务,不仅会让我们觉得压力重重,还会耗尽我们的激情和自信。另外,设计任务的连续性也使中断后再重新开始工作,心理上有个适应期。所以,除非遇到这个时间段非做不可的其他工作,必须中断正在做的工作,否则一旦工作开始,就下定决心坚持到工作全部完成为止,这种习惯将使我们的工作效率提高40%以上。

(5)操作规范化。结构图层的划分、线型、比例的规范,采用标准范图的说明和表示方式,这些都属于制图操作的规范化。任务开始前,就应该对以上因素有个大致的了解,不要对要表示的东西还不清楚,就着急上手画,出错和返工是必然的。但切忌也不能“嘴上谈图”,迟迟不动手,老是询问自己想象中画图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问题,甚至是些比较无序和无章的问题。只要动手了,才能遇到确实需要解决的问题,况且,有些问题就有规范的图集和范图以供参考。

(6)遇到问题尽快解决。大量问题的累积,将成为完成任务的巨大障碍。所以,遇到问题,不要随意地将其放置一边,而应毫无遗漏地尽快解决。而每一项难题的顺利、完美解决,又增加了下一步工作的信心和动力。

(7)保持工作的节奏感,所谓“劳逸结合”。长时间的较晚的加班,没有自己的活动或适宜的休息,很容易产生心理上的疲劳感。所以根据自己情况,选择相应的活动空间和时间。

(8)分清任务的轻重缓急。根据项目的轻重缓急,排好处理顺序。任务急时,加快工作节奏;任务不急时,放慢节奏。这样可以保持工作的弹性,可借此恢复精力,更有效的解决问题。

(9)工作环境要适应自己的习惯,确保东西放到自己找得到的地方。

(10)文件处理一定要清楚,特别是DWG和计算模型,要根据时间排好顺序,不要随便删除,要记录清楚自己每次修改的重要内容的关键字,这些对提高效率帮助极大。

总之,如果我们能关注以上问题及其解决方法,未雨绸缪,高屋建瓴于初设阶段,就能给初设一个完美的结局,给施工图一个良好的开端。

2016-5-20

TU11

A

2095-2066(2016)16-0159-02

猜你喜欢
施工图意见阶段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大题小做,施工图是一个建筑项目的缩影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探讨输变电工程施工图预算管理与控制
在学前教育阶段,提前抢跑,只能跑得快一时,却跑不快一生。
评“小创”,送好礼
没有反对意见
评“小创”,送好礼
大热的O2O三个阶段,你在哪?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