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资源型企业战略

2016-03-19 20:40唐朝霞董秀英刘中润
低碳世界 2016年16期
关键词:资源型勘查战略

唐朝霞,陈 艳,董秀英,刘中润,刘 粲



新常态下的资源型企业战略

唐朝霞1,陈艳1,董秀英1,刘中润2,刘粲1

(1.广西有色金属集团资源勘查有限公司;2.云铜马关有色金属有限责任公司)

通过对新常态下的资源型企业的现状及发展趋势的研究,分析认为资源型企业的资源战略,表现在获取大型、超大型矿床能力。并认为资源型企业要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资源勘查与研究,加强多头合作获取勘查技术,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获取“两种资源”,保障资源型企业的资源储备。

资源型企业;资源战略;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1 资源型企业的现状

2003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错综复杂,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艰难,“金砖四国”等新兴市场国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合着全国经济发展的步伐,地勘经济进入调结构稳增长的“新常态”,特别是2015年以来,生产资料价格提高和发展中国家人力成本的大幅提高,地勘行业面临劳动成本与环境成本在内的生产成本上涨巨大压力、投资下滑、竟争加急、利润萎缩、改革加速己成为当代地勘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并难以在短期内结束,这就要求资源型企业生产规模化以形成企业的规模效益,扩大生产规模需要资源作为保障。然而由于历史遗留原因,大型国有资源类企业集团总体上还不能与国际大型矿业公司相抗衡,与之争夺优质资源时,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有两个方面因素:

一方面存在很多困境:国有资源类企业集团在国内资源配置上还存在一些条块分割,地方保护主义等使得企业在获取资源配置上受到诸多限制。在获取国际资源配置方面存在很多困境。

另一方面面临着新的机遇:国家资源供应持续紧张;资源勘查与开发企业日趋大型化、集团化;资源勘查与开发,东部攻深找盲,西部面上为主、点上求深;国家继续加大在国内的、国外的两种资源上的风险投入;国家继续加大国家的、市场的两种资金利用,以国家投入为主,保护、支持、鼓励大型矿业企业进入风险勘查市场;继续加大对紧缺铜、铁、铅、锌等大宗矿种的找矿投入及政策支持;在“一个地质”的问题上,对探矿权设置进行计划管理,有计划地对大企业与传统地勘机构进行政策倾向与扶持。这些机遇给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2 矿产资源和地勘项目的形势分析

随着全球经济不断复苏,全球矿业发展将进入新阶段,煤炭、铁矿石等大宗矿产品消费增幅减缓,以页岩气为代表的非常规能源勘探受到越来越多国家重视,中国和阿根廷页岩气资源有可取得重大突破。压裂用砂、石墨等新能源新材料倍受关注。

中国“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取得重大进展,主要表现为:①发现一批重要矿产地,重要矿产查明资源储量增长明显;②形成一批大型资源基地雏形;③绿色矿业建设进展明显;④基础地质工作取得明显进展。

地勘项目的基础地质和矿产勘查会出现较长期的下降态势,主要表现:地质矿产调查重点突出“服务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同时基础性地质调查国家重大的战略部署、国土空间格局优化和土地利用规划需要,为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的协调发展及“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提供重要的基础地质信息,相对其他方向的投资会有所减少;中央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老矿山项目基本停顿;各省地方性的地质勘查基金项目和资源补偿费项目明显减少;市场社会项目大幅下降。

而制约地勘经济发现的瓶颈显明,主要表现:①经济结构相对不合理、经济总量不大、发展不平衡;②地质找矿主业发展不突出,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亟待加强;③内部管理精细化程度不高,未能适应地勘单位改革的新要求;④开拓创新后劲不足,畏难情绪和等靠思想较严重;⑤地质科研工作相对滞后,人才培养力度有待加强

上述形势和制约发展因素倒逼资源型企业必须改思路调结构,打破制约地勘单一化经济发展瓶颈,实现可持续发展。

3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趋势

在新的十年(2016~2026)里,对于资源型企业,国家将继续实行金属资源保障战略、并进一步加大能源保障战略的力度。

总体趋势,国家继续优先重点做大做强一批国有大型矿业公司,提高其在国际资源争夺中的竞争力,大型资源型企业在矿产勘查与开发市场进入方面更加享有地方政府的政策优势。众多中小型矿业公司为取得优质矿产资源,将需要采取加大投资、合并、合资等多种方式以增强自身实力。众多勘查队伍在继续争取国家项目资金的同时,逐渐更加紧密地与大型矿业公司合作或合资,在赢利方式上除了获取勘查资金外,同时将积极参与投资开发。矿业公司与勘查队伍将逐渐由相互分离走向相互融合。

数年前蕴酿的传统勘查机构企业改制即将全面进行,这是继1998~2002年间资源型企业国企改革后,资源行业的又一轮重大改革,由此必将引发资源配置的重大变化。

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趋势,将集中体现在资源保障争夺战中。实施正确的资源战略,是赢得这场争夺战的关键。

4 资源型企业的资源战略

资源型企业的资源战略最终还是表现在获取大型、超大型矿床能力上;获取方式主要有收购与风险勘查。收购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量大、周期相对短、能较快进入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相对较小;风险勘查的特点是资金投入量相对小、周期长、较长时间才能进入投资回收期、投资风险相对大。对大多数国内资源型企业而言,在资源争夺激烈的市场中,对收购的探矿权、采矿权进行风险勘查是最普遍的做法。

4.1培育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资源勘查与研究机构

资源战略的核心在于培育企业对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研究能力,这也是企业的资源勘查与研究机构核心竞争力的体现。

大型的国际矿业集团公司都有自己的专门机构,在对全球矿业形势的分析基础上,每年都会审视自己的中长期资源战略,并据此对中短期计划做出调整。国内的一些大型矿业集团公司亦开始建立相应的机构,并制定自己的中长期资源战略。这些机构一般由二元组成。一元多数大致相当于集团公司的资源部,负责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提出相应的资源保障战略规划,并负责协调、落实;另一元主要是由集团公司所属具有相应专业资质的勘查公司,主要负责实施资源战略的勘查任务。

企业内部技术队伍建设,应结合企业实际,尽量由不同层次、不同专业的科技人员组成,制订人才培养规划纳入集团的资源战略。

4.2提升企业的资源保障力

除资金外,勘查技术与矿业权许可证的获取是影响资源企业提高资源保障力度的另两个重要因素。企业充分通过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开拓“两种资源”获取勘查技术,拥有矿业权。

4.2.1立足国内

国内有最好的矿产勘查与开发投资环境,投资安全性好;有比较充足的基础地质资料供易出成果;勘查成果转化为开发成果周期相对较短。

从建国初期开始,我国基层地勘队伍及各类科研院校在基础地质调查和基础地质研究进行卓有成效工作,完成国家绝大部分国土调查。80~90年代完成大部国土面积的20万区调工作和全国化探扫面。全国的找矿勘查与研究相继进入以“地、物、化、遥”多手段、“区带找矿与海外找矿”大战略、“点面突破、攻深找盲”大深度、“国家先行、企业跟上”资金大投入等特征的新阶段。由于有20世纪艰苦的一线基层地质调查工作作为坚实的基础,这个阶段产生出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同时需要生产企业来转换为现实的生产力。利用国家及地方政府对大型资源型企业的支持与扶持政策,与地勘队伍、科研院所等相关企业进行多头合作,快速提升企业综合竞争力。

(1)加强与地勘队伍的合作。我国地勘队伍积累了大量宝贵的基础资料与找矿经验,拥有大量优质具找矿潜力的靶区的矿业权,有熟悉区域成矿规律和具有丰富找矿经验的勘查技术人员。在地勘队伍改制过程中,对其资源(包括人力资源与矿业权资源)进行有计划的配置,采取合、并、购、参等方式。

(2)建立与科研院所的双赢合作。科研院对找矿研究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还有很好的先进设备与找矿先进方法,有可能为找矿突破带来好的开端;同时,能为项目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为人才队伍建设带来较快的发展。科研院所的研究成果需要在生产中得到转化;先进勘查与生产仪器、技术方法都需要在生产中不断检验、不断改进。

(3)加强与区域性资源型企业的横向联系。区域性资源型企业在社会公共资源、开发团队人力资源等方面都有完整的体系,以资产管理为纽带,与之合作,具有优势互补的效果。

(4)加强与地质矿产相关的专业、企业进行纵向联系。地质矿产领域在传统的基础上,正发生一些新的变化:选冶工艺有向物理——化学联合选治、更接近化工工艺的方向发展的趋势。选冶工艺的进步使地质矿产的外延不断扩展,导致以前不能利用、或认为不是矿的、或没有引起重视的资源能够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地质找矿方面,从找矿新思路到找矿新技术,都有在传统的基础上向多学科方面发展的趋势。如地球化学勘查、地球物理勘查、遥感等不断的在综合了物理、化学、电子、光学、以及电子计算机等等新的技术手段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新的找矿新思路、新视角。

4.2.2开发境外

境外矿产资源的占有开发是国家与企业在资源战略上的重要补充。为支持矿产资源走出去战略,我国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实施规划,国土资源部和商务部编写了多部规划、计划及建议稿。主要有《我国境外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建议稿)、国土资源部《国外地质找矿突破行动支撑计划》(建议稿)和《国外矿产资源地质调查与勘查计划》;中国地质调查局《境外地质调查“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商务部《援外地质调查工作“十二五”规划》(建议稿)和《地矿方面援外人力资源培训计划》(建议稿);国家开发银行《全球主要矿产资源勘查规划》(建议稿)等规划建议。企业应当加强境外矿产资源开发特点研究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对策。

(1)我国企业现在能够进入的矿业市场主要为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如东南亚、中亚、蒙古等)、非洲、南美、澳大利亚等。这些国家和地区同时也是全球除俄罗斯与北美加拿大、美国之外的最主要的矿产丰富地区。我国周边一些国家和非洲国家,总体上共同特征是经济欠发达、多数工业门类不齐全、基础设施较落后、法律不健全、地质矿产综合研究程度较低,投资门槛相对较低但风险较大。南美与澳大利亚,总体上共同特征是经济较发达、工业门类较齐全或齐全、基础设施较完备、法律较健全、地质矿产综合研究程度较高,投资门槛相对也高,要想取得合作或收购不容易,尤其是澳大利亚,其法律壁垒较多。因此,应当对全球主要矿业市场国家作出每年投资风险评估,尤其是重点战略规划区或潜在战略规划区所在国家或地区,据此作出一些战略行动方面的调整。

(2)境外资源战略应将远期目标与短期投入长短结合,充分考虑投资风险的规避与分散。有适合规模开发者在完成投资风险评估后一定以开发为先;没有适合规模开发、但资源潜力确实很大的地区,尽量通过谈判,以较低的进入成本取得整个区的勘查开发权,一边有序地开展资源勘查工作,一边与周边适合的小规模开采的矿山进行合作,达到“以战养战”的效果。

(3)通过收购完成境外资源战略。被收购对象一般具有较强的生产能力或较好的资源占有状况,收购后一般需要花五年左右达到扩大产能的目标。对于收购对象价值,应该越大越好,如果收购方具备相应能力的话。因为不管大小,在管理成本方面几乎没有大的差别。这也是为什么不管在国内还是在国外,目标应尽量瞄准大型、超大型矿床的理由之一。

境外矿产资源的占用不论是收购还是勘查 (二者不完全分离的,收购之后有勘查投资、充分的资源研究后才有成功的收购计划),都能看到资源战略所起到的作用。像中国五矿资源股份公司先后收购澳大利亚的OZ Minerals(其主要矿山在澳大利亚的昆士兰、西澳洲、塔斯马尼亚以及老挝的沙湾那吉省)与Anvil Mining(其主要矿山在民主刚果的卡丹加省)一样。

5 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的资源型企业发展战略是为资源保障而战的资源战略,资源战略最终表现在获取大型、超大型矿床能力。资源型企业成立专门机构,进行资源勘查与研究,加强多头合作获取勘查技术,立足国内,开发境外,充分利用“两个市场”,获取“两种资源”,通过对收购的探矿权、采矿权进行风险勘查,保障企业的资源储备,实现资源战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中国矿产资源报告.地质出版社,2014.

[2]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秘书处.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地质矿产分会会刊,2015.

[3]谢学锦.走向21世纪矿产勘查地球化学,1999.

[4]中国地调中心.中国大陆周边地区矿产资源对比研究与编图1999~2010成果巡礼,2012.

[5]刘亮明,邓吉牛,彭省临,疏志明,邵拥军,杨鸿翼.论找矿勘查的风险性和降低风险的预测性勘查战略.地质通报,2005.

[6]刘振国,李伟锋.“双子星”照亮地质找矿之路.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

[7]国土资源部,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财政部,等.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

[8]裴荣富.对地质找矿改革发展大讨论的认识和建议,2009.

[9]赵文津.地质找矿大突破中如何发挥科技的作用,2009.

[10]王瑞江.关于我国战略性矿产勘查工作若干问题的再思考,2009.

[11]谢学锦.2020年的勘查地球化学,2007.

[12]中国地调中心.秘鲁中南部地区区域地球化学数据处理与铜、金找矿远景区优选1999~2010成果巡礼,2012.

唐朝霞(1970-),男,湖南永州人,地矿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研究生。

D921

A

2095-2066(2016)16-0078-03

2016-5-25

猜你喜欢
资源型勘查战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林业勘查设计》简介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林业勘查设计》征稿简则
地球物理勘查技术在地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
资源型城市——湖南涟源市,未来可期
战略
资源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探讨
山西资源型经济转型将有大动作
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