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财政考验大国智慧

2016-03-20 08:03成丹
地方财政研究 2016年1期
关键词:大国财政经济

成丹

特别关注

大国财政考验大国智慧

成丹

随着全球生产网络的形成,国家间经济联系变得更为紧密,超越国界的经济、政治协调日渐重要。美国金融危机及欧债危机爆发带来的世界经济、政治格局重构,也为崛起中的中国经济带来了机遇和挑战。同时,国际社会对中国承担大国责任的呼声甚高,加之中国正处于由资本净引进国变为资本净输出国的转折点,内外经济环境均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改变。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面对种种变化,作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中国财政必须突破“国内”界限,从区域化、全球化视角来思考问题。为此,财政部长楼继伟在2013年12月25日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树立“大国财政”理念,并由此掀开了讨论“大国财政”的热潮。

大国财政是与大国地位相辅相成、相匹配的财政。中国是一个后发大国,还并非富国强国,因此,中国财政也还属于发展中的大国财政,其大国财政建设将注定面临更多的不确定性。如何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怎样夯实财政硬实力、提升财政软实力,实现国内外财政资源的有效配置、处理好国内治理与全球治理的关系?这些问题的解决对发展中大国的智慧无疑是一场严峻的考验。

两年的实践表明,我国在大国财政构建方面正逐步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道路——对内守住底线,深化改革;对外主动引导,有效出牌。对内以稳定经济发展、提升财政汲取能力为底线,通过合理运用财政工具、推进改革并防范风险,促进了国内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为财政有效服务于大国战略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对外则适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组建亚投行、金砖国家开发银行、丝路基金等重要载体,加快国际战略布局,深度推进国际财经合作,提升了国际影响力,维护和增进了国家利益。

但同时也要看到,中国的大国之路并非坦途,经济步入新常态,潜在增速下降,收入分配不公加剧,资源环境约束更加凸显,民主法治建设仍亟待加强,围绕秩序和规则的国际竞争也更加激烈。就大国财政而言,其保障能力建设,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以及各项职能作用发挥,都面临巨大的压力和挑战,还有许多难题待解。未来,要积极推进大国财政建设,必须紧紧围绕国家战略目标,按照创新、协调、开放、绿色、共享的发展理念,妥善处理好发展中的各种阻碍。在国际治理中,按照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权责平衡的原则,从我国发展中国家的基本国情出发,根据自身财政经济能力承担相应的国际责任及支出义务,参与全球性治理,保持国内外财政支出,国内外公共品提供的动态均衡。在国内治理中,建设与大国地位相匹配的稳固财政,建立统一协调的大国财政运行体系和机制,从深化改革中争取红利,为大国治理提供有力的制度支撑和资金保障。

猜你喜欢
大国财政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吐槽大国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多想记住你的脸
略论近代中国花捐的开征与演化及其财政-社会形态
大国气象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医改需适应财政保障新常态
县财政吃紧 很担忧钱从哪里来
增强“五种”意识打造“五型”财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