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改革初探

2016-03-21 12:47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6年15期
关键词:摄影数字艺术

高 霞

阳光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5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改革初探

高 霞

阳光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5

针对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开设的实际情况,从整合教学大纲、丰富教学手段、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以及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思考和阐述,积极探索适合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教学的方法和途径。

数字媒体技术;摄影技术与艺术;过程性评价;课程内容整合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计算机技术与美学艺术相结合的跨越文理的新兴学科,该专业旨在培养兼具技术和艺术,能够在影视动画和计算机游戏等数字媒体产业领域从事专业设计和技术创新的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它与传统意义上的艺术学科有所不同,在其定位的学科领域里面与新技术有一定的交叉与细化,艺术需要借助科学技术来塑造形象,创造更新、更奇的艺术效果,技术也需要依赖艺术无边的想象来创新。在此基础上,就要求我们的学生既要具有较好的艺术鉴赏的能力,又要能熟练掌握各种数字媒体艺术设计的相关软件应用。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既属于艺术教育的范畴,又是实践性非常强的技术课程,可以说是技术与艺术融合的一个具体体现。如何在有限的课时和有限的实验条件中合理安排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开设形式,形成专业特色,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有几点思考。

1 根据培养计划整合课程内容 处理好“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关系

以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培养计划为例,摄影技术与艺术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时间为大学一年级下学期,总学时为64课时(其中包括32课时的课内实验与专题实践)。对于完全没有基础的大一学生来说,想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摄影与摄像的学习,这样的课时安排仍然显得非常紧凑。既然不能在有限的课时内包揽所有的知识模块,就必须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提炼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最需要的知识技能模块。

1.1 压缩传统摄影的教学内容 主要突出数字摄影知识模块

目前,数字影像技术已经成为主流的摄影技术,因此高校设置的大部分摄影课程,其教学重心都由传统的摄影技术逐渐向数字摄影技术过渡。从本校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发展情况来看,虽然其为新建专业,但是本校为配合该学科专业的建设,已经成立了专业的数字摄影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学生配置了佳能单反数码相机以及相关专业的摄影配件,完全具备开展数字摄影教学的条件。传统的摄影课程体系基本上分为摄影器材、拍摄技术、暗房技术、摄影构图及技法等几个模块,显然如果把课时过多地放在传统摄影器材、暗房技术、传统拍摄技术上已经完全不适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未来的发展需求。因此,我们在制定学科教学大纲的时候压缩了传统摄影这部分内容的学时,把技术性课程的主要学时分配给数码单反摄影技能教学。而在传统摄影的教学方面,我们主要是以概括的方式为学生整理几个重要的学习脉络,旨在让学生了解传统摄影的相关发展史,并不深入讲解暗房技术等知识内容,仅为学生提供学习资料供有兴趣的学生自学。

1.2 处理好“艺术性”和“技术性”教学内容的有机融合

摄影与摄像是一门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课程,针对数字媒体技术的学科特点,该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来设计,包括技术、艺术和专题摄影,专业体系完整,结构较为清晰,整个课程实施有序。从内容来看,技术层次包括: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镜头的构造与工作原理、光圈、快门、白平衡、感光度、色温、曝光与测光、常用摄影附件的使用等;艺术层次包括:意境、用光、色彩、情感、格调、决定性瞬间、构图、背景、主体、陪体、形状、构思、造型等等;专题摄影主要讲授人像摄影与广告摄影,其他专题在本课程中由于课时有限只能安排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练习。

1.3 关注相关课程的前导与后续关系 实现课程内容的优化整合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开设摄影课程并不是单纯为了培养摄影家,而是为了完善学生在影视动画方向的相关技能。作为专业基础课,摄影课程的开设效果关系到后续影视动画方向一系列课程的教学。因此,课程内容的选择并不能局限于摄影本身,而是应该与后续相关课程有机结合,在课程讲授中能够与设计素描、色彩构成、立体构成、视听语言、平面设计、影视后期等课程的教学内容相互呼应,特别是在摄影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设计思维,这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构图、色彩等方面的能力,对开拓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非常有利。

2 丰富教学手段 构建多样化课堂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教学内容的数字化不仅大大提升了课堂信息量,同时也在解决教学重难点上有了新的突破。摄影技术与艺术作为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的课程,教学不应该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应该开展多形式的课外活动,从而能够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培养学习乐趣。

2.1 利用多媒体教学 逼真地表现原理和过程

在课堂教学中把数码单反相机与计算机、投影结合起来,在课堂上实时展示变焦镜头焦距对拍摄视角、景深、透视的影响,高速快门与慢速快门对成像质量的影响,光圈与快门的互易律,各种因素对景深影响的规律等;借助动画视频让学生直观形象地了解数码单反相机的工作原理远比教师枯燥的理论讲解要事半功倍。同时,通过多媒体的手段不仅可以形象生动地阐明概念、原理和操作规范,还可以通过精选优秀摄影作品的赏析帮助学生掌握些技术技巧的应用,理解构图用光原理,并从作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

2.2 开展沙龙影展 提升学生审美能力 激发创作兴趣

“艺术性”的教学内容不能单靠理论教学完成,在摄影摄像课程开展过程中,不定期通过名作鉴赏,艺术沙龙,启发学生对艺术对美的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例如在讲解摄影构图的过程中,除了向学生介绍基本的构图方法外,布置学生在课外收集一些能够体现不同构图特点的作品,由学生在课前进行分析评议。摄影实践除了集中性拍摄项目外,由学生小组内自选拍摄主题,并完成拍摄策划书,经指导老师审阅后,由学生自由组队根据自己的主题外出拍摄,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在摄影实践完成后,由学生提交自己较为满意的作品,课程小组的教师进行评比,择优选出优秀作品,并由学生自主策划优秀作品展。

2.3 利用云端数据共享 建立课程学习资源库随时关注学生创作成果

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促使教与学的互动不再局限在45分钟的课堂内,学生接受新知识的方式和手段发生了巨大的变革。摄影技术课程资料由于包含很多图片和视频资料,数据量较大,在邮箱上传递和下载均不方便。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开设该课程的百度云盘账号,将相关的学习资料上传到百度云盘,并将账号和密码对全班学生共享,学生不仅可以通过云盘查阅学习资料,同时还可以在云盘内建立各自的作业文件夹,随时上传个人作品,教师可以及时关注并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班级学生间也可以互相观摩学习、开展互评、集思广益,激发灵感,为学生建立良好的学习和创作氛围。

3 改革评价方式 实现多方位综合评价

针对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的学习特点,采用发展性的教学评价手段,着力于学生对作品的内在认知与情感的激发,从中促进学生对完美作品的追求和发展。同时,强调评价主体多元化与评价指标多样化,特别使学生自己成为评价主体,从而完善摄影作品的个性化和差异性评价。本校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的成绩分为期末理论考试和作品考核,各占50%,具体实施方案如下。

3.1 通过半开卷考试 灵活测试学生知识技能掌握程度

纸笔测验能够较为准确地考察学生对课程基本知识与理论的掌握程度,但是闭卷考试偏重于学生对基础概念的识记与理论的掌握;开卷考试则偏重于对知识的应用和综合能力的考核。针对我校学生的水平层次,提倡更为灵活的半开卷考试,所谓半开卷考试,允许学生在期末考试中携带一张A4纸,学生可以将复习过程中整理的知识内容记录在其中。通过该方法,不但可以避免学生对基础理论知识的死记硬背,还可以从中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整理概括能力,促进学生在复习的过程中整理自己的知识结构,领悟课程学习的重难点。另外,半开卷考试使教师在测验题目的设置上更加灵活,可以缩减识记类知识点的比例,增加应用性和综合性题目的分值。

3.2 采用过程性评价方法 分阶段综合评价学生作品

作品考核分为课内实验和期末实践作品两大部分,课内实验针对相应的知识模块设置,分为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例如单反相机的基本操作、室外自然光条件下的曝光与曝光决定、摄影构图、室内人像布光等。期末实践作品主要为专题摄影,由学生自选主题完成。在作品的评价标准上,主要通过自评、互评、教师评价完成。同时,将推选出的优秀作品通过校园内的小型影展呈现出来,并组织师生进行投票评选观众喜欢的摄影作品,使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者,双重角色体验调动积极性,增强主动性。

实验指导书中对学生每次实验的成果提供了自评的参考选项,表1为学生做摄影构图实验的自评参考表。

表 1 学生作品自评表

教师评价指标设置为艺术性和技术性两大方面,其中艺术性包括作品在主题选择、构图元素的应用上,是否能体现主题突出、画面简洁,统一、均衡、对比等视觉效果等要素。技术性对焦和曝光以及特殊技法等指标,主要考查学生对摄影技术的掌握情况。具体指标见表2。

表2 教师评价标准

4 结束语

摄影技术与艺术课程既是一门技术范畴的学科,又是一门艺术范畴的学科,在课程的开展过程中如何使学生体验到技术与艺术的有机融合是当前改革的方向。作为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学生的学习成效直接影响到后续系列课程的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采用合适的教学手段与评价方法,处理好培养目标的“技术性”和“艺术性”。

[1] 詹青龙,袁东斌,刘光勇.数字摄影与摄像[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1.

[2]江城,熊薇薇.普通高校摄影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8(7):139-141.

[3]孙璐.高职院校美术专业摄影教学初探[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0,28(3):88-90.

[4] 黄成云.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陈云红.跨学科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培养机制构建研究[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2008(28):75-78.

The Curriculum Reform for Technique and Art of Photography in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Gao xia

Yango College, Fuzhou, 350005, China

The course of photography and art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the specialist students of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In this paper,we try to propose teaching reform to the course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based on exploring of the teaching outline,enrich the teaching means,improve the practice teaching system and reform the way of examination. The conclusion of study will be executed in the later teaching work.

digital media technology; photography technology and art; process evaluation; integration of curriculum content

2016-02-29

高霞,硕士,讲师,教研室主任。

猜你喜欢
摄影数字艺术
纸的艺术
答数字
数字看G20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WZW—bewell摄影月赛
成双成对
最美的摄影
数字变变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