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父母的角色承担

2016-03-21 03:15深圳大学王丹妮
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 2016年5期

深圳大学 王丹妮



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父母的角色承担

深圳大学王丹妮

摘 要:当国与国之间“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公民?中国父母需要什么样的角色承担?家庭作为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单元,始终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即使在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后,家长仍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论述教育全球化背景下的父母角色承担,阐述中国父母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有资格成为“国际化父母”。

关键词:教育全球化 家庭教育投入 家庭道德教育 特长教育 世界语教育

美国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揭示信息化、全球化是世界未来发展方向。这本书的叙事视角、方式以及对世界趋势准确的洞察和把握让人震撼。书中提到:“如果第一次全球化将一个‘大’世界缩小到一个‘中等’世界,此次全球化就是将一个‘中等’世界缩小成一个‘小’世界了。” 正如《我和你》的歌词中写道:“ 我和你心连心,同住地球村。”当国与国之间终将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时,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公民?家庭需要什么样的角色承担?

一、教育全球化

1.教育全球化的概念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全球化从经济逐步扩展到世界政治、文化、教育等领域。全球化的大趋势使得教育必须做出调整,迎接挑战。目前对教育全球化最广义的理解为:教育全球化是一种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的教育不断跨越空间障碍和制度、文化等社会障碍,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充分沟通(物质与信息的),达成更多共识和共同行动,不断获得和深化现代性的过程。

教育全球化不仅指全球化在多领域、多层面上发生,还指全球化的参与者是多元的,它既有国家、民族、国际组织、学校,还有各种各样的共同体以及个人。

2. 中国关于教育全球化的理解

越来越多的中国教育机构、教育专家、教师、家长也逐步用全球化眼光培养下一代。“我们要跳出教育看教育,放眼世界看教育。”“今天的学生注定要生活在全球化的环境。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在全球化视野下培养人才,始终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学生的素质培养,创设多元化的教育发展格局,造就熟悉国际环境、掌握国际语言、具有国际眼光、通晓国际知识、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国际通用型人才。”这些表明中国已经充分认识到教育全球化的重要性。

二、教育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父母的角色承担

在儿童的成长乃至不断地社会化过程中,家庭始终占据重要位置。即使在儿童接受正规教育后,家长仍然对其产生深远影响。不同的家庭环境、家长素质以及家长对教育的关注程度会使家庭教育呈现不同的特性。

总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种:家长对儿童的直接教育和家长对儿童的间接教育。前者指家长直接通过传授知识和培养品德对儿童进行有目的的教育行为;后者指儿童通过观察、聆听,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母的观念,并将其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构建自己新的认知,并反映在行为中。

家庭是社会结构中的基本单元,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该有怎样的角色承担?

1.道德榜样角色承担

央视有一则公益广告:一位年轻的母亲下班后,端着热水为自己的母亲洗脚。这一幕被她年幼的儿子看在眼里。于是,孩子效仿自己的母亲为妈妈洗脚。孩子的妈妈听到身后传来阵阵脚步声,她看到儿子端了满满一盆水走来,用稚嫩的声音说道:“妈妈,洗脚,我也给你讲小鸭子的故事。”

无论在教育全球化风靡之前或是之后,品德培养都是家庭教育角色的第一位。孩子身上往往反应父母的行为,德行不高或是品德不端的父母无法苛求自己的孩子“出淤泥而不染”。所以,父母的“榜样诱导”作用很重要。成人处处以身作则,以自己榜样的力量影响诱导孩子的发展,在孩子的幼小心灵中才可以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即前文提到的“间接教育”。

在全球化飞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文化文明的碰撞融合决定了新时代家庭的道德榜样承担的分量更重。西方家庭道德文化和观念的输入冲击着中国家庭树立已久的道德教育观念,使中国父母不断重新构建自己的道德榜样。

西方家庭注重家庭成员人格的独立和平等,中国家庭偏向“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西方家庭偏重个人主义冒险精神,中国家庭偏向中庸之道;金钱观上,西方家庭偏重务实,倾向AA制,中国家庭更看重礼尚往来。这样的比较不是为得出孰优孰劣,而是为思考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我们需要什么样的“世界公民”,父母如何融合东西方道德观念以便重构自己的道德榜样身份。

2.知识教育角色承担

十几年前,教师还能听到“孩子就交给您了”“孩子的成绩就拜托老师了”之类的话。今天,则是家长听到来自教师的问询:“孩子的作业为什么没签字?”教育学生的重任似乎从学校退回家庭。

全球化大背景下,家庭教育已不能只关注品德教育。学校所教的知识已经无法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家长需要陪读,帮助孩子养成阅读习惯,适应当前的分层学习。家长需要辅导孩子学习。家长和学校需要建立“家校联合”,共同教育学生,达到家校共赢。家长需要终身学习,为孩子释疑解惑,成为孩子的良师益友。家长需要提升自己以扩大孩子的视野,使孩子成为合格的世界公民。相比于多年前家长更多地将孩子托付于学校,今天的家长则承担更多的知识教育角色。

无论是知识教育还是道德教育,家庭教育更多的是生活教育,是寓教育于家庭日常生活中的。孩子的模仿力、可塑性极强,父母是孩子首先学习的对象。父母生活的态度、思想观念、文化素质、道德品质时刻影响孩子,孩子的言行举止真实地反映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孩子是父母的镜子”。这些是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言传身教、耳濡目染实现的,有些行为在任何环境下都不会改变。

3.经济支出角色承担

家庭教育资金投入指居民对文化教育服务的消费支出,这是当今重要的消费热点。培养一个孩子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家长要付出时间、体力和精神成本,还要付出经济成本。

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5年社会蓝皮书》显示,子女教育费用在居民总消费中排在第一位,超过养老和住房。教育消费具有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性,现代社会中的教育消费是家庭消费理财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教育全球化的今天,与过去的教育支出相比,中国父母又多了一些额外投入。以学龄前儿童为例:

(1)世界语学习资金支出

十几年前具备英语能力是找工作的“敲门砖”,今天许多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即使拥有专八资格证也很难再找到心仪的工作。当今,英语更多的只是被当作交流工具。从小学习英语,在中国家长心里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

蒙特梭利在其著作《吸收性心智》《捕捉儿童敏感期》中多次提到“语言敏感期”一词。蒙特梭利认为儿童在每一个特定的时期都有一种特殊的感受能力,这种感受能力促使他对环境中的某些事物很敏感,对有关事物的注意力很集中、很耐心,而对其他事物则置若罔闻,这就是敏感期。教育家指出:该阶段正是孩子学好英语的黄金时期。

家长可以在孩子语言敏感期阶段,让孩子开始学习简单的英语,让孩子利用他的吸收性心智吸收英语,如看些英文原版动画片,听英文音乐,学习简单的英文儿歌,跟外教学习PHONICS英文课程。这些知识会被孩子吸收,藏在他们神秘的小脑袋里面,不知何时在需要的时候孩子就会将它们应用出来。英语是世界通用语言之一,它是所有关注教育全球化、计划培养全球公民的中国家庭的选择。

以深圳市为例,深圳市的国际双语幼儿园月费用在4000以上,PHONICS 英文课程培训一节课(45分钟)收费基本在100~150。可以看出,家庭对“世界公民”的培养是高成本投资。

英国、美国、加拿大等国家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后发现,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人的思维更具流畅性、灵活性、创新性,他们常常会想出新颖奇特的方法解决问题。为什么掌握他们会具有这种优势?因为,掌握双语或以上的人在处理两种语言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联想能力。例如,面对某种物体时,掌握汉语/英语双语者的大脑中会出现两种不同语言的词汇。

(2)各种艺术特长班资金支出

目前,大部分家长都希望孩子能够在接受正规教育的同时,再接受一项或几项特长教育,使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迎接全球化挑战。于是,各种特长教育应运而生,如钢琴班、美术班、舞蹈班、音乐班、击剑班、跆拳道等。

虽然专家一致强调,特长学习要从孩子的实际情况出发,切不可本末倒置,不可强求。然而,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全球化时代,焦躁的不仅是父母,还有社会。大家都在学习,都有特长,自己的孩子不学可以吗?

从孩子的自身角度看,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还能培养孩子思维能力的全面发展,培养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使孩子的情感得到陶冶、熏陶。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形象思维、创造思维和逻辑思维等。家长积极培养孩子的艺术特长,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

从教师的角度来看,学生具有艺术特长可以引起教师的注意和重视,因为教师是有明显情感倾向的。班里学生有很多,教师一般比较喜欢各方面才能较突出的学生。

从生活中可以发现,经过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孩子,其发展是可见、可控、可期的,没有经过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孩子,其发展过程中会有很多不可控、不可预见的因素。同时,经过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孩子能够取得基础上的优势,在未来发展过程中如果能充分利用这种基础,他们将发展得更快,未经过系统培养和训练的孩子,在未来要取得同等成绩,会付出更多努力和代价。

三、思考

今天的中国父母在养育孩子时需要具有全球化教育的视野。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师,应当知道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家庭教育提出更高要求。父母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学习,不断更新教育观念,才能跟上时代发展,才有资格成为“国际化父母”培养适应时代发展的世界公民。

参考文献:

[1]杨 明.教育全球化对中国意味着什么[J].教育发展研究,2003

[2]林 楠.论全球化背景下传统家庭伦理教育的境遇及实施[J].前沿,2012

文章编号:ISSN2095-6711/Z01-2016-05-0214